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课时课题: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内容分析: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写过很多关于西湖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语言应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图文对照、注释对照、联系上下文,一边猜,一边读。 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情境导入:趣味导入:大好河山,钟灵秀;无垠林海,毓英杰。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里,与李白、苏轼、王维一起诵读唐诗宋词的美好,想象文字中的山川河流的绮丽风光,辽阔疆域下的富饶广博。抒发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之情。 环节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环节二: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环节三: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1. 欣赏图片,背诵古诗。 (1)根据图片背诵《望天门山》 (2)回顾旧知,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 2.提示学法。 (1)解诗题,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圈景物,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3)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3.导入新课: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千古流传的诗篇。那么,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请你读一读古诗,想一想这美好的画面吧。 自主读古诗,交流读后感受。 (1)理解诗体。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呢?教师指定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1)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2)地点:西湖的小舟上。 (3)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 (2)交流景物带来的感受,想象画面诵读。 饮湖上 / 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老师范读。 ②学生齐读,注意读出节奏感, ③老师指定学生代表读古诗。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大家都读懂了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播放视频:西湖。感受西湖晴天和雨天各自的美。 品词入境,想象画面。 (1)出示晴天西湖的景色。你想到了诗中哪个词语?(板书:潋滟)关注重点词语:“潋滟”。这两个字我们通过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什么样子的湖面才能称为“潋滟”?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课本注释中知道“潋滟”是波光闪动的样子。 教师引导:你通过“潋滟”这个词语还能想到哪些词语? 学生预设: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湖水荡漾、浮光跃金、 (2)品词入境,引导朗读——同学们,在你们的描述中,微风拂过,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课件出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师生齐读诗句)如果你就站在苏轼的旁边,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赞叹这样的美景呢?学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教师过渡: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阳光明媚鲜艳中水光山色的西湖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变化,说一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预设:西湖下雨了。 教师追问:“西湖之雨”你们又是抓住什么关键词感受到的?(板书:空蒙) 课件出示雨天西湖的图片,看图想象画面,然后描述图片内容:轻纱似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教师小结: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学生齐读)如果你就站在苏轼的旁边,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赞叹这样的美景呢?学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4)引导学生交流“西子”比喻的巧妙,入境体会赞美之情。 ①了解西施:西子指西施,她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②启发: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是怎么赞美她的呢?预设: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师提问:“淡妆”是什么意思? 预设:素淡的妆容。 教师提问:“浓抹”是什么意思? 预设:浓重华丽的打扮。 教师小结: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5)链接两首写西湖的诗,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首写西湖的诗,学生读完后谈感受到了西湖怎样的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②学生齐读两首古诗。 教师总结:如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西湖的“浓抹”,那么“白雨跳珠乱入船”应该是它的“淡妆”。晴、雨西湖景色各异!难怪作者说——(出示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学生有感情地读) (6)赏读“晴、雨西湖”。 晴、雨两种天气,西湖两样景色的美!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 ①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定学生展示读,男女分景色读。 ② 根据图片提示尝试背诵古诗。 回忆上节课知识,背诵古诗。 回忆学古诗用到的方法。 总结方法。 读一读诗句,看一看图片。 交流读后感觉,分析诗题意思。 想象画面,诵读古诗 听老师范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画面,看视频,感受西湖美景。 通过注释理解“潋滟”的样子。 带着感情诵读古诗。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 看图片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云雾迷蒙的美景。 带着感情诵读古诗。 跟同学们交流“西子”比喻的巧妙,入境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赞美之情。 了解西施和四大美女,了解“沉鱼落雁”成语故事。 从诗句中分别感受西湖的“淡妆和浓抹”的氛围。 带着感情诵读古诗。 尝试背诵古诗。活动意图: 联系已经掌握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经验,学习新的古诗,在自主学习中锻炼学习古诗的能力播放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由想象画面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西湖晴、雨两种不同的景致在学生的脑海里鲜活灵动起来。环节二: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1.多种方法认识生字。 认识“亦、初、欲”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 (1)认读多音字:出示课件:多音字抹的读音。 抹(mǒ)抹药、涂抹。 抹(mǒ)抹布、抹桌子。 抹(mò)抹墙、抹涂料。 当堂测验:李师傅用抹(mā)布擦了擦手,然后往伤口上抹(mǒ)了一点儿药,又接着往墙上抹(mò)起涂料来。 (2)认读生字,正确书写。 猜字谜:用刀裁衣(谜底一个汉字) 谜底:初。 书写指导:左右书写要紧凑。“衤”短撇、点要小、横折钩内收。 形近字歌谣:用斧把柴砍, 点火冒炊烟, 吃肉饮美酒, 欢喜加餐饭。 书写指导:“饮”左窄右宽。右下部捺画伸展。 欲:笔顺规则口诀: 先写左边的“谷”,再写右边的“欠”。写“谷”时,先上后下;写“欠”时,撇、横钩、再撇、最后捺。 重点认读多音字“抹” 观看范写。正确认真的书写生字活动意图: 规范地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可以使学生性情、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所以要重视书写的指导,有选择的选择范写能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的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拓展作业:古诗中的祖国风光壮美,古诗中家乡又是怎样的?有没有与你的家乡有关的古诗,搜集一些,和同学交流。(共26张PPT)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课程目录第课时内容总览项目提要01趣味导入02诗意想象03诵读古诗04方法迁移05课后拓展06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语言运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图文对照、注释对照、联系上下文,一边猜,一边读。单元任务活动流程:子任务一:跟着诗歌去旅行项目提要根据图片背诵《望天门山》《望洞庭》两首古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望天门山[唐]李 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古诗背诵根据图片背诵古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解诗题读节奏圈景物品关键词想画面123456悟 诗 情方法总结读懂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聚焦诗题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1)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2)地点:西湖的小舟上。(3)诗人在做什么:饮酒聊天,欣赏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 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听老师读,用斜线画出节奏。从朗读中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诵读古诗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大家都读懂了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画面这张图片中西湖的景色让你想到了诗中哪个词语?潋 滟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湖水荡漾、浮光跃金微风拂过,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水光潋滟晴方好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赞叹这样的美景呢?品词入境山色空蒙雨亦奇轻纱似的雨洒在西湖上,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你是抓住什么关键词感受“西湖之雨”的呢?理解诗意空 蒙你知道西施是谁吗?把你知道的分享给大家吧。拓展知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赞美西施的美丽的呢?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一读,这首描写西湖的诗,说一说,你感受到了西湖怎样的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装浓抹理解诗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读一读,这首描写西湖的诗,说一说,你感受到了西湖怎样的美?素净淡雅理解诗意晴、雨两种天气,西湖的景色也有别样景致。每一种都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欲把西湖比西子,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品词入境淡妆浓抹总相宜。李师傅用抹( )布擦了擦手,然后往伤口上抹( )了一点儿药,又接着往墙上抹( )起涂料来。抹 mǒ ①涂。抹药、涂抹。②揩,擦。③除去。抹mòmā抹 ①擦。②用手按着并向下移动。读节奏抹墙、抹涂料。māmǒmò多音字形近字歌谣:用斧把柴砍,点火冒炊烟,吃肉饮美酒,欢喜加餐饭。书写指导:“饮”左窄右宽。“饣”的横钩起笔不要太高,右下部捺画伸展。组词:食欲 欲望造句:妈妈做的手擀面让我食欲大增。笔顺规则口诀: 先写左边的“谷”,再写右边的“欠”。写“谷”时,先上后下;写“欠”时,撇、横钩、再撇、最后捺。亦yì组词:亦然 人云亦云造句:我们要做有主见的人,不要人云亦云。拓展作业:古诗中的祖国风光壮美,古诗中家乡又是怎样的?有没有与你的家乡有关的古诗,搜集一些,和同学交流。。课后拓展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三上第七单元第7课时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三上第七单元第7课时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