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联结生动的语言课程目录第课时内容总览素养目标01活动流程02回顾主题03联结词语04诵读古诗05感受诗境06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语言运用:读一读描写大自然优美的语句,并仿照课文写一写句子。审美创造:联系生活,仿照课文句子,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思维能力: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古诗的意境美。获得丰富的独特感受。单元任务活动流程:展自然之形,联结生动的语言。单元任务在课文中找一找,新鲜的语言真不少。学习任务一任务要求任务要求:学生联读1~6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发现了更多生动的语言。篇章主题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的课文,总共有27篇课文。打开目录找一找,都有哪些单元是写景的单元呢?单元主题第一单元,围绕着“学校生活”为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单元主题第二单元的主题为“金秋时节”,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单元主题第五单元主题为“观察”,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单元主题第六单元,主题为“祖国山河”,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单元主题第七单元,主题为“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任务要求1-6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呢?读一读,这些课文。找出这些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语言。“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花的学校》第一单元。这样拟人化的语言让花充满了生命力,变得鲜活有趣起来“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海滨小城》海滨小城“镀”“浸”用得非常精准,让我仿佛看到海上的一切都变成了金黄色,而自己就置身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棕色的机帆,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海滨小城》第六单元写色彩的词串,能够让景物、画面鲜亮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尝试分享你找到了哪些生动的语言呢?你可以用上边这样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吗?单元任务读古诗,感诗情。学习任务二观看图片采莲说一说,图片上的人们干什么呢?知识拓展“采莲”是古代江南民俗,江南水道纵横交错,湖泊池塘多种莲藕,莲蓬的采摘季节一般从小暑开始,立秋前后为旺盛期,秋分前后采完。感受意境少女们乘舟穿梭在碧绿的荷塘中,划船起歌采摘莲蓬。课外拓展《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朗读古诗自由读古诗《采莲曲》,跟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脚步,去寻觅采莲女的曼妙身姿。齐读古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唐] 王昌龄luófú róng朗读古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唐] 王昌龄借助停顿,有节奏地朗读。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合作探究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唐] 王昌龄读一读,说说有哪些地方不懂,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诗意的呢?和同桌讨论一下。参照注释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荷花。 乱入:混入。看不见: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结合注释,说说诗的大意。注释:齐读古诗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思考:诗人有没有写采莲女的容貌?(没有)你从诗中哪句话知道的?齐读古诗诗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结合诗句,再来思考,为什么诗人“看不见”采莲女呢?师生合作采莲女碧绿的罗裙与盛夏的荷叶巧妙融为一体,难怪诗人感慨——出水的荷花像采莲女的脸庞一样娇嫩,这正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师生合作采莲女掩映于荷花、荷叶之中,——听见远处悠扬的小调儿,才知池中有人,这正是——(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背诵古诗荷叶罗裙__________,芙蓉向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有人来。采莲曲[唐] 王昌龄想象画面诗人王昌龄用他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池的荷花,采莲女美丽的容颜在我们的想象中也变得立体形象。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这副美丽的画面。吟唱古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浮现出采莲女勤劳忙碌而又美丽的身影了呢?。同学们,你们听,她的歌声多么动听,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唱好不好?课后拓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制作《采莲曲》古诗配画手抄报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联读1~6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摘抄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课题: 展自然之形,联结生动的语言。(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内容分析: 学生联读1~6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发现了更多生动的语言。 欣赏背诵古诗采莲曲。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语言运用:读一读描写大自然优美的语句,并仿照课文写一写句子。 思维能力: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古诗的意境美。获得丰富的独特感受。 审美创造:联系生活,仿照课文句子,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一读描写大自然优美的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生动语言”的文学之美。获得丰富的独特感受。趣味引入:大自然是一位慷慨的给予者,它赐予我们无数美好的礼物。这些礼物,有些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有些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还有一些则是我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共同揭开礼品盒子,找一找大自然都给予我们哪些礼物吧。 活动流程:我们依据任务群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确定如下大单元情境任务:“走进大自然,探索无穷的乐趣”并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四项子任务,实现学习的四次进阶。 任务四:展自然之形,联结生动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一:在课文中找一找,新鲜的语言真不少。学习任务:学生联读1~6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发现了更多生动的语言。 1.趣味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本学期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的课文,总共有27篇课文。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目录找一找,都有哪些单元是写景的单元呢? 预设:第一单元,围绕着“学校生活”为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预设:第二单元的主题为“金秋时节”,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预设:第五单元主题为“观察”,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预设:第六单元,主题为“祖国山河”,祖国,我爱你,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预设:第七单元,主题为“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 2.1-6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呢? 读一读,这些课文。找出这些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语言。“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花的学校》第一单元。这样拟人化的语言让花充满了生命力,变得鲜活有趣起来 “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海滨小城》第六单元“镀”“浸”用得非常精准,让我仿佛看到海上的一切都变成了金黄色,而自己就置身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棕色的机帆,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海滨小城》第六单元描写色彩的词串,能够让景物、画面鲜亮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你找到了哪些生动的语言呢?你可以用上边这样的方式分享给同学们吗? 根据目录 找一找主题写景的单元。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写景的课文。 观看范例,回顾这些描写生动的语言的特点。感受词语的作用 模仿上边的方式给同学分享自己找到的生动语言活动二:读古诗,感诗情。1.趣味导入:(出示课件)同学们,你看,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采莲”是古代江南民俗,江南水道纵横交错,湖泊池塘多种莲藕,莲蓬的采摘季节一般从小暑开始,立秋前后为旺盛期,秋分前后采完。你们知道吗?采莲,应该是古时最美的劳动之一,少女们乘舟穿梭在碧绿的荷塘中,划船起歌, 景象十分动人,《采莲曲》应运而生汉乐府就记录了一首动人的采莲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此后,各代诗人多将此情景写入自己的作品中,唐诗中就有多首相关主题作品。 2.自由读古诗《采莲曲》,跟随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脚步,去寻觅采莲女的曼妙身姿。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3.教师指名学生读古诗。 4.全班齐读。 5.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懂,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诗意的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6.这首诗思考:诗人有没有写采莲女的容貌?(没有)你从诗中哪句话知道的?(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诗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结合诗句,再来思考,为什么诗人“看不见”采莲女呢? 预设: (1)因为采莲女的裙子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都是碧绿的。 (2)采莲女的面容同池中的荷花一样娇媚。所以诗人也分不清哪个是采莲女,哪朵是荷花。 (3)因为一池的荷叶、荷花太茂盛了,所以人藏在池中就看不见了。 8.师生合作:老师问,学生回答。 采莲女碧绿的罗裙与盛夏的荷叶巧妙融为一体,难怪诗人感慨——(荷叶罗裙一色裁)。出水的荷花像采莲女的脸庞一样娇嫩,这正是——(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掩映于荷花、荷叶之中,(乱入池中看不见)。听见远处悠扬的小调儿,才知池中有人,这正是——(闻歌始觉有人来)。 9.诗人王昌龄用他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池的荷花,而采莲女的美貌在我们的想象中变得立体形象。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9.我相信,大家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采莲女勤劳忙碌而又美丽的身影。同学们,你们听,她的歌声多么动听,我们跟着她一起唱好不好?(播放音频) 看图,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境。 知识拓展,知道采莲是江南民俗,读一读:《江南》汉乐府诗。 诵读古诗。 通过各种方式理解古诗的意思。 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古诗。 师生合作,回答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来为古诗背诵打基础。 边读边想象画面。 跟唱《采莲曲》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课后拓展: 1.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荷叶罗裙__________, 芙蓉向脸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看不见, ____________有人来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制作《采莲曲》古诗配画手抄报 。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联读1~6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摘抄课文中生动的语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统编版三上第七单元第9课时 大单元活动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三上第七单元第9课时 大单元活动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