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 》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陈情表 》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难点突破
1.断句:
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
2.翻译:
(1)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君子也。
(2)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
复习检查
1.断句:
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
2.翻译:
(1)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君子也。
自身实行仁义而脸上却没有炫耀的神色,思考问题明白通达但在言辞上却不争辩,就是君子了。
(2)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
所谓贤人(他们)行为符合规矩法度而不伤害根本,言论上被天下人效法却不伤害自己。
陈 情 表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宋人赵与时





翻译句子,识记文言知识,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梳理文章脉络,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
品味文章蕴含的真切情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孝长思亲的传统美德。
《陈情表》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收录了先秦至南朝齐、梁时七八百年间130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的。《昭明文选》将文学作品与经、史、子思想学术类文章分开,确立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地位。
文章出处
古代文体——表
“表”是古代的一种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态度诚恳,措辞谦恭,内容读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和用词,如:
开头说 结尾说
中间说
“臣密言”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逮奉圣朝” “猥以微贱”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且臣少仕伪朝”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文章赏析
谁陈情
向谁陈情
为什么陈情
陈的什么情
怎么陈情
谁陈情
李密(224-287),三国晋初犍为武阳(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区东北)人,一名虔,字令伯。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卒于家中。
魏晋李密vs隋唐李密
向谁陈情
【晋武帝,司马炎】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魏篡了汉位,司马氏篡了曹家位。
司马炎靠计谋、杀戮篡夺天下,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仕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为什么
陈情
晋武帝(诏)VS李密(辞)
晋武帝:
1.权利得来不光彩,畏惧士大夫的舆论,要安抚旧臣。
2.招揽天下人才以彰显自己的贤君形象。
3.李密名满天下,当时士大夫以瞻马首。
李密:
1.祖母卧病在床,的确无人照料。
2.故国旧臣侍奉新朝,内心不愿。
3.司马炎生性多疑,稍不留神便有杀身之祸。
陈的什么情
怎么陈的情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古代居丧所着的五种丧服,即斩衰(縗cui)、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父丧母嫁
身世苦
第一段陈了什么情?
(从文中找一个字)
苦情
陈述了哪些苦情

多病零丁
遭际苦
门衰祚薄
家境苦
刘婴疾病
家事苦
如何陈的苦情?
纵向:生孩六月、行年四岁、九岁不行、至于成立
横向:父母、伯叔、兄弟、外亲、内僮
恩重如山——无依无靠
“铺陈”手法
尽孝之必须
背诵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 。 , 。;行年四岁, 。 , 。(身世苦)臣少多疾病, 。 , 。(遭际苦)既无伯叔, 。 , 。外无 ,内无 ,茕茕孑立, 。(家境苦)而刘夙婴疾病, , 。(家事苦)
只“卖惨”就能得到晋武帝的理解吗?
如果你是晋武帝你会怎么想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朝廷频频征召,李密无法应召,进退狼狈
进退狼狈体现在何处?
进不能尽孝,退不能“尽忠”。
一共几次征召,有何特点?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职位越来越高
逮→前后→ 责→逼迫 →催 →“急于星火”
形势越来越急
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除了诉说两难处境,你有没有注意到李密的说话艺术?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你治理的天下是清明盛世。
你的属下很能干,为达到你的要求,多次给我升官
我不赴任的理由只有一个,而且我说的都是真的。
您对我的知遇之恩我感激不尽,我也知道您着急。
我更着急,我太想为您效力了。
但,终究是“孝”绊住了我,我窘迫非常。
逮奉圣朝, 。前 ,后 。臣以 , 。诏书特下, 。 寻蒙国恩, 。猥以微贱, ,非臣 。臣 , 。诏书切峻, ;郡县逼迫, ;州司临门, 。臣欲 ,则 ,欲 ,则 。臣之进退, 。
李密已经表达了自己想要效力的想法,但自古忠孝两难全,李密最终还是选择不赴命,如果你是晋武帝,看到这里你又会怎么想?
臣密言:臣以( ),夙遭 ()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 ),晚有儿()。外无(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 )立,形影相吊。而刘( )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 )察臣(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 )。( )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 )所能上报。臣( )以表闻,辞不( )。诏书( ),责臣( )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欲( )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
完成《学习指导》56页57页1-7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意思是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第三段陈了什么情?
孝情
哪些句子体现了李密的孝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第3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上,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三个角度,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伏惟


找依据(朝廷):抓住西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释误会(个人):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阐明自己追求,消除误会
述苦衷(祖母):正面陈述祖母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
合法
合情
合理
用基本国策化解矛盾
“圣朝以孝治天下”,忠孝是可以统一的。
将尽孝祖母的乌鸟私情,上升到国策高度,把尽孝行为视作对国策的遵从。
伏惟 ,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 。且臣 , , , 。今臣亡国贱俘, , , ,岂敢盘桓, !但以刘日薄西山, , , 。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 , 。
李密基本国策搬到晋武帝面前,如果你是晋武帝,看完前三段你又会怎么想?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第四段陈了什么情?
忠情
李密怎么让尽忠和尽孝统一起来?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孝短忠长
第四段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原因是什么?
明确目的
誓表诚心
提出请求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
事之实
言之切
心之诚
许诺– 先尽孝后尽忠
面对多疑的君王,李密时刻不忘表忠心,给承诺,安抚君王的情绪,尽可能打消最后一丝疑虑。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 。乌鸟私情, 。臣之辛苦, , 。愿陛下 , ,庶刘侥幸, 。臣生当陨首, 。 ,谨拜表以闻。
怎么陈的情
身世悲惨,以情动人
拜谢皇恩,自表忠心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来日方长,不断后路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下课
一、表示任职
任、征、授、拜、举、起、简、进、拔、辟、赐、选、复、仕、迁、除(左除表降级)
二、表示升官
升、陟[zhì]、擢、徙、加、提、晋、迁(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
三、表示降职、免职
贬、谪、出、罢、黜、放、夺、免、窜
四、表示调动
调、转、徙、改、补、累迁(多次)、出、放、入
五、表示兼职
领、判(高位兼低职)、摄、权、假(暂时代理)、行、署(代理官职)兼(同时掌管)、知、主(无官职变动,表掌管执掌)。
六、表示退休辞官
告老、请老、乞骸骨、致仕、解官、乞身、移病、谢病
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此外,“疏”是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