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分层作业单元 第三单元物体的位置 课题 9.它有多远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了解距离的概念。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测量方式,思考哪种测量方式更准确、更合适。 探究实践目标:能够运用身边的工具(如尺子、绳子等)对物体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实践,记录测量结果。 态度责任目标:在测量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的态度,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1.我们可以用( )、( )等工具来测量物体之间的距离。 2.测量较短的距离时,用( )比较方便。 3.测量距离就是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 )。 4.用绳子测量距离后,需用( )来测量绳子的长度,从而得到物体间的距离。 4分钟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5.观察图片,解决相关问题(实验题) 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间距离的场景: (1)图中用尺子测量的距离是( )厘米。用绳子测量后再用尺子量绳子得到的距离是( )厘米。 (2)结论:如果操作正确,两者测量结果相近,说明不同的合适测量方法能得到较为准确的( )。 6分钟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根据材料分析 小明用尺子测量书桌的长度,尺子从0刻度开始,到60厘米刻度结束;用绳子测量书桌到房门的距离,正好量一次,再用尺子量的绳子长度是2米。 书桌的长度是( )厘米,书桌到房门的距离是( )厘米。 6分钟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红要测量从家到小区门口的距离,下面哪种方法最合适? A.用尺子测量 B.用绳子测量 C.用脚步测量后计算 2分钟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9.辩论会:测量‘它有多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参考答案:理解掌握 练一练1.尺子、绳子 2.尺子 3.长度 4.尺子实验探究 做一做5.(1)120、120 (2)距离实践应用 固一固6.60、200迁移创新 试一试7.C解析:从家到小区门口距离较长,尺子和绳子不方便测量这么长的距离,用脚步测量后,结合一步的长度计算,比较合适。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8.正方(利大于弊):科学认知方面:测量“它有多远”能帮助我们精准认识世界。比如在建筑领域,准确测量房屋的长度、距离,才能保证楼房结构稳定,让我们住得安全;在地图绘制时,测量不同地点间的距离,能制作出精准的地图,方便人们出行导航;生活应用方面:生活中处处需要测量距离。像我们做手工,测量纸张的长度、宽度,才能折出合适的纸飞机、剪出漂亮的图案;运动时,测量跑步的距离,能清楚自己的运动量,有助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学习成长方面:在学习科学知识时,测量距离是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测量,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长度、距离的概念,锻炼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反方(弊大于利):操作难度方面:有些时候测量“它有多远”操作起来很困难。比如测量两个遥远星球之间的距离,需要非常精密、复杂的仪器,还可能受到很多因素干扰,很难得到绝对准确的结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过度依赖方面:人们过于依赖精确测量距离,可能会忽略一些其他重要的东西。比如和朋友一起散步,本来是享受陪伴的时光,但如果一直纠结测量走了多远,就会让轻松的氛围变得紧张,失去了活动本身的乐趣;误差影响方面:测量距离往往存在误差。哪怕是用很精确的尺子,也可能因为读数、尺子摆放等问题产生误差。在一些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微小的误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航天发射,距离测量的小误差可能让航天器偏离轨道,造成巨大损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