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周婷 杨兴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梳理文章结构。
2、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文中富有意味的细节,思考其中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本文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学习本文用几个特定镜头展现重大历史时刻的写作方式。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
本文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其中,周树春曾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现任《中国日报》总编辑。
走进背景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国代表都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要求。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本来可以有机会收回香港,但蒋介石在美国和英国的重压面前放弃了收复香港的机会。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主权。
走进背景
知识链接
新闻
  “新闻”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谈等。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六个要素。一般来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新闻的
五部分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明作品的核心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说明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
新闻
凝重
掩映
陈迹
瞩目
冉冉升起
易帜
展拓
子夜
(níng)
庄重。
(yǎn yìng)
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chén jì )
过去的事情。
(zhǔ mù)
(rǎn rǎn)
(zhì)
(zhǎn tuò)
(zǐ)
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慢慢地。
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这里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施展开拓。
半夜。
明辨字音
不列颠尼亚号(HMY Britannia)是英国第87艘王室游艇,由约翰布朗公司于苏格兰West Dunbartonshire建造,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主持下水,1954年1月11日首航。该艇总吨重5769 GT,全长126米,航速最高21.5海里/小时,设计具备战时改装医疗船功能但未实施。
服役期间(1953-1997年)执行696次外访及272次国内访问,曾参与查尔斯王子婚礼蜜月行程。1986年执行亚丁港救援任务,撤离包括中国外交官在内的10687名难民。1997年7月1日参与香港交接仪式后驶离维多利亚港,同年11月退役,现停泊于爱丁堡对外开放。
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志着大英帝国昔日的雄风和王室的尊荣。
解读题目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1.按照新闻的基本构成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第1段)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港督府变迁(4)、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港岛(7)、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8)
(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深度研读
时间 地点 事件
1997 年 6 月 30 日 下午4时30分
下午4时40分
晚6时15分
晚7时45分
晚最后一分钟
1997 年 7 月 1 日 第一分钟
0时40分
港督府
港督府
添马舰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交接仪式现场
交接仪式现场
中国海南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第二次降旗仪式
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告别仪式”,宣读女王赠言
五星红旗升起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这则新闻以时间顺序来写,这些时间精确到时、分,衔接非常紧密,为什么这样写?
新闻需要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
表明了人们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合作探究
文中三次写到降旗,把它找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写了这么多次国旗?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三次降旗、一次升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一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典型镜头
合作探究
文章的主体部分除了真实地记录新闻场景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段落 现实场景(新闻事件) 历史材料(新闻背景)
2一4段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表明港督将永远成为历史
5一7段 晚6时15分至7时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象征英国长达150多年的管治结束
10-11段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扩建、发展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制香港的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新闻背景资料的作用
使用新闻背景资料
补充新闻事实
形成今昔对比
历史厚重感
沧桑巨变的自豪感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倒装句式,突出“别了”,强调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彻底终结,隐含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和民族自豪之情。
运用一语双关的表现手法,不列颠尼亚号不仅指英国王室皇家游轮,也指英国的殖民统治,意味深长,具有独特性。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不列颠尼亚代指英国或英国的殖民统治,十分巧妙,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
“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
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
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合作探究
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的回归,宣告的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本文有许多富有隐喻意味的语句,请结合语境分析其隐含意思。
举例:
(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合作探究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英国殖民者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表达胜利的自豪之情。
▲不列颠尼亚号
这篇新闻在众多新闻稿中独胜一筹,曾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获奖的原因有哪些?
选材角度新颖。标题一语双关,独具匠心。
1
挑选富有象征意义的关键场景。
2
新闻现场与历史交织的纵深感。
3
客观陈述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
4
恰到好处运用对比手法,国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5
文章总结
这篇消息报道了香港经历沧桑之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不懈追求。使我们感受到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国家工商总局今天宣布,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于今年9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广告界代表将云集北京。
大会邀请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大会主题“突破——从现在到未来”进行三天的论坛演讲,结合世界经 济走势及科技。
发展情况就世界广告传播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会间还将举行小型的企业商务交流会、广告经营单位形象展览、中国广告作品和广告历史文化展览、广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展览等。
据39届世界广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兼大会新闻发言人时学志介绍,世界广告大会是国际广告协会举办的世界广告界最大规模的活动,每两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至今已举办了38届。中国曾派代表团参加过十届世界广告大会。2001年1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向国际广告协会积极申请并取得了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主办权。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广告业发展速度为世界瞩目。1979年我国广告经营额仅有1000万元,经营单位不过几十家;2003年中国广告营业额已达到1078亿元,广告经营单位10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万人。
时学志说,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在中国举行,将增进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传播业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世界先进营销理念的传播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2004-11-08 17:28:09)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如“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一句中,“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借鉴迁移
所谓对比法,就是把对立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使形象更加鲜明,性质更加突出,以增强艺术表现力的手法。
借鉴迁移
写法指导
(1)横比
横比法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态度、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比出真假、正误、好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2)纵比
纵比法就是把同一事物、同一个人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对比,以突出变化、突出发展。
(3)自身对比
所谓自身对比是指同一事物内部所表现出来的不统一、不协调、自相矛盾的现象之间的对照比较。例如人物的语言与行动、表象与本质、享受与奉献等的对比。
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想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固执而自负的父亲一向不听劝阻。假如你是这个孩子,你会如何劝阻父亲停止危险动作?请用对比的手法,给正在开车打电话的父亲讲一段话,300字左右。
借鉴迁移
迁移运用
您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打电话,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作为司机,您肯定知道,打电话会分散注意力,导致对突发情况反应速度大幅下降,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您这么做已经违反了交通法规。这说明您安全驾驶的意识非常薄弱。换句话说,您这是对一家人生命的不负责任。车祸猛于虎。您要清楚,您肩负着车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高速行车速度快,突发情况多,也许一个电话让您稍有分神,转瞬之间灾难就会降临,人仰车翻乃至车毁人亡都不足为奇。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
自古以来,“听人劝吃饱饭”。刘邦听张良之谋,最终成就帝业;而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最终自刎乌江;曹操善于听谋臣的意见,最终统一北方;袁绍不听田丰、沮授之言,兵败官渡;唐太宗能听魏征之言,成就贞观之治;苻坚不听王猛之言,结果兵败淝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对您的劝说是对咱们全家都有好处的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