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课件(共3课时)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课件(共3课时)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第1节 第3课时 实验器具及科学探究
苏教版 七年级 生物(上)
4
8
1
7
10
13
11
9
5
12
3
6
2
14
认识结构
01认识显微镜
((4)要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还应调节[   ]细准焦螺旋。
(5)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6)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   。 A.取镜 B.观察 C.安放 D.对光 E.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欲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应转动[   ]   ,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   (填名称)
(3)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该转动   (填名称)
ACDBE

粗准焦螺旋
物镜
转换器

右上方
5X和10X
(1)显微镜的构造中,放大物像的是[   ]   和[   ]   。
(2)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使用   物镜,如果光线较暗,应使用大光圈和   。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字母)。
(3)若视野②是使用目镜10×和物镜10×的组合来观察,则该物像被放大了   倍。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4)若进一步放大物像,需转动   换高倍镜,此时视野会变   填“亮或暗”)
a
目镜
b
物镜
低倍
凹面镜
e
100
右下
转换器

放大镜
(一)观察器具
03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解剖盘
解剖剪
镊子
刀片
(二)解剖器具
03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三)计量器具
量筒
天平
03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四)加热器具
陶土网
三脚架
酒精灯
03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03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试管
烧杯
研钵
试剂瓶
培养皿
药匙
滴管
(五)通用器具
03其他常用探究器具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应该学习实验室常见的安全标识,不要随意触摸或启动仪器设备。
1.实验开始前: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必须先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实验,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
2.实验过程中:
所有的药品都应该远离火焰;
禁止随意混合或加热实验试剂;
禁止加热密闭的容器或外部尚未完全干燥的玻璃器皿;
注意安全使用锋利、尖锐的器具等。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如果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
2.实验过程中:
当实验试剂溅到眼中或皮肤上时,应该及时用清水冲洗,情形严重的应该及时送医;
发生火情等事故时,应该及时处理并报告老师,情况危急时还应该报警。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应该按要求处理实验生物,并彻底清洗实验器具等;
使用过的实验试剂应该倒入专门的废液缸,而不能随意倒入水池;
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洗手,并关闭实验室的水、电设备和门窗。
3.实验结束后: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
(4)得出结论
(5)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提出问题:
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生活中的现象:碗里腐烂的肉出现了蛆
蛆是从哪里来的?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答案作出的解答。假设未必与事实相符,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实验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及收集证据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要进行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均可以成为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样。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讨论实验方案
1.取两只大小一样的碗
2.分别放入两块大小相同的肉
3.将一只碗上盖上纱布,另一只碗不盖纱布
4.将这两个碗放在同一得地方(温度相同)
5.过一段时间观察
想一想:应该怎样实施呢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用纱布覆盖的碗中,肉腐烂了,但没有蛆;而没有用纱布覆盖的碗中肉腐烂了,还生有蛆。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
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出来的
4、得出结论: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5、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对生活和生产中发现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提出问题。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单一变量
对照实验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控制单一变量
设置对照试验
多次重复实验
1、实验中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2、除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1、其他因素都相同,仅有变量不同
2、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1、增加重复次数
2、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3、增加实验对象,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可靠性
提高实验可靠性的方法
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探究实验
1.实验时所用蚯蚓的条数
2.蚯蚓的大小,生命力的强弱要大体一致
3.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用棉花蘸水擦拭蚯蚓的体表
4.如果蚯蚓爬行的路线不是一条直线,如何测量
5.如何测量蚯蚓在单位时间内爬行的距离
6.粗糙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纸板,光滑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玻璃板
探究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考虑的问题
1.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手指分别抚摸了蚯蚓的哪些部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探究实验
2、 尝试探究
(1)探究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搜集实验证据。
(4)得出结论:分析证据,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蚯蚓在粗糙的(光滑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探究实验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等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在科学探究中,还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 )
①作出假设 ②制定计划 ③提出问题 ④得出结论 ⑤实施实验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B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D
3.市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机会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学生 实 验 方 案
甲 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都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乙 第一天,两只手背都涂上防晒霜;第二天都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被灼伤的程度
丙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丁 在另一同学戊的两只手背上都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同学戊的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 )
A.甲 B.乙 C.丙 D.丁
C(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认识细胞
第1节 第1课时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苏教版 七年级 生物(上)
一滴水下的世界
01认识显微镜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将磨制出的小透镜镶在架子上并安装了一块带孔的铜板,将小透镜对准微小物体时,光线从小孔射入,他能从小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被放大了的物像。这就是一种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使用实验器具研究生物学的进程。
01认识显微镜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柱
认识结构
01认识显微镜
1
8
7
6
5
4
3
2
14
13
12
11
10
9
目镜
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
目镜无螺纹;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作用
01认识显微镜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镜头长度
10x
12.5x


目镜的比较
放大作用
01认识显微镜
放大倍数
放 大 倍 数 镜



10x
40x


放大作用
01认识显微镜
物镜
目镜
10×

放大倍数
10×
16 ×
40×
50×
100×
200×
400×
160×
640×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01认识显微镜
放大作用
01认识显微镜
(2)反光镜 :反射光线
①平面镜:反射光线较弱,
明亮的环境中使用
②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
射光线较强,阴暗的环境中使用
遮光器
反光镜
调节光线
(1)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较大的叫大光圈,较小的叫小光圈,由小到大排成一圈
01认识显微镜
1.粗准焦螺旋:
用来寻找物像,镜筒升降范围大
2.细准焦螺旋:
使用得到更清晰的物像(多在高倍镜观察),镜筒升降范围小
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
※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
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不动粗准焦螺旋。
(高倍镜下不动粗)
01认识显微镜
1. 转换器:转换物镜
2.镜柱: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5.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6.压片夹:夹持和固定玻片标本
7.镜座:稳定和支持整个镜体
镜筒
载物台
镜座
镜柱
镜臂
压片夹
其他结构
转换器
01认识显微镜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柱
认识结构
1
8
7
6
5
4
3
2
14
13
12
11
10
9
小结
巩固练习
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标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D
巩固练习
2.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 )
A.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镜臂
C(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认识细胞
第1节 第2课时 显微镜的使用
苏教版 七年级 生物(上)
4
8
1
7
10
13
11
9
5
12
3
6
2
14
认识结构
01认识显微镜
1.右手握住 ,左手托住 。
镜臂
镜座
取镜和安放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5厘米处。
1、选目镜
2、选物镜
一般先选放大倍数较  的目镜。

通过转动   ,选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 的。
转换器

显微镜使用应遵循:先低倍再高倍的原则,因为低倍观察时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
02使用显微镜
3、对光
使低倍物镜对准 ,转动 ,从 中看见一 视野。
通光孔
反光镜
目镜
明亮
光线
载物台
通光孔
反光镜
物镜
载物台
明亮的视野
4、放置“标本”
材料要: 。移动载玻片,使材料位于载物台上 的中央。
薄而透明
通光孔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e
5、粗调节
调节 时,眼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 的下降,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注意不要压碎 。
粗准焦螺旋
物镜
盖玻片
5、粗调节
通过 观察,再微微向 调节 ,直到找到物像为止。
粗准焦螺旋
目镜

6、细调节
通过 观察,再微微调节 ,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细准焦螺旋
目镜
e
e
左右相反
上下相反
目镜内看到的是:倒像
成像特点
02使用显微镜

目镜内看到的是:
倒像



试一试:上下左右移动玻片标本
图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_______
相反




重复播放
像在哪个方向,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个方向



重复播放
像在哪个方向,玻片标本就移向哪个方向

观察
1
1
放大100倍
注意: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大小、数量多少、颜色深浅的变化。

100倍
200倍
300倍
注意: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变大、数量减少、颜色变浅。

镜头 镜头长短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细胞数
目 镜 低 倍 长 亮 小 多
高 倍 短 暗 大 少
物 镜 低 倍 短 亮 小 多
高 倍 长 暗 大 少
成像特点
02使用显微镜
巩固练习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C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
A.q B.p C.d D.b
C
巩固练习
3.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C
巩固练习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C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显微镜使用顺口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