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昆明的雨》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昆明的雨》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同学们,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今天就让我们来追随着他的脚步,美美地欣赏一下昆明的雨吧。 




汪曾祺
学习目标
01
必备知识
02
必记字词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课堂小结
06
CONTENTS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培养热爱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思想感情。
01




梳理文章的抒情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会通过细微事物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技法。
02
品味文章语言,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03
必备知识 | 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所作小说以短篇为主,《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其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耐人寻味。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
必备知识 | 创作背景
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7年,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离开昆明后他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写于1984年的这篇散文《昆明的雨》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辟邪( )
bì xié
蒜碟( )
suàn dié
缅甸( )
miǎn diàn
鲜腴( )

鸡枞( )
zōng
篱笆( )
lí bā
晕倒( )
yūn dǎo
黄焖鸡( )
mèn
蟹腿( )
xiè
淋湿( )
lín
必记字词 | 字音字形
( )圈子
quān
必记字词 | 字音字形

( )圈养
juàn
( )晕倒
yūn

( )红晕
yùn
( )细菌
jūn

( )菌子
jùn
鲜腴:新鲜肥美。
必记字词 | 词义理解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方比:比较,比得上。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抓住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学课文时解决。
初读课文 |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思考昆明的雨的特点。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引子,引出“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3—5)总写昆明的雨季,突出其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
第三部分:(6—8)写昆明雨季中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第四部分:(9—10)写在昆明雨季时的经历,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怀念和珍爱之情。
第五部分:(11)再次抒发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1.文章从一幅表现昆明特点的画开始写起,有什么妙处?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①出人意料,有开篇奇崛之效。画中有“雨”的影子,题字突出了昆明雨季湿润的特点,自然引出“昆明的雨”的话题。
②画中之景及题字所提及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在后文中均有描述,此情此景在作者心中经久不忘,引出下文的“想念”。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2.第2段只有一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
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对有昆明特点的画的介绍,又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3.阅读3、4、5段,说说昆明的雨有怎样的特点。
雨季长,但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很舒服。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浓绿。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4. 除了写雨,作者还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
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的女孩子、缅桂花和木香花、为宁坤作画、与德熙去小酒馆等。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5.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人、事、物的,完成后面的问题。
(1)读第6段,仙人掌有什么特点?“倒挂着还能开花”说明了什么?
肥大
昆明雨水之多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2)读第7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昆明的菌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数量
种类
味道
色泽


鲜美
诱人
娓娓道来,在自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对昔日生活的怀念。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3)读第8段,杨梅有什么特点?写杨梅味道时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火炭梅”的味道之美,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个头大,颜色黑红。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4)第8段作者描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她们怎样的特点?对表现“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娇美情态
昆明雨季的柔美
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刻画
衬托
抒发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5)品读第9段,写缅桂花时写房东赠花有什么作用?
房东赠送给各家“带着雨珠的缅桂花”,突出了昆明雨的“丰满”“使人动情”,赞美了昆明人民的热情、纯朴,表达了“我”对昆明生活的怀念。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6)“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
雨引起的一点儿淡淡的乡愁。雨中的美景让人陶醉而产生的闲适和恬淡之感。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6.作者写昆明的雨,为什么要着力写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
一方面,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都是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从它们身上可以窥见昆明的雨的影子,可以反映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另一方面,它们又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作者通过对这些“琐细事物”的审视,发现了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情味,而将它们入文,既可以“小中见大”,彰显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生活的喜爱、怀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之情,还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7.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
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8.“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在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深切的怀念之情。
结构上:前后照应,使结构显得完整。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9.汪曾祺的散文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请从文中找出几处细细品味。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2)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既描写又评述,暗含着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欣喜和赞叹之情。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心软软的”写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10.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作者对昆明、昆明的雨的爱是深沉的,但寄托感情的载体却选得很小。作者将丰富的情感,凝聚在一个个细节之中。
精读课文 | 分析讨论
仙人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这篇文章不仅写了雨,而且从昆明的雨入手写了当时的生活,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更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闲适、平淡的生活的怀念与珍爱。
课堂小结 | 课文主旨
作者通过回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一些生活经历,表现了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
课堂小结 | 写作特色
1.细节描写,生动有情
如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她们的着装,坐在阶石一角的姿态,娇娇的吆喝声,都如在眼前,似在耳畔,使人对雨季的杨梅产生了无限的渴望。在莲花池畔的酒店吃酒的情景——酒店内就着猪头肉喝小酒的朋友,几只单脚立在檐下的鸡,院子里淋着雨水的一架大木香花,都描写得非常细腻、生动有情。
课堂小结 | 写作特色
2.语言直白平和,富有余味
如“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犹如大白话一般,没有秀丽华彩之处,直白平淡,好似拉家常,让人感到亲切。细读课文,许多语句都让人从直白平淡中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如“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这样的语句,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课堂小结 |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点明对昆明雨的想念
总写雨季特点
细说雨季中的景、物、人
雨季生活经历,引发乡愁、诗情
再次点题,收束全文
以小见大
形散神聚
清新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