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体液调节 第1课时(共31张PPT1个视频)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体液调节 第1课时(共31张PPT1个视频)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1课时 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及
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第2节 体液调节
01
02
说出发现促胰液素的过程,总结研究激素的方法。
阐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器官、分泌的主要激素和功能。
03
2022年中国居民平均身高(18-44岁)
男性平均身高是174cm
女性平均身高是161.4cm
侏儒症患者成年一般身高在120cm内
为什么侏儒症患者长不高呢?
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在19世纪,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递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即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
一、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
小肠肠腔
稀盐酸
胰腺分泌胰液
注入
结果
稀盐酸
狗的血液
胰腺不分泌胰液
注入
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结果
稀盐酸
小肠肠腔
注入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分泌胰液
(1)沃泰默的实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
①请运用神经调节的知识尝试解释a组的实验现象。
盐酸
刺激
感受器
(小肠神经)
胰腺
胰液
分泌
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小肠肠腔
稀盐酸
胰腺分泌胰液
注入
结果
稀盐酸
狗的血液
胰腺不分泌胰液
注入
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结果
稀盐酸
小肠肠腔
注入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分泌胰液
(1)沃泰默的实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
②a、b组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稀盐酸的作用部位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a组
③根据a、b组对照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小肠肠腔
稀盐酸
胰腺分泌胰液
注入
结果
稀盐酸
狗的血液
胰腺不分泌胰液
注入
结果
胰腺分泌胰液
结果
稀盐酸
小肠肠腔
注入
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分泌胰液
(1)沃泰默的实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
④a、c组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是否切除神经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a组
⑤根据a、c组对照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调节
单一变量对照法
沃泰默解释: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腺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2)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
背景:
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大胆提出了一种设想:这可能一种是“化学调节”,即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当其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实验
设想
验证
1.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到达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实验过程:
注射
小肠黏膜+稀盐酸
磨碎
制成提取液
同一条狗的静脉
胰腺能分泌胰液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在盐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毛细血管










受体
胰腺
开始释放胰液
如果要证明这个观点,实验思路是什么?
彻底消除神经的影响
促胰液素
胰液
分泌部位: 。
作用: 。
小肠黏膜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思考讨论】
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设计是否严谨?如何设计?
应增设对照实验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的干扰。
稀盐酸
注射
同一条狗的静脉
小肠黏膜
注射
制成
同一条狗的静脉
提取液
(2) 斯塔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比沃泰默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实现,在促胰液素调节胰液分泌时,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腺分泌。
【思考讨论】
3.促胰液素调节胰液分泌的方式与神经调节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3)巴甫洛夫的感慨
近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反思和领悟:是什么因素使斯他林和贝利斯抓住了成功的机遇?
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不被已有理论所禁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内分泌器官
内分泌细胞
分泌
激素
血液运输
靶器官
结果
机体做出反应
除神经调节外,机体内还存在着一种通过化学物质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激素”。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
2.激素的概念
作用:激素对生命活动不限于促进作用,不少激素还有抑制作用。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
内分泌腺
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
胰液(各种消化酶)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外分泌腺
[微提醒]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其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激素调节的存在。
(2)胰腺分泌受神经的支配,促胰液素也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即胰液
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3)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内分泌部是胰岛,包括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内分泌腺; 外分泌部可分泌胰液(含有消化酶),属于外分泌腺。
稀盐酸
小肠神经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胰 腺
促胰液素
血液循环
小肠黏膜
胰 液
胰液的分泌同时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二、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
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胸腺
肾上腺
胰岛
卵巢
睾丸
分泌抗利尿激素和
促…激素释放激素等
分泌生长激素、
促…激素等
分泌肾上腺素等
分泌雌性激素等
分泌雄性激素等
分泌甲状腺激素等
分泌胸腺激素等
分泌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等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化学性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 肾上腺素 睾丸 雄性激素
卵巢 雌性激素 孕激素 胰岛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多肽及蛋白质
蛋白质
氨基酸衍生物
(可以口服)
固醇
(可以口服)
蛋白质
多肽
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促进性腺的发育,调节性腺激素的分泌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进甲状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促进代谢,促进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降低血糖浓度
升高血糖浓度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
幼年分泌不足:
幼年分泌过多:
成年分泌过多:
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
幼年分泌不足:
成年分泌过多:
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甲亢
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都将受到影响。
代谢快,出汗多、血压高、心跳快、易激动易怒,眼球凸出。
大脖子病:病因是 .
又名地方性甲状腺肿,多见于山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反馈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
食物中缺碘
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促...激素、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2.激素的化学本质及补充方式:
(1)多肽和蛋白质类:
(2)氨基酸衍生物类:
(3)脂质(固醇类):
补充方式:
补充方式:
补充方式:
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
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不宜口服,需注射补充
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
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
(原因:口服被酶水解失去疗效)
3.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事实:
1.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重要枢纽,下丘脑和垂体对甲状腺(图1-2-4)分泌甲状腺激素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就是反馈调节(feedback regulation)。它有两种形式:如果反馈信息使原来的效果进一步增强,这类调节称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调节;如果反馈信息使原来的效果减弱,这类调节称为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调节。
积极思维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是如何进行的?
思考:
1.分析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是如何进行的。
3.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低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就会增多,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反之,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通过负反馈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则会受到抑制(图1-2-5)。
下丘脑
垂 体
甲状腺
寒冷等刺激温度感受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加强,抵御寒冷
(-)
(-)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
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
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方式。
反馈信息使原来的效果进一步增强
——
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原来的效果减弱——
负反馈
比较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反馈作用的结果是对过程产生
抑制作用,如大多数激素的调节、
体温调节等。
反馈作用的结果是对过程产生促进作用,如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学以致用】指出下面序号或字母的名称。
(1)该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②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TSH);
④甲状腺;⑤甲状腺激素;
⑥反馈调节;⑦下丘脑。
(2)该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②促甲状腺激素(TSH)
③甲状腺激素;
a:垂体;b:甲状腺;c:下丘脑。
问题1:在我国的一些山区和内陆地区,有时能够看到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的人。患者脖子肿大,呼吸困难,劳动时心跳快,气短等。
过度增生
缺碘
不足
抑制减弱
抑制减弱
增多
增多
下丘脑
垂 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TH
(-)
(+)
(+)
(-)
任务: 结合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
缺碘 → 甲状腺激素减少 → 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的负反馈作用下降 → TRH和TSH上升→TSH持续刺激甲状腺→甲状腺增生而肿大
下 丘 脑
垂 体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性腺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
靶 腺 体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醛固酮、
皮质醇等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下列是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
B.胰岛B细胞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按时口服胰岛素
C.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
D.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类药物——影响女性排卵的口服药
2.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一定量的促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进食量明显减少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C.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