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人体免疫应答 第1课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人体免疫应答 第1课时(共30张PPT)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1节 人体的免疫应答
第3章 人的免疫调节与稳态
第1课时 人体的免疫系统及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01
02
通过归纳法,梳理总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概述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细胞成分和体液成分,概述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结合实例,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功能,解释常见的免疫现象。
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到感冒病毒却不会患病?当水痘流行时,为什么已经提前接种过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1页,免疫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各种免疫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功能?免疫细胞分别有哪些功能?免疫活性物质分别由哪些细胞分泌?
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作用: )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在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补体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吞噬细胞是免疫细胞,但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场所,
就像部队的大本营和训练基地。
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也是它们“作战”的战场。
外周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相互
联系
1、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扁桃体
(1)骨髓
骨髓是免疫细胞的(包括淋巴细胞)的发源地,也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各种细胞,例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2)胸腺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扁桃体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在骨髓分化形成的T细胞迁移至胸腺后,在胸腺微环境下经过筛选,约99%的发生凋亡,剩下的发育成初始T细胞并经血液循环运输至外周淋巴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扁桃体
(1)淋巴结
淋巴结是广泛分布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部位,身体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常位于凹陷隐蔽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内脏的淋巴结多成群分布于器官门附近,如淋巴门结节。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扁桃体
(2)脾
脾是对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后来骨髓开始造血,脾演变成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脾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脾还可以合成并分泌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等。最后脾还含有吞噬能力很强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可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血细胞及其他异物,发挥过滤功能。
(3)扁桃体
位置: 位于咽腭部
形态: 形状像扁桃,左右各一;
功能: 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免疫器官 分布与特征 功能
骨髓 骨髓腔和骨松质内 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胸腺 胸骨的后见,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 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脾 在胃的左侧,呈椭圆形 含大量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淋巴结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处;呈圆形或豆状 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能组织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扁桃体 咽腭部,左右各一,形似扁桃 内部有许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Ⅱ、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和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1)概念: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2)起源:都起源于 。
(3)种类: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如 .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2.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主要有B细胞和T细胞等
骨髓造血干细胞
辅助
T细胞
B细胞
T细胞
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吞噬细胞
其它白细胞
分 裂
分 化
骨 髓
胸 腺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记忆B细胞
细胞毒性
T细胞
记忆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抗原刺激
(骨髓中)
分布: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来源: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功能:在免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作用,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分布: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来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功能: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淋巴细胞
表面有Y型结构
(细胞表面受体)
T淋巴细胞
表面有许多小突起
分布:位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特征: 成熟时具有分支
功能:吞噬、呈递抗原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分布: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
功能: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
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在形态上像神经元上的树突而得名,由斯坦曼于1973年发现。
概念: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
疫作用的物质。
实质: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是胞吞胞吐。
常见类型: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1、抗体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
3.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因子
主要由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可以分泌)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调节免疫过程的小分子蛋白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是几类主要的细胞因子。
3、溶菌酶
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使细菌溶解,多种细胞如淋巴细胞、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都能合成。
溶菌酶≠溶酶体
免疫系统的组成 在“部队”发挥的作用 包括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
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 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
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大本营、训练基地
作战战场
士兵
武器、书信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回顾初中知识)
皮肤和黏膜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的阻挡作用、溶酶体的杀菌作用
呼吸道(支气管以上)、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外侧段)的纤毛运动、咳嗽和喷嚏等方式可以排出病菌。
(1)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腺体等
二、非特异免疫应答
功能:能有效地阻挡病原体的入侵,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能力。
特点:
作用范围广,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易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皮肤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2)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除上述组成皮肤、黏膜等的上皮细胞外,吞噬细胞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内广泛存在各种吞噬细胞, 如巨噬细胞,当病原体通过皮肤和黏膜侵入组织后,吞噬细胞会先穿出毛细血管,聚集到入侵的病原体处,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吞噬或杀灭病原体。
(3)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组成
皮肤、黏膜
(及其分泌物)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等)
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将病原体阻挡在外界环境
第二道防线在人体内环境中发挥杀菌作用
组成
皮脂腺
毛发
真皮
表皮
汗腺
学以致用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在免疫
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皮肤大面积烧伤且护理不当易发生
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阻档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不能阻挡病原体入侵
人体的 免疫系统
免疫
器官
免疫
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屏障结构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成分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体液成分
免疫应答的三道防线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
2.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绵羊红细胞等细胞的蛋白质CCF 1。下列关于CCF 1的推论,最可能的是 (  )
A.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 B.是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
C.是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是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B
3.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
起疾病
B.当病原体入侵机体时,首先发挥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而后产生非特
异性免疫
C.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