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情满中秋夜 共话团圆时——中秋节主题班会课件开 场 白同学们,当街边的月饼香气弥漫,当夜空中明月渐圆,我们即将迎来中秋佳节。中秋节,不仅是团圆的象征,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凝聚着赏月、吃月饼的温馨习俗。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探寻中秋的起源、故事与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录中秋节的由来内涵中秋节的民间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的经典诗词壹贰叁肆壹中秋节的由来内涵中秋节的由来内涵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内涵关于中秋节起源,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对月亮的崇拜,一是源于古人在秋季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祭祀活动。“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中秋)。”在《周礼》一书的《春官》篇中记载,周代已经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等习俗。到了隋唐之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月亮的神秘色彩慢慢消退,唐朝虽没有中秋节日,但中秋赏月、玩月却是文人的时尚。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内涵宋代,中秋节成为民俗节日,中秋放假一日,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节俗形成。明清之后,时代发展,中秋节俗也随之变化,祭拜、祈求与情感、愿望构成了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成为民众生活中重要的节日。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内涵1.团圆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这种团圆的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2.感恩中秋节也是一个感恩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恩祖先的庇佑,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3.和谐中秋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在赏月的同时,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从而更加珍惜自然、保护环境。中秋节的内涵贰中秋节的民间习俗中秋节的民间习俗1.祭月(拜月)、赏月祭月,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庭院或户外摆放桌椅,品尝月饼、水果等美食,欣赏明月的美丽。中秋节的民间习俗2.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中秋节的民间习俗3.吃月饼《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中秋节的民间习俗4.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灯谜通常以诗句、成语、地名等为谜面,谜底则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猜灯谜不仅可以增加节日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中秋节的民间习俗5.走月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秋节的民间习俗6.玩花灯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中秋节的民间习俗7.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山东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叁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的故事传说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嫦娥奔月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吴刚折桂中秋节的故事传说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玉兔捣药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玄宗游月中秋节的故事传说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月下独酌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貂蝉拜月肆中秋节的经典诗词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对月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节的经典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中秋节的经典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经典诗词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 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秋节的经典诗词今天,我们共同探寻了中秋的起源、传说与习俗,感受了团圆的温暖与文化的魅力。愿这份美好伴随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心怀团圆,珍惜亲情与友情。最后,让我们一起祝福: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中秋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