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27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27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枭雄?英雄?奸雄?
曹操
短歌行


文学概述
01
品读诗歌
02
艺术手法
03




Part 01
《诗经》
楚辞
汉乐府
建安诗歌
魏晋南北朝民歌
唐代古风
文人五言诗
唐代新乐府
后世仿乐府仿古风诗歌
古体诗发展轨迹
歌 行
乐府诗称谓
属乐府诗一类。
“歌行”一体。二者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还有谣、辞等别称。
曹操简介
A (丞相):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
B (统帅):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
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宗、走赤壁、克马超、收张鲁、封魏王。
C (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与孔融、阮瑀、王粲等七人并称“建安七子”。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建安文学
“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文学”:指汉末魏初这一段时间的文学。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诗文俊爽刚健、风骨遒劲的风格。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五言形式,具有“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Part 02
朗读诗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yōu)
(wèi)
(duō)
(qì)
(yàn)
(zā)
(bǔ)

《短歌行》中出现4次“何”
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加以分析。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④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为第一次发问。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时光流逝,借此感叹人应及时建功立业,提醒贤才应及时选择明主,施展抱负。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为第二次发问。唯有饮酒才能排解愁绪,曹操发出更加茫然的慨叹,志向不得实现,他忧愁万分。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为第三次发问。明月象征贤士,诗人为实现人生抱负,渴求人才。
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为第四次发问。用“乌鸦”来形容天下贤才,曹操替贤能之士思索何人值得归附,实则告诉天下贤才自己正是他们的伯乐。
④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全诗当中反复出现“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忧
:人生短暂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二忧
:贤才难得
①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以“明月”之可望而不可即,比喻贤才之难得。
②想象。“越陌度阡”四句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诗人为何而忧?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写“忧”?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忧
:功业未就
①用典1。《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达希望贤才多多益善。
用典2。“周公吐哺”借此典故表示自己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情感变化
人生苦短(忧)
忧愁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激昂
艺术手法
典故、比兴、比喻、借代、设问
用典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 )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兴: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比:即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
比兴
借代、设问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事物名称,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
借代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设问
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或不直接回答,让读者、听者去思考)。
比喻
譬如朝露
诗歌主旨
《龟虽寿》 生命观 在有限生命力实现人生价值
《观沧海》 价值观 人生的价值在于成就功业
《短歌行》 方法论 成就大业需要人才相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