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了解庄子和其作品,以及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独特思维方式。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贰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叁肆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学习目标庄子与他的思想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经济的发展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时代背景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了解庄子了解庄子相传,庄周自幼聪明好学,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通“诽”)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庄子终身不仕,追求精神自由。“漆园傲吏”庄子面对死亡的安然(生死观)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周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具有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具有一些积极意义。主要作品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的道家经文——《庄子》。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了解庄子《庄子》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了解作品鲁迅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当下,似乎一切无法立刻变现的事物,都被视作浪费。数据取代语言,效率凌驾感受。我们追逐利益,追逐成绩,追逐“有用”。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思考一下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有用”是真的“有用”吗?“无用”是真的“无用”吗?读《五石之瓠》,就是要看看庄子的回答能给我们怎样的时代启示。前情回顾《五石之瓠》选自《逍遥游》。《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篇,里面追求的是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我有一个大葫芦解读文题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shí :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 :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1石=10斗=60千克(战国) 5石=50斗=300千克正音朗读五石之瓠瓠落呺然不龟手洴澼絖掊鬻xiāopǒujūnpíng pì kuàngyùhuòhù剖pōu一点小提示:请大家等会在看这个葫芦和“护手霜”故事的同时猜一猜,他俩究竟在吐槽对方的什么?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 成 而 实五石。对……说赠送葫芦连词,表顺承容纳名作动,种植养成长成以盛水浆, 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 则 瓠落无 所容。省略句,以(之)盛,代指瓠形作名坚固的程度宾前承托自己把……当作却宽大空廓的样子所字结构,容纳的东西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非不 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因为击破极言葫芦之大惠子讲述“实五石”太大而无实际的用处“大而无用”讥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惠子:一次目的明确的发问(攻击)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 澼 絖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实在,确实状后擅长调制龟,同“皲”,冻裂洴:使动,使…浮起澼:在水中漂洗絖:同“纩”,丝棉絮营生职业省略介词“以”;状后,(以)百金买其方聚集全家人卖请允许我以……为:把……作为庄子:一顿旗帜鲜明的嘲讽(反击)定语后置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 , 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 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同“悦”,取悦。?发难,即发兵、侵略,越国侵略吴国率领军队名作状,在水上划分出土地、割地同样的有的人省略句以之封,即药方使用方法名作状在冬天宋人客对比论证:宋人与客人对于药物的不同使用方法及其结果形成对比,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领悟。①同一事物,用法不同,眼光和见识不同,价值不同;②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 以为 大樽 而 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用绳结缀省略“之”把……制成表顺承表转折,却草名,其状弯曲不直,心如蓬草塞闭,比喻见识浅陋,不通达的见识。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状语后置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俗称腰舟。我有一点小疑问惠子在嘲讽什么?庄子怎么反驳?暗指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①通过对比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②讥讽惠子的做法本质与宋人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对待五石之瓠的态度关注的价值人物形象发言目的惠子庄子瓢、盛水浆→瓠落无所容对物的加工改造和制作虑以为大樽 → 浮乎江湖保留了大瓠原本的样貌实用之用:关注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关注审美价值从用法来看,惠子与庄子分别从什么角度看待瓠的功用?讽刺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①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②讥讽惠子做法与宋人一样,看不到无用之大用,借此批评惠子的固陋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1.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惠子→“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惠子与宋人庄子的回答之智慧庄子的回答之智慧2.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之处?客→以说吴王获裂地之赏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庄子与客庄子的回答之智慧庄子与客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同:客:本质处于功利的心机庄子:将五石之瓠用于“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完全脱离功利心,隐含着 。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通达的见识体现其开放的思想;对审美价值的追求意味着对无用之用的尊崇,背后是道家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思想。精神的大自由对待五石之瓠的态度关注的价值人物形象发言目的惠子庄子瓢、盛水浆→瓠落无所容对物的加工改造和制作虑以为大樽 → 浮乎江湖保留了大瓠原本的样貌实用之用:关注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关注审美价值拘泥于外物的特性,不通达眼界开阔,见识通达从用法来看,惠子与庄子分别从什么角度看待瓠的功用?讽刺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①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②讥讽惠子做法与宋人一样,看不到无用之大用,借此批评惠子的固陋①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②事物无论大小,各有用途,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总结惠子→ 盛水、装东西庄子 → 做成大樽浮乎江湖①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写作特色②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③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课堂小结老子以简约的语言阐明道,庄子运用寓言故事把哲学思想寄托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对话中,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在《逍遥游》中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对“有”“无”的辩证思考,表达了自己蔑视世俗功利、追求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的生命境界的精神。我有几句话补充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u)。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惠施告诉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叫它樗。其树杆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它的小枝弯弯曲曲不合规矩,生长在路边,匠人看都不看它。现在你的言论也是大而无用,大家都抛弃它。”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说:“……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还愁它没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宽旷无人,一物不隔的地方,任人在树下徘徊,或者自由自在地躺下来休息呢 如此它能不过早地遭受斧头的砍伐,没有东西能侵害它,因为无所可用, 所以又会有什么祸害呢。”大瓠→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1、突破现实束缚、无所依傍、游心于无穷的逍遥游2、超尘脱俗、悠游自在、物我合一的心灵世界3、庄子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境界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机会,一定会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江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衡的“逃课须知”有学生想要向周老师请假,周老师问她:“所以是楼外的蒹葭,还是今晚的月亮。”学生答:“鸡鸣寺的樱花开了。”老师回:“来办公室批假条。”我们之所以在这颗星球上行走,不是为了成为最快最好的机器,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感受美与爱。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如歌的行板》,痖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运斤成风惠子在梁国做宰相的时候,庄子去见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是来取代他的,惠子恐慌地搜寻了庄子三天三夜,于是庄子去见他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对比:鼓盆而歌惠子与庄子的相爱相杀两场辩论一天庄子经过惠子的墓,跟他的学生讲,从前有一个很厉害的工匠,挥斧头的功夫非常好,如果你把涂墙壁的白灰沾在一个人的鼻子上,那个工匠可以一斧头挥过去,把那人的灰削掉而鼻子不受伤。可是有一天这个工匠再也不能表演他的挥斧头绝技了,因为这个鼻子沾白灰让他削的人已经过世了——而再没有人敢在鼻子上沾白灰给他削。庄子很感慨——惠子就是我那个鼻子啊!惠子是一个面对庄子越挫越勇的朋友,就是不管庄子怎么修理他,他还是愿意伸着头来让庄子修理。有一种友谊,叫相爱又相杀,相看两不厌。惠子惋惜庄子空有才学却不求功名,他追求功利之道,汲汲营营,为名利、物欲奔命。而在庄子看来,世间的名与利,于他而言,不过是一堆腐肉。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所以从始至终,庄子都不愿被名利所缚,被世俗所累。两位哲人仿佛在说着与己无关的故事,却处处传达着自己与对方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以及对彼此生命状态的一份关怀。他们没有因为不同而疏远,包容不同,从而收获了此生无憾的友谊。人生难得知己,而知己不正要从“和而不同”“君子之交淡如水”中来吗?作文小练习请大家续写这段小说内容,你可以选择:(1)“有用必要论”,帮助母亲说服“我”选择更“有用”、更具有社会认可度的专业(2)“无用之大用论”,帮助“我”说服母亲,支持“我”追求这个看似“无用”的专业要求:选择一个立场,续写这段小说,后面可以增加更多对话。说服对方的部分必须符合逻辑且有力,要求不少于300字母亲把茶杯重重磕在茶几上,玻璃震颤的声音刺得我耳膜发疼:“你看看新闻里说的,今年文科生失业率………………”“可是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先生,不也是历史系出身?”我忍不住抬头,说出那份坚持的火焰在胸腔中熊熊燃烧“………………”比较阅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试分析两篇课文不同的论说风格和语言韵味。合作探究《老子》说理冷静,善于汲取俗世经验,具有辩证色彩,比如作者列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毂、陶器和房屋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庄子》汪洋恣肆,善用寓言,婉曲达意。文中庄子借“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瓢”无用的观点,表意鲜明。论说风格《老子》语言简约、表意深刻、表达严谨,具有独特的魅力。使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说理层层推进,气势如虹。《庄子》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如文中庄子批评惠子“拙于用大”“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其中“拙”“蓬之心”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突显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比较阅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试分析两篇课文不同的论说风格和语言韵味。合作探究语言韵味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则能悠游自得。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