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9月理化适应性训练可能用到的常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水的密度为1×10kg/m汽油的热值为4.6X10'J/kg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活字印刷C.粮食酿酒D.烧制陶瓷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00-30A.吸取液体B.量取液体C.连接仪器D.检查装置气密性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合成治疗疾病的药物B.制备用于航天的合金材料C.发明指南针指引航海方向D.生产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一用作高能燃料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酒精有可燃性一用来消毒D.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用来制铁锅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取一滴糖水于洁净的玻璃片上,晾干,观察玻璃A探究糖水是否为混合物片上是否有固体残留6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现象先在左盘上加8g砝码,并将游码调至0.7g,再称量8.7g食盐(1g以下用游码)在左盘上加减食盐直至天平平衡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取两块完全相同的木炭,分别放在空气和氧气中D的影响燃烧,观察现象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混合物A,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氧化化合B物质的简单分类:反应反应施净物C.可加热的仪器分类:直接加格间接加店D.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21%其他成分:1%烧杆献的X格射烧选:78%7,“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航天员取出蜡烛时,蜡烛漂浮在空中,点燃蜡烛后,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如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如图2),而且空间站蜡烛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1图2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过程中不发生物理变化②蜡烛漂浮在空间站中,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空气③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④地面实验条件下,热气和冷气能上下对流,形成锥状火焰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8.用数字化仪器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装置及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数氧气含量80-设压强/kPa6050压强4030200浓度红磷100fmninjrnjmm时间/s水0100200300400A.实验时,瓶内红磷然烧,产生大量白露,并放出热量B.120s左右,装置内压强减小,造成此现象的唯一原因是装置内氧气被消耗C.400s后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烧杯中的水进入瓶内D.红磷的量对此实验无任何影响9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戏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相同的皑皑白雪和炽热的岩浆,炽热的岩浆温度高所含热量较多B.炽热的岩浆和皑皑白雪可以发生热传递,热量由岩浆转移给白雪C.炽热的岩浆所具有的内能比皑皑白雪所具有的内能大D,覆盖在火山上的白雪静止不动,白雪的分子热运动也就停止10.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