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Inventions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新沪教版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Inventions大单元整体教学分析-新沪教版八上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八年级上册
使用教材 沪教版 教材页数 P 50-65
单元名称 Unit 4 Inventions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主题范畴: 人与社会 主题群:科学与技术 子主题:人类发明与创新 单元话题:发明 以下是单元内容分析表和基于单元主题和语言大观念分析形成的单元结构图: 表一:单元教学内容 语篇阅读语篇1(说明文):The wonder of the wheel听力语篇1(广告): Fun inventions写作语篇(说明文):Writing an article about a new invention阅读语篇2(记叙文): Movable type:a dream come true阅读语篇3(说明文):Indian rhinos: The steam engine 语言知识语音:Rising tone词汇:balloon,wheel,central,although,attach,pull,international,path,technique,depend,doubt,personally,prediction,statement,benefit,wing,distance,petrol, avoid等。语法:1)形容词good,bad 和far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not) as...as结构的用法语篇:针对段落或全文的主题思想找到主题句。语用:设计并谈论一项自己的发明。文化意识认识到科学创新与技术革命的意义。语言技能理解性技能:提取、梳理、整合口头和书面语篇中与主题(发明)相关的主要信息,理解作者/说话者的主要观点。表达性技能: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和主题(发明)相关的主要信息和观点。学习策略通过对历史上一些伟大发明及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发明的重要性。学生不仅掌握描述发明的语言技能,更能通过思维导图、对比归纳等策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最终实现语言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双重提升。
表二:单元大观念:
学情分析
自然情况 对 “发明” 这类贴近生活且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主题兴趣较高,好奇心强,乐于参与想象、辩论、动手设计等互动性活动,但对抽象的 “发明历史影响”“跨文化对比” 等内容理解易流于表面。多数学生已形成初步的课堂学习习惯,但自主学习意识较弱,依赖教师引导;对枯燥的语法机械练习兴趣较低;部分学生因长期英语学习受挫,存在畏难情绪。 (二)已有基础 已掌握 “invent”“create”“machine”“tool” 等与发明相关的基础词汇,以及 “useful”“important”“fast” 等描述性形容词,能满足简单的发明话题交流需求。初步接触过形容词比较级(如 “faster than”“more useful”)和同级比较(“as...as”),但对不规则比较级(good-better-best、far-farther/further)的运用不够熟练,且在复杂语境中易混淆用法。能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发明名称、发明者、基本功能),但对长对话或语篇中分散的信息整合能力较弱 (三)存在问题 输入技能(听、读)优于输出技能(说、写):多数学生能听懂、读懂基础内容,但难以主动用英语清晰、连贯地表达对发明的看法,写作中常出现逻辑混乱、句式重复等问题。技能整合能力弱:难以将听、说、读、写技能结合运用(如将阅读中获取的发明信息转化为口语辩论的论据,或整合听力材料中的观点用于写作)。 (四)解决措施 听说结合:听力后开展 “信息转述” 活动(用自己的话复述发明功能),再进行 “小组讨论”(用听力信息辩论 “最实用发明”),逐步提升输出能力。读写结合:阅读科普说明文后,让学生模仿文本结构(时间线 / 因果链),写一段 “小发明介绍”,并运用文中的衔接词和比较级;设置 “作文互评” 环节,重点检查逻辑和语言准确性。
单元课标要求及核心素养目标
【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主题统领下的多个语篇中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调动自身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更好地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要求学生能达到三级目标,能听懂发音清晰、语速较慢的简短口头表达,获取关键信息;能归纳学过的语法规则;能在听、读、看的过程中, 围绕语篇内容记录重点信息,整体理解和简要概括主要内容;能用所学语言描述文化现象与文化差异,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认可中华文化;树立国际视野,具有比较、判断文化异同的基本能力。 1.语言能力:能连贯介绍发明的设计理念、对比不同发明的价值,在辩论中清晰表达观点并回应他人; 读:能梳理科普说明文的文体结构(时间线、因果链),提炼发明的历史影响与文化意义。 文化意识:了解中国古代发明(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的文化背景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理解西方工 业革命发明(如蒸汽机、电灯)与社会发展的关联。能分析中西方发明的差异(如中国发明侧重 “实用便民”,西方发明侧重 “工业革新”),认识发明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通过挖掘中国发明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能用英语向他人介绍中国发明的文化意义。 思维品质:能按 “时间顺序” 梳理发明的发展历程,按 “因果关系” 分析发明的产生背景与社会影响, 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能辩证评价发明的利弊(如 “互联网的便利与信息过载”),提出有依据的观点,而非单一的 “有用 / 无用” 判断。能结合现实问题,设计具有可行性的 “创意发明”,并阐述设计逻辑。 学习能力:指导使用 “错题分类本”:要求学生将比较级语法错误、主题词汇错误分类记录,并标注 “错 误原因”“正确例句”,定期复习。能在小组活动中明确分工(如记录、汇报、展示),主动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协同完成 “发明设计”“文化探究” 等复杂任务。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及教材板块 课型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Reading 阅读课 能读懂说明文的内容,并通过关键词和图表的辅助,理解和掌握语篇结构。 读后选择与语篇内容匹配的主题句,关键信息的表格,用新学的单词和短语完成对话。
Listening & speaking 听力口语课 能听懂听力材料。能在口语讨论中,语句流畅,准确。 听后完成配对题和选择题,实时统计正确率,评价听力技能。口语输出后教师用量表(语言准确性、流畅度等)评分(占比 30%)。
Grammar 语法课 形容词 good、bad、far 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以及(not)as ... as的结构与用法。 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与对比,引导他们总结归纳语法规则,最终让学生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
Writing 写作课 通过模仿范文,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框架,结合本单元所学,讲述一个自己的发明创意。 同伴 “初稿互评”:使用评价量表,两人交换修改,评价互助学习效果。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评价写作综合能力。
Focusing on culture;Cross-curriculum connection &Project 文化拓展阅读与项目课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发明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了解更多关于蒸汽机工作和功率单位的相关知识,感悟发明精神。小组合作设计自己的发明,并进行发表、展示。 用文章中的信息完成读后任务,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检验对文本的理解情况。使用评价量表,学生展示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
单元评价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听说能力。单元话题趣味性高,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能够听懂关于话题的简单对话和短文。对于成绩较好、基础知识扎实且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培优重点在于拓展知识深度与广度,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补弱关键是巩固基础,增强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培优策略 围绕“发明”主题设计高阶任务,如撰写英文创新发明提案、完成“中外发明影响力”对比报告,组织“发明价值”英文辩论会。鼓励参与校英语科技展展示成果,提升语言运用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供具有争议性的发明主题(如 “AI 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塑料袋的便利与环境代价”),学生自主搜集英文文献(如科技新闻、学术摘要),撰写 800 词左右的评论文章,要求 “提出观点 - 用证据支撑 - 反驳反方观点 - 总结建议”。 补弱措施 建立及时反馈机制;1 )课堂小测:每节课前 5 分钟,10 题词汇 + 语法混合题(从当天学过的内容中出),满分 10 分,8 分以上贴 “小达标” 贴纸。2)错题跟踪:建立 “个人错题本”,要求记录错误原句、正确形式及错误原因,每周抽查 1 次,重点看 “重复错误是否减少” 利用课后15分钟结对辅导,结合发明主题词汇卡片游戏巩固记忆,及时批改反馈错题,强化基础听读输入与简单说写输出,帮助建立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