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编版语文复习课件(共21张PPT):第一章 专题二 词语的高效识记与精准识别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编版语文复习课件(共21张PPT):第一章 专题二 词语的高效识记与精准识别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202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课件
靶向达标巩固
第一节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二 词语的高效识记与精准识别
1
“三入手”巧辨实词
1.从词义入手
首先,看词义的适用范围。对大多数近义词而言,其适用范围是不同的。例如“边境”和“边疆”,前者所指地域范围较小,后者所指地域范围较大。
其次,看词义的轻重。有不少实词,它们在概念上差别不大,但在程度上有轻有重。例如“盼望”和“渴望”、“轻视”和“鄙视”两组近义词,前者的词义程度较轻,后者的词义程度较重。
最后,看词义的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表达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精密”和“周密”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精密”侧重于“精”, 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2.从词的感彩和语体色彩入手
词的色彩包括感彩和语体色彩。词的感彩分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种,例如“沟通”显中性,“勾通”就含贬义。语体色彩分口语和书面语。句子的语境一般会暗示应该使用什么色彩的词语。
【解析】“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根据句意,应选“熏陶”。
【例题】家庭的_________(熏陶 熏染)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熏陶
3.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入手
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时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
【解析】“赡养”是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抚养”是爱护并教养,一般指对子女,所以应选“赡养”。
【例题】在瑞典,子女没有_________(赡养 抚养)老人的义务,老人的一切由社会负责。
赡养
2
“四看”巧辨虚词
1.看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要看清是否成套出现,是否构成固定搭配关系。有多种搭配关系的关联词,例如“不但”和“而且”“反而”等,要结合语境慎重判断。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
表并列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
既(又)……又……
表选择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 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表转折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表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 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 因为…… 所以…… 既然……就……
2.看句前句后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例如 “又……又……”通常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般连接并列的句子。
其他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等,前者均通常用来连接词语,后者均通常用来连接句子。
3.看事实与否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例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例如“虽然”“尽管”。如果分不清这些,运用时就可能出错。
【例】“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困难重重”是事实。
【例】“不管困难有多少,我都要坚持下来。”“困难有多少”是假设。
4.看语气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例题】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分析甄别,从营养成分、色泽、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_(终于 最终)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最终
【解析】“最终”指最后、末了,“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语境中指多方面试验最后“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这一客观情况,并没有体现“希望达到的结果”,所以选择“最终”。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例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例如“宁可”。区别它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揣摩,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3
“五辨”成语(包括熟语)的正误
1.辨成语内涵,切勿望文生义
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意义,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例如“付之一笑”的意思是“对人或事不计较、不介意”,其中的“笑”与“笑容可掬”中的“笑”意思是不一样的。
“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一句中,“目不交睫”指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2.辨感彩,注意褒贬倾向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彩,有的是褒义的,有的是贬义的,有的是中性的,在辨析时应注意其在感彩上使用是否得当。
“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一句中,“无所不为”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而此处应用“无所不能”,“无所不能”是褒义,指什么事都能做。
3.辨语法规则,注意词语搭配或适用对象
有些成语的陈述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事物,例如“风姿绰约”。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则只能是物,不能用于人,例如“交相辉映”。有些成语前面不能加数量词,例如“芸芸众生”“莘莘学子”。有的成语后面不能带宾语,例如“漠不关心”。有的成语适用于陈述对象的某些特征,而不能用于其他。“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一句中,“刚柔相济”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多用于形容方法、手段、措施、性格,不可以用于形体。用在句中形容“舞者形体”不恰当。
4.辨语言环境,词不离句
答题时应该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既要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其感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前后搭配等。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一段中,“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此处语境是说石钟山因人们争论其得名的由来而更加出名,词义与语境不合,可改为“毋庸置疑”。
5.辨成语多重含义,切勿忽视本义
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其常用义往往是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本义反而较少用到,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善于识别。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一句中,“想入非非”本义是指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多用作贬义。用它来形容“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丰富的想象力”, 是贴切的。句中“想入非非”用的就是本义。
感谢您的观看
202X/01/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