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练】单元集训十八 中国地理(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突破练】单元集训十八 中国地理(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简介

单元集训十八 中国地理
1.D 2.C [第1题,20世纪中国对外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德国愿意通过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获取利润。德国汽车制造技术先进,中国汽车制造技术落后,急需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汽车技术,培育汽车人才,因此双方达成合作,实现双赢,①③正确;中国土地价格低、德国拓展品牌不是主要原因,②④错误。故选D。第2题,汽车销售部门迁移至杭州,不会提高杭州大气质量,A错误;杭州一汽奥迪不是出口型汽车企业,B错误;杭州位于发达的沿海地区,汽车消费市场巨大。一汽奥迪销售部门迁移至杭州可以最快获取汽车市场需求信息,抢占汽车市场份额,扩大企业利润,C正确;杭州经济发达,汽车销售部门迁移至杭州,不会降低企业营销宣传成本,D错误。故选C。]
3.D 4.D 5.B [第3题,由材料知,青海湖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水体可以交换,湖水可以流出,盐分不易积累,所以为淡水湖。而后来周围地形隆起,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只有河流水注入没有河水流出,湖水不能与外界交换,盐分积累,逐渐演变为咸水湖。所以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D正确;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量有所增加,但不是成为咸水湖的根本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原外泄河道成为汇入的支流,入湖的径流增加,B错误;湖中盐度增加是由于外泄河道被阻断,盐分无法排出引起的,入湖盐类增多不是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C错误。第4题,据材料,青海湖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来自当地河湖沉积物而非黄河沉积物,A错误;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湖泊东岸形成沙丘,B错误;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西坡是迎风坡,坡度缓,沙丘东坡是背风坡,坡度陡,C错误;河流自西向东流,带来大量泥沙,近年来沙丘面积有增大趋势,D正确。第5题,该地气候有暖湿趋势,降水增加,冰川融水量大,故湖水面积会增大。故选B。]
6.D 7.D [第6题,确定农牧交错带分布具体范围,需要用RS获取农牧交错带的信息,然后用GIS分析具体分布范围,D正确;GPS、GNSS主要用于导航和定位,A、B错误;RS技术不能分析地物的信息,C错误。第7题,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南方农牧交错带不是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①错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都是位于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过渡,降水的变率较大,②正确;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草原景观和森林景观之间过渡,③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大致与胡焕庸线重合,位于人口稀疏区与人口密集区过渡,④正确。故选D。]
8.D 9.D 10.B [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09年至2018年间县市数量没有增加,县城街道/镇增加1个,乡镇数增加8个,社区增加27个,行政村增加19个。县市数量没有增加,A错误;平均每个乡镇管辖的行政村数量减少,B错误;社区增加的数量高于其他聚落,C错误;平均每个街道管辖的社区数量增加,D正确。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城镇人口增量却为乡村人口增量的6.42倍”可知,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快于乡村人口,说明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D正确;不能体现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A错误;不能体现乡村农业生产衰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农业生产水平进步,B错误;不能体现城镇人口出生率的相关信息,C错误。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渭库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海拔介于950—1 300 m,是较为典型且完整的山前冲积扇平原绿洲。”可知,渭库绿洲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塔里木盆地北侧为天山山脉,该绿洲位于冲积平原上,说明其水源来自天山,B正确;阿尔泰山、昆仑山、祁连山都不是位于塔里木盆地北侧,A、C、D错误。]
11.C 12.C 13.D [第11题,湖面积变化的趋势应结合图文信息判读,原因应从湖泊形成、位置及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分析。从冰碛垄位置、1976年湖面大小及材料文字提示“湖面持续变化”可以推断湖面变化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持续扩大。故选C。第12题,湖泊向下游的溢流口应从湖泊形态、区域地形方面分析判读。根据湖泊形状判断:西南方向有两个边坡较陡,为U形谷形态;东北方向水位线密集,为冰碛垄特征;东北方向的形状显示有缺口,且最外一圈湖面向东北扩展,故为排水口。故选C。第13题,卡达湖位置应从经纬度、冰川分布等方面分析。根据图示经纬度(28°4'N,87°3'E)判读,该地位于我国西南;结合选项的四列山脉基本位置可以判断,该湖泊位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故选D。]
14.A 15.C 16.C [第14题,和若铁路经过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危害大,因此与和若铁路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重大防护工程是风沙防护工程,A正确;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少,洪涝发生频率低,水土流失不明显,B、C错误;冰雪灾害也只在冬季偶发,D错误。第15题,和若铁路在沙漠地区修建和运行,风沙是影响列车运行的主要危害,在铁路两侧栽种乔木和灌木,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相比灌木,乔木防风效果更佳,A错误;乔木比灌木高大,对风沙流的阻拦作用比灌木好,B错误;灌木比乔木低矮,且多呈丛状,固沙(阻拦沙粒被风吹起)效果比乔木好,C正确;当地靠近沙漠,气候干旱,岩石物理风化显著,沙源丰富,仅在靠近铁路侧栽种灌木难以实现减沙,D错误。第16题,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完善了区域交通运输网、便利了沿线地区的对外联系,有利于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发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①②④正确;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该铁路并不能促使东部人口大规模迁往新疆,③错误。故选C。]
17.(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降低土壤盐度,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墒情),有利于第二年春播。
(3)阻挡了北部寒冷气流,减少寒潮的影响;北上暖湿气流,受山地的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减缓沙漠入侵,减轻土地荒漠化,保护耕地;山地改变了黄河的走向,使得黄河在河套平原地区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
解析 第(1)题,图中灌溉水渠的延伸方向为西南-东北方向,引水灌溉通常利用地势落差,从高处引向低处,由此可以推测出西南高东北低。结合材料可知,河套灌区主要从黄河引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以南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且总排干渠分布在图示北部,由此可推测河套平原的地势特征为南高北低。第(2)题,结合材料“秋后灌溉是农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由此可知秋后灌溉主要是为来年农业生产储备水源,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墒情),有利于第二年春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是土壤重要的构成要素,因此秋后灌溉可以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并且可以降低当年农业生产和自然积累的盐度,调节土壤的盐碱度。第(3)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本题要求分析北部山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实质是分析北部山地对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的影响,即北部山地对气候(热量、降水)、水源、土壤等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部山地阻挡了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寒冷气流,减少了寒潮对河套灌区的影响。且北部山地拦截了从南方来的暖湿气流,山地对其有阻挡抬升的作用,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增加灌溉水源。对土壤的影响:北部山地可以减缓北部的沙漠入侵,减轻土地荒漠化,保护耕地。北部山地影响了黄河的走向,降低黄河在此处的落差,使黄河在河套平原地区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
18.(1)腾冲站的湿度更大;保山站的气温更高。
(2)西坡。原因:湿季西坡夜间以东南风为主,且西坡夜间山风为东风,东南风与夜间山风风向叠加,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更强。
(3)太阳从东边升起,东坡受光照时间早,升温快;山顶和山坡的温差增大速度更快,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更早形成谷风。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阻挡了西南季风,其中部分气流被阻挡,一部分较强气流越过高黎贡山。腾冲站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湿度高,阴雨天气多,再加上海拔更高,故气温较低;东坡保山站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明显,气温高,降水少,湿度低。第(2)题,由所学山谷风热力环流知识可知,夜间东西坡均吹山风,高黎贡山东坡盛行下沉的偏西风,西坡盛行下沉的偏东风。材料提到,腾冲站湿季既有西南风也有东南风,风向日变化表现为白天多西南风,夜间转为东南风,保山站湿季主要盛行东南风。此区域湿季夜晚,无论是东坡还是西坡都以东南风为主。偏东的背景风使西坡偏东山风增强,即东南风与夜间山风风向叠加,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更强。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湿季夜晚西坡山风更强。第(3)题,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山坡夜间吹山风,白天吹谷风。清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山脉东坡先接受太阳辐射,升温更快,山顶和山坡的温差增大的速度更快,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更早形成谷风。(西坡和东坡相比,升温慢,山顶和山坡的温差增大的速度更慢,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更晚形成谷风)
19.(1)海岸基岩不断受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洞,海蚀洞上方岩体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受海水侵蚀不断后退,其底面受磨蚀形成平台,由于海面下降或地势抬升,形成出露海平面的海蚀平台。
(2)空间。船载式可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养殖风险下降;鱼类生存环境舒适,成活率更高;生长速度快,收获批次多;接近野生环境生长,口感更好,市场竞争力强;在养殖船上即可加工,海产品更为新鲜。
(3)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优化配置经济圈内的资源;加快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实现互联互通;区域和企业分工细化,有利于专业化规模化。
(4)季节:秋季。成因:渤海沿岸秋季多大风天气且以偏北风为主;莱州湾海域向北开口;天文大潮期间,加剧风暴潮。
解析 第(1)题,由所学海岸地貌知识可知,海蚀平台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结合图2可知,基岩海岸的基岩不断受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洞,随着海蚀洞规模的扩大,海蚀洞上方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受海水侵蚀不断后退,其底面受磨蚀形成起伏和缓、较为平坦的平台;由于海面下降(或伴随地壳抬升),平台出露海平面,称为海蚀平台。第(2)题,由材料“传统网箱养殖是利用固定平台把养殖箱体降到水下一定深度进行养殖”可知,网箱养殖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由材料“结合海洋环境自航转场”可知,船载式可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养殖风险下降;由材料“根据鱼类生长特性”和“模拟鱼类迁徙路径,使鱼类近野生环境生长”可知,“船载舱养”模式使鱼类生存环境舒适,成活率更高;生长速度快,收获批次多,经济效益提高;接近野生环境生长,口感更好,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结合材料“集养殖、加工、运输于一体”可知,“船载舱养”模式在养殖船上即可加工,海产品更为新鲜。第(3)题,错位协同发展指各城市发展自身特色优势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错位协同发展可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可避免同质化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错位协同发展可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优化配置经济圈内的资源;交通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一体化发展和错位协同发展可促进和加快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实现互联互通;区域和企业分工细化,有利于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产业质量,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第(4)题,由图可知,渤海莱州湾温带风暴潮次数最多的季节是秋季。风暴潮指沿岸海水的异常涨落,主要受强风等因素影响。由所学知识可知,渤海沿岸秋季多大风天气且以偏北风为主;莱州湾海域向北开口,偏北风形成的海浪不断涌入,随着海域空间变小,水位不断上升,形成风暴潮;且在11月份(秋季)的天文大潮期间,在潮汐的影响下,加剧风暴潮,使11月份(秋季)成为温带风暴潮在莱州湾沿岸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季节)。
20.(1)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处于中温带,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2)对径流的调蓄功能降低,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下降;不利于保证水资源的稳定供给;鸟类及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持;不利于调节气候和固碳释氧,影响全球碳循环。
(3)全面禁止湿地开垦,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核心区)退耕还湿;发展科技,培育良种,提高单产;加大农业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解析 第(1)题,本题要求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和水源等。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处于中温带,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少,地表留存较多;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地表水流动性较差,地表堆积较多;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难以释放地表水源;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从而形成湿地。第(2)题,三江平原湿地萎缩会使径流的调蓄功能降低,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下降,加重旱涝灾害;湿地破坏,会破坏原有的涵养水源的功能,不利于水资源的稳定供给;破坏生态环境,鸟类及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持;不利于调节气候和固碳释氧,影响全球碳循环,会加重大气碳含量。第(3)题,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粮食生产,生态保护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并重;在三江平原保护区的核心地带退耕还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在粮食生产方面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粮食单产;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加大农业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单元集训十八 中国地理(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一汽奥迪是著名的合资汽车企业,1988年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成立。如图是“一汽奥迪生产和销售部门分布情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1988年能达成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中国市场潜力 ②中国土地价格 ③德国技术先进 ④德国拓展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一汽奥迪销售部门迁移至杭州,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提高杭州大气质量 B.利于向东南亚地区出口
C.扩大汽车市场份额 D.降低企业营销宣传成本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那时气候温和多雨。至13万年前,由于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和气候变化,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闭塞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如图示意青海湖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完成3~5题。
3.青海湖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
A.湖水蒸发加剧 B.入湖径流减少
C.入湖盐类物质减少 D.外泄河道被阻断
4.下列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源来自黄河沉积物 B.形成与日月山无关
C.沙丘坡度东缓西陡 D.面积有增大趋势
5.研究表明该地气候有暖湿趋势,推测近期青海湖湖水面积的变化是 (  )
A.先增大后减小 B.持续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持续减小
  农牧交错带指农耕区与草原牧区之间的过渡带。如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完成6~7题。
6.确定农牧交错带分布具体范围,依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 B.GNSS
C.RS D.GIS
7.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过渡性表现的相似点是 (  )
①高原地形与平原地形之间过渡 ②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过渡 ③荒漠景观与草原景观之间过渡
④人口稀疏区与人口密集区过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渭库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海拔介于950—1 300 m,是较为典型且完整的山前冲积扇平原绿洲。2009年至2018年间,渭库绿洲乡村聚落面积增量为城镇聚落面积增量的1.64倍,但城镇人口增量却为乡村人口增量的6.42倍。如图示意渭库绿洲聚落体系等级结构。据此完成8~10题。
8.2009年至2018年间,渭库绿洲 (  )
A.各个等级的聚落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B.平均每个乡镇管辖的行政村数量增多
C.行政村增加的数量高于其他聚落
D.平均每个街道管辖的社区数量增多
9.城镇和乡村聚落发展的差异体现了 (  )
A.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 B.乡村农业生产的衰败
C.城镇人口出生率较高 D.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10.渭库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  )
A.阿尔泰山 B.天山
C.昆仑山 D.祁连山
  某冰川移动过程中侵蚀了较长的“U”形谷,冰川所挟带的砂石在其末端堆积形成冰碛垄,冰川消融后垄内积水形成卡达湖。近年来,卡达湖的面积持续变化。如图为“卡达湖示意图”,图中不同线型的区域分别表示1976年、2000年、2008年、2014年卡达湖的范围。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湖面积变化的趋势与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持续缩小 径流量减少
B.持续扩大 上游降雨量增大
C.持续扩大 全球气候变暖
D.持续缩小 上游降雨量减少
12.该湖向下游的溢流口位于 (  )
A.北 B.南
C.东北 D.西南
13.卡达湖位于 (  )
A.祁连山脉 B.昆仑山脉
C.阿尔泰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2022年6月16日,沿着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至若羌段铁路(和若铁路)开通运营,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完成14~16题。
14.与和若铁路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重大防护工程是 (  )
A.风沙防护工程 B.雨涝防护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冰雪防护工程
15.和若铁路沿线外侧栽种乔木,靠近铁路侧栽种灌木,灌木的主要作用是 (  )
A.防风 B.拦沙
C.固沙 D.减沙
16.该铁路环线的开通运营,有利于 (  )
①带动沿线城镇经济发展 ②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 ③东部人口大规模迁往新疆 ④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农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如图示意河套灌区位置。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4分)
(2)说明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溉的主要目的。(4分)
(3)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北部山脉(狼山、阴山)对河套灌区成为“塞上粮仓”的作用。(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最西部,是一座位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汇区的南北走向的狭长型山脉,平均海拔约3 500 m,东西两侧分别为怒江和龙川江河谷,相对高差大,山谷风环流显著。腾冲站、保山站是该区域两个重要的气象站。据统计,该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腾冲站湿季既有西南风也有东南风,风向日变化表现为白天多西南风,夜间转为东南风,保山站湿季主要盛行东南风。如图示意高黎贡山及腾冲站、保山站地理位置。
(1)比较腾冲站和保山站的气温和湿度大小。(4分)
(2)指出高黎贡山湿季夜间风力最强的坡向并简述原因。(4分)
(3)高黎贡山东坡白天形成谷风的时间比西坡更早,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1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传统网箱养殖是利用固定平台把养殖箱体降到水下一定深度进行养殖。2022年1月智慧养殖平台“国信一号”于青岛出坞下水,以“船载舱养”方式集养殖、加工、运输于一体,根据鱼类生长特性,结合海洋环境自航转场,模拟鱼类迁徙路径,使鱼类近野生环境生长。
材料二 山东省《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一体化发展。在龙头城市青岛的带动下,努力实现错位协同发展。图1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 海洋塑造了众多海岸地貌(图2为“海蚀平台形成过程示意图”),同时海洋灾害也威胁着沿海地区的发展。据统计,1950—2000年的17次特大风暴潮大多发生在天文大潮期间。图3为“50年间渤海莱州湾温带风暴潮发生的月份分布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描述海蚀平台的形成过程。(4分)
(2)网箱养殖利用了哪种海洋资源。与传统网箱养殖相比,分析“船载舱养”模式的优点。(4分)
(3)说明胶东经济圈错位协同发展的意义。(4分)
(4)说出温带风暴潮在莱州湾沿岸发生频次最高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属于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里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半个世纪大规模的开垦,“北大荒”被改造为“北大仓”。然而,大量湿地被开发为耕地,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导致湿地迅速减少,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该地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既要守住珍贵的湿地资源,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又要承担守住耕地红线,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重担。如图为“三江平原湿地分布与变化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4分)
(2)三江平原湿地萎缩对其服务功能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4分)
(3)三江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采取哪些措施能够兼顾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4分)
单元集训十九 区域与区域发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夏季风北边缘线表示夏季风到达的最北边界,其位置随夏季风强弱而移动。毛乌素沙地在距今约10 000—8 500年期间风沙堆积,约8 500—3 000年期间土壤发育。如图示意最近几十年夏季风北边缘线的平均位置。完成1~2题。
1.毛乌素沙地10 000年以来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夏季风北边缘线 (  )
A.持续往东南移动
B.先向东南再向西北移动
C.持续往西北移动
D.先向西北再向东南移动
2.毛乌素沙地湖沼沉积增强期间,河西走廊中部地区广泛发育 (  )
A.森林土 B.草原土
C.荒漠土 D.高寒土
  传统的“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经济落后城市设置园区,从而实现“强扶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又出现了“反向飞地经济”。如图为“反向飞地经济示意图”。完成3~4题。
3.飞地经济形成的背景是 (  )
A.资源环境相似 B.区域文化相异
C.空间距离临近 D.经济优势互补
4.新出现的反向飞地经济园区,与传统飞地园区的最大差异是 (  )
A.交通条件 B.产业类型
C.矿产资源 D.园区面积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如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5~7题。
5.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成本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避开贸易壁垒
6.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7.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莫尔格勒河地处大兴安岭西麓,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河岸以草原为主。通常情况下,土壤盐碱化现象出现在土壤表层,而莫尔格勒河局部河岸剖面中部盐碱层发育。如图示意莫尔格勒河局部河岸剖面结构。据此完成8~9题。
8.盐碱层发育在河岸斜坡剖面中部而非上部,主要取决于 ( )
A.降水强度 B.河流水位
C.植被覆盖 D.日照时间
9.莫尔格勒河为盐碱层直接补充可溶性盐类主要发生在 (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中国与塞拉利昂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塞拉利昂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已成为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2023年湖北省承担中国援助塞拉利昂第14期农业项目。图1为“塞拉利昂简图”,图2为“中国与塞拉利昂双边贸易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湖北省承担的中国援助塞拉利昂农业项目主要是 ( )
A.水产畜牧养殖技术
B.可可和天然橡胶种植
C.热带水果种植技术
D.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
11.塞拉利昂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
A.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B.解决钢铁产能过剩
C.吸引高素质人口迁入
D.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D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境内废弃矿山多,高陡边坡多,岩土体裸露多。且因矿产含硫多,多强酸性土壤,治理难度大。D县J镇引进现代农业大棚,在废弃矿山上推广无土栽培设施农业等,并拓展休闲农业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完成12~13题。
12.D县废弃矿山通过削坡工程,降低高陡边坡的坡度,其主要目的是 (  )
A.预防地质灾害 B.减少水土流失
C.改善山区景观 D.保障游客安全
13.J镇政府在废弃矿山推广无土栽培设施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  )
A.提高植被覆盖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降低投入成本 D.促进土壤改良
  克孜勒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南支脉高山区的接合部,上游水质良好,中下游河水非常浑浊,硫酸盐含量超标,不适合用作饮用水,但可作为农业用水。如图示意克孜勒河流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其中喀什市以西地区的土壤以砂卵砾石为主,盐碱化不严重,喀什市以东地区的土壤以细砂和中细砂为主,盐碱化较严重。据此完成14~16题。
14.影响克孜勒河水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流速度 B.大气降水
C.河流水量 D.河床岩性
15.克孜勒河河水可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
A.农作物喜酸性水 B.土壤呈碱性
C.水流速度较快 D.水资源短缺
16.与喀什市以西地区相比,喀什市以东地区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①地下水水位较高 ②气温高 ③土壤孔隙小 ④降水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王家窝堡小流域(约42°N,123°E)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山地阳坡以风化砂砾岩为主,林下阴坡、半阴坡以腐殖土为主。该流域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当地坚持“林兴民富、多种经营、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以改造与保护坡耕地、兴建基本农田、恢复植被为重点,采取在坡耕地建设果树梯田、在沟谷建设谷坊(如图)等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1)推测王家窝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4分)
(2)分析该流域山地林下阴坡、半阴坡腐殖土的形成过程。(4分)
(3)说明该流域采取在坡耕地建设果树梯田、谷坊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方式。(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象山县农业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前列。拥有耕地43万亩、林地110万亩、水产养殖19.6万亩、海洋捕捞渔船2 621艘。形成了柑橘、梭子蟹、南美白对虾、杨梅、大黄鱼等特色产品。
美丽乡村品质提升,象山成为全市首个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资格单位,实施“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茅洋乡地处宁波市象山县中南部,乡域面积47平方千米,这里三面环山,一面通海,凭借天然的生态格局,该乡定下了美丽城镇建设的发展目标——打造“山海水乡心悦茅洋”。花墙农旅综合体验园项目,以火龙果为核心产品,内设科普中心、果蔬育苗区等22个功能分区。蟹蚶港边的花墙村,开发建设了多个旅游项目,并推动民宿产业“遍地开花”。
(1)根据材料信息推测象山县的前两类农业,并从增加农业产值的角度来提出发展当地经济的措施。(5分)
(2)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知识,解释茅洋乡要打造“山海水乡心悦茅洋”的原因。(5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茶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陕西省泾阳县地处秦岭以北,其周边一些地区地势险峻;泾河流经境内,水体呈弱碱性。自古岭北不植茶,而南方大地却盛产茶叶,泾阳先民通过加工湖南安化种植的低价黑毛茶,生产出了被誉为“丝路黑金”的泾阳茯茶。明清时期,地势险峻的地方主要靠牲口运输茯茶,泾阳茯茶顺着古丝绸之路与草原民族进行贸易,对稳定边疆以及联通西域各地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 明清时期黑茶运输路线示意图(图1),泾阳县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图2)。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11周年,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沟通内陆与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2018年,泾阳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泾阳茯茶研发中心,为泾阳茯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同时,泾阳茯茶各企业借助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和中国—中亚峰会等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并实现贸易零关税,与港商合资组建公司并将产品出口海外……现在,泾阳茯茶已成为联结“一带一路”的友谊茶。
(1)说明陕西泾阳种植茶树的不利条件。(4分)
(2)推测明清时期黑茶运输路线中选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自然原因。(4分)
(3)分析明清时期黑茶运输路线建立的意义。(6分)
(4)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为泾阳茯茶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图阴影区域)。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1994年金华市划出3.8 km2土地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县所有。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集中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截至2019年,金磐开发区累计上缴各类收入50多亿元,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万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 000余人。磐安县空气质量和出境地表水质常年保持较高标准。
(1)简述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条件。(4分)
(2)分析金磐开发区对磐安县发挥区域主体功能的有利影响。(4分)
(3)说明该“飞地生态补偿”模式给金华市带来的益处。(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