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从“铅中毒事件”看公民法治素养的养成LEARNING GOAL1)通过案例分析(铅中毒事件)说明法治对公民权利保障和社会秩序维护的不可替代性。2)通过“光盘公约”“文明监督”等活动,将守法义务转化为日常生活习惯,培育诚信守法的公民品格。3)通过理解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生活细节中践行规则意识(如排队取餐),维护集体利益与社会公平正义。重点:如何树立法治意识难点: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LEAD LEARNING自主导学法治意识含义?0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02如何敬畏和信仰法律?03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04如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05如何树立法治意识?06总议题树立法治观念——从“铅中毒事件”看公民法治素养的养成:法治意识从何而来?子议题一:法治意识为何要树?子议题二:法治意识如何树立?子议题三子议题一法治意识从何而来?议学情境材料:2024年初,某市褐石培心幼儿园为提高招生吸引力,园长朱某琳在投资人李某芳同意后,授意厨师购买 工业颜料(非食用色素)添加至幼儿食品中,并拍摄“精美餐点”照片用于宣传。经查,该幼儿园曾购买安全廉价的 天然果蔬粉(5.04元/100g),但因颜料“色泽更鲜亮”而违规使用。事件曝光后,园长朱某琳血铅检测值达 169.3μg/L(超标),多名幼儿出现健康问题。议学任务:请结合材料,从法律角度谈谈,为什么负责人要在食品中加入有毒的工业颜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将商业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缺乏对法律的敬畏,未从内心认可法律权威。议学活动请联系生活谈一谈,如果法律有形状,它在你生活中像什么?示例:如果法律有形状,它在你生活中像食堂阿姨戴的口罩和手套,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1. 法治意识含义?议题小结SUMMARY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子议题一法治意识为何要树?议学情境材料:2025年7月20日,甘肃省委省政府调查组通报,针对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违规添加含铅工业颜料制作食品,导致247名幼儿及28名教职员工血铅异常事件,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批捕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等6人,并立案侦查后厨人员;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管失职的17名公职人员(含区教育局、市场监管局、医疗机构责任人)立案审查,其中10名官员被问责。同时,政府设立专项赔偿基金,为所有血铅异常幼儿提供免费治疗(含异地就医报销及陪护补贴),234名患儿完成首疗程后血铅值平均下降40.21%,并承诺长期健康追踪至成年。此外,甘肃省启动全省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制推行三项新规:幼儿园后厨实时监控全覆盖,AI识别异常操作;食材供应商“黑名单”共享及家长“暗访员”监督机制;将血铅检测纳入儿童常规体检,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体系。议学任务:1.结合材料,说一说事件处理过程中,分别体现了法治的哪些作用?2.结合事件说明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答案:1) 法治作用:维护秩序(追责)、保障权利(治疗患儿)、促进公正(新规)2)重要性:①法律权威源于人民信仰:园长明知工业颜料有毒且存在安全替代品(食用色素),仍为“招生吸引力”故意违法,反映其内心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与信仰,导致规则失守②法治是国家治理基石:事件暴露基层监管链式失职(教育局未培训、医院篡改数据),提级调查后通过跨部门协作与制度重构,证实唯有法治能系统性纠偏,支撑治理体系有效运转。请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如果缺乏法律意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示例:如果随意闯红灯,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2.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议题小结SUMMARY①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②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子议题一法治意识如何树立?“同学们,2025年甘肃天水幼儿园因违规添加工业颜料导致血铅中毒的事件让我们痛心于法治意识的缺失让校园蒙尘。但伤痛催生变革——如今全国校园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议学情境黑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核心内容:“学校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须将食堂管理纳入学校考核指标。对采购伪劣食材、挪用食堂资金等行为,依规从重追责;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500人以上食堂强制配备食品安全总监,由副校长担任,直接对校长负责。”答案:1)坚持法律至上:将校长定为第一责任人,明确法律权责高于职务权力;严守法律红线:设置“从重追责”“移送司法”等条款,警示法律底线不可触碰。2)法律后果:若故意违法,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撤职)、刑事追责(如生产有毒食品罪),体现法律强制力,要求将守法内化为行为习惯。议学任务:1)请结合材料,谈谈该规定如何体现“敬畏法律”的要求?2)若校长明知食材有问题仍使用,可能承担什么后果?3. 怎样才能做到敬畏和信仰法律?议题小结SUMMARY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议学情境上海虹口区市场监管局《“食”力护航暑期学生食品安全》(2025年)核心内容:“在暑托班开设‘流动科普站’,学生扮演监管员检查模拟后厨:用ATP检测仪测餐具洁净度辨认生熟混放、过期原料等违规情形学习举报流程,现场拨打12315投诉问题食品。”答案:1)学习法律常识:掌握《食品安全法》中“禁止使用过期原料”“餐具消毒标准”等规则;理解法律程序:通过投诉演练熟悉维权渠道。2)提升实践能力:亲身体验监管流程,培养理性分析能力(如判断违规行为);强化维权能力(如依法举报),实现从知识到行动的转化议学任务:1)学生通过哪些活动学习了法律知识?2)这类实践如何提升法治能力?4. 如何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议题小结SUMMARY① 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②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议学情境国务院食安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2025年)核心内容:“推行‘校园餐桌文明促进方案’:学生制定《班级光盘公约》,签署反浪费承诺设立‘文明监督员’制止插队、浪费行为开展‘农田实践’体验粮食生产艰辛,向家庭延伸‘光盘行动’。”答案:1)细节践行法治:遵守取餐排队(守规则)、光盘(反食品浪费法)等生活细节,将抽象法律转化为具体习惯。2)履行社会责任:监督浪费行为体现“文明”价值观;粮食体验活动传递“敬业”精神(尊重劳动);家庭延伸履行“和谐”责任。议学任务:1)这些措施如何从“小事”培养守法观念?2)文明餐桌怎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如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议题小结SUMMARY①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②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6. 如何树立法治意识?议题小结SUMMARY①敬畏和信仰法律。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议学任务: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合法途径维权?答案:① 寻求法律援助(12348热线)② 向监管部门举报③ 提起诉讼(《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0条)······议题延伸TOPIC EXTENSION教师寄语“铅中毒事件的伤痛警示我们:法治意识的缺失会让校园蒙尘。但正是这份痛,催生了全国校园食安整治行动——从黑龙江的‘校长责任制’到上海的‘学生监管员’,法治正成为守护生命的铠甲。愿同学们内化法治精神,让规则守护每一份美好。”知识小结法治意识的含义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的意义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课后作业1)基础性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应习题。2)实践性作业:活动名称:《我的法治成长手札》活动形式:实践任务卡打卡操作步骤:领取任务卡:①敬畏法律:拍摄一条“教室规则创意提示”(如“粉笔不乱扔=尊重公共财物”)。②学习法律:查阅《未成年人保护法》,列举2项与自身相关的权利。③践行守法:记录24小时内主动遵守的一项规则(如食堂排队)。1.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下列名言体现出法治思想的有( )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③政令必行,宪禁必从④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小红参与“法治宣传进社区”实践活动,草拟了下列宣讲主题。你认为下面主题不合适的是( )A.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B.法治要求每个人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C.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D.法律是公民处理矛盾与纠纷的唯一标尺3.2025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惩防并举,善于通过严格执法解决现实问题。对挑战法律权威、挑衅公共秩序、侵犯人民利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惩治。这反映出( )A.坚持严格执法就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B.法治是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C.依法惩治犯罪行为就足以保障人民权益D.守护公平正义已成为每个人的价值共识板书设计法治意识的含义树立法治意识的意义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树立法治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