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材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编教材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编教材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考试用时: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任务活动(33分)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相信很多同学已经交到了好朋友。班级打算进行一场“与友同行,共同成长”主题系列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你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任务一:议交友之见
【完善开场白】
1.小语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以下是她的开场白,请你帮助她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6分)
主持人:友情是永恒人生中的话题,无论何时朋友总能抚慰我们的心灵。朋友是你伤心时为你遮bì风雨的人,是你迷茫时不吝赐教真诚待你的人,是你疲倦不堪时抚平你心xù的人。进入中学,我们开始了新的征程,这里有分歧、挫折,也一定有希望和成功。此刻,让我们带着对友情的珍视,开启这次“与友同行,共同成长”的主题系列学习活动。
(1)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出拼音所对应的汉字。(4分)
赐教(A.cì B.xī)( ) 分歧(A.qì B.qí) ( ) 遮bì 心xù
(2)画线句有毛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会友】
2.君子以文会友,小文向你发起了名句挑战,请你阅读文段补充名句。(9分)
经典诗文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佳句。(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朱自清《春》)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凄苦与哀愁;(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潮水涨满、江面开阔、白帆高悬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乐观昂扬的精神。(4)唐代诗人李白最喜欢描写月亮,他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要借月亮表达对王昌龄牵挂的诗句是“ , ”。(5)“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借菊表达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交友己见】
3.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3分)
【材料一】
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赣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交友启示:
【答案】
1. (1)A B 蔽 绪 (2)将“永恒”与“人生中”对调。
2.(1)春天的脚步近了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5)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3.示例:君子之交淡如水,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与势利小人交往。
任务二:讲交友故事
【拟写标语】
4.请根据画线句子,用对偶的形式拟写出宣传标语的上句。(2分)
今天,就让我们在诗词歌赋、文章故事中追随着古今先贤的历史足迹,在归类整理、诵读交流中一起分享交友之道。
,分享交友秘诀
【交友故事】
5.活动将进行“讲交友故事”环节,请按照示例写出与故事相对应的人物。(4分)
示例:舍命之交——羊角哀、左伯桃
①管鲍之交——
②知音之交——
【答案】
4.追随先贤足迹
5.①管仲、鲍叔牙 ②俞伯牙、钟子期
任务三:探交友之道
【完成表格】
6.从《朝花夕拾》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成长亦有良师益友的陪伴。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成长阶段 良师益友 主要事件(写一例即可)
童年 寿镜吾先生 ①
阿长 给鲁迅买来心爱的《山海经》
青年 ② 在日本同乡会讨论时,反对鲁迅等人发电回国的想法
藤野先生 ③
【修改完善】
7.下面是本次活动留言板上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完善。(6分)
【甲】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交友不仅要广取,而且要审慎;也就是说,交友不仅要有择友的 、还要有择友的 。有人把交友比作染丝,因为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孔子也说:“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1)请将下面的短语按正确的顺序填写在【甲】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A.正确标准 B.虚心态度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者”是名词, “认为”“居”“闻”都是动词。
B. “有人把交友比作染丝”这一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 “与善人居”中“善”的本义是美好,这里用它的引申义,可以理解成“品德高尚的”。
D.生活中,提到“鲍鱼之肆”通常使用它的比喻义,指坏人成堆、小人聚集的地方。
(3)【甲】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答案】
6.①示例:教学认真,因材施教。②范爱农 ③治学严谨,仔细修改鲁迅抄的讲义并指出解剖图错误
7.(1)B (2)B 解析:“有人把交友比作染丝”这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将顿号改为逗号。
二、阅读鉴赏 (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夏感/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文章有改动)
8.将下面的课文思路梳理图填写完整。(2分)
紧张、热烈、急促(第①段) 夏天到了(第②段)
色彩金黄(第③段) (2) (第⑤段)
(第④段)
9.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本文精妙的语言。(6分)
(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请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分析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0.下面句子标好了连读和重音符号,请说明理由。(4分)
(1)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两个“快割”连读的理由:
(2)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大声”重读的理由: 11.对比一下梁衡和刘湛秋笔下的夏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相同点:
不同点:
12.你眼中有怎样的季节之美呢?请你在"夏""冬"两个季节中任意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在下面空白处写下自己心中的季节美景吧!(4分)
示例:

花朵是春天的孩子
她们在春天来临之际
展露她们娇艳的容颜
为春天增添了一丝生机

枫叶是秋天的孩子
他们在秋天来临之际
为秋天增添了一丝光彩
穿上红色和金色的靓衣
【答案】
8.(1)旋律紧张(2) 大声赞美(赞美夏季)
9.(1)“扑打”一词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一词描写出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写出了夏天到来的热烈气氛。 (3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农作物人格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夏天农作物长势快,生命力旺盛的特点。(3分)
10.(1)加快节奏,与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吻合。(2分)(2)加强语气,使喜爱、赞美夏天的感情更强烈。(2分)
11.示例:同:①都表现了热烈的特点。②都写出了植物生长旺盛(或: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等)。
异:①梁衡笔下的夏还有急促、紧张的特点,刘湛秋笔下的夏是粗犷的。②梁衡笔下的夏天写出了炎热,刘湛秋笔下的夏天则写的是雨带来的清凉。
12.略。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本诗中,曹操因___________而触景生情,借助奇特的___________(写法),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2分)
14.南宋敖陶孙在《诗评》中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本诗展现出了诗人曹操怎样的形象?(3分)
【答案】
13.登山望海 想象
14.示例:老当益壮,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和博大的胸襟,有乐观的气度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12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选择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寒雪日内集/海日生残夜
B.陈太丘与友期行/行之有效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言而有信
D.期日中/遥遥无期
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7.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18.小语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话中画线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愚兄此次到寒舍拜访贤弟,感触颇多。令郎元方虽年纪尚小,却甚有见识。愚兄言语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A.愚兄 B.寒舍 C.贤弟 D.令郎 E.见谅
19.陈元方良好的家庭教养体现在何处?(2分)
【答案】
15.C
16.(1)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的样子大体可以相比。”
(2)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17.B
18.B
19.①他懂得什么是“信”和“礼”。②他能够有理有据有节地辩驳,表现得落落大方。(写出一点即可)
三、写作表达(50分)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四季,刘湛秋读懂了雨润万物的美好;读童年,鲁迅读懂了百草园的欢乐时光;读母爱,史铁生读懂母亲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
20.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
写作提示: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我读懂了_________”。由题意可知,题目中的空白处可填写与自然、时光、亲人有关的词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题材,可在横线上填写“父亲”或“母亲”,写作主旨应是“读懂”。所谓读懂,就是明白了父母的辛劳和不易,或者对自己的爱。创作本文时,需从生活中取材,真实可信,要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可写成记叙文或抒情散文。
写作时,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表现对父母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恩之情,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自己由不理解父亲或母亲到终于理解了父亲和母亲的转变过程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文章中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编教材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
(考试用时: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任务活动(33分)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相信很多同学已经交到了好朋友。班级打算进行一场“与友同行,共同成长”主题系列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你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任务一:议交友之见
【完善开场白】
1.小语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以下是她的开场白,请你帮助她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6分)
主持人:友情是永恒人生中的话题,无论何时朋友总能抚慰我们的心灵。朋友是你伤心时为你遮bì风雨的人,是你迷茫时不吝赐教真诚待你的人,是你疲倦不堪时抚平你心xù的人。进入中学,我们开始了新的征程,这里有分歧、挫折,也一定有希望和成功。此刻,让我们带着对友情的珍视,开启这次“与友同行,共同成长”的主题系列学习活动。
(1)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出拼音所对应的汉字。(4分)
赐教(A.cì B.xī)( ) 分歧(A.qì B.qí) ( ) 遮bì 心xù
(2)画线句有毛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会友】
2.君子以文会友,小文向你发起了名句挑战,请你阅读文段补充名句。(9分)
经典诗文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佳句。(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朱自清《春》)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凄苦与哀愁;(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潮水涨满、江面开阔、白帆高悬的画面,表现了诗人乐观昂扬的精神。(4)唐代诗人李白最喜欢描写月亮,他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要借月亮表达对王昌龄牵挂的诗句是“ , ”。(5)“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借菊表达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交友己见】
3.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3分)
【材料一】
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赣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交友启示:
任务二:讲交友故事
【拟写标语】
4.请根据画线句子,用对偶的形式拟写出宣传标语的上句。(2分)
今天,就让我们在诗词歌赋、文章故事中追随着古今先贤的历史足迹,在归类整理、诵读交流中一起分享交友之道。
,分享交友秘诀
【交友故事】
5.活动将进行“讲交友故事”环节,请按照示例写出与故事相对应的人物。(4分)
示例:舍命之交——羊角哀、左伯桃
①管鲍之交——
②知音之交——
任务三:探交友之道
【完成表格】
6.从《朝花夕拾》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成长亦有良师益友的陪伴。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成长阶段 良师益友 主要事件(写一例即可)
童年 寿镜吾先生 ①
阿长 给鲁迅买来心爱的《山海经》
青年 ② 在日本同乡会讨论时,反对鲁迅等人发电回国的想法
藤野先生 ③
【修改完善】
7.下面是本次活动留言板上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完善。(6分)
【甲】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交友不仅要广取,而且要审慎;也就是说,交友不仅要有择友的 、还要有择友的 。有人把交友比作染丝,因为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孔子也说:“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1)请将下面的短语按正确的顺序填写在【甲】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A.正确标准 B.虚心态度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者”是名词, “认为”“居”“闻”都是动词。
B. “有人把交友比作染丝”这一句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 “与善人居”中“善”的本义是美好,这里用它的引申义,可以理解成“品德高尚的”。
D.生活中,提到“鲍鱼之肆”通常使用它的比喻义,指坏人成堆、小人聚集的地方。
(3)【甲】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二、阅读鉴赏 (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夏感/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文章有改动)
8.将下面的课文思路梳理图填写完整。(2分)
紧张、热烈、急促(第①段) 夏天到了(第②段)
色彩金黄(第③段) (2) (第⑤段)
(第④段)
9.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本文精妙的语言。(6分)
(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请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分析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0.下面句子标好了连读和重音符号,请说明理由。(4分)
(1)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两个“快割”连读的理由:
(2)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大声”重读的理由: 11.对比一下梁衡和刘湛秋笔下的夏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节选自刘湛秋《雨的四季》)
相同点:
不同点:
12.你眼中有怎样的季节之美呢?请你在"夏""冬"两个季节中任意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在下面空白处写下自己心中的季节美景吧!(4分)
示例:

花朵是春天的孩子
她们在春天来临之际
展露她们娇艳的容颜
为春天增添了一丝生机

枫叶是秋天的孩子
他们在秋天来临之际
为秋天增添了一丝光彩
穿上红色和金色的靓衣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本诗中,曹操因___________而触景生情,借助奇特的___________(写法),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2分)
14.南宋敖陶孙在《诗评》中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本诗展现出了诗人曹操怎样的形象?(3分)
(三)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12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选择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寒雪日内集/海日生残夜
B.陈太丘与友期行/行之有效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言而有信
D.期日中/遥遥无期
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7.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18.小语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话中画线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愚兄此次到寒舍拜访贤弟,感触颇多。令郎元方虽年纪尚小,却甚有见识。愚兄言语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A.愚兄 B.寒舍 C.贤弟 D.令郎 E.见谅
19.陈元方良好的家庭教养体现在何处?(2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四季,刘湛秋读懂了雨润万物的美好;读童年,鲁迅读懂了百草园的欢乐时光;读母爱,史铁生读懂母亲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
20.请以“我读懂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