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素养目标1.知道正弦和余弦的意义,会用sin A、cos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2.知道sin、cos、tan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建立了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之间联系的桥梁.3.知道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4.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会用 sin A、cos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预习导学】知识点一: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和cos A的联系 阅读教材本课时“例2”前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倾斜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只与 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大小 . (1)在Rt△ABC中,sin A= , cos A= . (2)sin A的值越 ,梯子越陡;cos A的值越 ,梯子越陡. (3)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 . 知识点二: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阅读教材本课时“例2”与“做一做”,思考下面的问题.在Rt△ABC中,∠C=90°,则∠A+∠B=90°,即∠A与∠B互余,此时sin A=cos ,sin B=cos . 1.在△ABC中,∠C=90°,AB=13,BC=5,则sin A的值是 ( )A. B. C. D.2.在△ABC中,∠C=90°,cos A=,AB=10,则BC= . 【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在△ABC中,∠C=90°,AC=3,AB=5,则cos B= . 任务驱动二:如图,P是∠α的边OA上一点,且点P的坐标为(3,4),则sin α= ,cos α= . 变式训练 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上,则sin∠ABC等于 . 任务驱动三:已知在Rt△ABC中,∠C=90°,若sin A=,则sin B等于 ( )A. B. C. D.1方法归纳交流 通常已知边的比值,不能直接求三角函数值,可采用设辅助未知数“k”来解决.任务驱动四: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1,sin B=,求菱形的边长. 任务驱动五: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BC上,AD=BC=5,cos∠ADC=,求∠B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方法归纳交流 许多问题常借助一定的背景图形(如:网格、平行线、三角形、直角坐标系等),将某些无法求解的锐角三角函数转移或构建到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再借助数形结合求解.1.在△ABC中,∠C=90°,AC=BC,则sin A= ,tan A= . 2.如图,在Rt△ABC中,∠C=90°,M是直角边AC上一点,MN⊥AB于点N,AN=3,AM=4,求cos B的值.参考答案【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倾斜角 无关(1) (2)大 小 三角函数知识点二B A对点自测1.A 2.8【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任务驱动二 变式训练 任务驱动三B任务驱动四解:在菱形ABCD中,AB=BC=CD=DA.∵AE⊥BC,∴∠AEB=90°.在Rt△ABE中,sin B=,又sin B=,设AE=5x(x>0),则AB=13x.根据勾股定理,得BE==12x.∵BE+EC=BC,EC=1,∴12x+1=13x,解得x=1.∴AB=13,即菱形边长为13.任务驱动五解:∵AD=BC=5,cos∠ADC=,∴CD=3,在Rt△ACD中,∵AD=5,CD=3,∴AC===4,在Rt△ABC中,∵AC=4,BC=5,∴AB===,∴sin B===,cos B=,tan B=.素养小测1. 12.解:在Rt△AMN中,由勾股定理可得MN==,∴cos∠AMN==.∵∠A+∠B=90°,∠A+∠AMN=90°,∴∠B=∠AMN,∴cos B=cos∠AM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