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
总分:140 分
一、 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
道元极简洁概括的八个字写尽了三峡春冬景色之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给好友
谢征描绘晨昏景物变化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与好友共赏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月光
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赞叹松柏傲雪凌霜的刚劲
之美。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岂不罹凝寒 _ 2、班上举行“致敬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深需要参加演讲比赛,以下是
他的部分演讲稿,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0 分)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
阻遏、jiān 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 (1) ”
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A]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
遗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
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 (2) 的掌声和欢呼声;
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澎
湃豪情万丈,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
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我不禁由 zhōng 地产生敬佩之情,种种令人骄傲的事迹
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头。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当年英勇的红军为了让后人有幸福
的生活不惜牺牲自己,如今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热血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
昌盛而 (3) 。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B]作为一
名中学生,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应该铭记历史,接收教训。
1. 请写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 分
(1)jiān 灭( ) (2) 阻遏( )
2. 请为(1)-(3)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成语。(只填字母)3 分
A.殚精竭虑 B.锐不可当 C.震耳欲聋
(1)( )(2)( )(3)( )
3. 划线的 A、B 两个句子中有一个有语病,请你找出来并写出正确的句子。 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 (填 A 或 B)2 分
正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文学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
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
则安排的,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
B.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
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全书详细记载了 1000 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
1
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此书所记河流,不仅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作
者还都进行了实地考察。
C. 通迅: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
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
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但时效性相对较弱。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
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韩柳欧王
曾三苏)之一。
1. ①. 歼 ②. 衷 ③. è ④. juān
2. ①. B ②. C ③. A
3. B 句。修改意见:可将接收改为吸取。
(2)题详解:
考查成语运用。
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根据前面的“气势”可知应用“锐不可当”。故选 B。
(2)根据后面的“掌声和欢呼声”可知应用“震耳欲聋”。故选 C。
(3)根据前面的“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可知应用“殚精竭虑”。故选 A。
(3)题详解:
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中的“接收教训”搭配不当,改“接收”为“吸取”。
4. B
二、阅读理解 20 分
(一)古诗文阅读
小江摘录了苏轼的《东坡》,品析感受,请完成任务。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解】①东坡: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居住并躬耕之地,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
号。②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3.诗歌第一句通过雨点、 、 等意象,营造了一种 意境。3
分 4.结合全诗赏析“铿然”对于表达诗人情思的妙处。3 分
3.东坡、月; 清幽(宁静,幽寂)
4.示例: “铿然”是铿锵有力的声音,与前文的东坡寂静宁和的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东
坡上有险峻不平的山石阻挡,正如苏轼人生经历,屡遭贬谪,但他从险峻的路途
走过,留下的不是悲伤,而是铿然有力的旷达乐观的胸襟。
(二)
【甲】记承天寺夜游
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杨朴事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
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
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
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3 分
A.昔年过洛/及鲁肃过寻阳 B.及召对/徐公何能及君也
C.惟臣妾有一首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顾语妻曰/元方入门不顾
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 3 处,3 分)
真 宗 既 东 封 还 访 天 下 隐 者 得 杞 人 杨 朴 能 诗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8、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同样是“笑”:真宗“大笑”;苏轼之妻“失笑”。请选择其中一处写出你的
理解。4 分
答案:
(3)B
A. 经过;B.等到/比得上;
C.说;D.回头看。
(4)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句意为: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地名)人杨朴,能
作诗。故断为: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2)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
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我在湖州时,因为作诗而被下令逮捕入狱,妻子和孩子都哭着送我出来。
(5)①真宗的“大笑”是被杨朴妻子的诗文之幽默打动,表现出真宗的爽朗、
爱惜人才,心胸宽广;苏轼妻子的“失笑”是在与苏轼沉痛分别时,反被苏轼的
乐观豁达打动,是带着悲伤、无奈的笑。
①根据原文的注释“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可
知苏轼写此文的时候遭遇贬谪,仕途不顺,人生失意,而根据文章“妻子送余出
门,皆哭”也可以看出家人也因作者的贬谪而伤心难受,但根据文章“子独不能
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可知苏轼面对妻子的大哭,幽默地安慰,也可反映出
苏轼的心胸豁达,乐观看待人生的得失起伏。根据文中“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3
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被贬
谪黄州,但是并未沉浸在仕途失意中,而是有闲情逸致赏月,“欣然”一写出了
作者的开心喜悦,与好友张怀民在庭院中赏月,为自己和怀民能堂到如此月景而
自豪,也体现了苏轼的心胸豁达,乐观看待人生的得失起伏。
②此题要抓住文章内容的理解,实际就是要说出笑的原因,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物
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所以第一步要写出笑的原因,第二部要回答此人的性格特征。
根据诗文的内容“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
送老头皮”,明确真宗的“大笑”是被杨朴妻子的诗文之幽默打动,表现出真宗
的爽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根据“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苏轼
即将入狱之时,还幽默地用故事安慰妻子,足见其豁达乐观。
(二)阅读新闻,学会报道。11 分
材料一:
中国女篮斩获 2022 世界杯亚军!追平历史最好成绩
①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卫)
北京时间 10 月 1 日下午,2022 女篮世界杯决赛开战,中国女篮对阵美国队。
最终,中国队 61:83 不敌美国队,摘得本届世界杯的银牌。这是中国女篮继 1994
年世锦赛(世界杯前身)摘银之后,再度斩获银牌,女篮姑娘们追平了历史最好
成绩。②本场决赛,中国女篮的对手是高居国际篮联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队。在
与中国队的这场比赛之前,美国队已经在女篮世界杯上连赢了 29 场,且平均净
胜分高达 33 分。本场比赛,中国女篮头号得分手李梦仍然因身体原因缺席,主
帅郑薇派出的首发阵容与上一场一样——李月汝、杨力维、黄思静、王思雨、张
茹。③首节,双方开局之后状态都不是太好,前 1 分钟两队球员投篮都频繁“打
铁”。中国女篮在大部分时间里缠斗住了对方,但仍在本节末段被美国队抓住机
会,首节结束时中国女篮 13:18 落后 5 分。第二节,中国女篮一上来将比分追
成 16:18,但美国女篮凭借强大的进攻打到 29:18,将分差拉开到两位数,并
以 43:33 结束半场。④下半场比赛,第三节开始后,两队都加强了防守,前两
分钟没有球员得分,本节中后段,美国队加强了进攻,三节结束美国队以 68:
47 领先 21 分。最后一节,大比分落后的中国女篮没有放弃,仍然以顽强的姿态
去拼每一分,但最终仍以 61:83 的比分不敌对手,获得本届女篮世界杯的亚军。
⑤斩获这枚银牌之后,中国女篮在五人制世界大赛上的奖牌数已经达到了五枚。
在世界杯的前身女篮世锦赛上,中国女蓝曾在 1983 年摘得铜牌,在 1994 年摘得
银牌。而在奥运会上,中国女篮曾两次获得奖牌,分别是 1984 年的铜牌和 1992
年的银牌。
材料二:
中国女篮拿下世界杯亚军,拼搏的火种永不熄灭
邓莉娜
①61 比 83!中国女篮最终获得世界杯亚军。②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队与美国
队争夺本届女篮世界杯冠军中,在缺少进攻核心李梦的情况下,中国女蓝与卫冕
冠军美国队战斗至最后时刻,年轻的女篮姑娘们用“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
地拼”的韧劲,追平历史最佳战绩,写下了新的传奇。③这一刻,无数人在屏幕
前热泪盈眶。④赛前,中国女篮主教练郑薇说:“美国队很强,我们会全力去拼。”
“我们全队都非常希望用最好的精神面貌和球场上最好的表现为祖国庆生。”用
最好的精神面貌全力去拼,既是与强大的对手抗争,也是与自己的比赛。有志气、
4
有锐气的中国女篮,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⑤久违的,不只是这个亚军,还
有那股女篮队员们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真正的强者,是在困境中崛起。中国女
篮曾经是中国体育三大球当中成绩最好的队伍,这是她们第 3 次获得世界杯奖
牌、第 5 次站上世界大赛领奖台。⑥在中国体育界,曾经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关
注看男篮,成绩看女篮。”但经历过多年辉煌的中国女篮也曾经陷入过低谷,成
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在亚洲都无法获得冠军,而最近这些年,中国女篮实际上在
逐渐往上走,从低谷到重回正轨,并重塑辉煌。⑦一个体育项目要想夺取胜利,
扎实的基础、创新的技术、合理的布阵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即便把这些
条件全部加在一起,也无法抵消最关键的一条,那就是勇于拼搏的精神。⑧女篮
姑娘的可贵在于,哪怕形势再险峻,也始终保持昂扬士气;哪怕对手再强,也咬
紧牙关拼到最后一刻,始终葆有那么一股拼劲韧劲。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精神
力”,她们在今天的赛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她们的未来也值得期待。⑨团队合
作也是中国女篮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郑薇不止一次表示,中国队要想表现出色,
必须依靠整体发挥,要打团队篮球。⑩在决赛中,队员们彼此信任,防守中相互
呼应、补位。进攻中,队员积极执行战术,哪怕是个人能力突出的队员,也是在
整体战术中去发挥个人的技术特点。可以说,团队的力量,让大家柠成一股绳, 这正是女篮的底气所在。 中国女篮表现出来的精神,也代表着我们时代的精神。 人生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精神引领。从个人看,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有机 会、有舞台,只要一步步地往前走,就能抵达远方。从国家看,面对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更需要鼓起精神与意志,为民族复兴而拼出时代最强音。我们相信, 这样的精神会跨越体育、跨越时代,如同不灭的火种,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语部编版语文资源) 〔任务一〕新闻阅读【梳理内容】 9、阅读材料一,将下表补充完整。2 分
六要素 内容
何时 时间 10 月 1 日下午
何地 悉尼
何事 ①
何人 中国女篮 美国女篮
何故 争夺冠亚军
如何 ②
10、【明确体裁】材料二应该属于哪种新闻体裁?请从以下选项中进行选择( )
3 分。
A. 消息 B. 新闻特写 C. 通讯 D. 新闻评论
11、【把握态度】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往往隐含于字里
行间。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挖掘作者背后的情感与思考。4 分
12、【表达思考】“61 比 83!”虽然输了,但意义又不仅仅在于结果。请联系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就本次女篮获得亚军这一新闻,谈谈你的看法。2 分
11.参加 2022 女篮世界杯决赛; 中国女篮获得亚军
5
12.D
13.示例:
①作者在文中通过比赛进程的描述,“大比分落后的中国女篮没有放弃,仍然以
顽强的姿态去拼每一分”表达了对中国女篮队员在比赛中勇于拼搏的精神的高度
赞扬;②通过直接点评,点明中国女篮追平历史最好成绩,体现了作者的民族自
豪感与爱国主义立场。
14.示例:我觉得邓莉娜的认识很深刻。输赢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结果虽然
输了,但我国女篮由低谷回到正轨,在五人制世界大赛上创造了新的历史,追平
了历史最好的成绩,重塑辉煌。
(三)记叙文阅读。17 分
翩翩燕归来
刘平
1“唧唧,唧唧……”清晨,几声短促的鸟鸣唤醒了沉睡的我。
2、是燕子!
3、我惊喜地推开窗户,果然见到几只黑色的小精灵。它们时而在湛蓝的天幕下
滑翔,时而在柔软的柳条下穿梭,时而在笔直的电线上歇脚,时而在窄窄的屋檐
下呢喃……
4、“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有多少年没见过这美丽的小生灵? 5、记忆中,不知何时,两只黑背白腹的燕子飞进我家,停在房梁上,“唧唧唧
唧”地讨论了一会儿。不久,房梁上多了一个碗形的巢穴,这两个不速之客自此
在我家梁上安家落户。它们每天都大模大样地在我家进进出出,经常主人一样高
踞在我们头顶,俯瞰我们的一举一动。再过些日子,巢中又多出几只小燕子,它
们都是最有才情最懂生活的“演讲者”,每日里趴在温暖的巢穴中,旁观我们的
生活,并滔滔不绝地针对时局、天气、收成发表意见,指点迷津。不过,再成熟
的“政治家”也有幼稚的一面。一旦两只大燕子携带美食归来,它们立即停止演
讲,纷纷踮起脚尖,扇动尚未长全羽毛的翅膀,张开嫩黄的尖喙,挤挤挨挨,争
抢妈妈囗中的美食。 6、奶奶经常嘱咐我,不要打燕子,也不要掏燕子窝。“燕子不进愁家门”,它
们进我们家,说明我们家庭和睦、生机勃勃。再说了,它们还会给我们抓蚊子,
“嗡嗡嗡”的蚊子最可恨,冷不叮地咬上一口,白皙的皮肤上就肿起豆大的包。
我信服地点点头。我当然不打燕子,我跟燕子是好朋友,奶奶出门了,我就一个
人坐在青石门槛上,和留守在巢里的小燕子一起唱歌。“唧唧唧唧”,小燕子们
的歌声轻快活泼;“啦啦啦啦……”我的歌声轻柔快乐,我们是彼此的芳邻。
7、小燕子们在父母的羽翼下逐渐长大,有一天,终于飞走,去闯世界。我也逐
渐长大,有一天,也像小燕子一样翩然飞离小村庄,这一飞就是几十年。流水一
样的日子里,见识越来越广了,生活越来越多彩了,可是,夜深人静时,梦里总
有几只燕子在绿树掩映的小村庄飞翔。思念到极点时,我翻开书页,企图从那些
泛黄的书册中,寻找燕子的踪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燕子从老杜的
诗篇飞出,“唧唧唧唧”的呢喃里带来春的气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燕子从晏殊的词章飞来,像我一样,伶仃的身影里镌刻着淡淡忧伤……
8、春暖花又开,多么希望能够听到燕子在屋梁上呢喃。可是,当年清一色的黑
瓦土墙的平房全都变成了气派豪华的小洋楼。大门紧闭,窗户封锁,人们享受到
了现代化安全便利的生活,却也亲手截断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通道。燕子啊,我
6
的童年伴侣,要到哪里去寻找你们的芳踪?
9、“唧唧唧……”又是几只燕子软语温言的聊天,将我从记忆之海拉回。我悄
悄探出头去,发现了奥秘:那里,紧挨着空调外机底下的墙上,凸起一座半边碗
形的绝美建筑,它的主要材料是干泥、软草,设计者正是身穿黑缎礼服的燕子们,
那建筑里的四个“原住民”齐齐张开嫩黄的小嘴,“唧唧”叫唤。
10、翩翩燕归来!惊喜让我也像小燕子一样,张大了嘴巴。这个世界总是这样,
一边打破,一边重组,创新的灵感也就此勃发。燕子也在新旧交替的变局中寻找
到了新的生活方式。人类的家中飞不进去了,可是空调外机底下,楼梯过道上面,
甚至是桥洞里面,也有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
11、翩翩燕归来。时代变局中,聪明如燕子,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聪明如
你我,又岂能不悟出平淡生活中的禅意?
13.阅读后,小语发现这篇散文的线索是"燕子”,围绕“燕归来”,作者写了以下
五种燕子:消晨窗外的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空调外机底的燕子。(3 分)
14.文章第②)段“是燕子!"独立成段,小语该如何朗读 请你给给予指导。(2 分)
15.根据要求赏析句子。(6 分)
(1)它们每天都大模大祥地在我家进进出出,经常主人一样高环在我们头顶,俯瞰
我们的一举一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它们立即停止滨讲,纷纷踮起脚尖,扇动尚未长全羽毛的翅膀,张开嫩黄的尖
喙,挤挤挨挨,争抢妈妈口中的美食。(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16.细读文本后,小语发现文章对燕子的称呼不断变化,他认为这不断变换的称呼
中饱含作者的感情。你是否认同 说说你的理解。(3 分)
17.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平淡生活中的禅意"的理解。(3 分)
13.(3 分,每空 1 分)记忆中屋檐下的燕子、夜深人静时梦中的燕子、书册中诗词里的燕

14.(2 分)这句话独立成段,写出作者被燕子鸣唤醒后的惊喜,所以朗读时要读出惊喜和
感叹的语气,整句话用升调,重读“燕子”一词,读“燕”字可高而长,“子”字轻而快。
15.(6 分)(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把燕子人格化,赋予燕子人的动作及神态,
生动形象地写出燕子把“我家”当成自己家的样子,活泼有趣(1 分),表达作者对燕子的
喜爱(1 分)。
(2)通过“踮起”“扇动”“张开”“挤挤挨挨”等连续的动词(1 分),生动形象地写
出燕子们在被喂食时争抢的模样(1 分),表达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1 分)。
16.(3 分)作者称燕子“黑色的小精灵”“美丽的小生灵”“演讲者”“政治家”“我的
童年伴侣”(1 分),这些称呼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和情感的不断变化(1
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成年后寻不到燕子的怀念和伤感(1 分)。
17.(3 分)在新旧交替的变局中,我们要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一边
打破,一边重组。(1 分)生活中,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像翩翩归来的燕子一样,在
7
时代变迁中灵活应变,坦然应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方式。(2 分)(言之有理即
可)
(四)名著阅读
18.下列语句是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不同人物的描述与评价,依次填
入横线上的人物,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_____A____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
仍很健康。据说,地主士绅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
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___B______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
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对于吃的东西很
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椒的癖好。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他是
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____C_____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曾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
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并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等革命活动。
A 贺龙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19.请结合整本书及链接材料,说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世界各地关注的
原因。(3 分)
【链接材料】
1936 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当时他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
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报据地进行采
访。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 ①斯诺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当时他的身份容易被
世界关注并得到认可; ②作品属于纪实作品,其真实性、客观性吸引读者; ③因为消息封锁的原因,在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心中红军是非常神秘的,无
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关心关注的角度,人们对全面、真实描写红军的
作品非常感兴趣。
20. 任务三:网友们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有如下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
个观点,结合书中具体内容加以阐述(至少举一例)3 分
豆瓣网友小 Q: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都“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
系列革命英雄的形象。
微博网友星星之火:我认为此书是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真实地还原了历史。
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结合内容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1:赞同小 Q,这本书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
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为我们塑造了一系
列革命英雄的形象。
例如:
毛泽东,质朴纯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同时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人。有杰出的军事战略能力和深刻的政治洞
见能力。
或朱德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后率部万余人上井冈
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他和毛泽东指挥部
8
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可见,
此书算得上是一部“英雄传奇”著作。
示例 2:
赞同星星之火,这本书真实记录了作者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
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内容是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
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例如,书中详细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及二万五千
里长征的经过,令读者真实感受到那段历史。由此可见,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
实文学作品。
三、作文(63 分,含 3 分书写分)
21. 你那一刻的随意馈赠,宛如秋夜的流星,在我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泰
戈尔《流萤集》
请以“_______,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
② 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提示:
①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或短语,完善题目。
②对“点燃”过程中的细节或场面、内心体验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
9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 试卷满分:14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
道元极简洁概括的八个字写尽了三峡春冬景色之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给好友
谢征描绘晨昏景物变化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与好友共赏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月光
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赞叹松柏傲雪凌霜的刚劲
之美。 2、班上举行“致敬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小深需要参加演讲比赛,以下是
他的部分演讲稿,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0 分)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
阻遏、jiān 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 (1) ”来
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A]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
嘱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
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
米跳台跳水冠军的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 (2) 的掌声和欢呼声;
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澎
湃豪情万丈,追思与缅怀、光荣与梦想、决心与信念,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
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我不禁由 zhōng 地产生敬佩之情,种种令人骄傲的事迹永
远镌刻在我的心头。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当年英勇的红军为了让后人有幸福的
生活不惜牺牲自己,如今我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热血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昌
盛而 (3) 。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吗?[B]作为一名
中学生,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应该铭记历史,接收教训。
(1). 请写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 分)
jiān 灭( ) 阻遏( ) (2) 请为(1)-(3)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成语。(只填字母,3 分)
A.殚精竭虑 B.锐不可当 C.震耳欲聋
①( )②( )③( )
(3) 划线的 A、B 两个句子中有一个有语病,请你找出来并写出正确的句子。
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 (填 A 或 B,2 分)
正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文学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
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
则安排的,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
B.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
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全书详细记载了 1000 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
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此书所记河流,不仅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作
1
者还都进行了实地考察。
C. 通迅: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
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
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但时效性相对较弱。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
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韩柳欧王
曾三苏)之一。
二、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20 分)
小江摘录了苏轼的《东坡》,品析感受,请完成任务。
东坡①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解】①东坡: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居住并躬耕之地,诗人并以之作为自己的别
号。②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3.诗歌第一句通过雨点、 、 等意象,营造了一种 意境。
(3 分)
4.结合全诗赏析“铿然”对于表达诗人情思的妙处。(3 分)
(二)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杨朴事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
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
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
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3 分)
A.昔年过洛/及鲁肃过寻阳 B.及召对/徐公何能及君也
C.惟臣妾有一首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顾语妻曰/元方入门不顾
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 3 处,3 分) 真 宗 既 东 封 还 访 天 下 隐 者 得 杞 人 杨 朴 能 诗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8、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4 分)
同样是“笑”:真宗“大笑”;苏轼之妻“失笑”。请选择其中一处写出你的理解。
2
(二)阅读新闻,学会报道。(11 分)
材料一:
中国女篮斩获 2022 世界杯亚军!追平历史最好成绩
①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卫)
北京时间 10 月 1 日下午,2022 女篮世界杯决赛开战,中国女篮对阵美国队。
最终,中国队 61:83 不敌美国队,摘得本届世界杯的银牌。这是中国女篮继 1994
年世锦赛(世界杯前身)摘银之后,再度斩获银牌,女篮姑娘们追平了历史最好
成绩。②本场决赛,中国女篮的对手是高居国际篮联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队。在
与中国队的这场比赛之前,美国队已经在女篮世界杯上连赢了 29 场,且平均净
胜分高达 33 分。本场比赛,中国女篮头号得分手李梦仍然因身体原因缺席,主
帅郑薇派出的首发阵容与上一场一样——李月汝、杨力维、黄思静、王思雨、张
茹。③首节,双方开局之后状态都不是太好,前 1 分钟两队球员投篮都频繁“打
铁”。中国女篮在大部分时间里缠斗住了对方,但仍在本节末段被美国队抓住机
会,首节结束时中国女篮 13:18 落后 5 分。第二节,中国女篮一上来将比分追
成 16:18,但美国女篮凭借强大的进攻打到 29:18,将分差拉开到两位数,并
以 43:33 结束半场。④下半场比赛,第三节开始后,两队都加强了防守,前两
分钟没有球员得分,本节中后段,美国队加强了进攻,三节结束美国队以 68:
47 领先 21 分。最后一节,大比分落后的中国女篮没有放弃,仍然以顽强的姿态
去拼每一分,但最终仍以 61:83 的比分不敌对手,获得本届女篮世界杯的亚军。
⑤斩获这枚银牌之后,中国女篮在五人制世界大赛上的奖牌数已经达到了五枚。
在世界杯的前身女篮世锦赛上,中国女蓝曾在 1983 年摘得铜牌,在 1994 年摘得
银牌。而在奥运会上,中国女篮曾两次获得奖牌,分别是 1984 年的铜牌和 1992
年的银牌。
材料二:
中国女篮拿下世界杯亚军,拼搏的火种永不熄灭
邓莉娜
①61 比 83!中国女篮最终获得世界杯亚军。②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队与美国
队争夺本届女篮世界杯冠军中,在缺少进攻核心李梦的情况下,中国女蓝与卫冕
冠军美国队战斗至最后时刻,年轻的女篮姑娘们用“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
地拼”的韧劲,追平历史最佳战绩,写下了新的传奇。③这一刻,无数人在屏幕
前热泪盈眶。④赛前,中国女篮主教练郑薇说:“美国队很强,我们会全力去拼。”
“我们全队都非常希望用最好的精神面貌和球场上最好的表现为祖国庆生。”用
最好的精神面貌全力去拼,既是与强大的对手抗争,也是与自己的比赛。有志气、
有锐气的中国女篮,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⑤久违的,不只是这个亚军,还
有那股女篮队员们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真正的强者,是在困境中崛起。中国女
篮曾经是中国体育三大球当中成绩最好的队伍,这是她们第 3 次获得世界杯奖
牌、第 5 次站上世界大赛领奖台。⑥在中国体育界,曾经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关
注看男篮,成绩看女篮。”但经历过多年辉煌的中国女篮也曾经陷入过低谷,成
绩大幅度下降,甚至在亚洲都无法获得冠军,而最近这些年,中国女篮实际上在
逐渐往上走,从低谷到重回正轨,并重塑辉煌。⑦一个体育项目要想夺取胜利,
扎实的基础、创新的技术、合理的布阵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即便把这些
条件全部加在一起,也无法抵消最关键的一条,那就是勇于拼搏的精神。⑧女篮
姑娘的可贵在于,哪怕形势再险峻,也始终保持昂扬士气;哪怕对手再强,也咬
3
紧牙关拼到最后一刻,始终葆有那么一股拼劲韧劲。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精神
力”,她们在今天的赛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她们的未来也值得期待。⑨团队合
作也是中国女篮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郑薇不止一次表示,中国队要想表现出色,
必须依靠整体发挥,要打团队篮球。⑩在决赛中,队员们彼此信任,防守中相互
呼应、补位。进攻中,队员积极执行战术,哪怕是个人能力突出的队员,也是在
整体战术中去发挥个人的技术特点。可以说,团队的力量,让大家柠成一股绳, 这正是女篮的底气所在。 中国女篮表现出来的精神,也代表着我们时代的精神。 人生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精神引领。从个人看,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有机 会、有舞台,只要一步步地往前走,就能抵达远方。从国家看,面对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更需要鼓起精神与意志,为民族复兴而拼出时代最强音。我们相信, 这样的精神会跨越体育、跨越时代,如同不灭的火种,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获取更多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语部编版语文资源) 〔任务一〕新闻阅读【梳理内容】 9、阅读材料一,将下表补充完整。(2 分) 10、【明确体裁】材料二应该属于哪种新闻体裁?请从以下选项中进行选择( )
六要素 内容
何时 时间 10 月 1 日下午
何地 悉尼
何事 ①
何人 中国女篮 美国女篮
何故 争夺冠亚军
如何 ②
(3 分。)
A. 消息 B. 新闻特写 C. 通讯 D. 新闻评论
11、【把握态度】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往往隐含于字里
行间。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挖掘作者背后的情感与思考。(4 分)
12、【表达思考】“61 比 83!”虽然输了,但意义又不仅仅在于结果。请联系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就本次女篮获得亚军这一新闻,谈谈你的看法。(2 分)
(三)散文阅读。(17 分)
翩翩燕归来
刘平
1“唧唧,唧唧……”清晨,几声短促的鸟鸣唤醒了沉睡的我。
2、是燕子!
3、我惊喜地推开窗户,果然见到几只黑色的小精灵。它们时而在湛蓝的天幕下
滑翔,时而在柔软的柳条下穿梭,时而在笔直的电线上歇脚,时而在窄窄的屋檐
下呢喃……
4、“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有多少年没见过这美丽的小生灵?
5、记忆中,不知何时,两只黑背白腹的燕子飞进我家,停在房梁上,“唧唧唧
唧”地讨论了一会儿。不久,房梁上多了一个碗形的巢穴,这两个不速之客自此
4
在我家梁上安家落户。它们每天都大模大样地在我家进进出出,经常主人一样高
踞在我们头顶,俯瞰我们的一举一动。再过些日子,巢中又多出几只小燕子,它
们都是最有才情最懂生活的“演讲者”,每日里趴在温暖的巢穴中,旁观我们的
生活,并滔滔不绝地针对时局、天气、收成发表意见,指点迷津。不过,再成熟
的“政治家”也有幼稚的一面。一旦两只大燕子携带美食归来,它们立即停止演
讲,纷纷踮起脚尖,扇动尚未长全羽毛的翅膀,张开嫩黄的尖喙,挤挤挨挨,争
抢妈妈囗中的美食。 6、奶奶经常嘱咐我,不要打燕子,也不要掏燕子窝。“燕子不进愁家门”,它
们进我们家,说明我们家庭和睦、生机勃勃。再说了,它们还会给我们抓蚊子,
“嗡嗡嗡”的蚊子最可恨,冷不叮地咬上一口,白皙的皮肤上就肿起豆大的包。
我信服地点点头。我当然不打燕子,我跟燕子是好朋友,奶奶出门了,我就一个
人坐在青石门槛上,和留守在巢里的小燕子一起唱歌。“唧唧唧唧”,小燕子们
的歌声轻快活泼;“啦啦啦啦……”我的歌声轻柔快乐,我们是彼此的芳邻。
7、小燕子们在父母的羽翼下逐渐长大,有一天,终于飞走,去闯世界。我也逐
渐长大,有一天,也像小燕子一样翩然飞离小村庄,这一飞就是几十年。流水一
样的日子里,见识越来越广了,生活越来越多彩了,可是,夜深人静时,梦里总
有几只燕子在绿树掩映的小村庄飞翔。思念到极点时,我翻开书页,企图从那些
泛黄的书册中,寻找燕子的踪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燕子从老杜的
诗篇飞出,“唧唧唧唧”的呢喃里带来春的气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燕子从晏殊的词章飞来,像我一样,伶仃的身影里镌刻着淡淡忧伤……
8、春暖花又开,多么希望能够听到燕子在屋梁上呢喃。可是,当年清一色的黑
瓦土墙的平房全都变成了气派豪华的小洋楼。大门紧闭,窗户封锁,人们享受到
了现代化安全便利的生活,却也亲手截断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通道。燕子啊,我
的童年伴侣,要到哪里去寻找你们的芳踪? 9、“唧唧唧……”又是几只燕子软语温言的聊天,将我从记忆之海拉回。我悄
悄探出头去,发现了奥秘:那里,紧挨着空调外机底下的墙上,凸起一座半边碗
形的绝美建筑,它的主要材料是干泥、软草,设计者正是身穿黑缎礼服的燕子们,
那建筑里的四个“原住民”齐齐张开嫩黄的小嘴,“唧唧”叫唤。 10、翩翩燕归来!惊喜让我也像小燕子一样,张大了嘴巴。这个世界总是这样,
一边打破,一边重组,创新的灵感也就此勃发。燕子也在新旧交替的变局中寻找
到了新的生活方式。人类的家中飞不进去了,可是空调外机底下,楼梯过道上面,
甚至是桥洞里面,也有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 11、翩翩燕归来。时代变局中,聪明如燕子,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聪明如
你我,又岂能不悟出平淡生活中的禅意?
13.阅读后,小语发现这篇散文的线索是"燕子”,围绕“燕归来”,作者写了以下
五种燕子:消晨窗外的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空调外机底的燕子。(3 分)
14.文章第②)段“是燕子!"独立成段,小语该如何朗读 请你给给予指导。(2 分)
15.根据要求赏析句子。(6 分)
(1)它们每天都大模大祥地在我家进进出出,经常主人一样高环在我们头顶,俯瞰
我们的一举一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5
(2)它们立即停止滨讲,纷纷踮起脚尖,扇动尚未长全羽毛的翅膀,张开嫩黄的尖
喙,挤挤挨挨,争抢妈妈口中的美食。(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16.细读文本后,小语发现文章对燕子的称呼不断变化,他认为这不断变换的称呼
中饱含作者的感情。你是否认同 说说你的理解。(3 分)
17.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平淡生活中的禅意"的理解。(3 分)
(四)名著阅读(9 分)
18.下列语句是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不同人物的描述与评价,依次填
入横线上的人物,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_____A____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
仍很健康。据说,地主士绅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
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___B______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
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对于吃的东西很
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椒的癖好。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他是
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____C_____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曾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
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并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等革命活动。
A_______ B________ C _________
19.请结合整本书及链接材料,说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世界各地关注的
原因。(3 分)
【链接材料】
1936 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当时他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
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报据地进行采
访。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
20. 任务三:网友们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有如下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
个观点,结合书中具体内容加以阐述(至少举一例)3 分
豆瓣网友小 Q:我认为《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都“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
系列革命英雄的形象。
微博网友星星之火:我认为此书是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真实地还原了历史。
三、作文(63 分,含 3 分书写分)
21. 你那一刻的随意馈赠,宛如秋夜的流星,在我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泰
戈尔《流萤集》
平凡的生活中,是否曾有一个人,一个事,一瞬间……让你心有感触,心怀温暖,
心生力量。请以“_______,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
① 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或短语,完善题目;
②对“点燃”过程中的细节或场面、内心体验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
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