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声声慢》课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 *《声声慢》课件(共23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一语文
《声声慢》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 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2.审美: 通过反复诵读,分析意象,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
的感情。
3.能力: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声 声 慢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 , 朝著名女词人。 人。 派代表词人。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像
(现代工笔画)
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
婉约
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被迫逃离,南渡到建康。赵明诚家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方四十六岁。晚年的李清照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
我们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
预习检查:说说李清照的生平经历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
后期
内容:悠闲生活,相思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悲叹凄凉身世,多抒发亡夫之痛、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情感。
词风:哀婉凄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习活动一:解题并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词牌名
《声声慢》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为何而愁?
怎样写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读课文:疏通字词并翻译。
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习活动二:揣摩关键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字语言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
富有凄切低回的音韵美,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基调。
十四个叠字(七组叠词)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选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找出来,并分析其意蕴。
学习活动三:通过把握意象内涵来把握诗歌情感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细雨 梧桐
分析这6个意象的意蕴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有何意蕴?(提示:什么时候喝酒?)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风”有何意蕴?(提示:什么季节的风?)
结论:秋风(西风)象征秋之肃杀,包含悲凉的色彩。
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有何象征意义?
“雁”是传递书信的使者,是亲友音信的象征。
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亡夫之痛: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已 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漂泊之苦: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亡国之痛:为何流落南方,因为北宋灭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黄花”有何寓意?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象征花憔悴女子容颜的憔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化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梧桐”“细雨”的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细雨象征愁思的连绵不绝。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以寄寓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主旨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眼)
间接抒情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写法小结
痛愁哀凉
凄苦悲伤
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情相思离愁——情趣盎然
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
2、揣摩关键词或句子(如:找词眼)
叠 词 形容词(愁)
3.分析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情境,体味情感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学以致用——根据这节课总结的鉴赏诗歌的方法,鉴赏柳永《雨霖铃》,体味这首词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