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3分)
坠落(duò zhuì) 祭献(sì jì) 凝视(yí níng)
朝露(cháo zhāo) 仰望(yǎng yáng) 哲理(zhé zhè)
二、读拼音,写词语。(8分)
yī shang dān bó dòu fu xiū sè
( ) ( ) ( ) ( ) ( )
fú àn bèn zhuō mó hu huǎng rán
( ) ( ) ( ) ( )
三、选择题。(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绿毯 酒脱 狐芳自赏 B.浑浊 彩红 硕大无棚
C. 玻离 迷朦 久立四望 D.眼帘 灰心 一碧千里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萋萋满别情 B.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C.还来就菊花 春去花还在 D.日暮客愁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
3.下列诗词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根据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下列名称拼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路 RENMIN LU B.青海湖 QINGHAI HU
C.浦城 Pucheng D.钟南山 Zhong Nanshan
5.下面关于“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B.阅读时想到的内容不应包括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C.阅读时,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D.阅读的时候想开去,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6.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字音和词语的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苍穹(qióng) 迂回(yú) 参差(cī) 稍微
B.浑浊(zhuō) 冠冕(miǎn) 衣襟(jīn) 点辍
C.馥郁(fù) 婆娑(shā) 妩媚(fǔ) 愁怨
D.烟渚(zhǔ) 花蕾(lěi) 摇曳(yè) 举杯
四、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9分)
①一( )千( ) ②( )色( )流 ③( )大( )朋
④孤( )自( ) ⑤心( )神( ) ⑥( )( )自怜
1.下列词语中和词语⑤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1分)( )
A.眼花缭乱 B.天高地阔 C.瞬息万变 D.念念不忘
2.选词填空。(填序号,2分)
(1)词语 形容绿的范围广,词语 形容绿的程度深。
(2)西藏的哲古湖像一面 的镜子,倒映着广阔的草原和连绵的雪山,令人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成陈述句)
下大雨之前。农民必须把这些稻子搬回家里。(改双重否定句)
老师对小明说:“我现在有事,你帮我把作业拿过来。”(改转述句)
我是亲友之间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写句子)
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读书赏美景。老舍在《草原》中写道:“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3分)
2.读书品佳句。西湖夏雨骤降,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用诗句“ , ”进行生动描写;建德江上江水清清,月光清幽,孟浩然这样写道“ ,江清月近人”;黄沙道上惊喜无限,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下诗句“ , ”,此两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5分)
七、阅读理解
(一)草 原(节选)(11分)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 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 ,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 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将下面的字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3分)
A.飞 B.吹 C.驰
2.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1分)
3.用“ ”画出描写草原“静寂”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草原“热闹”的句子。(2分)
4.“车跟着马飞过小丘”中的“飞过”,体现了车和马 ,也反映了蒙汉同胞刚见面时的 心情。(2分)
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把 比作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3分)
(二)课外阅读。(11分)
红花草
①也许因为我在江南农村长期生活过的缘故,我特别难忘那朴实无华的红花草。
②红花草、也叫紫云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野都有它的足迹。还在早春时节,歇冬的农田仍无生机,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茬周围,争先恐后地萌发出来。她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映得像块红玛瑙,真美。
③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她那如火如荼的生命力,更在于她那朴实、崇高的情怀。
④数九隆冬,万物萧疏,红花草却冲风冒雪地生长着,她的生命何等蓬勃!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红花草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地扎根生长,她的品格何等谦逊!暮春将临,落英缤纷,红花草更到了全盛时期;这时,她的花蕊深蕴着醇香,香气弥漫,空气好像渗进了糖丝,使无数蜜蜂为之颠狂,终日绕着它采蜜。驰誉中外的“紫云英蜜”,就从这时开始萌出那琥珀色的光。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牺牲自己。
⑤红花草,活着,敢斗残冬,无意争春,一心为美好的生活酿蜜;死时,默默无怨,死得其所,给永恒的土地再添厚肥。是的,红花草不名贵,不浓艳,也难入观赏之林。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1.读文中画线句子,从“ ”一词可以看出红花草的勃勃生机。(1分)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段。(1分)
3.第④段以季节为顺序,叙述了红花草一生的“作为”,请简要概括。(7分)
(1) ,红花草 。
(2) ,红花草 。
(3) ,红花草 。
(4)插秧季节,红花草 。
4.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红花草赞美了什么精神?(2分)
八、习作(30分)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只飞鸟,地上的一只爬虫或是水中的一条游鱼,你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要求把重点部分写清楚,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答案
zhuì jì níng zhāo yǎng zhé
衣裳 单薄 豆腐 羞涩 伏案 笨拙 模糊 恍然
DBCCBD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硕大无朋 孤芳自赏 心旷神怡 顾影自怜
D 2、① ② ③ ⑤
五、1、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
下大雨之前,农民不得不把这些稻子搬回家里。
老师对小明说,他现在有事,小明帮他把作业拿过来。
我是典礼的装饰,我是婚礼的祝福,我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六、1、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野旷天低树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七(一)1、B C A
2、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行进速度快 高兴、迫切
河 明如玻璃的带子 解释说明
(二)1、争先恐后
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她那如火如荼的生命力,更在于她那朴实、崇高的情怀。
数九隆冬 冲风冒雪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 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地扎根生长
暮春将临 进入全盛时期,为蜜蜂提供花蜜 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好的绿肥。
4、不畏严寒,冲风冒雪的蓬勃生命,朴质无华,乐于牺牲的崇高风格,所需极少,贡献颇多的无私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