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映山红》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映山红》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映山红》
人音版 八年级上
映山红
花语连连看
热情与爱意
阳光与希望
隐逸、长寿、尊重
玫瑰
向日葵
菊花
猜花语
这是什么花?有什么花语?
初步赏析
初次聆听歌曲,说一说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歌曲曲调悠扬舒缓,情绪深情而又忧伤,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思念。
歌曲背景
《映山红》是1974年为电影《闪闪的红星》创作的插曲,由陆柱国作词、傅庚辰作曲、邓玉华演唱。其旋律虽非直接引用传统民歌,但深度融入了江西兴国民歌元素(如五声音阶与衬词“哟”),以浓郁的江西山歌韵味传递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深切期盼与革命信念。歌曲以“盼天明”“盼红军”为核心意象,成为红色经典代表作之一,传唱至今跨越半个世纪。
结合歌谱,思考歌曲中用到最多的装饰音节奏是?多出现在歌曲哪些部分?
倚音节奏
多出现在每一乐句的结尾,增加旋律的婉转性。
找出歌谱中的衬词,并思考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衬词“哟”的使用,使歌曲更加口语化,演唱更加亲切自然。
复听歌曲
曲式分析
再次聆听歌曲,通过歌曲情绪变化,你认为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两段,
A+B 单二部曲式
找出歌曲由哪几个音构成?
1 2 3 5 6
民族五声羽调式
A段
B段
音乐小词典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是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为核心的传统调式体系,对应现代音阶的do、re、mi、sol、la(无fa、si)。其音阶结构以大二度与小三度音程为基础(如宫-商为大二度、角-徵为小三度),形成无半音关系的流畅旋律,而宫音与角音之间的大三度是调式的特征音程。五个音均可作为主音,构成五种调式:宫调式(庄重)、商调式(清越)、角调式(含蓄)、徵调式(明亮)、羽调式(柔婉)。这一体系根植于中国民间音乐(如《小河淌水》《茉莉花》),通过五度相生律生成,是民歌、戏曲及器乐创作的基石,彰显了东方音乐的和谐美学。
跟着音乐画出A段旋律线,说一说A段的旋律有何特点?
旋律舒缓平稳,起伏较小,音域较窄
A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情绪压抑、深沉
分段学唱
说一说A段有几个乐句?
四个乐句
找出歌词中带有“盼”字的乐句。
四个乐句中三次出现“盼”字,从“盼天明”到“盼春风”再到“盼红军”,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形成情感递进。
分段学唱
跟着琴声用“wu”模唱A段旋律,注意倚音旋律的音准。
分段学唱
分段学唱
跟着音乐画出B段旋律线,说一说B段旋律特点?
旋律起伏较大,有跳进音程,音域明显拓宽升高。
对比A段,B段的情绪有何不同?
B段情感爆发力强,通过跳进与高音推进释放积攒的情绪,象征着“希望冲破黑暗”。
聆听歌曲,找出B段中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并观察每一次重复有何变化?
重复出现的歌词在歌曲中的作用是什么?有何意义?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歌词的重复具有强调的作用,有利于情感推进,感染力更强,象征信念的强化。
重复时音调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强。
分段学唱
分段学唱
跟着琴声学唱B段旋律,注意音域的升高。
完整演唱
跟着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表达出A段到B段的情绪变化
试一试,在保留歌曲旋律不改变的情况下,为歌曲重新编配可以表达校园情感的歌词。
分成四个小组合作完成歌词改编。
歌曲创编
夜半灯下哟盼成长
寒冬训练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梦想成
校园开遍哟求知花
唱一唱
富有感情的
象征革命的花语
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映山红象征着坚定的信念。每当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人们就会想起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承载着我们对他们深深的缅怀与崇高的敬意。
课堂小结
让红歌永续传唱:用歌声致敬英雄,以行动践行信念
——做新时代的“映山红”,让理想之花在心中永远绽放!
通过《映山红》,我们感受到深切的期盼与坚定的信念:从“夜半盼天明”的压抑,到“岭上开遍映山红”的希望绽放,体会革命年代人民对光明的渴望。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映山红》教学设计
课题 《映山红》教学设计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映山红》旋律的抒情性与优美性,体会歌曲中的情绪色彩,并通过分析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理解其如何塑造“黑夜中期盼黎明”的意境,增强对影视音乐表现力的感知能力。艺术表现:指导学生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主旋律,掌握舒缓节奏与气息控制技巧(如高音部分的柔声处理),并能通过朗诵歌词、分段模唱等方式,准确表达歌曲中“盼红军归来”的情感层次。创意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在保留歌曲旋律不改变的情况下,对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培养学生的歌词创编能力。文化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映山红》作为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的革命背景,领悟“映山红”象征革命胜利与希望的文化内涵,联系井冈山精神等红色基因,探讨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并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学生需熟悉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旋律。
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倚音节奏、装饰音节奏的演唱技巧,通过分段演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花语连连看)1.教师展示三种不同品种的花卉:玫瑰、向日葵、菊花,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卉心中的感受。2.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三种花朵各自的花名叫什么吗?3.花卉图片下方展示三段花语介绍,请同学们将花语与对应花名进行连线。教师总结:刚刚我们认识了以上三种花朵的名称以及各自的花语,那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种花,请同学们猜一猜它的花语?揭示课题:《映山红》 学生自由讨论看到鲜花的感受。学生看图猜花名。学生通过花语提示词,将花朵图片与各自相对应的花语进行连线。看图猜映山红的花语。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精美的花卉图片,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生动直观的课堂氛围。 设计猜花名的环节,增添趣味性和挑战性。
讲授新课 新课教学:歌曲赏析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映山红及其象征的意义(回顾导入环节的花语)。那么,一首名为《映山红》的歌曲,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大家带着几个小问题,第一次完整地、安静地聆听这首经典歌曲《映山红》。(播放音乐前)”教师播放《映山红》歌曲视频,引导同学们观看边听。回答问题:感受联想:说说聆听歌曲的第一感受。情绪感知: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创作背景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同学们介绍歌曲的背景来源。歌曲出自于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通过背景介绍使同学们了解歌曲《映山红》的历史意义。复听歌曲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深入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通过第二次聆听歌曲,思考以下问题:边听边观察歌谱,找到歌曲中出现最多的装饰音节奏。找到歌谱中的衬词,并思考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曲式分析结构感知:通过聚焦歌曲情绪、旋律轮廓等的变化,引导学生感知《映山红》的基本段落,并能清晰划分。调式认知:通过聆听和哼唱旋律骨干音,初步感知歌曲旋律主要由哪几个基本音构成(引导学生发现其五声/民族调式特点)。音乐小词典:教师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民族五声调式。分段学唱(A段)教师播放A段歌曲音频,请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感受A段情绪与旋律特点。分析A段歌曲结构,思考由几个乐句组成,并找出歌曲中带有“盼”字的歌词。并分析其意义。跟着琴声模唱A段旋律。分段学唱(B段)(1)教师播放A段歌曲音频,请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感受A段情绪与旋律特点。(2)分析B段歌词,找出重复出现的歌词,并思考其重复的意义。(3)跟着琴声模唱B段旋律。完整演唱播放原版歌曲伴奏,学生演唱时指挥情感推进。(A段手势收拢,B段手势展开)歌曲创编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在保留歌曲旋律不改变的情况下,对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培养学生的歌词创编能力。 初听后分享聆听歌曲的第一感受以及歌曲的情绪。(如 “深情、温暖、坚定”)。跟随老师的视频了解歌曲的意义背景。复听歌曲后回答问题倚音节奏,多出现在每一乐句的结尾处,增加旋律婉转性。衬词“哟”的使用,使歌曲更加口语化,演唱更加亲切自然。学生分析歌曲段落为A+B(单二部曲式)。调式认知:民族五声羽调式。学生认识并了解民族五声调式。5.学生跟着音乐画旋律线并说出歌曲旋律特点。(舒缓平稳,起伏较小)分析歌词“盼”字的意义。学唱A段。6.学生跟着音乐画旋律线并说出歌曲的旋律特点。(旋律起伏较大,音域提升)分析歌词重复的意义。学唱B段。看指挥完成歌曲演唱,注意歌曲A段与B段的情绪变化。学生在歌曲旋律不变的情况下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 立足“听觉本位”,培养核心素养:音乐的本质是听觉艺术,本环节坚持 “以听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静默、完整、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初听全曲,建立对作品音响面貌的第一印象。架起历史与情感的桥梁,深化歌曲理解,强化“映山红”意象的深刻内涵。深化音乐表现力认知,破解“微妙感人”的密码。建立“声音符号”与情感意境的直接联系。建立“结构思维”,理解音乐的情感逻辑与叙事脉络,深化审美与体验。通过分层学唱与实践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歌曲旋律、节奏与呼吸技巧,在演唱过程中强化对歌曲情感的沉浸式表达,将前期积累的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转化为具身化的艺术表现,实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升华,培养声乐表现力与民族音乐认同感。引导学生以《映山红》旋律基调为创作基点,通过歌词新创将前期积累的审美认知与文化理解转化为个性化艺术表达。在创造性活动中深化对民族音乐语言特质的体悟,培养创新思维与艺术迁移能力,实现对革命精神与民歌艺术的双向传承。
课堂小结 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映山红象征着坚定的信念。每当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人们就会想起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承载着我们对他们深深的缅怀与崇高的敬意。 记录教师总结的核心观点,深化对红歌价值的理解。 教师升华总结,将音乐学习与精神传承结合,提升课堂的文化价值。
板书 课题《映山红》曲式分析:A+B单二部曲式民族五声羽调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