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命题作文立意 课件(共27张PPT)(全国通用)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写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3 命题作文立意 课件(共27张PPT)(全国通用)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写作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专题03
议论文写作专题
命题作文立意
议论文
01
目录导引
02
03
命题作文“五类型”
命题作文立意“五法”
方法一:词语寓意法
方法二:添枝加叶法
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方法三:明确关系法
方法四:关键词语法
方法五:提问拓展法
01命题作文“五类型”
命题作文:命,即命令、指令;题,即标题、题目。命题作文就是“标题已定”作文。根据标题(或题目)的结构形式,可以将命题作文分为五种类型。
一、词语式命题作文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语。
如:《诚信》(2001年全国卷)、《转折》(2003年北京卷)、《打开》(2024年北京卷)等等。
用来作命题的词语,一般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
二、词组式命题作文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或词组。
如:《心灵的选择》(2003年全国卷)、《一步与一生》(2007年全国Ⅱ卷)、《历久弥新》(2024年北京卷)等等。
用来作命题的短语或词组,一般以主谓词组、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为主。
01命题作文“五类型”
三、句子式命题作文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辽宁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卷)、《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2023年天津卷)等等。
用来作命题的句子,一般以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为主。

四、填充式命题作文
作文题目不完整,需要考生进行补充。
如:“站在 的门口”(2009年湖北卷)、“这也是一种 ”(2009年福建卷)、“ 而知之”(2013年天津卷)等等。
用来作填充式命题的,以句子为主,偶见词组。
01命题作文“五类型”
五、引语式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前,有一段提示式引语,引导考生对命题的理解。
如:(2025北京卷)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在闪耀,如比赛记分牌、新年倒计时、车站电子时刻表、智能家电显示屏等。数字闪耀之时,可能是激动的时刻,可能是收获的见证,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01命题作文“五类型”
02命题作文立意“五法”
方法一:词语寓意法
词义,有本义,也有比喻义、象征义。“词语寓意”,更多的是指探究词语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词语寓意法,多用于词语式、或词组式命题作文。一些命题中的词语,从本义出发,就事论事,写不出其中的深意,而如果换个角度,从词语寓意的角度去写,能使主题得到挖掘,也能使文章新颖别致。
例1:
命题作文 肩膀 (2006年辽宁卷)
审题立意 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是要写深意,可以从肩膀的寓意(比喻义与象征义)去写。“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有:①担当、承受;②责任、勇气。
若以肩膀的寓意“担当及责任”理解,就可以“铁肩担道义”等来进行立意。
02命题作文立意“五法”
方法二:添枝加叶法
添枝加叶,即增补信息。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如果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的目的。文章可能就更精确而细化了。
例2:
命题作文 见证 (2009山东卷)
审题立意 见证这个词比较宽泛。在“见证”前增加一些修饰语,所要写的内容就更明晰,不至于宽泛模糊,立意就更加鲜明。如:
①家乡变化的见证。
②“中国梦”实现的见证。
02命题作文立意“五法”
方法三:明确关系法
作文命题中,有的有明显组合关系或者隐含组合关系。把这一对或一组关系理顺,就能更使命题作文的立意更加清晰。明确关系法,主要适用于词组式作文命题、句子式作文命题。
例3:
命题作文 退与进
审题立意 退与进,是联合短语。明确了“退”与“进”的关系,命题的立意自然就清楚了。退与进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几种:
目的关系:不知退,难以进,退是为了进。
辩证关系: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与进辩证统一。
02命题作文立意“五法”
方法四:关键词语法
所谓“关键词”是指命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关键词语法,主要适用于词组式或句子式命题作文。看准了关键词,认清了写作重心,立意就自然明晰了。
例4:
命题作文 诗意地生活(2009年湖南卷)
审题立意 “诗意地生活”的表意重心在“诗意”上,那么,“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02命题作文立意“五法”
方法五:提问拓展法
“提问拓展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进行立意。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提问拓展法”能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使立意更开阔,思维更精准。
例5:
命题作文 好奇心 (2008江苏卷)
审题立意 采用提问拓展法,围绕好奇心,可以提问:什么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需要有好奇心?
把上述问题答清楚,文章的立意就自然而出了。
02命题作文立意“五法”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1.(2007天津卷)请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一首句子式命题作文,“有句话常挂嘴边”这个句子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运用“关键词语法”与“提问拓展法”进行立意:
①将关键词定为“话”:什么话?为什么要将这话常挂在嘴边?由此可写励志话语,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这句话如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追求目标,探讨这句话如何成为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相信自己”“永不放弃”。也可将这句话定为生活中的口头禅或俗语,如“您吃了吗”,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可以结合时代变迁,探讨这类话语如何反映社会心态和价值观的变化。
②将关键词定为“常挂”:为什么只挂而不付诸行动?以“常挂嘴边”与“实际行动”的反差为切入点,批判那些只说不做、空喊口号的现象。例如,针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口号在某些领域的形式化问题,呼吁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2.(2007上海卷)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句子式命题作文。标题富有哲理和启示性。运用“词语寓意法”与”添枝加叶法“进行立意:
坎,本义为坑,比喻义或象征义为:困难、挑战;考题就变成了“必须跨过这道( )坎”。
结合个人成长角度:选取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如考试失利、克服恐惧、适应新环境等),通过描述自己如何努力跨越这些障碍,展现成长与蜕变。
结合情感关系角度:聚焦与家人、朋友或老师之间的矛盾或隔阂(如代沟、误解等),通过具体事件展现如何修复关系、弥合裂缝。比如,与父母因观念差异产生冲突,最终通过沟通理解彼此,跨过情感的“坎”,体现亲情的珍贵与和解的力量。
结合社会与时代角度:从更宏观的视角,探讨社会、国家或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如疫情、环保、科技变革等),结合个人参与或见证的经历,表达对跨越困难、推动进步的思考。例如,参与抗疫志愿者活动,感受众志成城的力量,或关注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思考如何适应时代变迁。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3.(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这是一首引语式命题作文。引语已有一定暗示,“天空”明净、辽阔、深遂,富有诗意和哲理。运用词语寓意法进行立意:
从自然与环保角度看天空,天空是自然的象征,可围绕环境污染、生态保护展开。例如,描述曾经明净的天空因工业污染变得浑浊,呼吁人们重视环保,让天空重新湛蓝。也可结合具体事例,如某地通过治理恢复了蓝天白云,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从人生与理想角度看天空,将天空比作人生的追求或精神寄托。比如,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理想的执着,如同仰望天空中的星辰;或讲述在困境中依然怀揣希望,如同天空给予的辽阔与深邃,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从亲情与感恩角度看天空,天空是亲人生活的见证,以天空为背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或感恩之情。如回忆与父母在田野中劳作的场景,天空见证了他们的辛劳与付出,表达对父母的敬爱和对家庭温暖的珍惜。
从历史与文化角度看天空,天空是文化的代名词,追溯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天空的向往,如古代神话中的嫦娥奔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等,体现人类对天空的永恒探索和文化传承。
从科技与未来角度看天空,天空是科技的代名词,结合现代科技,如航天探索、太空旅行等,展现人类对天空的征服与梦想。例如,描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神舟飞船到嫦娥探月,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民族自豪感。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4.(2009北京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
这是一首引语式命题作文。根据引语及命题,可以运用词语寓意法进行立意: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既可理解为"飞翔的工具,也可理解为帮助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希望、信心等。显然,这道题重点考查的是“翅膀”的引申义。由此可以开去,翅膀可以有以下立意角度: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将“隐形的翅膀”理解为自信、坚韧、乐观、好奇心等内在品质。例如,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这些品质如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追求目标,如贝多芬凭借自信坚持音乐梦想,爱迪生依靠毅力和探索精神发明电灯。
将翅膀理解为文化与传统的力量,强调中华文明、历史、艺术等文化元素作为“隐形的翅膀”。如京剧、历史等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体现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滋养,以及个体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将翅膀理解为他人的支持与影响,父母、老师、朋友等他人的关爱、鼓励和支持可助我成长;身边人的善意和帮助让自己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把梦想、理想视为推动自己前行的翅膀。如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成为作家等目标努力奋斗,理想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2025北京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命题作文。运用关键词语法与明确关系法立意思维如下:
引语部分主要分两层:“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为第一层,提出“极点”这一运动生理学概念,并具体解释其含义;“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为第二层,具体解说何为“第二次呼吸”。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材料中有两个核心概念,即“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大体呈现线性关系,中间由“调整”勾连,以实现人生进阶。
“极点”可具体理解为遭遇的困境、人生的至暗时刻和事业的瓶颈。“极点”不是终点,而是蜕变的起点。
“第二次呼吸”可具体理解为:遇到“极点”,面临极端困难的考验;积极应对调整,保持精神斗志,激发潜能,突破超越自我,日新臻善,进入前进新阶段。而从极点到第二次呼吸,则需进行适时调整。调整可理解为:坚韧的意志力、智慧的策略调整、平和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考生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入手。
角度一:聚焦个体,学习、职业、事业中,如何学会适时、适当调整,砥砺意志,涵养笃定心性,不断探索跨越“极点”的策略方法,不知难而退,深耕砥砺,克难攻坚,突破瓶颈。
角度二:纵观历史发展、文明演进、社会变革、技术革命的进程,论述如何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正确度过“阵痛”和惶惑,进而调整以适应、自洽。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6.(2007四川卷)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词组式命题作文。运用“明确关系法”立意思维如下:
“一步与一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作文命题,立意时需紧扣二者关系,将一步与一生转化成下列关系角度挖掘内涵。
①积累与成就:强调每一步的积累对一生的重要性,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结合历史人物或科学发现,说明微小进步如何汇聚成伟大成就。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②选择与命运:讨论关键一步的选择对人生轨迹的影响,如“一步错,步步错”。可引用名人传记或社会现象,分析决策如何塑造人生。
③坚持与成长: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切入点,探讨持续努力的意义。可结合个人经历或励志故事,说明坚持一步的积累如何带来一生的成长。
④反思与修正:提出“一失足成千古恨”后,强调反思和修正的重要性。可结合历史教训或自我成长,说明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调整人生方向。
⑤机遇与把握:分析关键一步的机遇如何改变一生,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结合创业、科研等领域的故事,说明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7.(2021北京卷)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审题指导】
本题是引语式命题作文。“论生逢其时”其实隐含着“我”与“时代”的关系,运用“明确关系法”进行立意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①积极进取,把握时代机遇:强调在当今时代,青年应主动把握机遇,通过奋斗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例如,可列举航天团队、抗疫工作者等事例,说明在时代浪潮中拼搏能创造辉煌。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②担当责任,融入国家发展:论述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倡导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复兴伟业。如黄文秀扎根基层、北斗团队突破技术封锁等,体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
③超越时代局限,创造历史:指出“生逢其时”并非取决于时代环境,更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使身处困境,也可通过努力为时代注入活力,如鲁迅、陈望道等在乱世中坚守信念,推动社会进步。
④批判消极态度,倡导奋斗精神:对“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等消极观念进行批判,呼吁青年摒弃躺平、佛系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身时代建设。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8.(2020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3命题作文立意训练
【审题指导】
本题为半命题填充式命题作文。这种命题作文一般采用的就是“添枝加叶法”。考题引语已经把要写的内容说得非常清楚了,需要的就是添加一个熟悉的地名,然后从熟悉的地名入手,介绍该地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或者抒写家乡文化或某一地域的热爱,书写地域文化内涵实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写主持词,写作时要有写给谁的语境意识,考生需化作电视台主持人,带领电视机前的观众领略某一地区的风土人情。那么在语言上我们要避免口语化,在逻辑上需要注意层次的递进或者并列,选取的人事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议论文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