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河谷的演变
  (2025河北沧州月考)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地处黄河晋陕蒙大峡谷的核心地段,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老牛湾河谷两岸壁立万仞,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景观,被称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黄河在这一段之前和之后都是浑浊奔涌的,但这一段河水却是平静清澈的。下图示意老牛湾景观。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老牛湾附近地貌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河谷剖面呈“V”形
B.河谷沿岸泥沙主要来自冰川堆积
C.地下溶洞广泛发育
D.风力侵蚀作用使河道多弯曲
2.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泥沙沉积区,最符合老牛湾附近甲、乙两侧河谷剖面的是(  )
       
       
  (2024湖北荆州中学期中改编)下图为某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截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横截面状况与河段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①—AA',②—BB',③—CC'
B.①—BB',②—AA',③—CC'
C.①—CC',②—BB',③—AA'
D.①—CC',②—AA',③—BB'
4.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河流上游山区U形谷广布
B.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
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
D.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
题组二 冲积平原的形成
  (2025江西上饶中学月考)下图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与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相同的是(  )
A.沙丘       B.喀斯特地貌
C.冲积扇       D.海蚀平台
6.下列行为会使三角洲增长加快的是(  )
A.上游植树造林
B.中游裁弯取直
C.中游修大坝
D.下游加固河堤
  (2025河北保定月考)青海湖北岸发育有许多冲积扇,沙柳河(落差1 500米、长度95千米、流域面积1 320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 113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下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由M到N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趋势是(  )
8.与泉吉河相比,沙柳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是沙柳河(  )
A.流域植被覆盖率低,碎屑物质多
B.流域面积广,搬运能力较弱
C.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多
D.流域年降水量丰富,河流汛期长
9.洪积扇多分布于(  )
A.湿润、半湿润地区       B.干旱、半干旱地区
C.平原地区         D.沿海地区
题组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创新题·新情境)(2025北京石景山期中)澜沧江支流沘江在云南省云龙县城形成了一个“S”形河曲,
河曲与南北两个坝子构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如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0.图示河段(  )
A.位于河流下游
B.凹岸堆积、凸岸侵蚀明显
C.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D.因流水侧蚀和下蚀形成
11.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  )
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防御洪涝,少占耕地
C.节省土地,就地取材
D.位居高处,凉爽通风
12.(2025四川成都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下面图1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图2为图1中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4分)  
(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古城的建立提供的有利条件。(6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5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如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历史演变。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易错题)导致长江三角洲古沙洲消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地壳下沉          D.海浪侵蚀
2.与图示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关联性较大的是  (  )
A.中上游植被破坏       B.中上游修建水库
C.中下游疏浚河道       D.海平面持续升高
  (2025江西上饶月考)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从全新世早期至今,其山前发育有三期冲(洪)积扇。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形成主要受构造运动、气候作用的影响,Ⅰ期冲(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以暖干为主,Ⅱ期以暖湿为主,Ⅲ期向冷干转变。下图为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大青山山前三期冲(洪)积扇的形成说明大青山经历了(  )
A.持续性抬升       B.持续性下降
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
4.相较于Ⅰ期、Ⅱ期冲(洪)积扇,Ⅲ期冲(洪)积扇面积较小的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增加       B.断裂强度较微弱
C.流水侵蚀作用强       D.岩石风化速度慢
  (2025山东枣庄月考)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挟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形成似展开的衣裙地貌。坡积裙的前缘,通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坡积裙经过几万年的累积可厚达十多米。下图为坡积裙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利于坡积裙形成的环境是(  )
A.坡陡水流急       B.山麓面积广
C.山高岩块多       D.植被覆盖少
6.塑造坡积裙的主要作用是(  )
A.河流侵蚀搬运       B.沟谷水流堆积
C.坡面水流堆积       D.平面水流搬运
7.与冲积扇相比,坡积裙(  )
A.位于出山口地带       B.物质源自坡上
C.裙上常发育河曲       D.形成连绵大平原
  (2025山东潍坊齐鲁名校联盟月考)辫状河流是由多个不规则沙洲分割而形成的浅水多汊道系统。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源地区的辫状河流发育受宽窄相间的河谷影响,窄谷在上游宽谷中辫状河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汛期,河道冲刷以横向变形为主,使辫状河床呈现千变万化的平面状态(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长江源地区辫状河流发育规模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汛期长江源辫状河道以横向变形为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下蚀作用强
B.冻土层厚,下蚀作用弱
C.植被稀疏,侧蚀作用强
D.土壤紧实,侧蚀作用弱
10.窄谷在长江源地区辫状河流发育中的主要作用有  (  )
①改变上游宽谷辫状河型
②利于宽谷段泥沙下泄
③维持上游宽谷辫状河型
④阻止宽谷段泥沙下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5广东东莞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 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 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 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它们是一对子母洲。甲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地理位置,乙图示意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变化状况。
(1)简析铁板洲、和悦洲的成因。(4分)
(2)指出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6分)
(3)指出铁板洲被水流侵蚀的主要部位,并说明原因。(6分)
题组二 河流地貌与聚落的关系
  (2024河南洛阳月考,)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其(  )
①地形平坦       ②便于狩猎
③土壤肥沃       ④便于防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图中阶地形成的时间顺序为Ⅲ、Ⅱ、Ⅰ
B.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
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推理过程 结论
由材料“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地处黄河晋陕蒙大峡谷的核心地段,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老牛湾河谷两岸壁立万仞”可知,老牛湾地处黄河晋陕蒙大峡谷,河谷深且两岸陡峭,剖面应呈“V”形 A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海拔和纬度均不是特别高,无冰川存在,不会发生冰川堆积 B错误
地下溶洞属于流水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我国南方石灰岩分布区 C错误
风力作用对河道形态基本没有影响,河道多弯曲是流水的侧蚀作用造成的 D错误
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弯曲处的凹岸水流流速快,流水侧蚀作用显著,河岸坡度陡;而凸岸水流速度较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较缓。图中显示,老牛湾附近甲位于河流的凹岸,河岸坡度陡,乙位于河流的凸岸,河岸坡度缓,以堆积为主,故B正确。
3.B 由图可知,AA'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形成“V”形谷,河道较为狭窄,所以对应横截面状况为②;BB'处位于河流中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以搬运作用为主,河道较AA'处展宽、变浅,对应横截面状况为①;CC'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水流速缓慢,流量较大,堆积作用表现得较为明显,河流侵蚀作用以侧蚀作用为主,河道较为宽广,河流旁存在流水堆积地貌,对应横截面状况为③。故选B。
4.B U形谷一般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谷,若河流上游山区无冰川作用,则主要形成“V”形谷,A错误;B—C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河流流速相对较慢,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容易形成曲流,B正确;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如果河流挟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越靠近上游,河流流速越快,挟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D错误。
5.C 图中地貌为某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B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C正确;海蚀平台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6.B 三角洲增长加快,即三角洲处流水的堆积作用增强,即河流上游来沙量增加。上游植树造林,会减少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减少,三角洲增长减慢,A错误;中游裁弯取直会使河流流速加快,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加,三角洲处来沙量增多,增长加快,B正确;中游修大坝会拦蓄泥沙,大坝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减少,三角洲处来沙量减少,增长减慢,C错误;下游加固河堤对河流含沙量影响较小,对三角洲增长速度影响较小,D错误。
7.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区河流挟带沉积物流出山口,随着地势变缓、水流速度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形成以出山口为顶点的扇形堆积地貌。结合图中信息可知,M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地势较高;N位于冲积扇扇缘附近,地势较低。河流流出山口,水流由M向N流动,M到N的沉积物平均粒径由大变小,故A正确。
8.C 由材料可知,与泉吉河相比,沙柳河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径流量大,搬运能力更强,挟带泥沙能力强,且落差更大,对地表的侵蚀能力更强,故沙柳河挟带泥沙多,冲积扇面积大,B错误、C正确;沙柳河流域与泉吉河流域植被和气候差异较小,河流汛期长短差别也较小,A、D错误。
9.B 由所学知识可知,洪积扇是洪水挟带泥沙在出山口堆积形成的地貌,分布位置应为山麓地带,并非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C、D错误;湿润、半湿润地区出山口多分布冲积扇,而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流量较小,挟带泥沙的能力有限,需要在洪水期水量较大时,才能搬运大量泥沙至出山口附近堆积形成洪积扇,B正确、A错误。
10.D 图中显示,该河段地处山区,河流下游地形应以冲积平原为主,A、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弯道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错误;河流在山区,因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明显,形成河谷,而图中“S”形河曲是由河流的侧蚀作用形成的,D正确。
11.B 河曲地区易受洪水威胁,且靠近河流的区域地势起伏较小,应为耕地,为了避免受洪水危害、少占耕地,聚落便分布于地势较高之处,B正确;地势高不一定是阳坡,且该地有南北两个坝子,聚落的分布并无阴阳坡的区分,A错误;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只是表明聚落分布的位置,与聚落用什么材料修建无关,无法推断其是否就地取材,C错误;山谷处很宽,加之河流调节,河谷应较凉爽,因此居住在高处不是为了凉爽通风,D错误。
12.答案 (1)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2)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解析 (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水的搬运能力较强,水中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后,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流摆脱侧向约束,河道变得开阔,河水流速减慢,河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所挟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扇状堆积地貌,即冲积扇。(2)直接读图可知,从洛阳北至商丘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沉积厚度逐渐变薄。(3)河流冲积平原,靠近河流且地下水位较高,供水功能良好,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平原靠近河道,河流具有航运功能,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泥沙的不断堆积使得土壤深厚、肥沃,距离河流较近,所以灌溉水源充足,因而利于耕作,农产品丰富;冲积平原靠近河流,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水产品等。这些都有利于河流冲积平原上古城的建立。
能力提升练
B 结合所学知识,沙洲是河流变宽、拐弯或河口等水流速度减慢地区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的。读图分析可知,与距今2 000~
3 000年海岸线相比,今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且古沙洲位置现处于陆地上,这说明古沙洲形成后,长江三角洲处泥沙不断堆积,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陆地相连而消失,B正确;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流水侵蚀作用弱,A错误;图中显示古沙洲目前在陆地上,若地壳下沉,则会被海水淹没,C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海浪的侵蚀作用较弱,D错误。
易错分析 本题极容易错选流水侵蚀,误认为古沙洲的消失是因为被侵蚀,逐渐变小进而消失的。这主要是忽视了图中海岸线的变迁及古沙洲的地理位置,片面地认为古沙洲消失就是物质消失的过程。
2.A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处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岸处的泥沙堆积作用增强,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更多泥沙进入长江三角洲堆积,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A正确;中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部分泥沙,海岸线处泥沙堆积作用减弱,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移动,B错误;中下游疏浚河道会加快河流流速,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不易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C错误;海平面持续升高,会淹没更多的陆地,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移动,D错误。
3.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低平,流速变慢导致泥沙沉积而形成的,这说明冲(洪)积扇出现在地势由高到低转换的位置。大青山山前的三期冲(洪)积扇位置不同,表明每期冲(洪)积扇形成时地势高低转换的位置不同,说明该地区经历了间歇性的地壳抬升(构造运动),每一阶段抬升之后,河流侵蚀、搬运作用加强,沉积物形成冲(洪)积扇,C正确;若地壳持续性抬升,应该会表现为单一的、持续发展的冲(洪)积扇,而不是明显的三期分段沉积,A错误;如果是地势下降,大青山山前不会形成多期冲(洪)积扇,B、D错误。
4.B 本题具体分析如下:
5.D 据材料可知,坡积裙地貌为流水堆积地貌,坡陡水流急不利于坡积裙形成,A错误;山麓宽阔或不宽阔都可形成坡积裙地貌,B错误;坡积裙地貌沉积的主要是泥沙,不是岩块,且山高导致水流较急,侵蚀作用强,不利于坡积裙形成,C错误;降水丰富、植被覆盖少的地区,流水中泥沙丰富,有利于坡积裙地貌的形成,D正确。
6.C 由材料可知,坡积裙是指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不足以搬运所挟带的泥沙,使泥沙沿山麓成片、连绵堆积形成的,说明塑造坡积裙的主要作用是坡面水流堆积,而非沟谷水流堆积,B错误、C正确;河流侵蚀搬运、平面水流搬运均不是塑造坡积裙的主要作用,A、D错误。
7.B 由材料可知,坡积裙位于山麓,并不是位于出山口地带,冲积扇位于出山口,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坡积裙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坡上,B正确;坡积裙上不易形成河曲,冲积扇上相对更易形成河曲,C错误;坡积裙主要位于山麓,面积较小,且读图可知,坡积裙地形起伏较大,故无法形成连绵大平原,冲积扇相对更易形成连绵大平原,D错误。
8.B 由材料“汛期,河道冲刷以横向变形为主,使辫状河床呈现千变万化的平面状态”可知,辫状河流发育的规模大小与河流的水量呈正相关。图示辫状河流位于青藏高原,该地区河流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时气温最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使得河流水量较大,有利于辫状河流发育,B正确;长江源地区海拔高,春季、秋季、冬季气温相对较低,高山冰雪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不利于辫状河流发育,A、C、D错误。
9.B 本题具体分析如下:
10.D 由上游宽谷到下游窄谷,由于河谷缩窄,河水会受到地形阻挡,阻碍宽谷处的泥沙下泄,使更多的泥沙在上游宽谷地区堆积形成沙洲,减慢水流速度,河流汊道增多,从而利于上游宽谷辫状河型的维持,而不是改变上游宽谷的辫状河型,③④正确、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
11.答案 (1)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挟带泥沙量大;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堆积。
(2)变化状况的异同: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
原因: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其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堆积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沙洲面积减小;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侵蚀作用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
(3)铁板洲被水流侵蚀的主要部位为洲头及洲体西北侧。
原因: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侵蚀作用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水流较大,加之受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作用更为明显。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中的沙洲主要由流水堆积形成。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挟带泥沙量大,大量泥沙被带到河流下游;甲图中显示,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下降,堆积作用明显,从而形成沙洲。(2)乙图显示,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原因: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铁板洲、和悦洲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沙洲面积减小,说明泥沙来量减少;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水库放水,河流径流增加,沉积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增强,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沙洲面积减小;从甲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侵蚀作用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3)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水流速度较快,侵蚀作用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河道较宽,水流较大,加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对于洲体西北侧河道来讲,洲体的西北侧位于河流的右侧,流水侵蚀作用更为明显,故铁板洲被侵蚀的主要部位为洲头及洲体西北侧。
12.C 由图可知,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多堆积物,因此土壤肥沃,距离河流较近,取水灌溉方便,便于农耕,因此早期的人类主要聚居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①③正确;河流阶地上平坦开阔,不好隐蔽,不便于狩猎和防御,②④错误。故选C。
13.A 河流阶地愈向高处年代愈老,故Ⅰ阶地形成时间最晚、Ⅲ阶地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阶地堆积物主要是不同时期的流水沉积物,垂直方向上有分选性,B错误﹔河流上游多形成陡而深的“V”形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且有河漫滩分布,与上游的河谷形态、典型地貌不符,C错误﹔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地壳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D错误。
知识拓展 河流阶地
  图中阶梯状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时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当该地区地壳发生抬升运动时,水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使原来的河漫滩抬升,超出一般洪水位;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