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24江西九江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1.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 )A.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B.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之一C.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D.海底板块的张裂和碰撞2.下列海域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最突出的是( )A.欧洲的波罗的海B.美洲的加勒比海C.我国的渤海D.西亚北非的红海 (2025广东梅州宁中中学质检)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海水热量的支出B.曲线B表示海水热量的收入C.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D.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②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运动带走的热量③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④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支是不平衡的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 (2025河北邢台精英中学调研)下图示意南美洲周边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甲海域和乙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影响两地海—气间热量交换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入海径流 D.洋流性质6.甲、乙、丙、丁四个海域中,海洋热量盈余最多的海域是( )A.甲 B.乙C.丙 D.丁题组二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025河北保定联考)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海水温度大范围季节性异常变化的现象,导致部分地区的气候异常。下图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资源的分布与渔获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7.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表层海水温度( )A.略微升高B.略微降低C.异常升高D.异常降低8.与拉尼娜年相比,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柔鱼( )A.捕鱼纬度范围扩大,渔获量增加B.捕鱼纬度范围扩大,渔获量减少C.捕鱼纬度范围缩小,渔获量增加D.捕鱼纬度范围缩小,渔获量减少 (2025四川南充中学期中改编)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区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化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 )A.极地东风带B.副热带高压带C.东南信风带D.赤道低气压带10.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发生的变化是( )A.东太冷舌海表水温升高B.南赤道暖流增强C.西太暖池海表水温降低D.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2025江西鹰潭余江一中期中)根据我国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NINO3.4指数3个月滑动平均的绝对值达到或超过0.5℃,且持续至少5个月,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NINO3.4指数≥0.5℃为厄尔尼诺事件;NINO3.4指数≤-0.5℃为拉尼娜事件)。下图示意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部分区域NINO3.4指数变化情况(单位:℃)。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1.2022年下列洋流势力呈减弱趋势的是( )A.秘鲁寒流B.东澳大利亚暖流C.南赤道暖流D.赤道逆流12.若2023年10—12月NINO3.4指数保持图示趋势,则( )A.我国出现“冷冬”B.澳大利亚东部洪灾增强C.沃克环流减弱D.秘鲁沿海旱灾加剧能力提升练题组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2025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期中)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孟加拉湾雨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下图示意印度洋中低纬海区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盐度差异显著,对其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降水 B.蒸发C.径流 D.洋流2.孟加拉湾南部10—12月盐度降低,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此时段( )①雨带南移,降水增多②东北季风强盛③风速较小,蒸发较弱④西南季风强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推测印度洋赤道海区上空大气运动的总体特点是( )A.北部上升,南部下沉B.东部上升,西部下沉C.北部下沉,南部上升D.东部下沉,西部上升题组二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2025湖南衡阳四中月考)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A.西南季风减弱 B.东北季风增强C.海水温度升高 D.鱼类产卵期提前5.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 ( )A.东、西部水温差异减小B.中东部气流上升,降水增多C.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D.秘鲁寒流减弱,渔场减产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基础过关练1.D 结合下面分析,D符合题意。思维过程 结论海洋通过蒸发为大气提供水汽,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A包括海洋吸收太阳辐射能量,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同时又通过长波辐射、蒸发等方式为大气提供热量,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之一 B包括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属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交换 C包括海底板块的张裂和碰撞属于地球内力作用的体现,未体现海—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D不包括2.B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的海域,海水热量越充足,海水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就越多,海—气能量交换就越突出;同样,纬度越低的海域,海水蒸发越旺盛,海洋输送给大气的水汽越多,降水量也越大,海—气物质交换越突出。比较四个选项可知,美洲的加勒比海纬度低,蒸发量和降水量大,且有暖流流经,海—气水热交换量大,物质与能量交换最为突出,B正确;我国的渤海、欧洲的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水温较低,蒸发较弱,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较为不明显,A、C错误;西亚北非的红海,海域面积小且相对封闭,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风力小,不利于海—气物质与能量的交换,D错误。3.D 低纬海区太阳高度大,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故曲线A表示海水热量的收入,曲线B表示海水热量的支出,A、B错误;C区域和D区域表示曲线A和曲线B的差值,低纬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因此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盈余,C错误;中高纬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所以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D正确。方法技巧 利用平衡思想理解不同海区热量交换 不同纬度海区热量盈余和亏损状况是不同的。低纬度海区释放的热量少于接收的热量,有热量盈余;而高纬度海区释放的热量多于接收的热量,存在热量亏损。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主要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度海区并释放,以此保证全球海洋热量平衡。4.A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①正确、②错误;不同季节海水热量的收支状况不同,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也是不平衡的,③正确;对于全球来说,年内海洋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④错误。故选A。5.D 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甲、乙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错误;甲和乙均在近岸处,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错误;甲、乙两海域入海径流均较少,C错误;甲海域海水温度为20~25℃、乙海域海水温度为25~30℃,乙海域海水温度更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海域有巴西暖流流经,甲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乙海域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甲海域高,D正确。6.B 当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时,热量盈余,海水温度升高。由图可知,乙海域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此乙海域海水温度最高,海洋热量盈余最多,B正确;甲、丙、丁三个海域的热量盈余均少于乙海域,A、C、D错误。规律总结 海面与大气接触会产生热交换,如果水温比气温高,海洋就会向大气输送热量。一般来说,水温总是比气温高,海洋总是向大气输送热量,不过这种交换失去的热量比蒸发消耗的热量小得多。当海洋的热量收入超过热量支出时,海洋为吸热增温过程;当海洋热量支出超过热量收入时,海洋为散热降温过程;当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相等时,海水的温度就不会变化。7.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故选B。8.B 结合下面分析,本题选B。9.C 据图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表层洋流,洋流将温暖的表层海水聚集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域,形成西太暖池,故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东南信风带,C正确;极地东风带并不在此纬度,A错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属于气压带,并不能带动海水运动,B、D错误。10.B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其发生时,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赤道逆流因与信风风向相逆而减弱,向东输送的热量减少,东太冷舌海表水温降低,西太暖池海表水温升高,北太平洋暖流增强,故选B。11.D 读图可知,2022年NINO3.4指数全年低于-0.5℃,结合材料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判别方法可知,2022年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东南信风势力增强,从而使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赤道逆流减弱,B、C错误,D正确;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水上涌增加、海水温度持续降低,秘鲁寒流势力增强,A错误。12.C 读图可知,2023年1—7月NINO3.4指数呈上升趋势,且2023年5月之后NINO3.4指数已经超过0.5℃(如下图):若2023年10—12月NINO3.4指数保持图示趋势,则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使沃克环流减弱,秘鲁沿岸水温升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发,C正确、D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减弱,水温降低,多下沉气流,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可能出现旱灾,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冬季风势力较弱,易出现“暖冬”,A错误。能力提升练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降水少,周边陆地注入径流少,又因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强烈,盐度常年较高;而孟加拉湾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周边陆地注入径流多,盐度较低。因此,降水、蒸发、径流对两海域盐度差异影响较大,A、B、C不符合题意。夏季受西南季风和海陆轮廓影响,阿拉伯海一部分海水沿着印度半岛东侧流向东北进入孟加拉湾,使两海域盐度差异减小,故洋流对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盐度差异显著影响较小,D符合题意。2.A 根据材料“孟加拉湾雨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0—12月,该地雨带南移,影响孟加拉湾南部,使其降水量显著增加,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①正确;且此时处在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转换期间,风速较小,海水蒸发较弱,造成该海域盐度降低,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A正确。3.B 图解如下:4.B 北部湾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吹东北风,且东北季风为北部湾的离岸风。根据材料“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可知,该时段冬半年北部湾的离岸风(东北季风)增强,上升流增强,深层营养物质被大量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得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B正确、C错误;西南季风为北部湾的向岸风,不会产生上升流,无法使北部湾地区的鱼类饵料增加,进而无法使鱼类数量增多,A错误;无信息显示鱼类产卵期提前,D错误。5.C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信风增强,促使太平洋东部海水不断向西部流动,暖海水在太平洋西部集聚,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降低,所以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差异增大,A错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B错误;南北赤道暖流是信风吹拂形成的,信风增强,故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C正确;东南信风为秘鲁沿岸的离岸风,信风增强,则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所以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渔场增产,D错误。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