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复习提升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复习提升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水体相互关系的判断
  (2025山东烟台一中月考)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
B.夏季,冰川融水
C.秋季,山区地形雨
D.冬季,地下水
2.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上游修筑梯级大坝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D.上游流经湖泊和大面积沼泽
易错点2 水量变化的判断
  (2024山东威海月考)下图示意某河流中游一水库水量盈余率的年变化,其中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该水库上游没有水利设施。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据图判断,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       B.3月    
C.6月       D.12月
4.假设该水库每月的流出量是不变的,则该水库最可能位于的地区是(  )
A.日本       B.北京
C.意大利       D.哈萨克斯坦
易错点3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成因及影响的判断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当关键区(NINO3.4区,170°W—120°W、5°S—5°N之间的区域)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NINO3.4指数)低于气候平均态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下图为关键区海表水温异常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推测东南信风最弱的时间为(  )
A.2017年8—10月       B.2018年10—12月
C.2019年5—7月       D.2020年9—11月
6.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全球气压场加强,受其影响(  )
A.我国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
B.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常年增多
C.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少
D.夏季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少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B 根据材料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因此上游主要补给水源应为冰川融水,冰川融水补给量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水量最大,此时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故选B。
2.D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里昂上游河段流经湖泊和沼泽,汛期湖泊和沼泽的滞洪能力强,接收上游河段补给,对下游河段有调蓄作用,因此位于其下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D正确;注意题干关键词“流域开发前”,故A错误;根据上题可知,河流上游存在夏汛,水位季节变化较大,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上游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气候并不干旱,C错误。
易错分析   本组试题的错因主要是对不同河段的河流水体补给类型的补给特点掌握不到位,不能正确判断河流流量与补给类型之间的关系。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水体补给类型并不一定相同,对于罗讷河而言,其上游主要受冰川融水补给,夏季径流量大;里昂以下河段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此外,湖泊通过洪水期积蓄洪水、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方式,对河流径流起到调节作用。
3.B 根据材料可知,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所以若水量盈余率大于1,则表示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库水量增加;若水量盈余率小于1,则表示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库水量减少。读图可知,从9月到次年3月水量盈余率始终大于等于1,说明流入量一直大于等于流出量,则水库水量一直在增加,3月水量盈余率等于1,即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水量不再增加,故3月水库储水量最大,B正确。图解如下:
4.C 题干假设该水库流出量固定不变,结合水量盈余率计算公式可知,水量盈余率越大,则入库水量越多。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水库9月至次年3月水库水量增加,3月到9月水库水量减少。四个选项中的地区均位于北半球,而若该水库位于北半球,则其冬半年水量增加,应进入汛期,夏半年水量减少,应进入枯水期,对应的气候类型应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而日本、北京位于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A、B错误;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河流夏季进入枯水期,该地水库水量变化与图示相符,C正确;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大,导致水库水量增多,D错误。
易错分析   本组试题错因主要是对于水量盈余率公式的理解不到位,不能正确根据水量盈余率数值来判断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关系,或不明确水量最大值与盈余率的关系,简单地认为水量盈余率越大水库水量就越大,导致出现错误。对于第4题,容易因不明确水库出水量固定后,水量盈余率与水库流入量大小的关系而出错。
5.B 结合材料“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NINO3.4指数)低于气候平均态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及图示可知,2020年9—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比常年更低,大气受冷下沉强烈,形成高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更高,大气受热上升强烈,形成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近海面风由东向西吹,与信风风向一致,使信风增强,D错误。由材料可推知,NINO3.4指数高于气候平均态0.5℃时,进入厄尔尼诺状态,结合图中NINO3.4指数的变化可以判断,2018年10—12月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其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压降低,甚至出现上升气流,赤道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降低,其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压升高,甚至出现下沉气流,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近海面风由西向东吹,与信风风向相反,东南信风会减弱,B正确。而图中显示2017年8—10月和2019年7月为中性状态,东南信风受到的影响较小,其势力强弱变化不大,A、C错误。
6.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较常年偏高,北半球冬季海陆温差加大,进而使海陆间气压差增大,冬季风势力更强,故我国受冬季风影响更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A正确;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较常年偏低,下沉气流增强,故位于太平洋东部的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常年减少,B错误;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故其附近海水温度升高,大气上升运动增强,降水较常年异常增多,C错误;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域海水温度升高,受其影响,该海域大气上升运动加剧,气压比常年低,则更容易形成热带气旋,所以夏季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较常年增多,D错误。
易错分析   本组试题错因主要是对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变化及其引发的大气运动的变化掌握不到位,进而不能正确分析拉尼娜现象出现对我国冬夏季天气的影响,误认为受拉尼娜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流上升加剧,上升气流输送到副热带地区下沉,使副热带高压增强,进而阻挡热带气旋的登陆,忽视了拉尼娜现象对整个太平洋西部的影响,简单地认为只有赤道附近太平洋水温会发生变化。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