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024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形崎岖破碎,森林覆盖率超过60%。在独特的气候、地貌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当地“丰水又缺水”。下图示意贵州省部分城市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贵州省的四个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为(  )
A.都匀>贵阳>遵义>毕节
B.贵阳>都匀>遵义>毕节
C.都匀>遵义>贵阳>毕节
D.贵阳>都匀>毕节>遵义
2.贵州省境内的自然植被类型主要为(  )
A.山地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创新题·新情境)(2025江苏南通海安期中改编)帝王蝶大迁徙是自然界最惊人的迁徙现象之一,它们产自北美洲,乳草(一种有毒植物并散发刺激性气味)是帝王蝶幼虫的唯一食物。冬季主要栖息在墨西哥森林,每年迁徙往返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之间,距离数千千米,四代接力义无反顾。下图为“帝王蝶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加拿大西部的帝王蝶在两个多月的南迁过程中,不会经过的自然植被是(  )
A.荒漠       B.温带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帝王蝶的进食与繁殖都离不开乳草(原产于西印度群岛),美加政府也一直加大种植力度,为帝王蝶创造优越的生存环境。据此推断乳草的生长习性是(  )
A.喜湿喜热       B.耐寒喜湿
C.喜热耐旱       D.耐寒耐旱
  (2025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海拔1 000~2 000米,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景观多样,自然带分异明显。下图为黄土高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自然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乙自然带分温带草原荒漠带
C.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D.丁自然带为温带森林草原带
6.图示自然带更替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
A.主要是热量条件不同所致
B.沿纬线延伸,并随纬度变化
C.多沿经度方向变化    
D.呈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
  (2025河北邯郸武安一中期中)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土壤和植被,甲、乙、丙、丁代表典型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甲到丁植被的演替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
B.经度地带性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
8.棕壤和红壤都有大量凋落物进入,但棕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远高于红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气候
D.植被类型
题组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5重庆巴蜀中学月考)2024年9月4—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将更加广泛,中国人民对非洲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图1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0.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植被特征相似的一组是  (  )
A.①和乙
B.②和丁
C.③和甲       
D.④和丙
11.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南坡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坡处于向阳坡,雪线高
B.北坡坡度更陡峭,雪线高
C.南坡处于迎风坡,雪线低
D.南坡纬度相对高,雪线低
  (2025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中)下图示意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B.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苔原气候区
13.据图判断山地的阳坡和迎风坡分别为(  )
A.南坡、南坡       B.北坡、北坡
C.南坡、北坡       D.北坡、南坡
14.图中山地针叶林的分布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题组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5广东佛山顺德质检)位于云南沾益的大竹菁天坑是一个深度为123.6米的喀斯特退化天坑,其坑壁底部存在大量崩塌物形成的倒石坡。调查发现,该天坑南侧形成了坑底为草本、边缘为灌丛—森林过渡带、坑坡为森林的植被分异格局(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天坑底部形成草本—灌丛—森林的植被分异格局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6.南侧倒石坡形成森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条件       B.热量差异
C.土壤水分       D.地形坡度
  (2024河南周口月考)下图示意新西兰某地沿海小尺度范围内沙丘地带随着向陆地距离的增加而出现的不同植被。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该景观在新西兰的主要分布位置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东海岸,洋流性质
B.东海岸,盛行风向
C.西海岸,洋流性质
D.西海岸,盛行风向
18.该景观(  )
A.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森林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生物
D.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025江西部分学校联考)下图示意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沿图中①箭头从北到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
A.一直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一直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2.沿图中②箭头从东到西,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降水       D.经度
题组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4广东佛山一检)新疆天山垂直地带性显著,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其南、北山坡的土壤垂直分异规律有明显不同。下图示意博格达峰(北坡)和托木尔峰(南坡)不同海拔的坡积土类型及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高山原始土对应的原始自然带最可能是(  )
A.冰原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与博格达峰(北坡)相比,托木尔峰(南坡)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的原因在于该地(  )
A.温度较低       B.降水较少
C.植被稀少       D.地势起伏大
  (2025湖北恩施高中教育联盟期中,)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但在个别山区却存在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某山区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根据图文信息,推测该河谷最可能位于(  )
A.天山       B.阴山
C.横断山脉       D.祁连山
6.该区域2 100 m处的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山草甸
7.该区域两岸植被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C.谷底河畔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D.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8.(2025辽宁重点高中协作体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贺兰山脉(图1)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主峰为敖包圪垯,海拔3 556米,植被垂直差异显著。研究发现,敖包圪垯森林植被只分布于东坡,随海拔升高,东坡植物种类数目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图2示意敖包圪垯自然带垂直分布。
(1)与珠穆朗玛峰相比,敖包圪垯自然带数目偏少,说明其原因。(6分)
(2)分析敖包圪垯森林植被只分布于东坡的主要原因。(6分)
(3)简述随海拔升高,敖包圪垯东坡植物种类数目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的原因。(6分)
题组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5山东德州优高联盟联考)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下图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吴淞江北岸为杨柳,南岸为芦苇,反映了自然环境(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10.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坡向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读图可知,都匀处于闭合的等降水量线内部,且该闭合等降水量线数值与其两侧等值线中数值大的(1 300 mm)相等,所以该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应比1 300 mm大;图中显示,贵阳降水量在1 100~1 200 mm,遵义降水量在1 000~1 100 mm,毕节降水量小于1 000 mm。因此四个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为都匀>贵阳>遵义>毕节,A正确。
2.D 结合图中经纬度和所学知识可知,贵州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山地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A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自然植被,B错误;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主要自然植被,C错误。
3.B 加拿大西部的帝王蝶在两个多月的南迁过程中经历了北美西部的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荒漠和高山植被区,没有经过温带草原,故选B。
4.A 结合题干可知,乳草原产于西印度群岛,图示西印度群岛纬度较低,受海洋影响大,具有高温湿润的气候特征,由此可推断乳草的生长习性是喜湿喜热,A正确;西印度群岛不具备寒冷和干旱的特征,故乳草不应耐寒、耐旱,B、C、D错误。
5.C 黄土高原属于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误;受夏季风(东南风)影响,从甲到丁水分条件渐差,分别形成温带森林带(甲)、温带森林草原带(乙)、温带草原带(丙)、温带草原荒漠带(丁),C正确,B、D错误。
6.C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带由东南向西北递变可知,该变化规律符合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故其受水分条件变化的影响,反映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多沿经度方向变化,故选C。
规律总结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纬线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从低纬到高纬)有规律地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经线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7.A 由材料可知,该地形剖面图为东北—西南走向,甲地位于昆明西南,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热带季雨林,乙区域主要在云贵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丙地和丁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从甲到丁植被演替主要是热量变化引起的,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分异,A正确;经度地带性分异主要是由水分变化引起的,B错误;垂直地域分异主要是由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变化,水热组合不同引起的,C错误;地方性分异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
8.C 读图可知,地带性土壤为红壤的地区纬度较低,由于夏季气温高,微生物活性较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雨量多,有明显的淋溶作用,有机质易被淋失,因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棕壤,C正确;成土母质影响的是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A错误;地形、植被类型不是影响棕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原因,B、D错误。
9.A 非洲自然带的分布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是典型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
10.B 据图可知,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草原带,③是热带荒漠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丁为山体基带,根据“山麓与陆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判断其为热带草原带,甲上部是高寒荒漠带,推测甲是高山草原(草甸)带,乙海拔低于甲,推测为森林带,丙位于丁(热带草原带)上部,热量减少,降水增加,判断丙是常绿阔叶林带,进而判断乙为落叶阔叶林带。综上所述,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植被特征相似的一组是②和丁,故选B。
11.C 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雪)量较北坡多,因而雪线较低,C正确;该山位于赤道附近,一年中南北坡受太阳照射时数差异较小,A错误;如图2所示雪线附近南北坡坡度差异不明显,B错误;乞力马扎罗山纬度差异小,D错误。
12.A 读图可知,该山峰基带是荒漠,因此该山峰最可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A正确;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基带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B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基带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误;苔原气候区的基带植被是苔原,D错误。
1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地同一自然带,阳坡分布上限比阴坡更高,南坡是阳坡;迎风坡降水更多,雪线更低,因此北坡是迎风坡,故选C。
14.C 图中山地针叶林主要位于北坡,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体现了垂直方向水热的差异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选C。
解题关键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山体高度的影响,因此在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比较典型。
15.D 按照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该地基带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错误;按照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该地基带应该为森林,B错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是指景观带随海拔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天坑底部的植被分异格局无关,C错误;天坑底部形成草本—灌丛—森林的植被分异格局,主要受地形和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森林景观,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这种植被分异格局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
16.C 倒石坡上岩石较多,土壤浅薄,蓄水能力差,但天坑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因此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能够满足森林生长的需求,C正确;天坑深度为123.6米,光照条件在其南侧和北侧差异不是特别显著,A错误;热量差异主要与海拔相关,而天坑的海拔差异不大,故在小尺度范围内热量差异不大,B错误;天坑南坡坡度大,土层较坡底浅薄,不是形成森林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17.B 结合图中指向标及海陆分布可知,该地应位于新西兰东海岸,排除C、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受盛行西风控制,所以其西海岸为迎风坡、降水多,应发育森林;东海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发育沙丘。而材料中“沙丘地带”说明该景观主要为沙丘景观,是在盛行风向与地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应出现在降水少的背风坡一侧,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景观位于新西兰东海岸这一结论,B正确。新西兰东海岸应存在暖流,若洋流性质是主要影响因素,则该地降水较多,不应形成沙丘景观,A错误。
18.D 根据材料可知,该景观是由小尺度范围内沙丘地带随着向陆地距离的增加而出现不同植被形成的,小尺度的地域分异主要受局地地形、土壤、水分等微观条件影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图示区域纬度差异小,热量差异不明显,A错误;新西兰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景观中森林最可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导致该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向与地形,而非生物,C错误。
能力提升练
1.B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箭头从北到南,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热量条件逐渐变好,分析如下图:
2.C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沿图中②箭头从东到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逐渐减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C正确;图中②箭头从东到西气温差异较小,A错误;地形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B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主要是由于水热组合的变化导致,经度的变化并不是本质原因,D错误。
3.C 山地垂直自然带一般随海拔上升水热条件变差,图中显示高山原始土在高山草甸土之上,高山草甸土主要发育于高山草甸带,所以高山原始土所在自然带的水热条件比高山草甸带更差,对应的自然带应为高山寒漠带,C正确、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原带在雪线之上,位置应在山顶附近,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水热条件优于高山草甸带,应在高山草甸带之下,D错误。
规律总结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一般变化
(1)热量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减少。
(2)降水量变化: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表现为少→多→少;背风坡整体降水较少。
(3)植被: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表现为森林→灌木→草原草甸→荒漠→冰川。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新疆,棕漠土对应的自然带是该地基带,因此应为荒漠带,其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而博格达峰(北坡)属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托木尔峰(南坡)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与博格达峰(北坡)相比,托木尔峰(南坡)对应的棕漠土分布范围更广,上限更高,B正确;托木尔峰(南坡)为阳坡,博格达峰(北坡)为阴坡,相对而言,托木尔峰(南坡)温度更高,A错误;托木尔峰(南坡)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说明其降水少,而植被稀少与降水较少的关系应该为降水少导致植被稀少,即植被稀少是降水少的表现,而不是原因,也就不会是棕漠土分布上限更高的原因,C错误;题目中没有关于两山地势起伏的信息,D无法判断。
5.C 读图可知,该山地海拔4 700米左右,2 700—2 900米为暖温带,则海拔更低的2 100米处可能为亚热带,选项中横断山区的基带位于亚热带,天山、阴山和祁连山的基带都位于温带,不可能存在亚热带,故选C。
6.C 据上题分析可知,海拔2 100米处应为亚热带植被。根据材料可知,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该山区河谷两岸,3 500米以上依次为乔木—灌丛草甸,符合常见更替顺序;3 500米以下依次为乔木—灌丛、乔木,说明出现植被逆向更替分布情况,按照此规律,再之下应为灌丛或灌丛草甸。结合选项可知,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符合题意,故选C。
7.B 该区域两岸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山高谷深,河谷地带地处山地的背风坡,形成显著的焚风效应,导致河谷地区气候干热,A错误、B正确;该地谷底地形封闭,风力较小,C错误;横断山区距离印度洋较近,D错误。
解题关键   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高大的山体焚风效应明显,会导致谷底局部气候的干热化。
8.答案 (1)纬度较高,热量较少;相对高差小;年降水量少。
(2)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能够满足森林生长;西坡气候干旱,(土壤)水分条件差,无法满足森林生长。
(3)东坡为迎风坡,降水量随海拔上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低海拔处干旱少雨,植被种类少;高海拔处热量不足,不利于植被生长。
解析 (1)山体的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与山地所在纬度(基带的水热条件)、山地高度密切相关。敖包圪垯所在的贺兰山脉深居内陆,气候较干旱,年降水量少,其基带对应的是干旱自然带的旱性灌丛;与珠穆朗玛峰相比,敖包圪垯相对高差小,气候垂直分异有限;与珠穆朗玛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相比,敖包圪垯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
(2)一般来说,森林植被较草本和灌木植被需水量更大,森林植被只分布于东坡说明东坡的水分条件更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东坡是夏季风(东南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能够满足森林生长;西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水分条件差,无法满足森林生长。
(3)植物种类数目与当地的水热组合条件密切相关,气温随海拔上升呈降低趋势,降水量随海拔上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所以敖包圪垯东坡植物种类数目最丰富的地区在山体中部;低海拔基带处的植被是旱性灌丛,该处干旱少雨,植被种类少;高海拔处热量和水分均不足,不利于植被生长。
9.B 吴淞江北岸为杨柳,南岸为芦苇,是在吴淞江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C、D错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从山麓向山顶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A错误。
10.C 吴淞江南北两岸同属于一个跨度较小的小尺度空间内,热量几乎不存在差异,不会导致吴淞江南北两岸植被上的显著差异,③错误;吴淞江流域地形平坦,南北两岸坡向对热量和水分的影响极小,①错误;据图可知,南岸的淤积区面积大,排水不畅,水分充足,利于芦苇生长,北岸淤积区面积小,利于杨柳生长,②正确;由于受地转偏向力、水流惯性等因素影响,吴淞江南北两岸会形成堆积岸和侵蚀岸的差异,而堆积岸和侵蚀岸的土壤条件存在差异,故植被也存在一定差异,④正确。故选C。
2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