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专题强化练1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25山西忻州月考)末次冰盛期发生在约7万年前至1.15万年前,其中最盛期大约在2.1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全球平均温度比现代低5~10℃。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部分海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末次冰盛期图示海岸线变化特点及成因分别是 ( )A.海岸线更加曲折—信风增强B.海岸线向东推进—径流减少C.海岸线更加平直—淤积增多D.海岸线向西后退—海面升高2.末次冰盛期结束后,长江水道发生的变化是( )A.水位升高 B.降水补给减少C.下渗减少 D.下游流速减缓3.若现在全球平均气温降低5~10℃,则长江口海域表层海水可能( )A.温度升高 B.密度降低C.透明度降低 D.盐度升高 (2025江西赣州期中)渤海在末次冰盛期(距今约24~18千年)海岸线向海移动,渤海陆架出露,出露后的渤海陆架区域逐渐干旱化。在渤海陆架出露区域出现沉积分异作用,比较粗的物质形成混杂堆积,比较细的物质构成黄土沉积。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为不同时期沉积的黄土层,离石黄土以粉砂与黏土为主,马兰黄土以细砂与粉砂为主。下图示意渤海区域采样点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末次冰盛期,出露后的渤海陆架区域逐渐干旱化,主要原因是( )A.暖流增强,蒸发加剧B.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C.寒流增强,水汽减少D.冬季风减弱,降水减少5.与离石黄土相比,马兰黄土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2024湖北名校联考期中)热融湖塘是富含冰的多年冻土或大量地下冰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形成热融洼地并积水形成的湖塘。热融湖塘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周期性,不会持续向下或水平扩张。在一定条件下,热融湖塘会消失。下图示意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推断图示热融湖塘的发育过程为(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7.与其他阶段相比,②阶段的热融湖塘(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湖下多年冻土融化较少C.冬季湖底温度较高D.扩张速度将会持续加快8.热融湖塘消失的原因可能有( )①降水量明显高于多年平均值②气温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③富冰多年冻土层下部质地较坚硬④湖区大量沉积物快速积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5四川绵阳一诊)蓝碳指由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是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碳。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年捕获碳总量却占全球一半以上,特别是海岸带生态系统表现最为显著。人类的开发导致海岸带破碎化。下图示意海岸带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9.与陆地植被相比,海岸带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更强,主要是因为海岸带生态系统( )A.生物种类多 B.营养盐丰富C.光合作用强 D.残体降解慢10.海岸带景观破碎化会导致( )①空气中CO2浓度增加②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③海岸带富营养化增强④湿地自我修复力增强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下列人类开发活动中,最有利于“固碳”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鱼虾养殖 B.贝类养殖C.填海造陆 D.作物种植12.(2025江苏泰州泰兴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河曲地貌发育广泛,素有中国最美高寒湿地草原之称。1978年以来,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发生明显变化。下图示意若尔盖及周边地区地形及河曲地貌。材料二 下图为若尔盖县气温、降水及湿地面积变化示意图。(1)简述若尔盖地区河曲地貌的形成条件。(6分)(2)推测在河道变迁过程中,若尔盖地区植被景观的演化过程。(6分)专题强化练1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B 结合水循环相关知识及材料可知,末次冰盛期全球平均温度比现代低,陆地水体大多以固体(冰)形式留存,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导致河流入海径流量减少,全球海平面降低,使图示海岸线向东推进,B正确、D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海岸线形态与信风关联小,A错误;河流入海径流减少,海岸泥沙淤积减少,C错误。知识拓展 由于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海水自内陆向海洋退去,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这种现象称为海退;因海平面上升或地壳下降,造成海水从海洋向大陆侵进,海岸线向陆地推进,这种现象称为海进。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往往发生海退现象。2.A 长江下游流速主要与地势有关,受气温升高影响小,D错误。结合下面分析,本题选A。3.D 长江口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受长江径流影响大,若现在全球平均气温降低5~10℃,陆地水体会以固体(冰)形式留存,则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长江口海域淡水补给量减少,表层海水盐度会升高,D正确;受气温降低影响,长江口海域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密度升高,A、B错误;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少,挟带泥沙量减少,海水透明度升高,C错误。4.B 推理过程如下图:5.C 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均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结合材料分析如下:6.D 图解如下:7.C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湖塘积水后,湖水会吸热、蓄热,并加热湖岸和湖底,随着此过程的进行,处于最后阶段的②阶段热融湖塘面积最大,湖水最深,湖水蓄热最多,冬季受周围陆地影响较小,湖水降温速度较慢,湖底温度较高,湖下多年冻土融化较多,C正确、B错误。②阶段的热融湖塘水体面积最大,反射率较低,吸收太阳辐射较多,A错误。结合材料“热融湖塘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周期性,不会持续向下或水平扩张”可知,②阶段的热融湖塘湖底融区已经较大,可供融化的富冰多年冻土有限,故其扩张速度不会持续加快,D错误。8.B 若降水量明显高于多年平均值,则热融湖塘水量会快速增加,湖塘容易决口导致湖水外泄,从而导致热融湖塘消失,①正确;若气温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则蒸发量会减小,湖塘水量较为稳定,热融湖塘不会消失,②错误;若底部富冰多年冻土层质地较坚硬,则湖塘水不易渗漏,热融湖塘不会消失,③错误;若湖区大量沉积物快速积累,则湖塘可能被沉积物填充而逐渐陆地化,导致热融湖塘消失,④正确。故选B。9.D 固碳能力是指通过自然或人为的方式,将二氧化碳从大气中吸收并固定在某种介质中的能力。与陆地植被相比,海岸带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少氧的水环境,残体降解慢,因此固碳能力更强,D正确;与陆地植被相比,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营养盐和光合作用等因素差异不大,A、B、C错误。10.A 海岸带景观破碎化会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进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具体分析如下:11.D 鱼虾养殖和贝类养殖均需要投放饲料,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均衡发展,且对“固碳”影响较小,A、B错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固碳”,C错误;作物种植可以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固碳”,D正确。12.答案 (1)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2)若尔盖地区由水生植被→陆生植被(以草甸为主)→荒漠(沙化、裸地)发展方向演变。解析 (1)读图可知,若尔盖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其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慢,所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易形成曲流;若尔盖地区属湿地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期保留,不易被裁弯取直。(2)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故可从气温、降水及湿地面积的变化推测植被景观的演化,分析过程如下图:1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