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李商隐目录01030204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探究新知05课堂小结06课堂练习07布置作业08板书设计01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3.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之美。4.学习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02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惘然”的情感内涵,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2. 掌握诗歌中典故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二)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人“惘然”的复杂情感,体会其对青春年华的追忆与感慨。2. 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03课堂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锦瑟》诗,感受这位晚唐才子低沉的情怀。第四部分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李商隐(约813—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弘农尉、秘书省校书郎等职。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李商隐诗现存600多首,著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有《无题》 《夜雨寄北》《锦瑟》《马嵬》等。咏史诗托古讽今,反映晚唐政治生活;咏物诗排遣心中烦闷;独创无题诗,描写爱情生活,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典丽精工。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李商隐诗歌特点:婉转缠绵,典丽精工,隐晦朦胧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李商隐16岁受到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的赏识,25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牛李党争之苦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很多诗怀念她。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伉俪情谊之深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被卷入了牛李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不免终身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形成了其诗朦胧难解的特点。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锦瑟:有花纹的瑟。《世本》:“瑟,庖牺(伏羲)作,五十弦。”《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题目解读锦瑟第四部分探究新知 文体知识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古人张采田曾说“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共收入了十六首,另外,还有许多诗以篇首或句中二字标题,如《锦瑟》、《为有》、《碧城》等。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无题诗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大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意境缥缈,情思绵长、婉转,辞藻华丽,声调和美。其诗大量运用隐晦的手法,主旨委婉含蓄,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李商隐的无题诗并非一时、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这些诗有的描写爱情相思,有的抒发身世感慨,有的寄寓政治抱负,有的写朋友交往,有的写与歌伎来往。内容复杂,难以表达,诗中的意思不好明说,故而用无题。李商院的无题诗特别是爱情诗最能够体现他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独特创作风格。无题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无题诗第四部分探究新知 初读课文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低缓niánjuānyānrán诗人写诗,尤其是古代人写诗,是讲究声韵的这首诗,韵脚开口度都比较适中,适合表达一种比较温婉哀伤的情感。探究新知 初读课文朗诵诗歌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思考: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和诗人情感的词。内容之眼情感之眼探究新知 初读课文初读探究第四部分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译文:锦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有五十根弦,每一音每一节都让我回想起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端:平白无故,无缘无故。此二字乍看诗人似乎很无理地埋怨锦瑟,是诗人的“痴语”。一弦一柱:借代每一声乐音。形容乐音繁复绵密。思华年:追忆青春年华。此三字点出诗的主旨【注解】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借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五十弦”用来喻自己年近五十。 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惋惜伤感之情。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比兴①结构上总领全篇,引出对人生的思考;②在情感上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感伤的抒情基调。首联在诗歌中的作用?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明确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首联的“华年”有何含义?它与诗的主题是何关系?明确 华年,正如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本诗的主题是追忆华年所感,因此可以理解为是主题的由头,或是主题的发轫。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庄周梦蝶”是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抒发诗人的惆怅与迷惘。望帝:望地是古代传说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杜鹃啼血”表现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译文:我曾经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注解】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意境朦胧凄迷更感受到别后的思念之深之苦之痛。颔联用了什么手法?用典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分析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感情有何作用。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梦——美好、短暂 对青春的向往蝴蝶——自由、难捕捉 对理想的迷茫庄周为梦境而迷,诗人为“华年”而迷,而美好的年华已经恍然如梦了,想及此,作者感慨万端,无限伤感。庄周梦蝶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之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情境。【梦醒之失落】迷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托:美好已经远去,现在只能像望帝杜宇一样,把这份伤感寄托在杜鹃的声声哀鸣之中。可见,李商隐借杜鹃啼血来哀鸣自己理想空落的人生。望帝托鹃:以杜鹃托怀恨,表达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殷切的思念。无限的怀念与惆怅。【美好之哀思】分析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感情有何作用。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明用:即直接点出人或事来,明明白白地用。如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暗用:是假定读者通晓古籍,用不着指明出处、指明是谁的事迹。如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就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3.正用,就是“直用其事”,典故的意思和作者本人的意思是一致的。如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反用:反用则有衬托、对比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却反其意后用之,讽刺意味更浓。一、定义用典:指在诗歌中引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二、类型用典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知识卡片①了解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②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③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明确诗人的情感。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借典故的暗示,委婉表达作者的情感;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三、作用:四、分析角度:用典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知识卡片译文:而今,我的泪珠像月夜下的南海美人鱼一样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虚无缥缈。用典1、鲛人泣泪“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传递出孤寂、怅惘的情绪;这一联用了什么手法?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暖玉生烟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①玉——美好的、昂贵的。异常美好却无从把握,难以得到,甚或连踪迹都难以寻觅;②烟:缥缈的,难以掌控的,无法亲近。“烟”——渴望被赏识,怀才不遇,对梦想的迷茫作者化用鲛人泣珠、蓝田良玉的典故,来表达美好的时光、梦想、情缘与前途难以把握,可望而不可及的迷惘。诗人借此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象,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寄寓了诗人悲伤嗟悼之情。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玉气却能穿透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可待:岂待,哪里用得着等到。当时:那时。惘然:怅然若失了。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译文: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今朝追忆时才有,就在它发生的当时已经让我感到怅然若失了。唉,追忆逝水年华,一切都已恍如隔世了!【注解】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用了什么手法?直抒胸臆 ;以感叹作结,余音袅袅不绝。追梦醒来,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思考:所有的迷惘都因诗人的哪个词而起?思华年。“华年”即青春年华。“庄周晓梦”句说人生如梦( ) “望帝春心”句说人生如鹃( )“沧海月明”句说人生如泪( ) “蓝田日暖”句说人生如烟( )短悲苦幻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指什么情?一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二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文本剖析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如果把这首诗压缩成七绝,五绝,三言,你会怎么压缩?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五十弦,思华年。成追忆,已惘然。七绝:五绝:三言: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整体感知①庄周梦蝶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在这个典故中,我们看到庄子梦中梦蝶的快乐与醒来时的怅然。作者早年及第娶妻仕进的快乐和现在发妻早逝、沉寂下僚的怅然。这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之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情境。2.诗中有几处用典,分别是什么典故?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整体感知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不停啼叫,口中都滴出血来。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世人用此典多指悲哀凄惨的啼哭,或传达思念故土之悲哀。在这个典故中,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哀伤,亦表达殷切的思念。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整体感知④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在这两个典故中,隐含着作者沉寂下僚、半世蹉跎的自伤自怜。③鲛人泣珠张华《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南海有蛟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眼能泣珠。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整体感知(暖色调)(冷色调)庄生化蝶良玉生烟心之所慕梦由心生入梦为蝶意之所向春心不死托与杜鹃梦想寄托回归失落心之所慕意之所向情之所至衷心悲哀清泪潸然望帝化鹃海珠遗泪小结——颔联和颈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本诗运用典故有怎样的效果?①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②营造出静谧迷离又颇带凄伤的景象。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整体感知第五部分课堂小结庄生梦蝶般的恍惚,杜鹃啼血般的哀怨,明月珠泪般的痛苦,暖玉生烟般的迷离。所有的意象都是那么迷茫忧伤,都有着无限的惆怅忧郁,它是诗人对自己平生的真切感受,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而这些情绪是何以产生的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切都在朦胧之中,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个回首平生的年老的诗人,已经开始明白了生命的真正内涵,无论万事如何存在,结果也只是一场空虚。课堂小结第六部分课堂练习1.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人生虚幻无常。亦作“庄周梦蝶”。B. 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C. 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D. 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答案】A【解析】A选项,庄周是战国时代的人,而不是春秋时期。课堂练习2.对《锦瑟》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 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C. 颈联“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珍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D. 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答案】B【解析】B选项.“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错误。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借此典故,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不是梦,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因此此联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悲哀之情,而不是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课堂练习1.《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是:2.《锦瑟》中曲折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内心惆怅苦痛的两句是:3.《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追忆的句子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课堂练习第七部分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背诵《锦瑟》。2.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惘然”的理解。3.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如《夜雨寄北》《无题》等,比较其与《锦瑟》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第八部分板书设计锦瑟起锦瑟弦音悲感思华年忆追怀开门见山起兴之笔承庄生晓梦虚缈望帝啼鹃哀怨转南海鲛人迷离蓝田玉烟恍惚借用典故委婉朦胧合追忆往事感叹惘然若失伤感回应开头直抒胸臆结构情感内容手法凄迷哀怨寂寥怅惘思华年板书设计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