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 《乡愁》整合教学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周总理,你在哪里》 《乡愁》整合教学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周总理,你在哪里》
《乡愁》
九上一单元诗歌整合教学第二课时
任务一:朗读·体会情感之美
1.自由朗读两首诗,分别勾画出韵脚,并用几个词记录情感方面的初读感受。
韵脚:
诗歌 初读感受
《周总理,你在哪里》
《乡愁》
热烈、思念、崇敬、爱戴
怅惘、伤感、思念
《周总理》你、息、滴、语、衣、迹、议、起、你
《乡愁》头
【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山河含泪,草木萧然,日月同悲… 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全国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缅怀。
余光中一生四处辗转迁徙,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中国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
2.听录音范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标注重音,感受节奏情感。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上的大衣……”
3.全班配乐齐读《周总理,你在哪里》。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
想念你……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4.听名家朗读《乡愁》,小声跟读。
5.全班齐读。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发现:
第一,两首现代诗都押韵,《周总理,你在哪里》押i韵,《乡愁》押ou韵;
第二,两首诗整体的情感基调是相似的,伤感、思念、深沉,前者深切缅怀周总理,后者表达离愁别绪,家国之思。但是细读我们会发现,两首诗的抒情方式不尽相同。
6.请再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何异同?
《周总理,你在哪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结合,开头第一节和最后两节直接抒情,中间借助意象群间接抒情;
《乡愁》没有直接抒情,通篇运用意象群间接抒情。
1.两首诗都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请在诗中分别勾画出主要意象,比较两首诗意象的不同特点,完成表格。
意象是指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物象,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的载体,包括人、物、景、事等。
任务二:品读·揣摩意象之美
诗篇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表达效果
《周总理,你在哪里》
《乡愁》
诗篇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表达效果
《周总理,你在哪里》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谷穗、松、篝火、大衣
《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高大,辽阔,
无边,浩渺
饱满,挺拔,
热情,温暖
微小
难以跨越
含蓄地表现周总理日理万机,踏遍祖国大地,心系百姓,心忧国事,和蔼慈祥的形象。
借助具体的意象含蓄寄托母子相别之愁、夫妻分离之愁、生死阔别之愁、祖国分裂之愁。
【资料链接】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10日下午,周恩来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跟群众握手,说着:“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
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可周恩来发现群众都是面对西北风而坐,原来县委专门搭了一个坐北朝南的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周恩来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让群众背风而坐,他自己迎着风讲话。
1966年5月,周总理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周总理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周总理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
乡愁是一堆厚厚的信件,
乡愁是一艘宽宽的渡船,
乡愁是一座高高的坟墓,
乡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峡,
比读: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原诗的意象、修饰语、量词,都言极渺小,极轻微,如此渺小轻微却仍难以相聚,难以跨越,反衬出乡愁的深重与浓烈。
小结: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发现,尽管两首诗都借助意象群间接抒情,但在意象的选择上截然不同。《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主要意象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突出其高大,辽阔,无边,浩渺;《乡愁》的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突出其轻微、渺小。前者突出其大,来凸显周总理的一生忙碌、心系百姓、丰功伟绩;后者突出其小,以此反衬乡愁之深厚浓重,无法排解。
读一读下面常见意象及其分类
如果你要写风 就不能只写风
你要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
竹筏轻轻飘荡 湖面在泛粼光
船上悬挂的铃儿响呀响呀响叮当
炊烟朝着你的方向飘散
旅人般自由不定越过山峦
抓不住的气球会飞向哪
环游世界之后藏进云端
写散了的大雾 写倾斜的雨竹
如果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
要写一场瑞雪落满通明的老街
写孩子的新装老人的笑脸
将朴素祈愿藏进一幅春联
写故乡飘满儿时的炊烟
唤回谁的童年
写灯笼映暖了不眠的夜
舍不得熄灭
如果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
要写站台上一双双期盼的眼
写母亲的眺望游子的情切
写千里归途向着一处团圆
写滚烫的手掌紧紧交叠
红了谁的眼圈
【写作启示】
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我们在创作时,要根据情感的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意象来传情达意。
任务三:析读·探究结构之美
1.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2-5节和《乡愁》全诗,说说他们在结构上有何相同之处?
重章叠句,是指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某些字,重复歌咏的一种语言形式。
作用: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结构美。
《周总理,你在哪里》以空间为序,横向罗列周总理生前的活动足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反复强调其日理万机,心系百姓,操劳国事,便于抒发人民的缅怀、爱戴之情;
《乡愁》以时间为序,纵向呈现从儿时到老年的乡愁:儿时的母子分别之愁可写信解相思;成年的夫妻分别之愁可乘船解相思;年老的生死阔别之愁和祖国的分裂之愁却无法排解。这种种愁,从亲情、爱情的小我之愁,到忧国忧民的大我之愁,逐层推进,富有层次。
【写作启示】
创作现代诗歌、文章也可以运用重章叠句的写法,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增强音乐美。或横向排列,以空间为序,选择富有代表性的几个场景进行重复变换;或纵向罗列,以时间为序,选择富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时间段,在重复中变换,层层递进。
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课后练笔
以“离别、幸福、烦恼”等为主题,写一首小诗。要求:借助意象表达情感;运用重章叠句的写法,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重复变化;每节诗末字押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