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1949年9月21日,北平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主席以一句“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宣言,石破天惊,响彻世界。这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开篇,不仅宣告了百年屈辱历史的终结,更点燃了民族复兴的燎原之火。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宣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去触摸那文字背后滚烫的历史温度,去聆听那宣告中蕴含的磅礴力量。新课导入毛泽东学习目标了解开幕词的文体特点;梳理行文思路,分析本文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阐述的具体内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语句、段落,领略本文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壹 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者简介毛泽东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采桑子·重阳》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作者简介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人物名句1916年袁世凯复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925年孙中山病逝,随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开始反共1931年9.18事变,日寇侵略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追寻历史—屈辱的过去追寻历史—星火燎原一支红色军队给中国人民带来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共产党建立了第一支武装队伍1936年,西安事变,两党合作共同抗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1945年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内战爆发。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迎来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写作背景贰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开幕词概念: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作用:开幕词的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文体知识——开幕词的特点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文体知识——开幕词的格式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文体知识——开幕词的格式速读文本,认真圈点勾画信息,特别是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理清文章思路。一 (1—2段)二 (3—4段)三 (5—8段)四 (9—12段)五 (13—16段)宣布会议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会议特点。回顾过去,交代此次会议召开的基础。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并坚信我们一定能做到。悼念与祝贺。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结构框架本文的讲话对象是谁?讲话目的是什么?讲话对象:全国政协代表(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讲话目的:团结与会者,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党要作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作贡献。(因为政协代表很多不是党内人士,所以在这里没有主要谈党内工作,更不提对中共党员干部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整体感知叁 文本研读再读标题,并在文中找出依据,思考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1.“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6段)站起来代表独立2.“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第6段)站起来代表平等3.“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第6段)站起来代表强大4.“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第6段)站起来代表获得尊重。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第5段)站起来代表人民当家作主。文本研读再读标题,并在文中找出依据,思考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真正有了地位,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被列入爱好自由和平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和自强。文本研读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是什么?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②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③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文本研读毛主席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和未来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1)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第7段)(2)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第8段)(3)做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第9、10、11段)文本研读文中有很多句段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请从文中找出你觉得最有感染力的句子,赏析语言,体会“站起来”的情感。品味语言例1 :“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开幕了”(第1段)“ 渴望”一词,表达了中国人民要求早日建立新中国的迫切心情,说明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得民心、顺民意的,能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民之所向。品味语言例2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第3段)强调了后面的原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强调了“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来之不易。如果按正常顺序说“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以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能够成功”,则语意平白, 失去了强调效果。本句把“因为……,所以……”这一组关联词语颠倒过来,改为“之所以……,是因为……”,有什么表达效果?品味语言例3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第4段)“ 不可磨灭”一词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是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表现出作者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由于蒋介石及其帮凶,才破坏了三年以前的政治协商会议。品味语言例4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第6段)“共同”写出了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表明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中国有着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用自己的努力奋斗迎来了独立,“站起来了”就是获得独立自由了,中国以一个独自自主的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了,为此中国人是自豪与骄傲的。品味语言例5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第7段)“每日每时”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甘于自己的失败。“必然的”“毫无疑义的”“务必”等词语的运用,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警惕性,时时刻刻要提防他们破坏和捣乱,要巩固我们的胜利成果,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品味语言例6 :“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第9段)摆出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困难,从历史的角度,用“如果.......为什么不能......”的假设论证和反问句式表达取得经济建设成功的信心,语气铿锵,反问有力。品味语言例6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第13—16段)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开幕式是如何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运用短句,简洁有力,气势磅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胜利”到“成立” 再到“成功”,感情奔放,增强了文势,丰富了文意。这4段既是胜利的宣言,也是奋斗的呼唤。品味语言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开幕式是如何增强语言感染力的?大量判断句和强调性句式的使用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用词非常准确严谨,富有情感多用第一人称“我们”来称呼群众品味语言1.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________________伟人毛泽东。(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赏析形象示例一:胸有丘壑,自信豪迈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赏析形象示例二: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赏析形象2.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赏析形象示例一:勤劳善良 ,历史悠远“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勤劳善良是这个民族内化的优秀品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赏析形象示例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会富起来,强起来。赏析形象肆 归纳总结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这个伟大时代具体表现在哪里?一: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拓展延伸二: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史上将出现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拓展延伸三:是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拓展延伸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主旨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