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课件(19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课件(19页)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3.3.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第3章
1.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及其焦点、准线的概念.
2.会求简单的抛物线方程.
彩虹
生活中的抛物线
拱桥
把一根直尺固定在图板上直线l的位置,把一块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着直尺的边缘,再把一条细绳的一端固定在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的一点A,取绳长等于点A到直角顶点C的长(即点A到直线l的距离),并且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图板上的一点F.用铅笔尖扣着绳子,使点A到笔尖的一段绳子紧靠着三角尺,然后将三角尺沿着直尺上下滑动,笔尖就在图板上描出了一条曲线.
思考:观察点P的轨迹,说出点P满足的几何条件.
点P到定点F的距离和到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到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作抛物线.
定义式:|MF|=d
(d为M到l的距离)
注:若直线l过点F,则点M的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
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
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准线
比较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你认为如何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所求抛物线的方程形式简单?
取经过焦点F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为x轴,垂足为K,并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l
F
M
H
K
O
y
x
设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p>0),则|KF|=p,那么焦点F的坐标为 准线l的方程为
设点M(x,y)是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点M到准线l的距离为d,则|MF|=d.
l
F
M
H
K
O
y
x
因为
所以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思考交流:在建立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由于焦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不同,它们各有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你认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一共有几种形式 请分别指出抛物线的焦点位置,并写出相应的标准方程和准线方程.
图形 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2=2px(p>0)
F(,0)
x=-
y2=-2px(p>0)
F
x=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图形 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2=2py(p>0)
F(0,)
y=- 
x2=-2py(p>0)
F(0,-)
y=
快问快答: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提醒
(1)p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焦点在坐标轴上,准线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垂直.
(3)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取决于标准方程中一次项系数的符号.
(4)由方程写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时勿忘记化为标准方程.
例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5,0),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准线方程.
解:∵抛物线的焦点为F(5,0),
∴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其中=5,
即p=10,2p=20,
因此所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20x,准线方程是x=-5.
例2 求经过点P(-2,-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解:如图,∵点P在第三象限,
∴满足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
y2=-2p1x(p1>0)和x2=-2p2y(p2>0),
分别将点P的坐标代入方程可解得p1=4,p2=,
因此满足条件的抛物线有两条,它们的标准方程分别为y2=-8x,x2=-y.
归纳总结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一般有两种形式:
(1)定义法:直接利用定义求解;
①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位置,设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出p 值;
②焦点位置不确定,则分情况讨论
焦点在 x 轴上,设 y2=ax (a ≠ 0) ,
焦点在 y 轴上,设 x2=ay (a ≠ 0).
(2)待定系数法:
例3 已知探照灯的轴截面是抛物线y2=x,平行于x轴的光线照射到抛物线上的点P(1,-1),反射光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后又照射到抛物线上的Q点,试确定点Q的坐标.
解:∵抛物线y2=x的焦点为F(,0),
∴直线PF的方程为,即y=-x+,
由Q(x,y)是抛物线与直线PF的公共点,
解方程组得或(舍去),
故点Q的坐标为(,).
回顾本节课,回答下列问题:
(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2)如何求抛物线方程?
1.已知抛物线C:y=4x2,则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A.(1,0) B.(0,1) C.(,0) D.(0,)
2.已知抛物线y=2px2过点(1,4),则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A.(1,0) B.(1,) C.(0,) D.(0,1)
D
C
BD
4.已知抛物线x2=4y上的一点M到此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M的纵坐标是(   )
A.0 B. C.1 D.2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