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一年级语文练习(一)注意事项:本试卷共3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计34分)轻轻展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纸页间流淌的文字宛若一位温润的向导,邀你步入四季更迭的画卷。让我们循着文字的脉络,在字里行间捕捉时光流转的诗意。【时光絮语】春回大地,屋yá()上的残雪悄然消融,雨滴浙浙沥沥,敲打着青石板,仿佛在吝啬地告别最后的寒意。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尖芽,吮吸着天赐的甘霖,将微小的绿意贮蓄成蓬勃的生机。远处桃花灼灼盛开,与清脆的雨滴声应和着,ⅱá。()亮了整个苏醒的世界。1.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4分)(1)屋yn()(2)1io()亮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选项)(4分)(1)吝啬(A.11nB.11ng)(2)贮蓄(A.chǔB.zhu)【四季华章】3涵咏诗文,加深对经典的理解。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10分)自然景物最能惹人情思。春来如朱自清所见,“高兴起来了,”,万物在柔风中苏醒:诵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你会与曹操登临码石山,一起心潮澎湃,抒发高远的志向: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写尽时序交替,“”,残夜未褪,红日已涌,旧年未逝,春意先临:秋日羁旅,马致远说,“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萧瑟与秋风相映,愁思与归心交织。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将满腔牵挂化为寄托,吟“”,让月色带去这份牵挂与情谊。景之变换,在诗人笔下非惟物象,更是心绪的流转与生命的回响。【辞采经纬】4.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分辨下列句子的比喻类型。(3分)(1)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悦耳动听。()(2)十五之夜,碧空之上唯有一只孤独的玉盘。()(3)鲁迅如同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迷茫的人们前行。(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3分)A.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B.每到惊蛰过后,在某一个清晨桃花突然就绽开了,露出粉白的娇羞。C.我仿佛听见走廊里传来脚步声。D.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6.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A秋,却特别地来B清,来C静,来D悲凉。②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③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④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1)小语抄写这段文字时,混淆了“的”和“得”,请你根据上下文,选择“的”或“得”补全第①句话。(2分)的得A:B:C:D:(2)第④句加点词“夹”和“姿态”的词性分别是」和。(2分)(3)第③句中“空气来得润”的“润”字换成“湿”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名著阅读】7.小文读完《朝花夕拾》一书,发现里面的人物描写特别出彩。他想与你交流阅读心得,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1)请你根据表格中描述的内容,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关人物。(2分)相关描述人物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①“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