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刺时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是如何劝谏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一个朝代兴亡的故事!ēPánggōngfù阿房宫赋一座宫殿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赋”的基本常识,积累并掌握文中“钩心斗角”“气候”“可怜”“一”“爱”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多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3.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领会作者采用的借古讽今的手法,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必然会导致国家覆亡的道理。作家作品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作家作品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家作品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立志经邦济世,希望恢复昔日唐朝的繁荣昌盛。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外族侵略,认为必须除去祸患,国家才能安定。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写作背景《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后因平卢、成德节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阿房宫概况: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的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和荆地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谣道:“千里乎哟万里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可见,阿房宫并不是正式宫名,只是世人的俗称。秦代统治者本想等到宫殿全部完工,再选择好的宫名正式命名,但是他们没能等到这一天。那么人们为何称它为“阿房宫”?由于《史记》中只说“作宫阿房”,并未作进一步解释,后世便出现了多种推测。阿房宫之命名解题地理位置:阿房是地名或山名爱情传说:有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房”《说文解字》:“阿”的本义为高大的上山,“房”与“旁”通,为广大的意思,因而“阿房”二字结合在一起,则是“像山一样高大宽广”的意思。“阿房宫”名字由来阿房宫阿房宫的主体建筑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终南山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秦始皇开始修建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阿房宫之覆灭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本文是一篇文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文体知识四六为主追求骈偶(对称句)。语音要求声律谐协(和谐协调)。文辞讲究藻饰用典。内容侧重写景抒情。形式常为主客问答。文体特点赋者,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铺叙,铺张辞藻表现、描绘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形式上:手法:注重铺陈,多对偶、排比、比喻、夸张;语言:讲究辞藻和用典,声律和谐,朗朗上口;句式:以四、六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追求骈偶。内容上: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咏物说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文体知识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及后世模仿之作汉代流行的大赋孕育于汉魏之际,流行于两晋南北朝的汉赋变体唐代产生的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其形式一直沿袭至清末汉赋骈赋律赋文赋骚赋赋的流变课文第一段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什么特点?蜀山兀,阿房出用材之多覆压三百余里面积之广隔离天日建筑之高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楼阁之密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宫室之多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布局之巧宏伟壮丽主要手法:夸张深入探究交代阿房宫建造背景和巨大耗资概括外貌细写内部先写楼阁次写长桥复道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由概括到具体)建筑人物第一段深入探究宏伟壮丽第二段美人珍宝人数来历哀怨排比,夸张,比喻来源数量处置人被欺辱物被践踏互文,排比谴责秦皇的穷奢极欲,以及践踏珍宝的罪行承上段歌舞之盛深入探究穷奢极欲为下文秦亡做铺垫第一、二段小结建筑之奇阿 房 宫宫女之众珍宝之富奢靡描写 : 排比 夸张 比喻体物: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深入探究贪欲挥霍灭亡一人之心秦爱纷奢千万人之心人亦念其家(六个排比)叫、举、一炬常情积怨爆发第三段深入探究自取灭亡日益骄固一片焦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后人复哀后人—借古讽今——①秦之后的人②唐朝统治者③唐之后的人|④唐朝统治者提醒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原因是“不爱其人”。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不爱民哀之,鉴之第四段深入探究以史为鉴发人深省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 假设分析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叙议谏理清结构体物: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志:由古及今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 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主题思想文言知识文言句式(1)判断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焚椒兰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被动句函谷举( )“……也”表判断语意表被动,“举”,被攻占“……也”表判断“……者……也”表判断文言知识文言句式(3)省略句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 )谁得而族灭也 (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卧”“行”后省略介词“于”“摽掠”后省略介词“于”“灭”后省略宾语“之”,代秦朝“见”后省略宾语“之”“可怜”后省略主语“阿房宫”文言知识文言句式(4)宾语前置句秦人不暇自哀 ( )(5)状语后置句多于南亩之农夫 ( )(6)固定句式奈何取之尽锱铢 ( )正常语序应为“秦人不暇哀自”正常语序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奈何”意为“为什么、怎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