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6分)1.(3分)请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囚犯(kùn qiú) 弯曲(qū qǔ) 下降(xiáng jiàng) 媒体(méi mǒu) 挖掘(jué juè) 闪烁(shuò lè) 2.(7分)看拼音写汉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可以欣赏钱塘江大潮如千万匹白色战马qí tóu bìng jìn 的壮观,感受潮声shān bēng dì liè 般的豪迈;可以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均匀地铺开,不chóng dié ,也不留一点空隙;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原子核的ào mì ,把古人téng yún jià wù 的幻想变为现实;还可以在神话中回顾远古时代měng shòu 对人类的危害,表达我们对英雄的jìng pèi 之情。3.(1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人 鼎 窃窃 腾 驾 而安 并进 三 六 七 八 彻 霄(1)把词语补充完整。(2)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描述声音的: ②展现神奇想象的: 4.(4分)句子练习。(1)照样子,仿写句子。例: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汽车和飞机。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那时候教学条件很差,没有教室、黑板、课桌和教科书。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写下来。雪花 彩虹 树叶 麻雀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 5.(9分)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古诗文或谚语警句。(1)老师一直教育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向他人请教,不要不好意思。正如唐代的韩愈所说:“ , ?”(2)关于秋天的谚语我知道很多,比如: 。(3)在《雪梅》这首诗中,诗人评价“雪”与“梅”的诗句是:“ , 。”(4)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蕴含相同道理的诗句是:“ , ”。(5)炎帝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二、阅读与鉴赏。(34分)6.(14分)课外阅读知多少。(1)根据你的阅读,判断下列角色的台词设计是否恰当。①奥丁:“我就是众神之王,我是智慧的象征。” ②燧人氏:“就算天上有十个太阳,我也能射下来。” ③赫拉克勒斯:“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不会归还火种的。” (2)请从《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选择两个神话人物制作“人物名片”(课本人物除外)例:人物:女娲 成就:造人,补天人物: 成就: 人物: 成就: (3)请从《世界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简单介绍它的神奇之处。故事名字: 神奇之处: 7.(23分)课外阅读。梧桐树(节选) 公寓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亲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芭蕉叶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与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与窗纱”了。 一个月以后,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变回了春初的面目。(1)短文中,作者运用的观察方式是 。A.用鼻子闻B.用嘴品尝C.用耳朵听D.用眼睛看(2)品读短文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①作者用 和 与梧桐叶作比较,写出了梧桐叶 和 的特点。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叶比作 和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 (细致连续)观察。(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4)“处处留心皆学问”,准确生动的介绍离不开连续、细致的观察。试举例说明作者观察的连续与细致。8.(15分)阅读。二郎担山赶太阳 ①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晒,地面上炎热难当,草木枯焦,人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当时,在东南方盱眙县的山上,有一位法力无边的大师,他有个高徒姓杨名戬,外号叫二郎神。这个二郎神决心捉拿太阳,为民除害。 ②那十二个太阳都不是二郎神的对手,吓得四处逃命,二郎神随后紧追不放。二郎神力大无穷,行走如飞,身后还带条“哮天犬”,他稍迈一步,便赶到了大太阳的前面,这样却反而捉不住了太阳。他急中生智,顺手拔起一棵巨树做扁担,担起两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样他的行走速度既不会落后太阳,也不会超过太阳,正好可以捉到。二郎担山赶太阳,一直赶到东海边,十二个太阳已经被他摔死了十个,第十一个太阳吓得脸色苍白,一头钻进大海里。二郎神又回头捉住了最后一个太阳,正当他把太阳举起,要向山上摔去时,猛听得空中一声断喝道:“弟子,不可造次,你意在救天下生灵,而你要把太阳全部摔死,人间岂不是漆黑一团吗?”二郎神停下手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师父,想想师父的话很有道理,便将最后一个太阳放了。 ③从此,这个太阳早出晚归,有规律的照耀着世界。那个钻进大海中的太阳,再也不敢白天露面了,只有在夜里才敢出来窥视人间,于是它就变成了现在的月亮。当初它被二郎神吓的面色苍白,直到如今还没有变过来,所以月亮跟太阳不一样,一直放着白光。(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①苦不堪言: ②窥视: (2)梳理故事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二郎神是个 的人。(4)读书贵有疑,请你细读文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①从 方面,问题是 答案: ②从 方面,问题是 答案: 三、表达与交流。(20分)9.(20分) 在我们的成长旅程中,有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诲,同学热情友好地帮助……请选择一位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以“感谢你,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感情真挚,写清事情的经过和感谢原因。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36分)1.(3分)请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囚犯(kùn qiú) qiú 弯曲(qū qǔ) qū 下降(xiáng jiàng) jiàng 媒体(méi mǒu) méi 挖掘(jué juè) jué 闪烁(shuò lè) shuò 【解答】“曲”是多音字,读“qū”时,表示弯转、与“直”相对;读“qǔ”时,指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等。“弯曲”意思是不直,这里“曲”应读“qū”。“降”是多音字,读“xiáng”时,有投降、降服的意思;读“jiàng”时,表示落下。“下降”指从高到低、从多到少,“降”应读“jiàng”。故答案为:qiú qū jiàngméi jué shuò2.(7分)看拼音写汉字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可以欣赏钱塘江大潮如千万匹白色战马qí tóu bìng jìn 齐头并进 的壮观,感受潮声shān bēng dì liè 山崩地裂 般的豪迈;可以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均匀地铺开,不chóng dié 重叠 ,也不留一点空隙;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原子核的ào mì 奥秘 ,把古人téng yún jià wù 腾云驾雾 的幻想变为现实;还可以在神话中回顾远古时代měng shòu 猛兽 对人类的危害,表达我们对英雄的jìng pèi 敬佩 之情。【解答】故答案为: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重叠 奥秘 腾云驾雾 猛兽 敬佩3.(1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人 声 鼎 沸 窃窃 私 语 腾 云 驾 雾 随 遇 而安 齐 头 并进 三 头 六 臂 横 七 竖 八 响 彻 云 霄(1)把词语补充完整。(2)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描述声音的: 人声鼎沸、窃窃私语、响彻云霄 ②展现神奇想象的: 腾云驾雾、三头六臂 【解答】(1)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齐头并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2)①描述声音的:人声鼎沸、窃窃私语、响彻云霄。“人声鼎沸”突出声音嘈杂喧闹;“窃窃私语”体现声音细小、私密;“响彻云霄”强调声音响亮、传得远。②展现神奇想象的:腾云驾雾、三头六臂。“腾云驾雾”描绘了一种超凡的飞行能力,是神话中常见的神奇场景;“三头六臂”赋予人物超出常人的身体特征和神奇本领,充满奇幻色彩。故答案为:声 沸 私 语 云 雾 随 遇齐 头 头 臂 横 竖 响 云(1)人声鼎沸 窃窃私语 响彻云霄;(2)腾云驾雾 三头六臂。4.(4分)句子练习。(1)照样子,仿写句子。例: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汽车和飞机。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那时候教学条件很差,没有教室、黑板、课桌和教科书。 那时候教学条件很差,没有教室,没有黑板,没有课桌,也没有教科书。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写下来。雪花 彩虹 树叶 麻雀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 雪花:天空中忽然飘起了雪花,起初只是零星几片,过了一会儿,雪花便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霎时,整个世界都变得白茫茫的。 【解答】(1)是把并列的词语拆分成几个“没有……”的结构。原句“那时候教学条件很差,没有教室、黑板、课桌和教科书。”按照例子仿写的话,应该拆分成:那时候教学条件很差,没有教室,没有黑板,没有课桌,也没有教科书。(2)需要选择一个事物,用上“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中的一两个来描绘。比如选“雪花”:天空中忽然飘起了雪花,起初只是零星几片,过了一会儿,雪花便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霎时,整个世界都变得白茫茫的。故答案为:(1)那时候教学条件很差,没有教室,没有黑板,没有课桌,也没有教科书。(2)雪花:天空中忽然飘起了雪花,起初只是零星几片,过了一会儿,雪花便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霎时,整个世界都变得白茫茫的。5.(9分)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古诗文或谚语警句。(1)老师一直教育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向他人请教,不要不好意思。正如唐代的韩愈所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 ?”(2)关于秋天的谚语我知道很多,比如: 立了秋,把扇丢 。(3)在《雪梅》这首诗中,诗人评价“雪”与“梅”的诗句是:“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 。”(4)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蕴含相同道理的诗句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5)炎帝 之少女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解答】(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知识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2)关于秋天的谚语有:立了秋,把扇丢。(3)《雪梅》作者是宋代的卢梅坡,全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诗人评价“雪”与“梅”的诗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4)《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相同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出自《精卫填海》。故答案为:(1)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2)立了秋,把扇丢;(3)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4)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5)之少女 溺而不返。二、阅读与鉴赏。(34分)6.(14分)课外阅读知多少。(1)根据你的阅读,判断下列角色的台词设计是否恰当。①奥丁:“我就是众神之王,我是智慧的象征。” 不恰当 ②燧人氏:“就算天上有十个太阳,我也能射下来。” 不恰当 ③赫拉克勒斯:“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不会归还火种的。” 恰当 (2)请从《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选择两个神话人物制作“人物名片”(课本人物除外)例:人物:女娲 成就:造人,补天人物: 后羿 成就: 射下九日,拯救苍生 人物: 精卫 成就: 填海 (3)请从《世界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简单介绍它的神奇之处。故事名字: 《普罗米修斯盗火》 神奇之处: 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让人类告别了黑暗和寒冷。宙斯为了惩罚他,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一只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而他的肝脏每天又会重新长出来,这种永不停止的惩罚十分神奇。 【解答】(1)考查知识百科。①不恰当。在希腊神话里,众神之王是宙斯,智慧的象征是雅典娜,奥丁是北欧神话中的神,所以奥丁说自己是众神之王且是智慧的象征不符合希腊神话设定。②不恰当。能射下天上太阳的是后羿,燧人氏的主要功绩是钻木取火,所以燧人氏说能射下十个太阳不符合其神话形象。③恰当。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为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性格勇敢且有担当,这句台词体现了他为人类造福的坚定以及对相关事情的态度,符合其形象。(2)考查神话传说。作答时注意所选取的人物一定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人物:后羿 成就:射下九日,拯救苍生人物:精卫 成就:填海(3)考查推荐介绍。作答时一定要从《世界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选取故事,体会故事的神奇之处。如:故事名字:《普罗米修斯盗火》神奇之处: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让人类告别了黑暗和寒冷。宙斯为了惩罚他,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一只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而他的肝脏每天又会重新长出来,这种永不停止的惩罚十分神奇。故答案为:(1)①不恰当;②不恰当;③恰当;(2)后羿 射下九日,拯救苍生;精卫 填海;(3)《普罗米修斯盗火》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让人类告别了黑暗和寒冷。宙斯为了惩罚他,把他锁在高加索山上,让一只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而他的肝脏每天又会重新长出来,这种永不停止的惩罚十分神奇。7.(23分)课外阅读。梧桐树(节选) 公寓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亲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梧桐叶虽不及芭蕉叶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与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与窗纱”了。 一个月以后,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变回了春初的面目。(1)短文中,作者运用的观察方式是 D 。A.用鼻子闻B.用嘴品尝C.用耳朵听D.用眼睛看(2)品读短文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①作者用 芭蕉叶 和 丁香叶 与梧桐叶作比较,写出了梧桐叶 密 大 和 多 的特点。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叶比作 青山 和 猪耳朵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 细致 (细致连续)观察。(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4)“处处留心皆学问”,准确生动的介绍离不开连续、细致的观察。试举例说明作者观察的连续与细致。【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第②自然段“当春尽夏初,我亲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第③自然段“夏天,我又亲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和第④自然段“一个月以后,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可知,作者运用的观察方式是“用眼睛看”。故选:D。(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句子理解与赏析。①从第③段的“那丁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和“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可知,作者用“丁香叶”和“芭蕉叶”与梧桐叶作比较。从第③段的“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梧桐叶虽不及芭蕉叶大,可是数目繁多。”可知,梧桐叶具有“密”“大”“多”的特点。②从第③段的“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和“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可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叶比作“青山”和“猪耳朵”,更形象具体地突出了梧桐树叶子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对梧桐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3)考查扩展写话。“北风一起”:点明了环境背景,是北风呼啸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梧桐叶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叶在北风侵袭下纷纷飘落时那种喧闹、杂乱的动态感。“起初突然落脱一两张来”:描绘出梧桐叶开始飘落时的情景,是不经意间、突然地掉落,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进一步强调了梧桐叶飘落数量的增多,呈现出一种壮观的、纷纷扬扬的景象。“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成群飘落的梧桐叶比作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突出了梧桐叶飘落时的快速、猛烈以及那种毫无秩序的状态。读这句话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北风呼啸,黄叶纷纷扬扬飘落的凄凉画面。(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作者对梧桐树的观察贯穿了春尽夏初、夏天以及一个月以后这几个不同的时间段。从春尽夏初时“新桐初乳”的光景开始描写,此时梧桐树长出嫩黄的小叶子;接着描写夏天时“绿叶成荫”的景象,叶子变得密密层层;最后描述一个月以后“梧桐叶落”的凄惨情景,叶子从绿色逐渐变为墨绿、焦黄,最终纷纷飘落。这种按照时间顺序对梧桐树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进行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观察的连续性。作者对梧桐叶的形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在描写新桐初乳时,“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将嫩黄的小叶子的形状、排列方式以及给人的感觉都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在描写绿叶成荫时,“那些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梧桐叶虽不及芭蕉叶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通过与芭蕉叶的对比,以及把梧桐叶比作猪耳朵,形象地写出了梧桐叶的大小、数量和排列状态。示例:观察的连续:从春尽夏初新桐初乳的光景,到夏季绿叶成荫的光景,再到一个月以后梧桐叶落的光景,作者对梧桐进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的细致:作者细致地观察了梧桐叶的形状、颜色和变化过程,如“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那些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等。故答案为:(1)D;(2)①芭蕉叶 丁香叶 密 大 多;②青山 猪耳朵 细致;(3)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北风呼啸,黄叶纷纷扬扬飘落的凄凉画面。(4)观察的连续:从春尽夏初新桐初乳的光景,到夏季绿叶成荫的光景,再到一个月以后梧桐叶落的光景,作者对梧桐进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的细致:作者细致地观察了梧桐叶的形状、颜色和变化过程,如“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那些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等。8.(15分)阅读。二郎担山赶太阳 ①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晒,地面上炎热难当,草木枯焦,人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当时,在东南方盱眙县的山上,有一位法力无边的大师,他有个高徒姓杨名戬,外号叫二郎神。这个二郎神决心捉拿太阳,为民除害。 ②那十二个太阳都不是二郎神的对手,吓得四处逃命,二郎神随后紧追不放。二郎神力大无穷,行走如飞,身后还带条“哮天犬”,他稍迈一步,便赶到了大太阳的前面,这样却反而捉不住了太阳。他急中生智,顺手拔起一棵巨树做扁担,担起两座山继续追赶太阳。这样他的行走速度既不会落后太阳,也不会超过太阳,正好可以捉到。二郎担山赶太阳,一直赶到东海边,十二个太阳已经被他摔死了十个,第十一个太阳吓得脸色苍白,一头钻进大海里。二郎神又回头捉住了最后一个太阳,正当他把太阳举起,要向山上摔去时,猛听得空中一声断喝道:“弟子,不可造次,你意在救天下生灵,而你要把太阳全部摔死,人间岂不是漆黑一团吗?”二郎神停下手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师父,想想师父的话很有道理,便将最后一个太阳放了。 ③从此,这个太阳早出晚归,有规律的照耀着世界。那个钻进大海中的太阳,再也不敢白天露面了,只有在夜里才敢出来窥视人间,于是它就变成了现在的月亮。当初它被二郎神吓的面色苍白,直到如今还没有变过来,所以月亮跟太阳不一样,一直放着白光。(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①苦不堪言: 痛苦到了极点,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②窥视: 暗中观察,偷看。 (2)梳理故事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二郎神是个 聪明机智,造福人民,力大无穷 的人。(4)读书贵有疑,请你细读文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①从 课文内容 方面,问题是 二郎神为什么担山? 答案: 二郎神担山是为了控制自己的追赶速度。 ②从 文章写法 方面,问题是 你觉得文章哪里最神奇? 答案: 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二郎神拔起巨树当扁担,担起两座山追赶太阳的场景,力量和规模都超乎想象。被吓得钻进海里的太阳,后来变成了月亮,而且因为被吓坏了“脸色苍白”,所以一直发着白光,这个想象既有趣又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结合“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晒,地面上炎热难当,草木枯焦,人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分析,“苦不堪言”的意思是:痛苦到了极点,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在文中,它用来形容十二个太阳同时照射大地时,人们忍受着酷热的煎熬,生活极其艰难。②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那个钻进大海中的太阳,再也不敢白天露面了,只有在夜里才敢出来窥视人间”可知那个钻进大海中的太阳,再也不敢白天露面了,只有在夜里才敢出来偷看人间,因此窥视的意思:暗中观察,偷看。(2)本题考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第①自然段“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晒,地面上炎热难当,草木枯焦,人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可知是二郎担山赶太阳的原因。根据第③自然段“从此,这个太阳早出晚归,有规律的照耀着世界。那个钻进大海中的太阳,再也不敢白天露面了,只有在夜里才敢出来窥视人间,于是它就变成了现在的月亮”可知结果是十二个太阳只剩太阳和月亮。(3)本题考查体会神话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二郎神力大无穷,行走如飞,身后还带条“哮天犬”,他稍迈一步,便超到了大太阳的前面,这样却反而捉不到太阳。”“他急中生智,顺手拔起一棵巨树做扁担,担起两座山继续追赶太阳。”可知二郎神是一个力大无穷,聪明勇敢的人,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这个二郎神决心捉拿太阳,为民除害。”可知二郎是是一个为民除害的人。(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比如从课文内容方面来提,从课文写法方面来提,从课文启示方面来提,从课题方面来提等。只要提出与短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即可。如从课题方面来提,问题是:二郎是谁?为什么要担山赶太阳?从课文写法方面来提,太阳会四处逃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故答案为:(1)①痛苦到了极点,无法用言语来形容;②暗中观察,偷看;(2)天空有十二个太阳,同时照晒,人们苦不堪言。二郎神把十二个太阳摔死了十个,剩下了两个分别做太阳和月亮。(3)聪明机智,造福人民,力大无穷;(4)①课文内容 二郎神为什么担山?二郎神担山是为了控制自己的追赶速度。②文章写法 你觉得文章哪里最神奇?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二郎神拔起巨树当扁担,担起两座山追赶太阳的场景,力量和规模都超乎想象。被吓得钻进海里的太阳,后来变成了月亮,而且因为被吓坏了“脸色苍白”,所以一直发着白光,这个想象既有趣又形象。三、表达与交流。(20分)9.(20分) 在我们的成长旅程中,有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诲,同学热情友好地帮助……请选择一位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以“感谢你, ”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感情真挚,写清事情的经过和感谢原因。【解答】范文:感谢你,老师在我的成长旅程中,有许多人给予我帮助和支持,但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老师——张老师。张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失利,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张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她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和我一起分析试卷上的错题,一步一步地给我讲解解题思路。她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和信任,让我渐渐有了信心。在她的帮助下,我不仅弄懂了那些难题,还明白了学习不能粗心大意,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里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张老师得知后,立刻带着我去了医务室,细心地帮我清理伤口、涂抹药膏,还关切地问我疼不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的关爱,就像妈妈一样温暖。张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关心我,在生活中也给予我很多帮助。她教会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她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感谢你,张老师!是你让我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我会永远记住你的教诲,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