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1.(10分)看拼音写词语。
jiāng yìng     zhú jiàn     yáng yì     jià shǐ     huàn xiǎng    
ào mì     shū fu     hén jì     zī rùn     bēi cǎn    
2.(4分)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气氛(fēn fèn)     家雀儿(qiǎo què)     鹅卵(nuǎn luǎn)石     薄(bó báo)雾    
肝脏(zāng zàng)     降服(xiáng jiàng)     潜伏(qián qiǎn)     悄(qiǎo qiāo)无声息    
3.(8分)词语积累与运用,
  云     雾       而安 精     力     锣     喧天
    流不息 耳    聋   机     算     雀无声
(1)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     ,巧借东风,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
(2)元宵节那天,大街上人山人海。人们都赶着去看庙会。“砰!啪!”    的鞭炮声在耳边炸开,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广场上聚起了秧歌队,一时     ,引来了许多人围观。
二、将正确选项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6分)
4.(2分)与“露似真珠月似弓”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D.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5.(2分)下列关于动物住处有误的一项是(  )
A.牛棚 蜂巢 B.鱼塘 鼠洞
C.马厩 虎穴 D.猪圈 狗洞
6.(2分)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天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色。
B.《蟋蟀的住宅》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大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C.读文章时不仅能根据文中描写想象画面,想象声音,还能“闻”到味道。
三、解答题。
7.(8分)句子训练。
(1)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在原句修改)
   
(2)友情给我们温暖、力量和勇气。(改成反复句,突显友情给我们很多)
   
(3)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改为双重否定句)
   
(4)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改成设问句)
   
8.(11分)课文回顾。
(1)祖国山河美如画。你看那钱塘江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     起来”。傍晚,跟着白居易漫步江边,只见“一道残阳铺水中,    ”。跟着王维漫步林间,你会看到“返景入深林,    。”
(2)韩愈告诫我们,要勇敢面对困惑:“人非生而知之者,    ?”《尚书》中的“    ,    ”告诉我们只有勤学好问,才能有所进步。气象谚语提醒我们,入秋后天气会转凉:“    ,    。”苏轼用“    ,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四、阅读(20分)
9.(6分)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2)用“ ”在文中画出精卫填海的起因。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4)下面神话故事中,与“精卫填海”体现的精神相似的是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
10.(14分)阅读。
河狸建筑师
①嘘,小声点,别惊动了河狸先生。
②这儿是新疆北部的布尔根河下游,沿岸长着茂密的苦杨、土伦柳和香蒲草,浅浅的水边生出一丛丛水葱。四周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声音。河狸先生就喜欢这样的环境,它要在这里安家了。
③它首先选择了一处溪流,和家人一起修建水坝。修水坝需要木材,这个好办,就地取材就行了。河狸先生是优秀的伐木工,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能轻而易举地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然后找来树叶、泥土,填塞其中的缝隙。筑坝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好在它不是孤军作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共同分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坝就完工了。
④这个水坝能使附近的水位上升一米左右,从而把溪流改造成宁静的小水库。即使枯水期到来,水面也不会明显下降。有了这样的小水库,河狸先生终于可以放心修筑自己的家了。
⑤它的家建在哪儿呢?
⑥河狸先生把家修筑在河岸边。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大门”是藏在水面下的。进了“大门”,有一条三四米长的通道。通道是斜着往上的,这样河水就不会漫进家里。通道的尽头离地面有二三十厘米。在这里,河狸先生修建了好几个洞穴,那是它和孩子们的“卧室”。卧室里铺垫着柔软的树皮,住着相当舒适。通道上方,还钻了一个通向地面的小孔,作为透气的天窗。窗口覆盖着草根和树枝,非常隐秘。
⑦河狸先生能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精心建造自己的家,不愧是动物世界中出色的建筑师。
(1)河狸先生是怎样精心建造自己的家的?请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2)河狸先生的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至少三个词语来形容吗?
(3)文章对河狸先生有两个赞誉:“优秀的伐木工”“出色的建筑师”为什么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请找出理由,用横线画下来。
(4)四(1)班的同学读了文章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们归归类,看看这些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提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B.针对文章写法提问
C.根据文章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①河狸先生一般会把家选在什么地方呢?   
②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我也来提问,你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写下来。
(5)文章第3段中说“筑坝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好在它不是孤军作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共同分担”,请你想象当时的场景,写几句话。
三、第三板块表达与交流
11.(3分)口语交际。
你的班级正在开展“保护视力”的专题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视力?请你提出三条相关的建议。
   
12.(30分)习作。
你一定知道很多故事里的人物,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以“我和 过一天”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完整;语句通顺流畅;不少于350字。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题号 4 5 6
答案 D D A
一、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
1.(10分)看拼音写词语。
jiāng yìng  僵硬  zhú jiàn  逐渐  yáng yì  洋溢  jià shǐ  驾驶  huàn xiǎng  幻想 
ào mì  奥秘  shū fu  舒服  hén jì  痕迹  zī rùn  滋润  bēi cǎn  悲惨 
【解答】故答案为:
僵硬 逐渐 洋溢 驾驶 幻想
奥秘 舒服 痕迹 滋润 悲惨
2.(4分)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气氛(fēn fèn)  fēn  家雀儿(qiǎo què)  qiǎo  鹅卵(nuǎn luǎn)石  luǎn  薄(bó báo)雾  bó 
肝脏(zāng zàng)  zàng  降服(xiáng jiàng)  xiáng  潜伏(qián qiǎn)  qián  悄(qiǎo qiāo)无声息  qiǎo 
【解答】“雀”是多音字,读“què”时,泛指小鸟;读“qiǎo”时,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症)”等。所以“家雀儿”应读“qiǎo”。
“薄”是多音字,有“báo”“bó”“bò”三种读音,读“báo”时,常形容厚度小,如“薄片”“薄纸”;读“bó”时,多用于合成词或书面语中,“薄雾”描绘的是淡薄的雾气,是书面化的表达,所以“薄”应读“bó”。
“脏”是多音字,读“zāng”时,表示不干净;读“zàng”时,指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所以“脏”应读“zàng”。
“降”读“jiàng”时,意思是从高处下来;落下(跟“升”相对);使落下;降低。读“xiáng”时,意思是停止反抗,向对手屈服;使投降;使驯服。故“降服“的“降“读音应为“xiáng”。
“悄”为多音字。读“qiāo”时,意为没有声响或声音很低。读“qiǎo”时,意为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故“悄无声息”的“悄”读作“qiǎo”。
故答案为:
fēn qiǎo luǎn bó
zàng xiáng qián qiǎo
3.(8分)词语积累与运用,
 腾  云  驾  雾  随   遇  而安 精  疲  力  竭  锣  鼓  喧天
 川  流不息  震  耳  欲  聋  神  机  妙  算  鸦  雀无声
(1)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  神机妙算  ,巧借东风,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
(2)元宵节那天,大街上人山人海。人们都赶着去看庙会。“砰!啪!” 震耳欲聋  的鞭炮声在耳边炸开,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广场上聚起了秧歌队,一时  锣鼓喧天  ,引来了许多人围观。
【解答】腾云驾雾 随遇而安 精疲力竭 锣鼓喧天
川流不息 震耳欲聋 神机妙算 鸦雀无声
(1)“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能巧借东风,体现出他的智慧和谋略,所以此处应填神机妙算。
(2)第一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鞭炮声很大,用“震耳欲聋”来形容很合适;第二空,“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秧歌队表演时会有锣鼓声,场面热闹,所以用“锣鼓喧天”。因此,第一空填震耳欲聋,第二空填锣鼓喧天。
故答案为:
腾 驾 随 遇 疲 竭 鼓
川 震 欲 神 妙 鸦
(1)神机妙算;
(2)震耳欲聋 锣鼓喧天。
二、将正确选项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6分)
4.(2分)与“露似真珠月似弓”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D.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解答】首先分析题干诗句“露似真珠月似弓”。此句中,“露”是本体(被比喻的事物),“真珠”(即珍珠)是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似”是比喻词,将露水比作珍珠,形象地写出了露水的晶莹圆润;“月”是本体,“弓”是喻体,同样用“似”作为比喻词,将月亮比作弯弓,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的形状。因此,该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不一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句中“逊”“输”二字将梅和雪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将梅与雪的颜色(白)和香气(香)进行对比,突出了梅和雪各自的优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此选项未使用比喻手法。
B.不一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千尺”是对桃花潭水深度的夸大描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后句将潭水的深度与汪伦的送别情谊作比较,突出情谊之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该选项未使用比喻手法。
C.不一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句以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天下人都认识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目的是加强语气,强调友人的名气之大。该选项未使用比喻手法。
D.一致。“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沙堆”是本体,“雪堆”是喻体,“似”是比喻词,将潮水退去时卷起的沙堆比作雪堆,形象地描绘出沙堆洁白、堆积的样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与题干诗句的修辞手法一致。
故选:D。
5.(2分)下列关于动物住处有误的一项是(  )
A.牛棚 蜂巢 B.鱼塘 鼠洞
C.马厩 虎穴 D.猪圈 狗洞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狗洞”应为“狗窝”。
故选:D。
6.(2分)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天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色。
B.《蟋蟀的住宅》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大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C.读文章时不仅能根据文中描写想象画面,想象声音,还能“闻”到味道。
【解答】A.有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这句诗虽然表面描绘了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但实际上是以春花喻冬雪,将雪花覆盖树枝的壮观场面比作梨花盛开,是在描写北国的雪景,并非真正描写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色。
BC.正确。
故选:A。
三、解答题。
7.(8分)句子训练。
(1)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在原句修改)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改进了学习方法。 
(2)友情给我们温暖、力量和勇气。(改成反复句,突显友情给我们很多)
 友情给我们温暖,友情给我们力量,友情给我们勇气。 
(3)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改为双重否定句)
 火神不得不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4)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改成设问句)
 是什么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是劳动。 
【解答】(1)“端正”和“方法”搭配不当,所以给“方法”搭配合适的动词“改进”。
(2)通过重复“友情给我们”,形成反复,突出友情给予的很多。如:友情给我们温暖,友情给我们力量,友情给我们勇气。
(3)“只好”换成双重否定词“不得不”,保持句意不变。即:火神不得不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4)设问句要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再给出答案。即:是什么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是劳动。
故答案为:
(1)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改进了学习方法。
(2)友情给我们温暖,友情给我们力量,友情给我们勇气。
(3)火神不得不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4)是什么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是劳动。
8.(11分)课文回顾。
(1)祖国山河美如画。你看那钱塘江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  ;那声音如同  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  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傍晚,跟着白居易漫步江边,只见“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跟着王维漫步林间,你会看到“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2)韩愈告诫我们,要勇敢面对困惑:“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尚书》中的“ 好问则裕  , 自用则小  ”告诉我们只有勤学好问,才能有所进步。气象谚语提醒我们,入秋后天气会转凉:“ 一场秋雨一场寒  , 十场秋雨要穿棉  。”苏轼用“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解答】(1)考查现代诗文默写。根据课文《观潮》可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白居易《暮江吟》,其意思是:一道残阳铺映在江中,江水一半色碧如玉,另一半色红如血。瑟瑟:原指一种碧色宝石,这里指未被夕阳照 到的水面的颜色。“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王维《鹿柴》,其意思是: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2)本题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韩愈的《师说》,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意思是:喜欢向人请教就会知识丰富,自以为是就会见识短浅,强调了学习和谦虚的重要性,其出自《尚书》。“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是一句谚语,其意思是:立秋之后差不多两个半月的时间就是立冬了,在这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要是下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其意思是:之所以不能认清庐山的真正面貌,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其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故答案为:
(1)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都被震得颤动 半江瑟瑟半江红 复照青苔上;
(2)孰能无惑 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阅读(20分)
9.(6分)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炎帝之少女: 小女儿 
溺而不返: 溺水,淹没 
故为精卫: 因此 
(2)用“ ”在文中画出精卫填海的起因。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4)下面神话故事中,与“精卫填海”体现的精神相似的是  B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炎帝之少女”的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少女:小女儿。
“溺而不返”意思是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溺:溺水,淹没。
“故为精卫”的意思:因此化为精卫鸟。故:因此。
(2)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知,精卫填海的起因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这句话描述了女娃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淹死,无法返回,从而化身为精卫鸟。
(3)考查句子翻译。“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用嘴含。堙:填塞。故“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为: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考查情感主旨。“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都体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精卫鸟不断填海,愚公则决心移山,两者都表现了面对巨大困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而其他选项如“八仙过海”体现的是各显神通,“嫦娥奔月”则是关于飞天和仙境的传说,“女娲造人”则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它们与“精卫填海”所体现的精神并不相似。故选:B。
故答案为:
(1)小女儿;溺水,淹没;因此;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B。
10.(14分)阅读。
河狸建筑师
①嘘,小声点,别惊动了河狸先生。
②这儿是新疆北部的布尔根河下游,沿岸长着茂密的苦杨、土伦柳和香蒲草,浅浅的水边生出一丛丛水葱。四周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声音。河狸先生就喜欢这样的环境,它要在这里安家了。
③它首先选择了一处溪流,和家人一起修建水坝。修水坝需要木材,这个好办,就地取材就行了。河狸先生是优秀的伐木工,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能轻而易举地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然后找来树叶、泥土,填塞其中的缝隙。筑坝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好在它不是孤军作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共同分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坝就完工了。
④这个水坝能使附近的水位上升一米左右,从而把溪流改造成宁静的小水库。即使枯水期到来,水面也不会明显下降。有了这样的小水库,河狸先生终于可以放心修筑自己的家了。
⑤它的家建在哪儿呢?
⑥河狸先生把家修筑在河岸边。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大门”是藏在水面下的。进了“大门”,有一条三四米长的通道。通道是斜着往上的,这样河水就不会漫进家里。通道的尽头离地面有二三十厘米。在这里,河狸先生修建了好几个洞穴,那是它和孩子们的“卧室”。卧室里铺垫着柔软的树皮,住着相当舒适。通道上方,还钻了一个通向地面的小孔,作为透气的天窗。窗口覆盖着草根和树枝,非常隐秘。
⑦河狸先生能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精心建造自己的家,不愧是动物世界中出色的建筑师。
(1)河狸先生是怎样精心建造自己的家的?请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2)河狸先生的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至少三个词语来形容吗?
(3)文章对河狸先生有两个赞誉:“优秀的伐木工”“出色的建筑师”为什么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请找出理由,用横线画下来。
(4)四(1)班的同学读了文章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们归归类,看看这些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提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B.针对文章写法提问
C.根据文章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①河狸先生一般会把家选在什么地方呢? A 
②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B 
我也来提问,你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写下来。
(5)文章第3段中说“筑坝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好在它不是孤军作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共同分担”,请你想象当时的场景,写几句话。
【解答】(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文中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描写了河狸先生精心建造自己家的情形。结合“它首先选择了一处溪流,和家人一起修建水坝”“河狸先生是优秀的伐木工,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能轻而易举地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然后找来树叶、泥土,填塞其中的缝隙”“筑坝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好在它不是孤军作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共同分担”可知,其中首先选择了一处溪流,和家人一起修建水坝的过程是:先啃倒大树,然后填塞其中的缝隙,最后筑坝。结合“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大门”是藏在水面下的。进了‘大门’,有一条三四米长的通道”“通道上方,还钻了一个通向地面的小孔,作为透气的天窗。窗口覆盖着草根和树枝,非常隐秘”可知:大门是藏在水面下的,进了“大门”有一条通道,通道上方有通向地面的小孔。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四周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声音。河狸先生就喜欢这样的环境,它要在这里安家了”“卧室里铺垫着柔软的树皮,住着相当舒适。通道上方,还钻了一个通向地面的小孔,作为透气的天窗。窗口覆盖着草根和树枝,非常隐秘”可知,河狸先生精心建造的家的特点是安静、舒适、隐秘。
(3)考查形象分析。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能轻而易举地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可知,“河狸先生是动物世界中出色的优秀的伐木工”的原因。“河狸先生能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精心建造自己的家,不愧是动物世界中出色的建筑师”可知,“河狸先生是动物世界中出色的建筑师”的原因。
(4)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①河狸先生一般会把家选在什么地方呢?是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故选A。②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针对文章写法提问的,故选B。根据文章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一个问题。如:河狸先生冬眠吗?
(5)考查扩展写话。结合内容想象合理即可,例:河狸爸爸先选择适合的木材用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小河狸们把树干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然后,它们有的找树叶,有的找来泥土,填塞其中的缝隙。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坝就完工了。
故答案为:
(1)和家人一起修建水坝 然后填塞其中的缝隙 最后筑坝 通向地面 通道 洞穴;
(2)安静、舒适、隐秘;
(3)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能轻而易举地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
河狸先生能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精心建造自己的家,不愧是动物世界中出色的建筑师。
(4)①A;②B;河狸先生冬眠吗?
(5)河狸爸爸先选择适合的木材用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小河狸们把树干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然后,它们有的找树叶,有的找来泥土,填塞其中的缝隙。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坝就完工了。
三、第三板块表达与交流
11.(3分)口语交际。
你的班级正在开展“保护视力”的专题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视力?请你提出三条相关的建议。
 1.看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书本保持约 33 厘米的距离。2.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使用不超过 30 分钟,使用后要远眺放松眼睛。3.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 
【解答】围绕“保护眼睛”的话题发表看法,至少写出三条。
故答案为:
1.看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与书本保持约 33 厘米的距离。2.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使用不超过 30 分钟,使用后要远眺放松眼睛。3.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
12.(30分)习作。
你一定知道很多故事里的人物,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以“我和 过一天”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完整;语句通顺流畅;不少于350字。
【解答】范文:
我和嫦娥过一天
我一直对神秘的月宫充满向往,要是能和嫦娥过一天,那该多好啊!
这天清晨,我刚睁开眼,就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云雾缭绕的地方。面前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身着飘逸的白色纱衣,怀抱一只可爱的玉兔,这不就是嫦娥吗?嫦娥姐姐微笑着对我说:“小友,今日你便与我在月宫游玩吧。”
嫦娥姐姐带着我向月宫走去。月宫真是美极了,晶莹剔透的宫殿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走进月宫,里面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还有散发着迷人香气的桂花树。嫦娥姐姐轻轻一挥手,桂树上的桂花便飘落下来,她用这些桂花做成了香甜可口的桂花糕给我吃。
吃完桂花糕,嫦娥姐姐又带我去看玉兔捣药。那玉兔浑身雪白,眼睛红红的,捣药的样子十分可爱。我好奇地问嫦娥姐姐:“这药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呢?”嫦娥姐姐耐心地解释说:“这药可以治愈许多疾病,还能让人延年益寿呢。”
随后,嫦娥姐姐带着我来到了月宫的花园。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仙草仙花,五颜六色,美不胜收。我在花园里跑来跑去,嫦娥姐姐在后面笑着叮嘱我小心。
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嫦娥姐姐把我送到了月宫的入口处,她温柔地说:“小友,今日的游玩就到此为止了,希望你以后还能来。”我不舍地和嫦娥姐姐告别,突然眼前一黑,再睁开眼时,我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奇妙的一天,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