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菩堤乡部分学校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41分)1.(8分)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霎时(chà shà) 花蕾(léi lěi) 倾斜(qīn qīng) 溺爱(nì ruò) 肝脏(zāng zàng) 石浆(jiāng jiàng) 跳跃(yào yuè) 布置(zhì zì) 2.(10分)看拼音,写词语。jūn yún róu hé píng zhěng yú kuài yán jiū bēi cǎn hēi àn zhù zhǐ mào shèng shèn zhòng 3.(5分)比一比,再组词。环 坑 竖 即 缓 坏 抗 坚 既 暖 二、选择。(每小题2分,4分)4.(2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怜惜)B.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C.炎帝之少女(小女儿)D.题西林壁(书写,题写)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读《观潮》时,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这是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到的画面。B.阅读的时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会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C.观察日记只需要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书写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不需要连续观察。D.神话中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如普罗米修斯勇敢不屈。三、填空题。6.(8分)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锣 喧天 神机 算 精 力竭鸦 无声 奔流不 随 而安(1)诸葛亮用兵 ,不愧是卓越的军事家。(2)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华诞的典礼上,彩旗飘扬, ,热闹非凡。7.(6分)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仿写比喻句) (2)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星星,在天空悠闲地散步。(缩句) (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仿写句子) 二、积累运用(13分)8.(8分)知识回顾。(1)每个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正如韩愈所说:“ , ?”(2)读诗能让我们欣赏到不同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 ”描绘的是暮江的景色,“返景入深林, ”描绘的是深林余晖之景;读诗也能让我们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苏轼的诗句“ ,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3)立秋之后,天气骤凉,我不禁感叹道:“立了秋, 。”今天又下了一场雨,临出门时妈妈叮嘱我:“一场秋雨一场寒, ,今天还是再加一件毛衣吧。”9.(5分)近几年同学们使用电子产品的频次增高,长时间面对屏幕,对同学们的眼睛有一定的伤害,科学用眼,保护好个人视力也是健康文明的体现。于是四(1)班决定开展一次“保护视力”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小明使用手机查资料,眼睛距离屏幕10厘米。B.小兰趴在桌子上边吃饭边听课。C.小江写字时能够做到头正、肩平、身直,眼睛距离课本一尺。D.小王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平板,并将屏幕亮度调到最大。(2)怎样才能呵护眼睛,保护视力呢?请你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① ② 三、阅读(21分)10.(11分)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选文第1自然段中“巴住墙”中的“巴”字的意思是 A.挨着B.盼望C.紧贴D.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3)观察方法我学习。①第1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把爬山虎的脚比作 ,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 (填“连续”或“细致”)的观察。②我发现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逐渐”一词用得很好,因为这个词 。(4)填一填爬山虎的别称。 在没有攀附物时,它的茎叶铺盖地下,宛如锦被,故称 ;因其容易成活,生长期长,叶子常绿,故又称 A.地锦B.捆石龙C.红丝草D.常青藤11.(10分)课外阅读。神奇的植物植物怎么知道春天来了? 每年春暖时,植物总会充当春的使者,向人们预示春的来临。那么植物是如何知道春天来临的呢?原来,植物可以感觉到气温的变化。植物的种子里都有胚芽,许多植物的胚芽经过一定时期的冷藏储存能量后,便能对气温升高或日照变长等作出反应。有人通过实验发现,苹果种子里的胚芽需要在接近的环境里,持续1400小时后才能开始生长。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冬天的寒冷,植物才能停止休眠,开始生长。那些已经长出了叶子的植物,则是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令的。当它们感受到适宜的昼夜周期后,就会分泌出一种能促使花芽形成的物质,这种物质与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一起供给花,让花快速生长。这样,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就开始尽情地绽放了。为何有的树枝插到土里就能生根? 一般的花草树木只有用种子种植才能长大,但有的只要将树枝插在土里就能长成一棵树,这种繁殖方式叫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 根据细胞全能性理论,植物体内的各种细胞,都具有再生成一个完全机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无性繁殖能把母体的优良特征遗传给后代,所以它是良种繁殖的主要方法。另外,它还具有方法简便、生长快的优点。树枝插到土里,枝条内的形成层和某些组织有许多分裂能力很强的细胞,这些细胞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可以迅速分裂繁殖,形成不定根,并逐渐发育成长,形成新的植株。比如,柳树就很容易成活,而香樟、广玉兰等植物的枝条内因为没有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就不能插活。(1)请你完成下图,向同学们普及植物的相关知识。(2)《增广贤文》中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一句话。请解释“柳成荫”的原因。(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以苹果为例,说明只有经过冬天的寒冷,植物才能停止休眠,开始生长。 ②所有植物的枝条插在土壤里都能成活。 (4)读了短文,请你提出两个问题,写在下面横线上。问题1: 问题2: 四、作文(25分)12.(25分)请按要求完成习作。人类为了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有的机智勇敢,有的美丽善良,有的古灵精怪……如果你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呢?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以“我和 ____过一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2024-2025学年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菩堤乡部分学校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题号 4 5答案 A C一、基础知识(41分)1.(8分)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霎时(chà shà) shà 花蕾(léi lěi) lěi 倾斜(qīn qīng) qīng 溺爱(nì ruò) nì 肝脏(zāng zàng) zàng 石浆(jiāng jiàng) jiāng 跳跃(yào yuè) yuè 布置(zhì zì) zhì 【解答】“霎时”的“霎”应读“shà”。“花蕾”的“蕾”应读“lěi”。“倾斜”的“倾”应读“qīng”。“溺爱”的“溺”应读“nì”。“肝脏”的“脏”应读“zàng”,读“zāng”时,意思是不干净;有污垢。“石浆”的“浆”应读“jiāng”。读“jiàng”时,也作“糨糊”。用面粉等做成的可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跳跃”的“跃”应读“yuè”。“布置”的“置”应读“zhì”。故答案为:shà lěi qīng nì;zàng jiāng yuè zhì。2.(10分)看拼音,写词语。jūn yún 均匀 róu hé 柔和 píng zhěng 平整 yú kuài 愉快 yán jiū 研究 bēi cǎn 悲惨 hēi àn 黑暗 zhù zhǐ 住址 mào shèng 茂盛 shèn zhòng 慎重 【解答】故答案为:均匀 柔和 平整 愉快 研究悲惨 黑暗 住址 茂盛 慎重3.(5分)比一比,再组词。环 环绕 坑 土坑 竖 竖立 即 立即 缓 缓慢 坏 坏事 抗 抗日 坚 坚强 既 既然 暖 暖和 【解答】例如:“坑”和“抗”音不同,部首不同,义不同。“坑”洼下去的地方。可组词:土坑。“抗”抵抗;抵挡。可组词:抗日。故答案为:环绕 土坑 竖立 立即 缓慢坏事 抗日 坚强 既然 暖和二、选择。(每小题2分,4分)4.(2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怜惜)B.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C.炎帝之少女(小女儿)D.题西林壁(书写,题写)【解答】A.有误,可怜九月初三夜: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可怜:可爱。BCD.正确。故选:A。5.(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读《观潮》时,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这是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到的画面。B.阅读的时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会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C.观察日记只需要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书写自己的想法和心情,不需要连续观察。D.神话中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如普罗米修斯勇敢不屈。【解答】ABD.正确。C.有误,观察日记需要连续观察,这样才能完整地记录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只记录一次是不能称之为观察日记的。故选:C。三、填空题。6.(8分)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锣 鼓 喧天 神机 妙 算 精 疲 力竭鸦 雀 无声 奔流不 息 随 遇 而安(1)诸葛亮用兵 神机妙算 ,不愧是卓越的军事家。(2)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华诞的典礼上,彩旗飘扬, 锣鼓喧天 ,热闹非凡。【解答】锣鼓喧天 神机妙算 精疲力竭鸦雀无声 奔流不息 随遇而安(1)结合语境填“神机妙算”,意思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2)结合语境填“锣鼓喧天”,指: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故答案为:鼓 妙 疲雀 息 遇(1)神机妙算;(2)锣鼓喧天。7.(6分)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仿写比喻句) 蓝蓝的天空就像大海。 (2)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星星,在天空悠闲地散步。(缩句) 月亮散步。 (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仿写句子) 谁做的好事呢?当然是班长。 【解答】(1)本题考查仿写。例句把“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比作“一根柱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题意,仿写比喻句即可。(2)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美丽的”“那些闪闪烁烁的”“在天空悠闲地”。留下主干,即:月亮散步。(3)考查句子仿写。例句是设问句,仿写时注意。故答案为:(1)蓝蓝的天空就像大海。(2)月亮散步。(3)谁做的好事呢?当然是班长。二、积累运用(13分)8.(8分)知识回顾。(1)每个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正如韩愈所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 ?”(2)读诗能让我们欣赏到不同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描绘的是暮江的景色,“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描绘的是深林余晖之景;读诗也能让我们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苏轼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3)立秋之后,天气骤凉,我不禁感叹道:“立了秋, 把扇丢 。”今天又下了一场雨,临出门时妈妈叮嘱我:“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今天还是再加一件毛衣吧。”【解答】(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韩愈的名言,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王维的《鹿柴》,全诗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立了秋,把扇丢,谚语。指立秋以后,天气凉了,不需要扇子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是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故答案为:(1)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2)半江瑟瑟半江红 复照青苔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3)把扇丢 十场秋雨要穿棉。9.(5分)近几年同学们使用电子产品的频次增高,长时间面对屏幕,对同学们的眼睛有一定的伤害,科学用眼,保护好个人视力也是健康文明的体现。于是四(1)班决定开展一次“保护视力”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A.小明使用手机查资料,眼睛距离屏幕10厘米。B.小兰趴在桌子上边吃饭边听课。C.小江写字时能够做到头正、肩平、身直,眼睛距离课本一尺。D.小王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平板,并将屏幕亮度调到最大。(2)怎样才能呵护眼睛,保护视力呢?请你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① 控制用眼时间 :每用眼40﹣50分钟后,休息5﹣10分钟,可以闭眼或远眺。 ②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 【解答】(1)A.错误,眼睛与手机屏幕的最佳距离是30﹣40厘米。 故小明使用手机时,眼睛与屏幕的距离过近,不利于视力保护。B.错误,小兰趴在桌子上边吃饭边听课这一行为既不利于消化也不利于学习,故不可取。C.正确。D.错误,应在明亮的环境内使用电子产品,而保持适中的屏幕亮度能有效降低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而小王不仅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平板,还将屏幕亮度调到最大,会使眼睛更易疲劳,不利于视力保护。故选:C。(2)结合用眼知识的了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可。故答案为:(1)C;(2) 控制用眼时间 :每用眼40﹣50分钟后,休息5﹣10分钟,可以闭眼或远眺。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 三、阅读(21分)10.(11分)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选文第1自然段中“巴住墙”中的“巴”字的意思是 C A.挨着B.盼望C.紧贴D.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3)观察方法我学习。①第1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把爬山虎的脚比作 蛟龙的爪子 ,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 样子(形状)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 细致 (填“连续”或“细致”)的观察。②我发现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逐渐”一词用得很好,因为这个词 说明了爬山虎的细丝和小圆片的颜色变化过程是一点一点慢慢变成灰色,而不是一下子变成的 。(4)填一填爬山虎的别称。 在没有攀附物时,它的茎叶铺盖地下,宛如锦被,故称 A ;因其容易成活,生长期长,叶子常绿,故又称 D A.地锦B.捆石龙C.红丝草D.常青藤【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理解。结合第①段语句“巴住墙”可知是爬山虎的脚紧贴着墙。巴:紧贴。故选:C。(2)本题考查的是对关键句的抓取。根据短文第①段“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可知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和观察方法。①第①段中画“”的句子“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这是一个鲜明的比喻,通过将一个相对陌生或难以直观描述的事物(爬山虎的脚)与另一个更为熟悉或形象生动的事物(蛟龙的爪子)进行类比,从而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前者。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只有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其与蛟龙爪子的相似之处,并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将其描绘出来。这种细致的观察不仅体现在对事物本身的关注上,还体现在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生动描绘上。因此,与“连续”相比,“细致”更符合文意,因为这里的观察更侧重于对事物本身的深入分析和描绘,而不是指连续不断地观察同一个事物。故选“细致”。②第②段“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中加点的“逐渐”一词用得很好,因为这个词准确地表达了爬山虎的脚从细丝和小圆片状态逐渐变成灰色的过程。它强调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逐步的,而不是突然的、瞬间的。准确地表达了爬山虎脚颜色变化的渐进过程,增强了文本的表达效果,并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态度。(4)本题考查课外知识搜集和选词填空。结合“在没有攀附物时,它的茎叶铺盖地下,宛如锦被”可知爬山虎在无攀附物时,茂密的茎叶像一张华丽的锦被一样覆盖在地面。故选“地锦”。故选:A。结合“因其容易成活,生长期长,叶子常绿”可知爬山虎易于成活,生命力顽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茁壮成长;同时,它的生长期长,叶子常绿,为环境增添了持久的绿意和生机。故选“常青藤”。故选:D。故答案为:(1)C;(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3)①蛟龙的爪子 样子(形状) 细致;②说明了爬山虎的细丝和小圆片的颜色变化过程是一点一点慢慢变成灰色,而不是一下子变成的;(4)A D。11.(10分)课外阅读。神奇的植物植物怎么知道春天来了? 每年春暖时,植物总会充当春的使者,向人们预示春的来临。那么植物是如何知道春天来临的呢?原来,植物可以感觉到气温的变化。植物的种子里都有胚芽,许多植物的胚芽经过一定时期的冷藏储存能量后,便能对气温升高或日照变长等作出反应。有人通过实验发现,苹果种子里的胚芽需要在接近的环境里,持续1400小时后才能开始生长。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冬天的寒冷,植物才能停止休眠,开始生长。那些已经长出了叶子的植物,则是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令的。当它们感受到适宜的昼夜周期后,就会分泌出一种能促使花芽形成的物质,这种物质与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一起供给花,让花快速生长。这样,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就开始尽情地绽放了。为何有的树枝插到土里就能生根? 一般的花草树木只有用种子种植才能长大,但有的只要将树枝插在土里就能长成一棵树,这种繁殖方式叫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 根据细胞全能性理论,植物体内的各种细胞,都具有再生成一个完全机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无性繁殖能把母体的优良特征遗传给后代,所以它是良种繁殖的主要方法。另外,它还具有方法简便、生长快的优点。树枝插到土里,枝条内的形成层和某些组织有许多分裂能力很强的细胞,这些细胞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可以迅速分裂繁殖,形成不定根,并逐渐发育成长,形成新的植株。比如,柳树就很容易成活,而香樟、广玉兰等植物的枝条内因为没有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就不能插活。(1)请你完成下图,向同学们普及植物的相关知识。(2)《增广贤文》中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一句话。请解释“柳成荫”的原因。(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以苹果为例,说明只有经过冬天的寒冷,植物才能停止休眠,开始生长。 √ ②所有植物的枝条插在土壤里都能成活。 × (4)读了短文,请你提出两个问题,写在下面横线上。问题1: 为什么苹果种子里的胚芽需要在接近0℃的环境里,持续1400小时后才能开始生长? 问题2: 无法无性繁殖的植物都是因为缺少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吗? 【解答】(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根据第②自然段“当它们感受到适宜的昼夜周期后,就会分泌出一种能促使花芽形成的物质,这种物质与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一起供给花,让花快速生长”可知,应填“昼夜周期”与“光合作用”。(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④自然段“一般的花草树木只有用种子种植才能长大,但有的只要将树枝插在土里就能长成一棵树,这种繁殖方式叫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并结合第⑤自然段“树枝插到土里,枝条内的形成层和某些组织有许多分裂能力很强的细胞,这些细胞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可以迅速分裂繁殖,形成不定根,并逐渐发育成长,形成新的植株。比如,柳树就很容易成活,而香樟、广玉兰等植物的枝条内因为没有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就不能插活”可知,“柳成荫”的原因在于柳树的枝条属于无性繁殖,枝条内有大量分裂能力很强的细胞,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易于生根和成活,不需要刻意去种植,自然而然地生长得非常茂盛。(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根据第②自然段“有人通过实验发现,苹果种子里的胚芽需要在接近0℃的环境里,持续1400小时后才能开始生长。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冬天的寒冷,植物才能停止休眠,开始生长”可知,文段以苹果的实验为例,说明“只有经过冬天的寒冷,植物才能停止休眠,开始生长”这一研究结论。此说法正确,故打“√”。②根据第④自然段“一般的花草树木只有用种子种植才能长大,但有的只要将树枝插在土里就能长成一棵树,这种繁殖方式叫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可知,有些花草树木需用种子种植才能长大,但也有部分植物只要将树枝插在土里就能生长,而非所有植物的枝条插在土壤里都能成活。此说法错误,故打“×”。(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通过温度和光照变化解释了植物如何察觉春天来临,并引入苹果种子的寒冷需求实验,说明不同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其次,文章探讨了植物的无性繁殖机制,解释了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在合适环境下如何促成枝条成活等现象。故学生根据文段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提问即可。示例:问题1:除了气温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帮助植物判断季节变化?问题2:还有哪些植物能成功无性繁殖?故答案为:(1)昼夜周期 光合作用;(2)柳树的枝条内有大量分裂能力很强的细胞,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可以迅速分裂繁殖,形成不定根,并逐渐发育成长,形成新的植株。(3)①√;②×;(4)为什么苹果种子里的胚芽需要在接近0℃的环境里,持续1400小时后才能开始生长?无法无性繁殖的植物都是因为缺少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吗?四、作文(25分)12.(25分)请按要求完成习作。人类为了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有的机智勇敢,有的美丽善良,有的古灵精怪……如果你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呢?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以“我和 ____过一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解答】例文:我和嫦娥过一天又是一年中秋节。我想:中秋节我们都和家人在一起,嫦娥一个人在月亮上只有玉兔陪着多孤单呀,我要是能去月亮上陪陪她,她该有多开心啊!突然,一阵风吹来,我立刻被吹到了半空中,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我就被吹到了月亮上。我看见一位仙女向我走来,心想:这就是嫦娥吧。没想到她真是嫦娥,她对我说:“欢迎欢迎,请允许我先带你参观广寒宫吧。”于是,嫦娥带我走进了一个水晶做成的宫殿,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广寒宫”。我们刚走进去,就有一股寒气逼来,让我不由得一个哆嗦。嫦娥对我说:“冷了吧,来,抱着玉兔就暖和了。”她把玉兔递给我一摸,哇,好柔软的毛啊!我抱着玉兔全身都暖和了。走出广寒宫,我们走进了一个桂花园,桂花的香味全都钻进了我的鼻子里,让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嫦娥对我说:“饿了吧,来,吃一个桂花酥。”说着,她拿了一个在我面前。我咬了一口,冰冰凉凉的,还有一股桂花的香味儿,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居然把一盘桂花酥全吃完了!我们在桂花园里玩了一会儿,嫦娥指着在一片空地上搭的一个台子说:“我们去看戏吧!”我和嫦娥找了两个空位坐下,过了一会儿,开始演戏了,我听见他们在咿咿呀呀唱个不停,但我看见嫦娥他们看得挺起劲,我也没有打扰他们。我心想:原来嫦娥也喜欢看戏呀!过了一会儿,嫦娥对我说:“天快黑了,我送你回家吧!”又刮起了一阵风,我已经到家了。我望着远处的月亮心想:月亮上可真好玩,明年我还要陪嫦娥过中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