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识字写字(30分)
1.(2分)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这句话,注意格式正确,字距均匀。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2.(8分)请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把句子填写完整。
我们发现cāo chǎng     北边的墙上生长着一片爬山虎,它们在墙上铺得那么jūn yún     ,没chóng dié     ,是那么可爱。我们还看到不肯suí yù’ér’ān     的“建筑专家”蟋蟀,shèn zhòng     地为自己选择zhù zhǐ     ,从大厅到wò shì     都靠自己一点点挖掘。
3.(1分)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愤(fèng) 竖定 B.饶恕(shù) 滋润
C.劈开(pì) 严历 D.坍塌( tā) 威害
4.(1分)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溺而不返(溺水)
B.故为精卫(因此)
C.炎帝之少女(少年女子)
D.堙于东海(填塞)
5.(1分)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上眼睛 捕捉飞蛾
B.钻进裂缝 避开电线
C.冒着炊烟 打开窗户
D.依赖自然 创新生活
6.(1分)下列选项中人物与“神机妙算”“三头六臂”“腾云驾雾”“各显神通”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 孙悟空 哪吒 八仙
B.孙悟空 周瑜 二郎神 哪吒
C.诸葛亮 哪吒 孙悟空 八仙
D.八仙 二郎神 猪八戒 诸葛亮
7.(1分)下列词语或故事和人物不对应的一组是(  )
A.过家门而不入一大禹 力大无穷一赫拉克勒
B.补天一 女娲 夸父一追日
C.三头六臂一哪吒 未卜先知一西门豹
D.尝百草一 神农 众神领袖一宙斯
8.(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做得不对。
C.谁知道事情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却因下暴雨耽误了。
D.客厅里横七竖八地放着很多家具。
9.(1分)四名同学根据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想象了画面,下列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阳铺在了江面上,一半的江水泛着阵阵波澜,而另一半江水是红色的。
B.夕阳的光辉洒在了江面上,江面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地方是青绿色的,被照到的地方是红色的。
C.天边的红霞倒映在了江面上,江水被映照得一半是黄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D.朝阳的光辉洒在了江面上,使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10.(1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这次考试的成绩,他能做个“一不做二不休”。
B.看到黄叶纷纷飘落,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句话:“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C.“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南飞,天气渐渐转凉了。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优点和缺点。
11.(1分)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那散落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B.那几座山峰像一个个威武的将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C.美丽的月亮牵着那几颗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在天上走着,走着……
D.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2.(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有“众神之父”洛基,有大力士俄耳甫斯。
B.《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
C.传说精卫的父亲炎帝遍尝百草,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D.远古时期,人们认为神话故事是神圣的,所以在流传过程中不能有丝毫改动。
13.(6分)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声音化作了雷声。(把句子写得更具体一些,至少扩二处以上)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拟人句)
(3)普罗米修斯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缩句)
二、阅读鉴赏(40分)
14.(8分)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本文选自     ,堙的意思是     。
(2)《题西林壁》中的“    ”两句说明随着观察地点和角度的变化,诗人见到的景色也不同;诗句“    ”与“    ”有异曲同工之妙。
15.(7分)请认真阅读《新柳》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①,且莫深青只浅黄②。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释 ①塘:池塘。②且莫深青只浅黄:深青、浅黄,在这里都指柳叶的颜色。春时节,柳叶初生,嫩绿鹅黄,到了晚春,柳叶的颜色就成了深青色。
(1)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
(2)诗人按照     的顺序观察新柳,主要描写“百尺”柳条     的动态和柳叶     的颜色,并借助水中柳影,描绘了     的优美画面。
(3)用生动的语言写一写“柳条百尺拂银塘”描绘的情景。
16.(10分)请认真阅读《石蚕》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石 蚕
[法国]法布尔
①我往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qiào)中。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那小鞘就是它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②这活动房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身体恰好能够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拼成一个小鞘,就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③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④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享受阳光时,它先拖着小鞘爬上芦秆,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里的空气便可以顺利往上浮。石蚕的身体就像一个活塞,向外拉时,装着空气的鞘就像救生圈一样,浮力使石蚕不至于下沉。
⑤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慢慢地钻入鞘内,排出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作者将小鞘比作     、一个活塞、救生圈等,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小鞘在     的原理。
(2)联系文中出现的“精巧”“巧妙”“适中”等词语,你体会到说明文中的用词     。
(3)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石蚕是这样利用小鞘在水中沉浮自如的,浮出水面:前身伸出鞘外,鞘后部     空气。水底休息:全身塞进小鞘,鞘内基本没有空气。停在水中央:身体     ,    空气。
(4)作者围绕石蚕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他为什么能把不起眼的石蚕写得这样清楚?
17.(15分)请认真阅读《后羿射日》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后羿①射日
至尧②之时,十日并出。焦禾,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 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③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④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 猰貐,断修蛇于洞庭⑦,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注释】①后羿(yì):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的首领,善于射箭。②尧: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③猰貐(yà)(yǔ)、凿齿、九婴:古代传说中的怪兽。大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猛禽。封豨(xī):大野猪。修蛇:一种能吞食大象的长蛇。④畴华:地名,在南方。⑤凶水:地名,在北方。⑥青邱:大泽名,在东方。⑦洞庭:洞庭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十日并出    
②尧乃使羿诛凿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3)后羿为什么要射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后羿是一个     的人。
(5)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还有不少,比如     、    、    、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是     ,主要人物是     ,推荐理由    。
六、习作(30分)
18.(34分)习作。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请你也动动脑筋编一个吸引人的神话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街道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C C A B A C B
一、识字写字(30分)
1.(2分)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这句话,注意格式正确,字距均匀。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解答】故答案为: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2.(8分)请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把句子填写完整。
我们发现cāo chǎng  操场  北边的墙上生长着一片爬山虎,它们在墙上铺得那么jūn yún  均匀  ,没chóng dié  重叠  ,是那么可爱。我们还看到不肯suí yù’ér’ān  随遇而安  的“建筑专家”蟋蟀,shèn zhòng  慎重  地为自己选择zhù zhǐ  住址  ,从大厅到wò shì  卧室  都靠自己一点点挖掘。
【解答】故答案为:
操场 均匀 重叠 随遇而安 慎重 住址 卧室
3.(1分)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愤(fèng) 竖定 B.饶恕(shù) 滋润
C.劈开(pì) 严历 D.坍塌( tā) 威害
【解答】A.有误,“气愤”的“愤”读音应为“fèn”;“竖定”应为“坚定”,“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B.正确。
C.有误,“劈开”的“劈”读音应为“pī”;“严历”应为“严厉”,“严厉”严格。
D.有误,“威害”应为“危害”,“危害”使受破坏;损害。
故选:B。
4.(1分)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溺而不返(溺水)
B.故为精卫(因此)
C.炎帝之少女(少年女子)
D.堙于东海(填塞)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少女:小女儿。
故选:C。
5.(1分)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上眼睛 捕捉飞蛾
B.钻进裂缝 避开电线
C.冒着炊烟 打开窗户
D.依赖自然 创新生活
【解答】作答词语搭配题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词语思考。
A、B、D正确;
C.有误。通常“冒着”后面接的是一些风险或不利的环境,如“冒着大雨”“冒着危险”等,而“炊烟”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符合这种搭配逻辑。
故选:C。
6.(1分)下列选项中人物与“神机妙算”“三头六臂”“腾云驾雾”“各显神通”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 孙悟空 哪吒 八仙
B.孙悟空 周瑜 二郎神 哪吒
C.诸葛亮 哪吒 孙悟空 八仙
D.八仙 二郎神 猪八戒 诸葛亮
【解答】神机妙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非常聪明,能够预料到事情的发展,并做出巧妙的安排。在历史和神话故事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而闻名,因此这个成语通常与诸葛亮相关联。三头六臂: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厉害,有超凡的能力。在神话故事中,哪吒是一个拥有三头六臂的神话人物,他能够同时应对多个敌人,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腾云驾雾:这个成语形容人能够飞行,通常与神仙或具有超凡能力的人物相关联。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以其能够腾云驾雾、变化无穷的本领而著称。各显神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某种场合下,每个人都展现出自己的特殊本领或才能。在“八仙过海”的故事中,八位神仙各自使用自己的法宝和神通渡过大海,因此这个成语通常与八仙相关联。
故选:C。
7.(1分)下列词语或故事和人物不对应的一组是(  )
A.过家门而不入一大禹 力大无穷一赫拉克勒
B.补天一 女娲 夸父一追日
C.三头六臂一哪吒 未卜先知一西门豹
D.尝百草一 神农 众神领袖一宙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三头六臂”是哪吒的特征,但“未卜先知”不是西门豹的特点,西门豹的主要事迹是破除“河伯娶妇”的迷信,对应错误。
故选:C。
8.(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做得不对。
C.谁知道事情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却因下暴雨耽误了。
D.客厅里横七竖八地放着很多家具。
【解答】A.不恰当,“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用在此处形容人受教育后发生的变化不恰当,可改为“翻天覆地”等词。
BCD.恰当。
故选:A。
9.(1分)四名同学根据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想象了画面,下列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阳铺在了江面上,一半的江水泛着阵阵波澜,而另一半江水是红色的。
B.夕阳的光辉洒在了江面上,江面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地方是青绿色的,被照到的地方是红色的。
C.天边的红霞倒映在了江面上,江水被映照得一半是黄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D.朝阳的光辉洒在了江面上,使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解答】A.不恰当,“一半的江水泛着阵阵波澜”并非诗句重点突出的内容,诗句强调的是江水在残阳照射下呈现出的颜色差异,而非江水的波澜状态,所以A选项对诗意的理解不准确。
C.不恰当,“江水被映照得一半是黄色的”不符合诗句中“半江瑟瑟(青绿色)半江红”的描述,因此C选项也不正确。
B.恰当,“夕阳的光辉洒在了江面上,江面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地方是青绿色的,被照到的地方是红色的”,准确地解释了诗句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形成的原因,与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相符,是对诗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D.不恰当,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残阳”明确指的是快落山的太阳,也就是夕阳,所以D选项中“朝阳”的表述错误。
故选:B。
10.(1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这次考试的成绩,他能做个“一不做二不休”。
B.看到黄叶纷纷飘落,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句话:“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C.“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南飞,天气渐渐转凉了。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优点和缺点。
【解答】A.有误,“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强调做事的决心和坚持,不半途而废。而对于考试成绩,不能用“一不做二不休”来描述,该词在此语境中使用不恰当。
BCD.正确。
故选:A。
11.(1分)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那散落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B.那几座山峰像一个个威武的将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C.美丽的月亮牵着那几颗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在天上走着,走着……
D.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解答】A、相同。把“野花”比作“繁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相同。把“山峰”比作“将军”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不相同。赋予了“月亮”人的特点,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D、相同。把“稻田”比作“银毯”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2.(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有“众神之父”洛基,有大力士俄耳甫斯。
B.《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
C.传说精卫的父亲炎帝遍尝百草,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D.远古时期,人们认为神话故事是神圣的,所以在流传过程中不能有丝毫改动。
【解答】A.错误。“众神之父”指的是宙斯。
B.正确。《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
C.错误。精卫的父亲炎帝遍尝百草,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本草经》。
D.错误。神话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是在经常改动的。
故选:B。
13.(6分)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声音化作了雷声。(把句子写得更具体一些,至少扩二处以上)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拟人句)
(3)普罗米修斯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缩句)
【解答】(1)扩句就是在原句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合适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使句子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题目要求至少扩二处以上,意味着要添加至少两个修饰成分。如在原句基础上添加了“盘古倒下后”“他那粗重的”“隆隆的”这些修饰成分,“盘古倒下后”说明了声音化作雷声的背景情境,“他那粗重的”修饰“呼吸的声音”,“隆隆的”修饰“雷声”,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2)拟人句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所以仿写时要赋予所写事物人的行为、情感或语言等特征。示例: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萤火虫就在草丛中点亮了小灯笼。
(3)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也就是要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如果有)。“普罗米修斯”是句子的主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拿了”是谓语,体现主要动作;“火星”是宾语,是动作的对象。“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是表示动作发生地点的状语,在缩句时应去掉。
故答案为:
(1)盘古倒下后,他那粗重的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2)当清晨来临的时候,鸟儿就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3)普罗米修斯拿了火星。
二、阅读鉴赏(40分)
14.(8分)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  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本文选自  《山海经 北山经》  ,堙的意思是  填塞  。
(2)《题西林壁》中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两句说明随着观察地点和角度的变化,诗人见到的景色也不同;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答】(1)这部分内容出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需要准确记忆原文内容。该故事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玩时溺亡,死后化为精卫鸟,经常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的情节。对于文章出处,要明确这是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记载神话传说、地理、物产等方面的奇书。“以堙于东海”的意思是用来填塞东海。所以“堙”的意思是填塞。
(2)《题西林壁》出自宋代的苏轼,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从横、侧、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庐山的样子,说明随着观察地点和角度的变化,诗人见到的景色也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强调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是一件事的当事人往往并不能对这件事有全面的认识,而处在事外的人由于没有利益牵扯,反而能看得更清楚,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表达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答案为:
(1)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山海经 北山经》;填塞;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5.(7分)请认真阅读《新柳》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①,且莫深青只浅黄②。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释 ①塘:池塘。②且莫深青只浅黄:深青、浅黄,在这里都指柳叶的颜色。春时节,柳叶初生,嫩绿鹅黄,到了晚春,柳叶的颜色就成了深青色。
(1)这首诗描写的是  早春  时节的景色。
(2)诗人按照  由远及近  的顺序观察新柳,主要描写“百尺”柳条  轻拂银塘  的动态和柳叶  嫩绿鹅黄  的颜色,并借助水中柳影,描绘了  水中柳影引他(柳条)变长  的优美画面。
(3)用生动的语言写一写“柳条百尺拂银塘”描绘的情景。
【解答】(1)考查诗歌内容概括。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色。从“新柳”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新柳”的意思是初春时节刚刚抽出新叶的柳树。
(2)考查诗歌内容概括。在这首诗中,诗人的观察顺序明显是由远及近,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由上而下。他首先描绘了远观的“百尺”柳条轻拂过银色的池塘这一动态场景,这里的“拂”字生动地表现了柳条在春风中的轻盈舞动。接着,诗人的视线逐渐拉近,关注到柳叶的颜色,用“且莫深青只浅黄”来描绘初春柳叶的嫩绿鹅黄,这种色彩的选择准确地捕捉了初春的特征。最后,诗人借助水中柳影这一元素,通过“水中柳影引他长”的描绘,进一步延伸了画面的空间感,描绘了水中柳影引他(柳条)变长的优美画面。
(3)考查诗歌形象意境。“柳条百尺拂银塘”这句诗,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春的柳树图景。在这里,“百尺”并非实指,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柳条的长而柔美。这些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轻盈地拂过池塘的水面,仿佛是在与池塘进行一场温柔的互动。池塘的水面被描绘为“银塘”,这不仅仅是因为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更是因为这样的描绘增添了一种清新、宁静的美感。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柳条的轻拂与水面的闪烁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和谐而优美的自然画卷。
故答案为:
(1)早春;
(2)由远及近 轻拂银塘 嫩绿鹅黄 水中柳影引他(柳条)变长;
(3)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这个画面非常生动,像是一道绿色的瀑布倾泻而下,与银色的池塘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16.(10分)请认真阅读《石蚕》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石 蚕
[法国]法布尔
①我往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qiào)中。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那小鞘就是它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②这活动房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身体恰好能够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拼成一个小鞘,就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③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④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享受阳光时,它先拖着小鞘爬上芦秆,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里的空气便可以顺利往上浮。石蚕的身体就像一个活塞,向外拉时,装着空气的鞘就像救生圈一样,浮力使石蚕不至于下沉。
⑤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慢慢地钻入鞘内,排出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作者将小鞘比作  百衲衣、象牙塔  、一个活塞、救生圈等,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小鞘在  水中沉浮  的原理。
(2)联系文中出现的“精巧”“巧妙”“适中”等词语,你体会到说明文中的用词  准确、严谨且生动形象  。
(3)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石蚕是这样利用小鞘在水中沉浮自如的,浮出水面:前身伸出鞘外,鞘后部  留出  空气。水底休息:全身塞进小鞘,鞘内基本没有空气。停在水中央:身体  部分钻入鞘内  , 排出部分  空气。
(4)作者围绕石蚕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他为什么能把不起眼的石蚕写得这样清楚?
【解答】(1)考查内容的理解。原文第②段“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拼成一个小船,就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把小鞘比作百衲衣、象牙塔;第④段“当它想浮到水面上享受阳光时……浮力使石蚕不至于下沉”等内容,体现小鞘帮助石蚕在水中沉浮,所以比作这些是为说明小鞘在石蚕水中沉浮方面的作用。
(2)考查字词的理解。文中“精巧”准确形容小鞘是“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巧妙”体现石蚕编小鞘“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的智慧;“适中”精准说明小鞘大小“使身体恰好能够藏在里面”。这些词体现出说明文用词准确、严谨且生动形象,既精准描述事物特征,又让表达更鲜活。
(3)考查内容的理解。原文第④段“这时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里的空气使着小鞘爬上芦秆……浮力使石蚕不至于下沉”,说明浮出水面时鞘后部留出空气;第⑤段“当它们慢慢地钻入鞘内,排出空气的时候……停留在水中央”,说明停在水中央时身体部分钻入鞘内,排出部分空气。
(4)考查内容的理解。第一问,从第①②段“那小鞘就是它随身带的简易房子”“这活动房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等,可知写了石蚕的小鞘;第③~⑤段“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等,可知写了石蚕利用小鞘在水中沉浮。
第二问,文中对石蚕小鞘的材料、编织过程,以及石蚕在水中不同状态(沉浮、休息)的动作都有细致描述,如“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当它想浮到水面上享受阳光时,它先拖着小鞘爬上芦秆,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可见作者对石蚕进行了细致观察,所以能写清楚。
故答案为:
(1)百衲衣、象牙塔 水中沉浮;
(2)准确、严谨且生动形象;
(3)留出 部分钻入鞘内 排出部分;
(4)作者围绕石蚕写了石蚕的小鞘以及石蚕利用小鞘在水中沉浮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他能把不起眼的石蚕写得这样清楚,是因为作者对石蚕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通过认真观察石蚕的外形、行为等,才能将石蚕的特点和活动清晰地描述出来。
17.(15分)请认真阅读《后羿射日》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后羿①射日
至尧②之时,十日并出。焦禾,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 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③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④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 猰貐,断修蛇于洞庭⑦,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注释】①后羿(yì):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的首领,善于射箭。②尧: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③猰貐(yà)(yǔ)、凿齿、九婴:古代传说中的怪兽。大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猛禽。封豨(xī):大野猪。修蛇:一种能吞食大象的长蛇。④畴华:地名,在南方。⑤凶水:地名,在北方。⑥青邱:大泽名,在东方。⑦洞庭:洞庭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十日并出  一起,同时 
②尧乃使羿诛凿齿  诛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3)后羿为什么要射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后羿是一个  勇敢、正义、有力量  的人。
(5)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还有不少,比如  夸父逐日  、 羲和驭日  、 金乌负日  、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是  夸父逐日  ,主要人物是  夸父  ,推荐理由 这个故事展现了夸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为了追逐太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同时,故事中的夸张和想象也充满了奇幻色彩,让人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①“十日并出”的意思是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并:一起,同时。
②“尧乃使羿诛凿齿”意思是“尧于是派后羿去诛杀凿齿”。诛:诛杀。
(2)考查句子翻译。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皆:全,都。以为:作为。翻译:所有百姓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尧作为天子。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可知后羿射日的原因是当时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导致大地焦热,庄稼被烤焦,草木枯死,百姓没有食物可吃,生活困苦不堪。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后羿决定射下多余的太阳。
(4)考查内容理解。后羿是一个勇敢、正义、有力量的人。他敢于挑战强大的怪兽和太阳,为百姓除害,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正义感。同时,他拥有高超的射箭技艺,能够射下太阳和诛杀怪兽,显示出他的强大力量。
(5)考查拓展延伸。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还有不少,比如“夸父逐日”“羲和驭日”“金乌负日”等。我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是“夸父逐日”,主要人物是夸父。推荐理由:这个故事展现了夸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为了追逐太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同时,故事中的夸张和想象也充满了奇幻色彩,让人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故答案为:
(1)①一起,同时;②诛杀;
(2)所有百姓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尧作为天子。
(3)当时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导致大地焦热,庄稼被烤焦,草木枯死,百姓没有食物可吃,生活困苦不堪。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后羿决定射下多余的太阳。
(4)勇敢、正义、有力量;
(5)夸父逐日 羲和驭日 金乌负日 夸父逐日 夸父 这个故事展现了夸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为了追逐太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同时,故事中的夸张和想象也充满了奇幻色彩,让人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六、习作(30分)
18.(34分)习作。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请你也动动脑筋编一个吸引人的神话故事。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解答】范文:
花神瑶姬解封春天
在古老的神话世界里,有一位掌管百花的花神,她叫瑶姬。每年春天,瑶姬都会用她神奇的魔法让大地繁花似锦。
然而,有一年冬天,邪恶的冰魔嫉妒瑶姬的美丽与善良,用强大的魔法将春天封印,让大地陷入了无尽的寒冬。百花凋零,万物失去生机。
瑶姬心急如焚,她决定踏上寻找解封春天的征程。她穿越了寒冷刺骨的冰川,躲过了凶猛野兽的袭击,终于在世界的尽头找到了冰魔的巢穴。
冰魔嘲笑瑶姬的不自量力,但瑶姬毫不畏惧。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感化冰魔,可冰魔不为所动,反而发起了攻击。瑶姬挥舞着手中的花杖,与冰魔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瑶姬想起了百花赋予她的力量。她集中精神,召唤出百花的精灵。精灵们围绕着瑶姬,释放出温暖的光芒,光芒逐渐驱散了冰魔的寒冷。
冰魔被这股力量击败,春天的封印被解开。温暖的阳光重新照耀大地,百花竞相开放,大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从那以后,每年春天,瑶姬都会带着百花精灵巡游人间,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人们为了感谢瑶姬,会在春天举办盛大的花神节,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百花盛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