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40分)
1.(3分)请认真地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2.(10分)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潮水在(kuān kuò)     的钱塘江上奔腾西去,(shà shí)     江面又恢复了平静,不一会儿(gōng fu)     ,岸边的(é luǎn shí)     就露出来了。江的对岸,一眼望去是(mào shèng)     的田野,(zhuāng jia)     成熟了,在这个呼风唤雨的(shì jì)     ,亩产“千斤粮、万元钱”,不再是人们的(huàn xiǎng)     。(zhù míng)     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一粒粒种子改变世界,人们将永远(gǎn jī)     他。
3.(4分)下面四组词语,每组都有一个不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叶柄(bǐn) ②枯萎(wěi) ③坍(tā)陷 ④田埂(gěng)    
(2)①肝脏(zàng) ②搜索(shōu) ③花卉(huì) ④怀抱(huái)    
(3)①家雀(qiǎo) ②氛(fèn)围 ③荧屏(píng) ④慎重(shèn)    
(4)①系(xì)绳 ②住宅(zhái) ③窗框(kuàng) ④隐(yǐn)蔽    
4.(4分)下面四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1)研究 疲劳 尤如 触角    
(2)虑弱 临时 猛兽 农历    
(3)空隙 婉豆 敬佩 即使    
(4)痕迹 招侍 严厉 程度    
5.(3分)根据所给的意思,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比喻能安于所处的环境。
草地上的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开放,它们恬淡平静,    。
(2)精神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儿力气。
为了党的事业,他已经     了。
(3)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
只有走在生活的前面,用自我的劳动     了新的生活的人,才谈得上真正的美。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6.(2分)下面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对爬山虎的观察很仔细。
B.“二八月,乱穿衣”,指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的,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C.《走月亮》一文写作者与母亲在月明之夜散步的幸福时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D.盘古是我国寓言故事中开天辟地的人。
7.(2分)填入下面句子中最合适的关联词的选项是(  )
蝙蝠夜里飞行, 靠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A.是……还是…… B.不但……而且……
C.不仅……还…… D.不是……而是……
8.(2分)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半明半昧(昏暗) B.奔流不息(休息)
C.以堙于东海(填塞) D.《题西林壁》(书写)
三、填空题。
9.(10分)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2)秋天来了,一排大雁往南飞,让我们不禁想起关于雁的一句谚语是:    ,    。
(3)《雪梅》一诗说明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句子是     ,    。
(4)中秋节夜晚,家人赏月时,你可能会想起嫦娥在月宫里很孤单,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    ,    ”。
(5)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他人请教,不要不好意思。正如唐代韩愈所说:“    ,    ?”
四、阅读(30分)
10.(17分)阅读。
娇小的赤条蜂
①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的,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条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②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两寸深。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     (保持 保护)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干净。
③当赤条蜂把洞完全挖好了,它就在附近     (察看 查看)有没有适合的沙粒。它需要的是一颗扁平的,比它的洞口粗大一些的沙粒,它可以把这颗沙粒盖在洞口,做成一扇门。这门看起来和其他沙粒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门的底下会藏着食物,藏着一只赤条蜂的家,只有它自己才能辨别出来。
④赤条蜂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抓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赤条蜂把植物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     (不慌不忙 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⑤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爬到地面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 ”,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立刻冲出去一下子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了游刃有余的屠夫。
(有删改)
(1)下列选项适合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短文主要介绍了赤条蜂的     、    、    三方面的内容。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并打钩“√”。
(5)赤条蜂捕食时的顺序是怎样的?请根据短文内容,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抓住灰蛾的幼虫
②拔掉周围的小草
③用刺刺灰蛾的幼虫
④挖去植物根部的泥土
⑤把头钻进土块里
⑥伏在灰蛾幼虫的背上
④→    →    →①→    →   
(6)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可以看出,作者对赤条蜂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B.赤条蜂用扁平的沙粒当门,突出了赤条蜂的聪明以及巢穴的隐蔽。
C.作者把赤条蜂比作“外科医生”和“屠夫”,突出了赤条蜂捕食手段的残忍,表达了作者对赤条蜂的厌恶之情。
11.(13分)阅读。
我家的杏熟了
①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啊!”
②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奶奶说栽杏树的时候还没有我呢。□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
③“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要不,你数数看。”
④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啊,数啊,数到后来就糊涂了。奶奶忍不住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多。
⑤这一年,杏又熟了。有一天,奶奶正在做饭,忽然听见有孩子在哭。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和他一起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我没好气地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
⑥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⑦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⑧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批注:   
⑨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
(1)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看到路人羡慕“我”家的杏时,“我”的心情是     的;发现小淘淘嘴馋摘杏时,“我”的心情是     的;听到奶奶说“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时,“我”的心情是     的。
(4)课文写了“数杏——摘杏——打杏——捡杏——分杏”。如果请你复述课文内容,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A.把“打杏——捡杏——分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它们是主要内容。
B.把“数杏——摘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这部分作者写得很真实。
C.把“数杏——捡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这部分内容都和“我”有关。
(5)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奶奶为什么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6)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阅读方法,这样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请你仔细阅读⑦⑧两个自然段,选择一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批注,写在段落的旁边。
五、作文(30分)
12.(30分) 题目:我的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奶奶”“老师”“邻居”等。②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③别忘了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或者心理进行细致描写哟!
注意:请把内容写具体,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四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题号 6 7 8
答案 D D B
一、基础知识(40分)
1.(3分)请认真地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解答】故答案为: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2.(10分)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潮水在(kuān kuò)  宽阔  的钱塘江上奔腾西去,(shà shí)  霎时  江面又恢复了平静,不一会儿(gōng fu)  功夫  ,岸边的(é luǎn shí)  鹅卵石  就露出来了。江的对岸,一眼望去是(mào shèng)  茂盛  的田野,(zhuāng jia)  庄稼  成熟了,在这个呼风唤雨的(shì jì)  世纪  ,亩产“千斤粮、万元钱”,不再是人们的(huàn xiǎng)  幻想  。(zhù míng)  著名  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一粒粒种子改变世界,人们将永远(gǎn jī)  感激  他。
【解答】故答案为:
宽阔 霎时 功夫 鹅卵石 茂盛 庄稼 世纪 幻想 著名 感激
3.(4分)下面四组词语,每组都有一个不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叶柄(bǐn) ②枯萎(wěi) ③坍(tā)陷 ④田埂(gěng)  ① 
(2)①肝脏(zàng) ②搜索(shōu) ③花卉(huì) ④怀抱(huái)  ② 
(3)①家雀(qiǎo) ②氛(fèn)围 ③荧屏(píng) ④慎重(shèn)  ② 
(4)①系(xì)绳子 ②住宅(zhái) ③窗框(kuàng) ④隐(yǐn)蔽  ① 
【解答】(1)①“叶柄”的“柄”读音应为“bǐng”。
(2)②“搜索”的“搜”读音应为“sōu”。
(3)②“氛围”的“氛”读音是“fēn”。
(4)①“系绳子”的“系”这里应读“jì”,“系”读“xì”时,常见组词如“关系”“联系”等。
故答案为:
(1)①;
(2)②;
(3)②;
(4)①。
4.(4分)下面四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1)研究 疲劳 尤如 触角  尤——犹 
(2)虑弱 临时 猛兽 农历  虑——虚 
(3)空隙 婉豆 敬佩 即使  婉——豌 
(4)痕迹 招侍 严厉 程度  侍——待 
【解答】(1)“尤如”应改为“犹如”,“犹如”就是好像、如同的意思,所以应将“尤”圈出并改为“犹”。
(2)“虑弱”应改为“虚弱”,“虚弱”指身体衰弱,元气亏损,所以应把“虑”圈出,改成“虚”。
(3)“婉豆”应改为“豌豆”,“豌豆”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豌”专门用于“豌豆”这个词语,是这种植物名称的特定用字,因此要把“婉”圈出来,换成“豌”。
(4)“招侍”应改为“招待”,“招待”意为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所以要将“侍”圈出,改为“待”。
故答案为:
(1)尤——犹;
(2)虑——虚;
(3)婉——豌;
(4)侍——待。
5.(3分)根据所给的意思,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比喻能安于所处的环境。
草地上的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竞相开放,它们恬淡平静, 随遇而安  。
(2)精神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儿力气。
为了党的事业,他已经  精疲力竭  了。
(3)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
只有走在生活的前面,用自我的劳动  创造  了新的生活的人,才谈得上真正的美。
【解答】(1)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意思是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正符合蒲公英恬淡平静,安于所处环境的状态。
(2)精疲力竭。“精疲力竭”指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与“精神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儿力气”意思相符,能体现为党的事业付出后极度疲惫的状态。
(3)创造。“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新的生活”符合“建立、想出或做出从未有过的事物”这一表述。
故答案为:
(1)随遇而安。
(2)精疲力竭。
(3)创造。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6.(2分)下面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对爬山虎的观察很仔细。
B.“二八月,乱穿衣”,指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的,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C.《走月亮》一文写作者与母亲在月明之夜散步的幸福时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D.盘古是我国寓言故事中开天辟地的人。
【解答】A、B、C正确。
D.不正确。盘古是我国神话、话故事中开天辟地的人。
故选:D。
7.(2分)填入下面句子中最合适的关联词的选项是(  )
蝙蝠夜里飞行, 靠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A.是……还是…… B.不但……而且……
C.不仅……还…… D.不是……而是……
【解答】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以用“不是……而是……”相连。
故选:D。
8.(2分)下列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半明半昧(昏暗) B.奔流不息(休息)
C.以堙于东海(填塞) D.《题西林壁》(书写)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也形容运动着的事物永不停息。息:停止。
故选:B。
三、填空题。
9.(10分)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2)秋天来了,一排大雁往南飞,让我们不禁想起关于雁的一句谚语是: 八月里来雁门开  , 雁儿脚上带霜来  。
(3)《雪梅》一诗说明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句子是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  。
(4)中秋节夜晚,家人赏月时,你可能会想起嫦娥在月宫里很孤单,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 嫦娥应悔偷灵药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5)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他人请教,不要不好意思。正如唐代韩愈所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  ?”
【解答】(1)出自文言文《精卫填海》,需要准确记忆原文语句。“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讲述了女娃溺亡后化为精卫鸟,衔石填海的故事,要注意“溺”“衔”等字的书写。
(2)“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体现了大雁南飞与天气变化(霜降将至)的关联,是民间总结的物候类谚语,需熟悉这类反映自然现象与时节关系的俗语。
(3)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通过梅与雪的对比,说明二者各有优缺点,蕴含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要准确背诵诗句并理解其哲理。
(4)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描绘了嫦娥在月宫孤独寂寞的情景,契合中秋赏月时对嫦娥处境的联想,需牢记诗句及情感内涵。
(5)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懂,有疑惑要请教,契合“学习中遇不懂问题要及时请教”的语境,要准确书写“孰”“惑”等字。
故答案为:
(1)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
(2)八月里来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
(3)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4)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5)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四、阅读(30分)
10.(17分)阅读。
娇小的赤条蜂
①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的,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条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②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两寸深。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  保持  (保持 保护)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干净。
③当赤条蜂把洞完全挖好了,它就在附近  察看  (察看 查看)有没有适合的沙粒。它需要的是一颗扁平的,比它的洞口粗大一些的沙粒,它可以把这颗沙粒盖在洞口,做成一扇门。这门看起来和其他沙粒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门的底下会藏着食物,藏着一只赤条蜂的家,只有它自己才能辨别出来。
④赤条蜂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抓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赤条蜂把植物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  匆匆忙忙  (不慌不忙 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⑤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爬到地面上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 ”,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立刻冲出去一下子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了游刃有余的屠夫。
(有删改)
(1)下列选项适合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 
A.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短文主要介绍了赤条蜂的  外形  、 筑巢过程  、 捕食方式  三方面的内容。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并打钩“√”。
(5)赤条蜂捕食时的顺序是怎样的?请根据短文内容,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抓住灰蛾的幼虫
②拔掉周围的小草
③用刺刺灰蛾的幼虫
④挖去植物根部的泥土
⑤把头钻进土块里
⑥伏在灰蛾幼虫的背上
④→ ②  → ⑤  →①→ ⑥  → ③ 
(6)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从“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可以看出,作者对赤条蜂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B.赤条蜂用扁平的沙粒当门,突出了赤条蜂的聪明以及巢穴的隐蔽。
C.作者把赤条蜂比作“外科医生”和“屠夫”,突出了赤条蜂捕食手段的残忍,表达了作者对赤条蜂的厌恶之情。
【解答】(1)考查选字词填空。A.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B.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引起。C.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结合语境和词语意思,适合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一项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选:A。
(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文章第一段可知写的是赤条峰的外形。根据文章第二段可知写的是赤条峰的筑巢过程。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写的是赤条峰的捕食方式。
(3)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两寸深”中“约”不能去掉。“约”是指大约,表示估计,意思是赤条蜂的洞大概有两寸深,“约”一方面说明作者观察得十分细致,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考查选字词填空。“保持”指维持某种状态使不消失或减弱,强调状态的延续性。“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强调对对象的防护。语境中赤条蜂丢垃圾的目的是维持居所和环境的整洁状态,而非防护,因此“保持”更合适。“察看”指仔细地看,侧重于观察、了解情况。“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侧重于寻找或确认具体信息。语境中赤条蜂是在寻找适合的沙粒,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因此“察看”更贴切。“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匆匆忙忙”形容做事匆忙,时间不充足。语境中赤条蜂捕食时动作熟练、镇定,与“猎狗寻找野兔”的比喻相呼应,因此“不慌不忙”更符合。
(5)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文章第四段“赤条蜂把植物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和第五段“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立刻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可知赤条峰的捕食方式是先“挖去植物根部泥土”然后“拔去周围小草”再“把头钻进土块里”然后又“抓住灰蛾幼虫”再“伏在灰蛾幼虫背上”最后再“用刺刺灰蛾幼虫”。故顺序为:④②⑤①⑥③。
(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B.正确。C.有误,短文第⑤段把赤条蜂比作“外科医生“和“屠夫”,由“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可知,这样的比喻是为了说明赤条蜂捕食动作的熟练,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它的赞叹之情,并不是为了表现它的残酷和作者对它的厌恶。故选:C。
故答案为:
(1)A;
(2)外形 筑巢过程 捕食方式;
(3)不能去掉。“约”是指大约,表示估计,意思是赤条蜂的洞大概有两寸深,“约”一方面说明作者观察得十分细致,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保持 察看 不慌不忙;
(5)②⑤⑥③;
(6)C。
11.(13分)阅读。
我家的杏熟了
①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啊!”
②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奶奶说栽杏树的时候还没有我呢。□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
③“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要不,你数数看。”
④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啊,数啊,数到后来就糊涂了。奶奶忍不住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多。
⑤这一年,杏又熟了。有一天,奶奶正在做饭,忽然听见有孩子在哭。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和他一起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我没好气地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
⑥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⑦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⑧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批注: 通过动作描写,如“拿”“走”“挑”“打”,以及神态描写“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年老体弱却依然为孩子们打杏的情景,表现了奶奶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善良。 
⑨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
(1)课文是按照  事情发展  的顺序写的。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看到路人羡慕“我”家的杏时,“我”的心情是  自豪  的;发现小淘淘嘴馋摘杏时,“我”的心情是  生气  的;听到奶奶说“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时,“我”的心情是  认同  的。
(4)课文写了“数杏——摘杏——打杏——捡杏——分杏”。如果请你复述课文内容,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A  。
A.把“打杏——捡杏——分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它们是主要内容。
B.把“数杏——摘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这部分作者写得很真实。
C.把“数杏——捡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这部分内容都和“我”有关。
(5)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奶奶为什么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6)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阅读方法,这样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请你仔细阅读⑦⑧两个自然段,选择一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批注,写在段落的旁边。
【解答】(1)考查写作顺序。文章先写杏树结果,接着写奶奶和“我”数杏,再写小淘淘摘杏摔下,奶奶打杏分杏,最后写“我”照奶奶的话做,是典型的事件发展顺序。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考查标点符号。“奶奶”后用逗号,表示称呼后的停顿;“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是疑问句,句末用问号;整句话是直接引用,前后用引号;“问她”后用句号,表示整句话结束。即:“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可看出“我”的自豪;从“我没好气地说”可看出“我”的生气;从“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可看出“我”的认同。看到路人羡慕“我”家的杏时,“我”的心情是自豪的;发现小淘淘嘴馋摘杏时,“我”的心情是生气的;听到奶奶说“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时,“我”的心情是认同的。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文章重点写奶奶打杏分杏的过程,以及“我”从中受到的教育,这部分是主要内容,应详细讲。所以把“打杏——捡杏——分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它们是主要内容。故选:A。
(5)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从奶奶分杏给孩子们吃,以及“我”后来照奶奶的话做,可以看出奶奶是在教育“我”要懂得分享。奶奶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是因为奶奶希望“我”懂得分享的快乐,明白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会更有意义,邻里之间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
(6)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批注:这段话通过动作描写,如“拿”“走”“挑”“打”,以及神态描写“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年老体弱却依然为孩子们打杏的情景,表现了奶奶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善良。
故答案为:
(1)事情发展;
(2)“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
(3)自豪 生气 认同;
(4)A;
(5)奶奶希望“我”懂得分享的快乐,明白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才会更有意义,邻里之间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
(6)通过动作描写,如“拿”“走”“挑”“打”,以及神态描写“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年老体弱却依然为孩子们打杏的情景,表现了奶奶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善良。
五、作文(30分)
12.(30分) 题目:我的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奶奶”“老师”“邻居”等。②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③别忘了对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或者心理进行细致描写哟!
注意:请把内容写具体,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解答】范文: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平凡却又无比温暖的人,他就像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
爸爸是个十足的“运动达人”。每到周末,他总会早早地把我从被窝里拉起来,带我去公园跑步。有一次,我实在不想起床,就耍赖皮说自己肚子疼。爸爸摸了摸我的头,又轻轻按了按我的肚子,笑着说:“小家伙,别装啦,快起来,运动运动身体才棒!”我只好不情愿地爬起来。跑步的时候,爸爸总是在前面给我加油打气,还时不时回头看看我。他那坚定的眼神和有力的步伐,仿佛在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在爸爸的带动下,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运动。
爸爸还是个“修理高手”。家里的东西坏了,他从不花钱请人修,总是自己动手。有一次,我的自行车链条掉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爸爸走过来,看了看说:“别急,爸爸来搞定。”只见他挽起袖子,蹲下身子,仔细地检查了一番,然后熟练地把链条装了回去。他的双手沾满了油污,但脸上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一边调试一边说:“好了,现在你的自行车又能像骏马一样奔跑啦!”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热爱运动、心灵手巧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我坚持和独立,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