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创设情境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1.积累文言字词,并识记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3.结合文中句子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人物,并说出本文给你的启示。4.熟读并背诵全文。学习目标活动一:角色朗读,找寻语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一人读旁白,一人饰元方,一人饰友人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去后乃至友人怒元方答入门不顾活动二:再读课文,梳理情节重温文言文六字翻译法1.学习注释,疏通文意。2.复述故事内容3.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活动三:译读文言,复述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同“否”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拉,牵引回头看离开(友人)才到。乃,才。相约同行。期,约定。正午时分。展示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友太丘友元方家君君家君尊君尊君君君君活动四:再读课文,思考补充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1.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用原文句子回答)4.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活动五:深入文本,分析人物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3. 你认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懂礼仪 识大体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情感易外露正直不阿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相待。这则小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叁思其言行 明确内涵从陈太丘和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做人要言而有信。从元方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坚持原则。从友人的“惭”中,我们知道做人要知错能改。从友人的无理行为和元方的辩驳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礼。课堂小结《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的陈元方从“无信”“无礼”两方面对客人进行驳斥,维护了自己和父亲尊严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据理驳斥。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主旨归纳对话背景:陈太丘与友期行聪慧善辩据理驳斥正直明理对话内容对话结果:友人无礼 对子骂父元方责友 无信无礼板书设计友人无信 太丘舍去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课堂小结学后感悟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懂得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二、翻译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译:一、字词理解1.期: 2.尊君 3.舍4.去: 5.家君 6.委三、内容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巩固达标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1.课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君 与 家君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拓展延伸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敬辞有谦辞有③④⑥⑦⑨ ①②⑤⑧知识点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感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