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5分)语文是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打开课本,从中我们可欣赏到美不胜收的四时景物 A 春花 làn màn ,夏水迅疾,秋雨淅沥,冬雪皎洁;我们领悟到真挚感人的美好亲情,睹花思人的感动,家人散步的安详wēn xīn;我们感受到孩子成长的童真童趣,百草园里的盎然生机,再塑生命过程中对每一天的企盼;我们听取了先哲们修身养德的教诲,感受到了他们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对社会的kāng kǎi无私。所以,我们学习课文时要深入文本、不求甚解,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文本的思想精髓。1.根据拼音用正楷字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làn màn wēn xīn kāng kǎi2.语段中A处应填写的标点是: (1分)3.语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1分)A.斑斓多彩 B.美不胜收 C.盎然生机 D.不求甚解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壬寅年伊始,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一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新春“冬奥之约”,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B.在“乐享中国节·国韵润童心”传统节日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弘扬和传承节日的文化来表达内心的节日感受。C.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景海鹏担任指令长。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B.《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作家。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C.《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这篇散文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儿童天真可爱却又稍带顽皮的与母亲嬉戏的心理,表达“我”和母亲之间的浓浓的爱和母子间亲密的感情。D.《荷叶·母亲》作者冰心,作家、诗人。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6.学校准备在本周五的阶梯教室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6分)(1)策划活动时,有同学提出邀请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来做“交友之道”的讲座。假如你是七年级某班的班长,会如何邀请?(3分)(2)活动中,班长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说说所获得的启示。(3分)【材料一】隋朝王通《文中子·礼乐》:“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里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你的启示:7.阅读下面《朝花夕拾》相关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语段一: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惟有天造草昧……”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语段二: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语段一出自《 》,写了鲁迅在( )求学的故事,此后他去了( )求学。(3分)(2)结合语段内容和阅读积累,谈谈鲁迅是位怎样的青年。(3分)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词名句。(8分)古诗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徜徉其间,你会惊喜地发现:景纷呈,情各异。怀乡则情溢于景,“枯藤老树昏鸦,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观海则意溢于海,能领略到“水何澹澹,③_______________”的磅礴壮观;我们能欣赏到 “潮平两岸阔,④_______________”的美景;能体会到“峨眉山月半轮秋,⑤______________”景色的融合变幻;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乡关而愁:“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面对自然美景,杜甫江南逢故旧,慨叹“正是江南好风景,⑧______________。”花中寄寓着他深沉的悲慨。二、阅读理解(5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小题。(5分)阴雨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①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②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③。【注释】①此地:指忠州。②阙:宫门楼观,代指朝廷。③北窗琴: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此句化用此事。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前四句写景,寥寥数语展现出诗人经过三峡时看见的美丽而又险峻的风光。B.后四句反映出诗人报效朝廷的拳拳之心,也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C.诗人将澎湃于心间的万千波涛,同三峡所见的逆风惊浪融为一体,动人心扉。D.最后两句诗人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想像陶渊明一样隐逸田园。10.请从感官角度赏析“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的表达效果。(3分)阅读下面《世说新语》中的两篇选文,完成11-15小题。(15分)(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①请付狱考②众奸③,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注释】①主簿:官名。②考:查究。③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2分)(1)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欺 君 不 忠1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1)尊君在不( ) (2)入门不顾( )(3)诈称母病( ) (4)收之(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14.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选文(一)文章虽短,却用“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几个关键词语,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等,交代得清清楚楚。B.选文(一)中为了突出陈元方的形象,作者有意省略了陈太丘等候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C.选文(二)中陈太丘手下的小官吏因为母亲生病而请假,陈太丘却下令将他处死,这体现了陈太丘为官残暴凶狠、不近人情。D.选文(二)中当陈太丘下令处死这个小吏时,主簿请求查一查他其它的犯罪事实,陈太丘却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他认为小吏已经不忠不孝,足以处死。15.“方正”一词出自《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意思是“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请你结合两则选文,谈一谈陈太丘是否称得上是一个“方正”的人。(3分)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5分)让我抱抱你郑玉超①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父亲心底满是酸涩,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②每到夏秋时节,父亲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一篓的战果。一次,他用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小心沾到了自己的舌头,咦,父亲的汗水好咸。③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是美味佳肴。④他吃得很尽兴。见父亲没动筷,他很好奇:“爸爸,很好吃呢!你不喜欢?”父亲笑笑,说:“我不爱吃,盆里还有好多呢。我要是喜欢,能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怕儿子不信,父亲又道:“你看我这身板,不能再吃了,要是胖了,动作会慢,还没有河蚌、田螺快,就捉不到它们了。”⑤边说,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他忽然想到,父亲现在是只河蚌了,当然不爱吃河蚌了,天底下,哪有河蚌吃河蚌的道理呢?不过,他可没有想到父亲这只河蚌为什么会亲手捉河蚌。⑥渐渐地,他长大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他留在了大城市工作。⑦几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城里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常回老家,想将父亲接到城里。父亲死活不同意,说,农村山好,水好,总之,一切都好。父亲听人说过,城里人不容易,吃的穿的,不知比农村贵多少倍。何况,儿子开公司没几年,钱得算计着,得花在刀刃上。⑧每一回,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回,他都自信而来,失望而归。这一回,他决定不听父亲的,硬生生将父亲接到了城里。⑨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⑩父亲怔怔的,有点恍惚,一时没明白儿子的话。他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说,抱抱你。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 父亲终究禁不起他的恳求,红着脸,让他抱。他没费多大劲,就将父亲抱离了地面。父亲轻飘飘的,像是空气。“爸,你怎么这么轻?”他轻声问,眼前一片模糊。父亲笑,说:“人老了,哪有不变轻的?”“我去集市上,买点鱼虾回来做给你吃。”他说。 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他心里疼得慌,央求道:“爸,那我就带你出去吃点好的。” 父亲咧开大嘴——他看到父亲的牙齿又掉了两颗——笑着说:“吃好的容易发胖,走起路来艰难,你没看到老家你大伯胖到啥程度了,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怕儿子不信,父亲便学着自己兄弟的样子,身体弯曲着,夸张地摆着双臂,喘着粗气,蹒跚而行。可父亲一点也不胖,相反,瘦削得像深秋里的柴火。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 他知道,父亲撒了谎。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6.小文准备在班级的文章分享会上朗读这篇文章,这是他对文中一句话做的朗读设计,(“.”表重读,“|”表停顿,“↗”表升调)。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2分)17.第⑤段和第 段中,父亲进行了两次模仿,“他”都笑出了眼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吗?请简要分析。(4分)1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从修辞角度赏析)19.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20.在本文中,“他”抱起了父亲;《散步》中,“我”背起了母亲。请根据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这一抱一背的深刻内涵。(可从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作答)(4分)【链接材料】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1-24小题。(16分)石榴花开纪明涛①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灿若烟霞。②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③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④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记不清楚是哪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石榴树。刚栽种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般粗细,起初我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怒放,秋后果实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美味。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⑤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石榴树的品格,不正像我的母亲吗?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⑥农历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石榴花的花期比较长,但若是遇到较大的风吹拂,花瓣便纷纷落下,落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萦绕在心头。⑦等到了盛夏,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新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到10月份,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石榴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石榴皮的水分蒸发后,在干燥的石榴外面包上一层纸,然后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期间拿出来招待客人。⑧“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人民日报》2023年6月25日8版)21.小语认为品读本文应关注引用的作用。本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用诗句、《广群芳谱》,请思考其用意。(3分)22.读散文应品味其语言美。请根据小文的疑问式批注,解答问题。(6分)①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3分)(小文批注:运用叠词有何妙处?)②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小文批注: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23.小语认为文中的母亲具有一种朴素的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3分)24.小语将本文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勾连阅读,请你结合链接资料,探究两文结尾的抒情方式和情感有何不同。(4分)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链接资料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三、写作(70分,其中含书写10分)25.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烂漫 温馨 慷慨 2.:或冒号3.D4.D5.C6.(1)答案不唯一,注意称呼、自我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邀请的目的。示例:校长: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班长,我班将于下周一下午三点在班会活动课开展“交友之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想请您来班上给我们做关于交友的讲座。请问,您有时间吗?(2)交朋友贵在交心,患难才能见真情。7.(1)琐记 南京矿务学堂 东京(日本)积极上进、具有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有强烈的救国理想。8.①小桥流水人家 ②古道西风瘦马 ③山岛竦峙 ④风正一帆悬 ⑤影入平羌江水流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⑦一夜征人尽望乡 ⑧落花时节又逢君9.D10.这两句从听觉、视觉、触觉三个角度写滩头江水带着秋意扑面而来,山谷气候湿润,晴天也像阴天一样。突出了三峡的险峻和秋意浓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宦海波澜)。11.(1)元 方/ 入 门 不 顾 (2)欺 君/ 不 忠12. 同“否” 回头看 撒谎 逮捕13.①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②欺骗长官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14.C15.陈太丘是一个“方正”的人,陈太丘按时守约,体现了诚信的品质;陈太丘断案严明,面对小吏的过错严加惩治。16.C17.不相同。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模仿河蚌的样子逼真有趣,逗乐了童年的“他”,使“他”笑出了眼泪。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父亲为掩饰自己的话模仿大伯时的样子十分笨拙,使成年的“他”流下难过、心酸的眼泪;“他”还想到父亲一直以来省吃俭用,全心全意对自己的付出,同时这又是感动的眼泪。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脸比作酱紫色的布,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脸红的情态,表现出父亲不好意思的心理。 19.结构上:补充交代了父亲“不爱吃田螺、河蚌”的真相,照应前文,使情节更加完整,耐人寻味。内容上:揭示了“他”第二次流泪的原因,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主旨,表现了年轻一代理解并回报父爱的深刻主题。 20.示例:本文中,“他”看到父亲瘦小的身体、清癯的脸庞,回忆起小时候父亲抱“他”的情形,也想抱抱父亲,想关心和回报父亲,体现了“他”对父亲的感恩和爱。《散步》中,“我”在没那么平顺的小路上背起母亲,带她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是对母亲的关爱和孝敬,体现了“我”作为中年一代勇于承担责任、传承爱的主题。 21.①段引用诗句突出石榴花的灿烂、绚丽的特点,引出下文对石榴花及往事的回忆;③段引用《广群芳谱》详述石榴的来历、命名由来,生动翔实,具有说服力;引用诗文资料,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22.①运用叠词“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突出石榴花绽放的繁多、绚丽、蓬勃、充满生命力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榴花”比作“火苗”“晚霞”,生动形象地描绘石榴花开得火红、烂漫、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石榴花的喜爱、赞美之情。23.①乐于分享或乐于助人,从文中母亲把石榴树幼苗慷慨相赠给有需要的左邻右舍可以看出;②勤劳能干、勤勤恳恳,从文中她静心呵护石榴树的成长,做针线活可以看出;③无怨无悔、甘于奉献,从文中她操持农活和家务,从未有怨言可以看出;④重视教育,善于教育,从文中她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可以看出。24.本文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对石榴树、童年美好往事、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秋天的怀念》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方式,绽放的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作者借此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菊花是母亲的象征,作者借此赞美母亲的淳朴、高洁、坚强的精神品质;菊花也象征美好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要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