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5.1.1 从算式到方程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5.1.1 课时1 方程的概念与列方程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1.能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方程的概念.2.能根据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3.初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式数学的一大进步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km的一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1.2km;乙队从距大本营3km的二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0.8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解:乙队距峰顶的距离比甲队距峰顶的距离更近的行程:3-1=2(km);每小时甲队比乙队多走的行程:1.2-0.8=0.4(km);由公式:时间 =,所需的时间:2÷0.4=5(h)答:5小时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下面,我们从其它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活动1:小组分析下列各情境,并据此列出对应的等式任务一:提炼方程的概念和特点问题1:以上情境中,有那些量是相同的?情境1: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km的一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1.2km;乙队从距大本营3km的二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0.8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时间、距离问题2:设时间为x,由此可以列出怎样的等量关系?1.2x+1=0.8x+3.情境2 :用买12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6个小水杯.大水杯的单价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问题1:情境中存在怎样的关系式?关系式:金额=数量×单价等量关系:大水杯的金额=小水杯的金额问题2:设大水杯单价为x,由此可以列出怎样的等量关系?12x=16(x-5).情境3:如图是一枚长方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其随积是4000mm2,长和宽的比为8:5(即宽是长的).这枚纪念币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毫米 问题1:情境中存在怎样的关系式?问题2:设这枚纪念币的长为xmm,那么你可以列出怎样的关系式?等量关系:面积 = 长 × 宽1.2x+1=0.8x+3,12x=16(x-5),观察以上所列的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思考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汉语中“方程”一词源于讨论含多个未知数的等式的问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专门的“方程”章,其中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为例,给出了几个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称为“方程术”,19世纪50年代,清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外国数学著作时,开始将equation(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一词译为“方程”.下列哪些是方程?(1) ; (2) ;(3) ; (4) ;(5) ; (6) ;(7) .判断是否是方程谨记两个方程的特点: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活动: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3)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求卖出铅笔的支数.任务二: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说说方程的意义等量关系:(1)一周长×周数=总路程;(2) (上底+下底)×高=梯形面积;(3)卖出铅笔的金额+卖出圆珠笔的金额=卖出金额(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3)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求卖出铅笔的支数.解:(1)设跑x周,则400x=3000;(2)设上底是x cm,则下底是(x+2)cm,故 ;(3)设卖出铅笔x支,则卖出圆珠笔(60-x)支,故1.2×0.8x+2×0.9(60-x)=87.1.怎样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2.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思考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抓关键句子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步骤:① 设:恰当的设出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量;② 找: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关键);③ 列:利用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如图,一块正方形绿地沿某一方向加宽5m,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m2,求正方形绿地的边长.解:设正方形绿地的边长为xm,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为(x2+5x)m2,根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m2”.列得方程x2+5x =500.判断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3.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回顾本节课,思考下列问题?1.列算式的方法和方程解决问题,各有什么特点?2.你认为从算术到方程有什么样的意义?1.下列等式:; ; ;; .其中是方程的是 .(填序号)①②③④⑤解:设截下的那段电线的长度 x m,则第一条电线截后长度为(90 - x) m,第二条电线接上后长度为 (40 + x) m.由于接后两线段相等,故可列方程:(1)有两条电线,第一条长90m,第二条长40m.要从第一条截下一段接在第二条上,使两条电线长度相等,求截下的那段电线的长度(两条电线接头部分的长度忽不计).2.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2)某圆环形状的工件如图所示,它的面积是200cm2,外沿大圆的半径是10cm,内沿小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解:根据题目,知:外沿大圆的半径 R1 = 10cm.圆环的面积是外沿大圆的面积减去内沿小圆的面积,即:,用数学方程,我们可以表示为:.5.1.1 课时2 方程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1.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通过方程的解的定义,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会计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培养分析能力.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1)如何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2)方程4x=24的解是多少?活动1:对于方程1.2x+1=0.8x+3,你知道x等于什么时,等式成立吗?我们来试一试.x 1 2 3 4 5 6 …1.2x+1 …0.8x+372.23.44.65.88.2任务一:探究方程的解的概念3.83.65.46.277.8活动2: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使得等式0.52x-(1-0.52)x=80成立?解:当x=1000时,方程左边=0.52×1000-(1-0.52)×1000=520-480=40,右边=80,左边≠右边;当x=2000时,方程左边= 0.52×2000-(1-0.52)×2000=1040-960=80,右边=80,左边=右边,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注:(1)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后者是求解的过程;(2) 方程的解是通过解方程求得的;(3)方程的解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无解.1.下列方程中,解为x=4的是( )A.x-1=4 B.4x=1C.4x-1=3x+3 D.2x-1=12.x =1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 )A. B.C. D.CB判断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3.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活动:观察下列方程,找出它们的共性.任务二: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问题1:每个方程中,各含有几个未知数?问题2:每个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多少?问题3:等号两边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注意: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元”是指未知数,“一元”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 (2) ;(3) ; (4) ;(5) ; (6) ;(7) .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是否是等式(整式);2.是否只有一个未知数;3.是否未知数的次数是1.回顾本节课,说一说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1.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3.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1.下列等式:; ; ;; .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填序号)②③2.x=1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1-x=2 B.2x-1=4-3xC. D.x-4=5x-23.关于x的方程2xm-2+n=4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若方程的解为x=1,则n= .B32解:因为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所以|m|-1 = 1,且m-2≠0,得m = -2,所以原方程为-4x+3 = -7.4. 已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并写出其方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