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4基本营养物质-蛋白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7.4.2 基本营养物质 蛋白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的内容。糖类、蛋白质和油脂这类有机物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初中化学的学习对此已有初步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性质和用途,休现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教材在此前介绍了含单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在本节进一步引入含多官能团的生物大分子,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有机物更为完整、全面的认识、为化学选择性必修模块和生物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本节涉及的有机物结构都比较复杂,学生此时还难以仅从结构的角度认识这些物质的性质。因此,教材注意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活动出发来介绍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基本组成、特征反应与用途。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基本营养物质,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学习了甲烷、乙烯等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及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主要特点后,再学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可使学生对有机物的初步认识相对完整,也可深化对不同有机物特点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准备。但由于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不要盲目拔高要求,应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认识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节内容要求,本节教学重点为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性质;难点为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共分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糖类”,第二课时“蛋白质”,第三课时“油脂”。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十分复杂,教材只从组成元素和结构单元的角度进行简单介绍,同时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氨基酸的结构特征及重要化学性质,为下面介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进行铺垫。最后通过实验介绍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由此解释蛋白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蛋白质的鉴别方法等。
2.学习者分析
知识上,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糖类、蛋白质和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章前几节的内容中又学习了官能团的概念等。但并没有从分子结构或官能团的角度较深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及性质。能力上,根据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单元及形成过程,推测、认识可能的结构及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等存在一定困难。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实验探究、原理分析,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识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与蛋白质(丝织品)的鉴别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认识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能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丰富生活常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小结,知道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蛋白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变色、显色反应及在人体内的转化 难点: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5.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对具体事物中蛋白质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的水平。 通过对蛋白质性质实验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分析水平。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 节 一 :(情景导入: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
【设问】现在正是春季播种的季节?同学们家里都种的什么呀? 【设问】同学们你们熟知的大豆制品有哪些啊? 【过渡】2023年11月15日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本次博览会集中展示大豆全产业链8大门类1400多种特色产品。接下来我们观看其中一个片段 【播放】全国首届大豆产业博览会 【过渡】在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上首次展示“大豆加工产品树”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部分产品 【展示】大豆蛋白制品 【过渡】这几种食品中均有大豆蛋白的身影,“从营养健康机理来看,大豆对于提升人体免疫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大豆是唯一能够与肉类媲美的植物性蛋白食材,如果说蛋白质等级有个金字塔,那么大豆蛋白就处在“塔尖”的位置。 【过渡】恩格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设问】蛋白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可能回答:黄豆 玉米 小麦等 可能回答:豆腐 豆浆 豆奶粉 豆皮 干豆腐...
活动意图说明:由生活情景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环节二:氨基酸组成、结构、性质
【任务一】阅读教材P85,思考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任务二】蛋白质在人体中的转化规律是什么? 【补充】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另一部分氨基酸可被氧化,供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任务三】完成P85 思考与讨论 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讲解】氨基酸可看作是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的-COOH是酸性基团,-NH2是碱性基团。因此,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它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更为复杂的多肽,进而构成蛋白质。 【思考】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认识学习蛋白质的意义。 【思考】蛋白质都存在哪里呢? 【讲解】毛发 皮肤 指甲 体内的酶等 阅读教材,完成蛋白质的组成 阅读教材86页第一自然段: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被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再在人体内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氨基(—NH2)和羧基(—COOH) 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也能聚合成蛋白质。
活动意图说明: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复习生物课上学习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同时,强化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从结构入手,分析官能团,了解这类有机化合物的类别通性,提升学生的宏微结合及科学探究素养。
环节三:蛋白质的性质及用途
【过渡】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合成对探索生命活动规律、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家于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对蛋白质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播放】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视频 【过渡】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了纪念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而发行了邮票。 【任务一】蛋白质在工业上有哪些重要的应用? 【过渡】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清等,有的难溶于水,如丝、毛等。常见的蛋白质还有哪些性质呢? 【任务二】分组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其他化学性质。 实验1:①向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②再向试管中加人约3ml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讲解】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蛋白质的变性 【设问】1.加水之后蛋白质重新溶解了吗?蛋白质的变性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强调】重金属的盐类(如CuSO4 、BaCl2等)、强酸、强碱、乙醇、甲醛、加热、紫外线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溶解度下降,并失去生理活性,属于化学变化。用途:杀菌消毒 实验2:①向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慢慢加入几滴饱和硫酸铵溶液,振荡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②再向试管中加人约3ml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蛋白质是否变性?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强调】轻金属盐(如(NH4)2SO4、NaCl等)能促进蛋白质溶解,但当盐溶液浓度较大时,反而会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并未失去活性,属于物理变化。用途:分离提纯蛋白质 【演示实验】实验3:向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浓硝酸,加热,观察现象。 【强调】很多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发生显色反应,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实验4: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分别灼烧一小段羽毛,小心地闻气味 【强调】蛋白质被灼烧时,会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可用来鉴别毛料,棉料与化纤。 【练习】请同学们回顾所学内容,判断正误: (1)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2)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直接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  ) (3)生物体内的酶都是蛋白质(  ) (4)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水可重新溶解(  ) (5)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鉴别真蚕丝和人造丝(  ) 【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医院里用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或涂抹医用酒精等方法进行消毒。 (2)在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保存动物标本。在农业上,可以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制成波尔多液来防治农作物病害。想想为什么。 (3)不小心误服可溶性重金属盐应立即采取什么急救措施呢? (4)钡盐也属于重金属盐,医院在做胃透视时要服用“钡餐”BaSO4为何不会中毒?能否改服BaCO3 (5)为什么疫苗要冷藏保存? 阅读教材P86最后一自然段并总结 可能回答:两性 水解... 生成白色沉淀 加水后沉淀无变化 没有 化学变化 阅读教材回答 生成白色沉淀 加水后沉淀消失 蛋白质未变性 物理变化 白色沉淀生成 加热后显黄色 烧焦羽毛味 学生1:对 学生2:错 先水解成多肽 进一步水解成氨基酸 学生3:错 大部分是蛋白质 学生4:错 加水后不溶解 学生5:对 小组讨论并回答 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 生牛奶 豆浆 硫酸钡不溶于盐酸 碳酸钡溶
活动意图说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在已有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生命活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地了解蛋白质的其他化学性质,为以后生物和化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发展学生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随堂演练】1.下面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石膏,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从而制成豆腐 B.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若误食重金属盐而引起中毒,可服用大量牛奶或豆浆进行解救 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性质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棉被和蚕丝被的主要材质均为高分子 B.从牛奶中可以提取酪素,用来制作塑料 C.消毒过程中细菌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D.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3.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具有明显影响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福尔马林溶液(HCHO溶液) B.蓝矾 C.NaCl D.酒精 (2)如果你发现有人误服重金属盐而出现了中毒病症,需要你马上对病人进行抢救,你应该怎么办______。 (3)当你选择物质对病人进行抢救以后,下一步的打算或做法是______。 A.建议病人快去医院继续治疗 B.将病人安置于通风处呼吸新鲜的空气 C.建议病人卧床休息
活动意图说明:及时巩固、消化所学,促进掌握必备知识,评价教学效果,为后期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俗语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要健康,喝豆浆,要长寿,吃大豆”...一直以来,作为“东方健康膳食营养”中不可或缺的品类,豆制品占据着我国居民家庭餐桌消费的重要位置。那么,怎么吃才能实现日常饮食中的“豆达标”? 【PPT】《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 建议“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其中成年人大豆推荐量为每日15-25克。 【设问】今天你豆达标了吗? 【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1.学案上课后巩固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在牛胰岛素合成之后我国有关蛋白质的后续研究成果 可能回答:达标了 没达标 学生回答:盐析 变性等
活动意图说明:前后呼应,使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体会蛋白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7.板书设计
7.4.2 基本营养物质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福尔马林,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 B.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加入醋酸铅溶液析出后的蛋白质加水后,可重新溶于水 2.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 ①滴加浓硝酸 ②滴加浓硫酸 ③滴加酒精 ④火焰上灼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关于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Na2SO4浓溶液,均会使其变性 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蛋白质、纤维素、蔗糖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4.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鲜牛奶,现代科学证明,用银器盛放鲜牛奶确有其科学依据,其科学依据是(  ) A.溶有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B.用银器盛放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银元素 C.银易导热,牛奶凉得快 D.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坚固耐用 5.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蛋白质主要依靠从食物中摄取,而不是靠人体自身合成的。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中只含有C、H、O、N元素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的(NH4)2SO4溶液,蛋白质会析出,再加水不溶解 C.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喝牛奶或生鸡蛋清进行解毒 D.只有高温、重金属盐和紫外线才能使蛋白质变性 6.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服的汗渍、血液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提升】7.元代郑允端用诗描述豆腐:“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制作豆腐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请结合下图中豆腐的传统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主要营养成分是( ) A.淀粉 B.油脂 C.蛋白质 D.纤维素 (2)“③滤浆”与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类似的是 (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3)“④煮浆”后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该分散系是 (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4)“⑤点卤”过程中需使用石膏、氯化镁等物质,其作用是( ) A.防腐剂 B.着色剂 C.凝固剂 D.抗氧化剂 (5)豆腐的传统制作过程①~④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关于蛋白质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均可溶于水 B.涂抹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蛋白质被灼烧时,会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D.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结合本地特产大豆进行讲解,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还是很了解,但是了解只是一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学生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在回顾初中有关蛋白质及氨基酸知识的基础上,以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对比、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对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性质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根据课标要求及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详略处理得当,能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目标达成度较高。
附 件 7
学科:化学
导学工具单
年级:高一 题目:7.4.2 基本营养物质 蛋白质
【学习目标】我该学什么
1.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识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与蛋白质(丝织品)的鉴别方法。
2.认识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能用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
3.知道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体会蛋白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变色、显色反应及在人体内的转化
难点: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学法提示】我该如何学习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进行具体指
导;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完成导学案,对课堂的理解和掌握会更深入
2.课中注重笔记:在课堂上认真记录重点内容并进行整理和总结;多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互动交流:实验过程中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和帮助。
3.课后多做题:通过多做习题来巩固知识点和技能;深入探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学习材料】分层次阶梯式设置学习活动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真
实问题中学习知识,训练思维、体验、感悟;
“首届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学习过程】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每
个环节要求预设时间)
问题情景 5min 自主学习 5min 合作探究 20min 展示交流 10min 总结提升 5min
【达标检测】我学会了吗 设计达标检测练习和巩固、拓展、提升学习内
容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基础】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福尔马林,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
B.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加入醋酸铅溶液析出后的蛋白质加水后,可重新溶于水
2.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
①滴加浓硝酸 ②滴加浓硫酸 ③滴加酒精 ④火焰上灼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关于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Na2SO4浓溶液,均会使其变性
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蛋白质、纤维素、蔗糖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4.蒙古牧民喜欢用银器盛鲜牛奶,现代科学证明,用银器盛放鲜牛奶确有其科学依据,其科学依据是(  )
A.溶有极微量的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防止牛奶变质
B.用银器盛放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银元素
C.银易导热,牛奶凉得快 D.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坚固耐用
5.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蛋白质主要依靠从食物中摄取,而不是靠人体自身合成的。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子中只含有C、H、O、N元素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的(NH4)2SO4溶液,蛋白质会析出,再加水不溶解
C.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喝牛奶或生鸡蛋清进行解毒
D.只有高温、重金属盐和紫外线才能使蛋白质变性
6.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服的汗渍、血液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提升】7.元代郑允端用诗描述豆腐:“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制作豆腐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请结合下图中豆腐的传统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豆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主要营养成分是( )
A.淀粉 B.油脂 C.蛋白质 D.纤维素
(2)“③滤浆”与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类似的是 (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3)“④煮浆”后得到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该分散系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4)“⑤点卤”过程中需使用石膏、氯化镁等物质,其作用是( )
A.防腐剂 B.着色剂 C.凝固剂 D.抗氧化剂
(5)豆腐的传统制作过程①~④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关于蛋白质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均可溶于水
B.涂抹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蛋白质被灼烧时,会产生类似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D.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拓展延伸】设计进一步学习需要思考的问题,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搜集大豆榨油的流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