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得分积累与运用(共40分)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1.秋日的山林里,qīng liáng的风拂过枝头,chéng shú的野果挂满枝头,远处的bō li般的湖面映着蓝天,格外美丽。2.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yì lì不动,望着石碑上的名字,心中涌起对英雄的jìng pèi,也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3.月光下,丁香花的yōu xiāng弥漫在空气中,她披着白色的yī jīn,站在花旁,神情huǎng hū,仿佛在与花朵对话。二、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壮烈 抱怨 自做自受 B. 悬崖 旗帜 居高临下C. 迷蒙 报怨 余音绕粱 D. 屹立 次序 技高一愁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他在演讲时滔滔不绝,台下的观众却听得恍惚,纷纷低头玩手机。B. 经过不懈努力,他的成绩终于一落千丈,成为班级的佼佼者。C. 看到战士们为保护群众受伤,在场的人都热血沸腾,主动上前帮忙。D. 这片草原十分单薄,一眼望去全是绿色,让人心情舒畅。四、下列诗句与作者、诗题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孟浩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C.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D.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王维——《过故人庄》五、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B. 教室里,同学们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写字,有的在讨论问题。C. 春天是温柔的,她轻轻抚摸着沉睡的大地。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六、名句填空(10分)1.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2.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曹植3.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纲4.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5.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文学常识填空(6分)1.《开国大典》描写了______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的盛大场面,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民的喜悦之情。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分别是马宝玉、______、______、胡德林、胡福才,他们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英勇跳崖,展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草原》的作者是______,他的代表作还有《______》《四世同堂》等。八、口语交际(4分)在“难忘的瞬间”主题分享会上,你会选择哪一个生活瞬间分享?请简要描述这个瞬间,并说明难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共35分)阅读理解(35分)(一)课内阅读(15分)《开国大典》(节选)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1. 下列对“直奔会场”中“直奔”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是(3分)( )A. 铁路工人跑步进入会场,速度很快B. 铁路工人心里急切,直接朝着会场去,体现对开国大典的期待C. 铁路工人不认识路,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走D. 铁路工人担心迟到,所以选择最快的路线2. 用“______”画出选段中的比喻句,并填空:句子把______比作_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5分)3. 从“早上六点钟起”到“正午”,群众的入场过程体现了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为什么会场上会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这一掌声包含了群众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20分)战地小通信员深秋的太行山,漫山遍野的枫叶红得像燃烧的火焰,却挡不住刺骨的寒风。一支八路军小分队正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进,他们要把一份紧急情报送到山那边的兵工厂。队伍里,15岁的小通信员小林背着鼓鼓的背包,脚步轻快地走在队伍中间,背包里除了干粮和水壶,最珍贵的就是用油布裹了三层的情报。“小林,把背包给我背会儿!”班长回头喊道。小林摇摇头,挺了挺腰:“没事班长,我有力气!”他知道,这份情报关系到兵工厂的安全,哪怕自己累点,也绝不能让情报有半点闪失。天渐渐黑了,寒风卷着枯叶打在脸上,像小针扎一样疼。突然,远处传来“砰砰”的枪声,队伍立刻隐蔽起来。班长压低声音说:“是敌人的巡逻队,我们绕路走!”队伍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下滑,小林脚下一滑,重重摔在地上,背包也甩了出去。他顾不上揉摔疼的膝盖,急忙爬过去捡背包,手刚碰到背包带,就听见“哗啦”一声——水壶摔破了,水顺着石头缝流进泥土里。“水!”小林急得眼圈发红,这是他仅剩的半壶水。班长拍拍他的肩膀:“没事,先赶路!”小林咬咬牙,把背包紧紧抱在怀里,跟着队伍继续前进。又走了两个小时,小林的嘴唇干得裂开了口子,每走一步都觉得腿像灌了铅。他忍不住摸了摸背包,油布裹得严严实实,情报应该没受潮。就在这时,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河水结着薄冰,寒风一吹,冰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蹚过去!”班长一声令下,率先跳进河里。小林跟着跳进去,冰冷的河水瞬间浸透了裤子,冻得他牙齿打颤。他把背包举得高高的,生怕河水溅到上面。过了河,小林的腿已经冻得麻木,却还是紧紧抱着背包,一步一步跟着队伍往前走。终于,在天亮前,他们赶到了兵工厂。小林颤抖着解开油布,把完好无损的情报递给兵工厂的同志,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看着兵工厂的工人叔叔们紧张地忙碌起来,小林忘了嘴唇的疼痛,也忘了冻僵的双腿,脸上露出了笑容。后来,每当有人提起那次送情报的经历,小林总会说:“情报比我的命还重要,只要情报能安全送到,再苦再累都值!”1. 下列对“寒风卷着枯叶打在脸上,像小针扎一样疼”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分)( )A. 写出了深秋太行山寒风的凛冽B. 衬托出八路军小分队行军的艰难C. 说明小林的脸很脆弱,容易被划伤D. 为后文小林水壶摔破后缺水的艰难做铺垫2. 用“______”画出描写小林保护情报的关键语句,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小林怎样的品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两次写到小林“紧紧抱(举)着背包”,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中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如寒风、冰水、枪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你认为小林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种精神对你的启发。(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表达(共25分)十、习作(共25分)题目:一次奇妙的“变形”之旅要求:1. 想象自己变成某一种事物(如云朵、小草、小鸟等),写一次变形后的经历;2. 写出变形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3.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字数不少于450字。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测试卷答案:积累与运用(共40分)一、 读句子写汉字(8分,每空1分)1.清凉;成熟;玻璃 2.屹立;敬佩 3.幽香;衣襟;恍惚(解析:注意“清凉”的“清”、“成熟”的“成”、“屹立”的“屹”、“恍惚”的“恍”等易错字的正确书写,避免形近字混淆,如“衣襟”的“襟”与“禁”区分开。)二、错别字辨析(3分)B(解析:A项“自做自受”应为“自作自受”;C项“报怨”应为“抱怨”,“余音绕粱”应为“余音绕梁”;D项“技高一愁”应为“技高一筹”;B项无错别字。)三、词语运用判断(3分)C(解析:A项“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用在此处与“滔滔不绝的演讲”搭配不当;B项“一落千丈”指成绩大幅下降,与“成为佼佼者”矛盾;D项“单薄”形容草原不恰当,可改为“辽阔”;C项“热血沸腾”体现人们的激动情绪,使用恰当。)四、诗句、作者与诗题匹配(3分)B(解析:A项作者应为辛弃疾;C项诗题应为《饮湖上初晴后雨》;D项作者应为孟浩然;B项匹配正确。)五、修辞手法判断(3分)B(解析:A项运用比喻,将“船头和船艄”比作“新月”;C项运用拟人,赋予春天“抚摸”的动作;D项运用夸张和比喻,“三千尺”夸张,将“瀑布”比作“银河”;B项为陈述句,无修辞手法。)六、名句填空(10分,每空1分)1.鞠躬尽瘁 2.捐躯赴国难 3.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4.野旷天低树 5.明月别枝惊鹊(解析:准确默写名句,注意“鞠躬尽瘁”的“瘁”、“捐躯”的“躯”、“野旷”的“旷”等易错字的书写,结合课文积累填空。)七、文学常识填空(6分,每空1分)1.1949;群众入场;毛主席出现;掌声雷动(或“红旗翻动”等,写出三个相关场景即可) 2.葛振林;宋学义3.老舍;骆驼祥子(解析:根据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填空,注意“葛振林”的“葛”、“骆驼祥子”的“祥”等书写,老舍代表作需准确记忆。)八、口语交际(4分)示例:我会分享班级拔河比赛获胜的瞬间。比赛时,我们全班同学紧紧抓住绳子,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齐声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用力拉。当裁判举起我们班获胜的牌子时,大家瞬间欢呼起来,有的同学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有的甚至跳了起来。这个瞬间让我难忘,因为它让我真切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也让我明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解析:描述瞬间需包含“场景、动作、情绪”,说明难忘原因需结合情感体验,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即可,得3-4分;内容较完整但细节不足,得1-2分。)九、阅读理解(共35分)(一)课内阅读《开国大典》(节选)(15分)1. 词语理解(3分)B(解析:“直奔”体现铁路工人迫切想参加开国大典的心情,突出对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期待,A项“跑步”、C项“不认识路”、D项“担心迟到”均不符合语境。)2. 比喻句分析(5分)比喻句: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分)填空:天安门广场的人群;人的海洋;翻动的红旗;海上的波浪;广场上人多、红旗灵动(4分,每空1分,准确概括比喻本体、喻体及表达效果即可)3. 群众入场过程的意义(3分)体现了群众对开国大典的高度重视和热切期盼(1分)。从“早上六点”到“正午”,群众提前数小时入场,甚至铁路工人“一下火车就直奔”、农民“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可见大家不愿错过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时刻,凸显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2分)。4. 掌声的原因与情感(4分)原因:毛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首次在开国大典上与群众见面,这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标志,群众内心激动,用掌声表达敬意(2分)。情感:掌声中包含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2分)。(二)课外阅读《战地小通信员》(20分)1. 环境描写理解(3分)C(解析:该句通过比喻突出寒风的凛冽,衬托行军艰难,为后文缺水困境铺垫,A、B、D项理解正确;C项“小林的脸很脆弱”错误,并非指脸的特质,而是强调寒风的刺骨。)2. 关键语句与品质分析(5分)关键语句:背包里除了干粮和水壶,最珍贵的就是用油布裹了三层的情报。他顾不上揉摔疼的膝盖,急忙爬过去捡背包。小林咬咬牙,把背包紧紧抱在怀里,跟着队伍继续前进。他把背包举得高高的,生怕河水溅到上面。小林颤抖着解开油布,把完好无损的情报递给兵工厂的同志。(画出3句及以上即可,2分)品质:从“用油布裹三层”“紧紧抱/举着背包”等描写,能感受到小林对情报的珍视,以及他负责任、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品质(3分,结合语句概括,答出2-3种品质即可)。3. 两次“抱(举)背包”的情境与好处(4分)情境:第一次:小林摔破水壶后,把背包紧紧抱在怀里,继续赶路(1分);第二次:蹚过结冰的小河时,把背包举得高高的,防止河水溅到(1分)。好处:通过重复描写,突出小林始终把保护情报放在首位,强化他负责任、坚守使命的形象,让人物品质更鲜明(2分)。4. 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渲染行军环境的恶劣,如“寒风刺骨”“冰水浸透裤子”,凸显八路军小分队的艰难处境(2分);反衬小林的勇敢与坚定,在恶劣环境中,小林仍坚守使命,突出人物品质(2分)。5. 精神与启发(4分)值得学习的精神:负责任、坚守使命、不畏艰难(2分,答出2种核心精神即可)。启发:示例:生活中,我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时,负责收集资料的任务。即使遇到资料难找的情况,我也没有放弃,像小林保护情报一样认真筛选、整理,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这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守责任、克服困难,就能达成目标(2分,结合生活实际,围绕精神谈具体做法与感悟即可)。十、习作表达(共25分)评分标准1. 内容完整(10分)清晰写清“变形”后的身份、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情节具体,得8-10分;写出变形经历,但细节笼统,感受不深刻,得5-7分;内容偏离“变形”主题,或未体现“经历”,得0-4分。2. 修辞手法(7分)运用比喻、拟人等2种及以上修辞手法,且自然贴切,得5-7分;运用1种修辞手法,或运用生硬,得3-4分;无修辞手法,得0-2分。3. 语言表达(5分)语句通顺,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得4-5分;语句较通顺,有1-2个错别字,得2-3分;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得0-1分。4. 字数要求(3分)不少于450字,得3分;400-449字,得2分;350-399字,得1分;少于350字,得0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