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根据语境写词语。(共6分)
天气真zāo ɡāo(  ),风扯着sǎnɡ zi(  )呼啸而过。雨měnɡ liè(   )地拍打着窗户。我坐在yīn lěnɡ(   )的房间里,qīng tīng(   )着窗外的风雨声,想着还没有到家的妈妈,心中不由得yōu lù(   )了起来。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闰(rùn)土 一缕(lǚ) 秕(bǐ)谷 獾(guàn)猪
B.畜(chù)生 伽(qié)蓝 参(cān)差 泼剌(là)
C.追悼(dào) 囫(hú)囵 吊唁(yàn) 皱蹙(cù)
D.彻底(chè) 抽搐(chù) 戛然(jiá) 入场券(juà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酒脱 愁怨 惊天冻地 排山倒海
B.草坪 拒离 心满意足 心惊肉跳
C.甘蔗 酱油 画龙点睛 栩栩如生
D.谱写 凝视 一望无际 幌然大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部电影上映时,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人们都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B.自成功举办“丹桂旅游文化节”之后,“丹桂之乡”的名声响彻云霄。
C.国庆之夜,繁华的步行街上人声鼎沸。
D.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5.下列对本单元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穷人》这篇课文的多处环境描写很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形象。
B.《桥》《穷人》这两篇课文都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
C.《桥》这篇课文在文章结尾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构思新颖别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6.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分)(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D.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苏联作家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B.管桦的作品《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是雨来,他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机智逃脱了。
C.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原名《心》,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
D.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惨烈的车祸面前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②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③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④端午节与父母团聚,对于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只是一种 。
A.无动于衷 沉醉 左右逢源 奢望
B.无动于衷 沉醉 绝处逢生 愿望
C.麻木不仁 沉湎 左右逢源 奢望
D.麻木不仁 沉湎 绝处逢生 愿望
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阿姨安慰想念父母哭闹不休的幼儿时说:“别哭!再哭我就不让爸爸妈妈来看你啦!”
B.某校为高三学子举行送祝福活动,校内电子屏显示主题语为:“擦干眼泪,从头再来!”
C.好友数学考了满分,张乐拍着好友的肩膀说:“恭喜!恭喜!勇夺桂冠,下不为例!”
D.交警敬礼后对司机说:“同志,您好!请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例行检查,谢谢配合。”
10.诗词曲鉴赏(共10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儿女各当家”指的是                。
(3).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
                            
(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理解(共38分)
11.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共10分)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分别是:     、      、      。
(2).请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        好一一听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共18分)
看戏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④自然段中“铿锵”的意思。
铿锵:                   
(2).请根据文章内容用恰达的词语概括观众情绪的变化。
安静等待——(    )——(   )——仰慕崇拜
(3).文章用“//”分成了三部分,请你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章第④段从( )、( )、( )、( )这四个方面描写了梅兰芳的表演。本段还多次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请你找出两处,用“ ”画出来,并写写有什么好处。

(5).短文既然主要写人,为什么开头还要写天气的闷热和剧场的安静,请写出你的理解。                    
(6).短文最后才点明这位艺术家是梅兰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至少写出两点)
                                    
13.阅读材料,完成习题。(共10分)
动物的诈死
英国动物学家汤普笙教授,曾写过一篇记述动物诈死的文章,其中写道:某地有一只猴子,平常用链条缚在一根杆子上,所以常常蹲在杆顶,成了习惯。邻近那些乌鸦看见猴子常蹲在杆顶,便乘其不备,疾飞而下,把猴子的食物抢劫一空,弄得猴子常常闹饥荒。有一天早晨,这猴子好像得了什么疾病似的,低眉俯首,没精打采,慢腾腾地爬下杆来,两手捧胸,好似万分痛苦,后来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之后,竟伸腿舒臂,双目紧闭,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那些乌鸦以为它已死去,便一哄而下,打算把这只猴子的所有遗产都抢个精光。猴子也真像死了一样,半点反应都没有。有一只倒霉的乌鸦,一路叫,一路跳,跳到猴子的身旁。哪知这时猴子突然跃起,以闪电般的速度,一把将它牢牢抓住。这时,猴子喜怒交加,露齿狞笑,一阵狂扯,竟把这只乌鸦剥得赤裸裸的,又把死鸦从高空中狠命往下一抛。从此以后,乌鸦们再也不敢来抢猴子的食物了。
关于狐狸诈死的故事,尤为有趣。有一只狐狸,从一个小孔钻进一家鸡舍,把里面的鸡全吃光了。但进舍有孔,出舍却无门。这个狐狸吃鸡太多,肚腹胀大,不能再从原路出去了。第二天一早,鸡舍主人发现鸡舍里躺着一只死狐,就将它拖出,打算埋到野地里。哪知这个“死狐”一到野地,立刻就跳起来,狂奔而逃了。
印度某地还发生过牛诈死的事。有一头公牛经常去偷吃一位医生的牧草。这头公牛在当地被尊为“圣牛”,所以土著人一般都不敢碰它。后来土人奉了医生之命,用棍棒去敲赶,不料此牛不堪一击,被打了一下竟然就地倒毙了。土人大惊,以为事态严重,赶紧告诉了医生。这位医生跑去诊断以后,发现此牛原来是装死,医生拿了一块烧红的煤,放在牛臀上,这头牛开始还强行熬了一阵,可后来到底熬不住,从地上爬起来逃走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遇到动物诈死的事。有时麻雀被人捉到以后,放在手掌里,好似死了一般,可是只要你稍不注意,它就会疾飞而去。其他像乌龟、墨鱼等,也都有一套装死的本领。
(选自《动物趣谈》2011年3月)
(1).印度某地发生过哪种动物诈死的事?( )
A.乌鸦 B.麻雀 C.墨鱼 D.公牛
(2).文中的猴子在谁面前诈死?( )
A.狐狸 B.乌鸦 C.麻雀 D.乌龟
(3).下列是猴子诈死过程的示意图。“伸腿舒臂,双目紧闭”应该在什么位置( )
①低眉俯首,没精打采——②两手捧胸,万分痛苦—— ③喜怒交加,露齿狞笑——④狂扯乌鸦,狠命抛下
A.在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4).引起土著人大惊的严重事态指的是什么?( )
A.公牛偷吃牧草
B.公牛爬起逃走
C.公牛就地倒毙
D.牛臂上放块烧红的煤
(5).哪本杂志最可能转载这篇文章?( )
A.《奇妙动物》
B.《儿童文学》
C.《童话世界》
D.《科幻世界》
(6).有人说动物诈死是欺骗的行为,也有人说这是一种高明的本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理由。
                                
(7).文章最后一段提到麻雀、乌龟、墨鱼等动物,作者为什么不具体介绍它们诈死的事?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三、作文(共30分)
习作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难忘或者感动的事情。请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故事情节叙述完整,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 糟糕(2). 嗓子(3). 猛烈(4). 阴冷(5). 倾听(6). 忧虑
2.C
3.C
4.C
5.B
6.B
7.A
8.A
9.D
10. 1. 诗中写了村庄儿女、童孙这些人物。他们分别在:耘田绩麻、学种瓜。2. 各有各的一份任务3. 这两句主要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4. 一是表现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二是衬托农民的勤劳和农事的繁忙。5. 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阅读理解
11. 1. (1). 齐宣王1. (2). 南郭处士1. (3). 湣王2. (1). 让2. (2). 喜欢3. 齐宣王死后,湣王登基。喜欢听独奏,南郭处士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逃跑了。4. 比喻没有真材实料,想要蒙混过关的人。
12. 1. 短促而有力的声音,形容声音和谐而又响亮。2. (1). 激动兴奋2. (2). 陶醉入迷3. ①观众在剧院中等待看戏。②梅兰芳演戏,观众很崇拜他③总结全文,写出这是一个奇迹。4. 环境 表情 动作 唱腔
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好处:①写出了观众对梅兰芳的欢迎②写出了梅兰芳声音的美妙。
5. 开头的环境描写衬托出梅兰芳的演技高超以及观众对他的喜欢与敬佩之情。6. 揭示观众对梅兰芳同志的表演艺术造诣的赞赏;同时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突出了梅兰芳同志的艺术具有超高的价值。
13. 1. D2. B3. C4. C5. A6. 我认为这是一种高明的本领。动物生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运用诈死这种方式可以在危险时保护自己。如,文中的狐狸如果不诈死,早就没命了。7. (1)如果都具体介绍,如猴子、狐狸、公牛一样各用一段话描述,文章篇幅就会拉得太长。
(2)都具体介绍无法突出重点。
(3)文中事例多时应该有详有略。
(4)文章末尾一笔带过,激发读者进一步思考、探索的兴趣。
三、作文(共30分)
14.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事已渐渐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十分令我感动,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接到妈妈的命令--去买菜。我打着伞,极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因为我正在看书,而且恰好看到最精彩的地方!
卖菜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四十多岁的大妈。她满脸慈祥,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黑发中也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发。我拿起几个成色不错的白菜,问:“这些多少钱啊?”“我先称一下,请稍等。”大妈爽快地接过白菜,转过身去拿秤。这时,我看到菜摊上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我想买几个回去吃,这时才发现我的钱是买不起香蕉的!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可以偷偷拿一个啊!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偷偷拿一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反正周围又没有人,我以后就不这样干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我做出了决定后,偷偷瞄了一眼背对着我专心称菜的大妈,飞快地拿起一个香蕉藏到了衣服里面。“好了,3块5毛。”大妈转过身,笑眯眯地递给我装了白菜的塑料袋。我脸红了,急忙把钱递过去,转身就跑。“哎--小姑娘!”身后传来大妈的喊声。完了,被发现了!我加快速度奔跑着。尽管我使出全力,但还是被大妈追上了!我低下头,等待责骂。“小姑娘,我还没有找你钱呢!”大妈喘着气,递给我一张5角纸币。我抬起头,发现大妈连伞都没打,淋着雨就跑来了。她脸上淌着雨水,慈爱地说:“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哦!”说完就跑回菜摊了。我愣住了,大妈不顾大雨倾盆给我送钱,而我却……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既感动又羞愧,我鼻子不禁一酸。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妈,但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散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