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阳光下》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阳光下》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在阳光下》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在阳光下》是一首富有活力的音乐作品,整体情绪欢快、活泼,充满蓬勃朝气,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曲采用 3/4 拍,节奏轻盈、摇曳,旋律起伏有致,且包含装饰音等元素,增添了活泼、俏皮之感。其创作与时代背景和生活紧密相连,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版本或风格的同类主题作品,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适合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
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在阳光下》相关音乐素材,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基调,体会旋律中传达出的蓬勃朝气与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准确辨别 3/4 拍的节奏韵律特点,感受其轻盈、摇曳的节奏动感;在聆听过程中,感知歌曲的旋律起伏、音色特点,通过哼唱、模唱等活动熟悉旋律轮廓,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力。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自信、准确地哼唱《在阳光下》的主旋律,把握好节奏、音准和装饰音,用明亮、有活力的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如在演唱装饰音时做到轻巧、灵动;鼓励学生根据歌曲意境,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或舞蹈,能自信地在小组或班级面前展示,增强肢体表现力和音乐表现力,如模仿阳光照耀、人们欢乐嬉戏的动作。 3. 创意实践:组织学生尝试运用课堂乐器(如三角铁、沙锤、木鱼等),为《在阳光下》设计节奏型进行伴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展现独特的音乐理解,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描绘自己心中阳光下的美好场景,并进行演唱展示,激发音乐创作兴趣。 4. 文化理解:介绍《在阳光下》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其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欣赏不同版本或风格的同类主题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阳光、美好生活的多元音乐表达,培养文化包容和尊重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在阳光下》的音乐魅力,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流畅地哼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通过演唱和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准确表达出这种情绪。 2.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 3/4 拍的细腻节奏变化,做到演唱准确、富有表现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具体的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 提问 “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阳光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阳光有关的美好场景,自由发言,进而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歌曲《在阳光下》。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分享生活中与阳光相关的美好经历和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歌曲欣赏) 教师活动: 1. 初次播放《在阳光下》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聆听,同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节奏图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听完后提问:“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2. 再次播放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晃身体,引导学生一起做简单的 3/4 拍律动,如拍手、拍肩、跺脚(强拍拍手,弱拍拍肩,次强拍跺脚),感受 3/4 拍的韵律特点。详细讲解 3/4 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强弱弱),通过多种身体动作组合练习加深学生的感知。 3. 分段播放歌曲,每段欣赏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重点关注歌曲中的装饰音,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装饰音为歌曲增添的活泼、俏皮的感觉,并引导学生准确哼唱主旋律,把握好节奏、音准和装饰音。 学生活动: 1. 安静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 2. 跟随教师一起做 3/4 拍律动,认真学习 3/4 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对节奏的感知。 3. 分段聆听歌曲,分享自己对各段音乐的感受,仔细聆听教师对装饰音的示范演唱,模仿并准确哼唱主旋律,注意节奏、音准和装饰音的把握。 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和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逐步深入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旋律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歌曲,为后续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奠定基础。
环节三(拓展与创作) 教师活动: 1. 提供三角铁、沙锤、木鱼等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自己的理解,为歌曲创编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先让学生单独尝试,然后组织小组内交流合作,确定最佳的伴奏方案。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歌词,描绘自己心中阳光下的快乐场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歌词创作,之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分享创编的歌词。 学生活动: 1. 积极尝试用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合作,共同确定伴奏方案并进行练习。 2. 展开想象,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创编歌词,积极分享小组的创作成果。 设计意图: 通过乐器伴奏创编和歌词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内涵,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1. 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如学会了欣赏《在阳光下》、了解了 3/4 拍的特点、进行了歌词和动作创编等。2.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在阳光下》钢琴曲以明快旋律铺展温暖,光影跃动间,既绘出阳光洒落的生机,更传递对希望与美好的向往,治愈且充满力量。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在阳光下》这首欢快的歌曲,感受到了阳光带来的美好和活力。希望大家在课后能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用音乐去发现生活中的更多美好。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珍惜阳光,珍惜生活,积极向上地成长。”3. 布置课后作业(任选其一):回家后为家人播放《在阳光下》,并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创编成果;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自己心中阳光下的美好场景。学生活动:1. 积极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2.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体会歌曲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和积极态度。3. 记录课后作业,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享和教师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魅力和内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持续热爱。布置课后作业,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1. 《在阳光下》 2.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蓬勃朝气 3. 节拍:3/4 拍(强弱弱),节奏轻盈、摇曳 4. 特点:旋律起伏有致,含装饰音(活泼、俏皮) 5. 活动:哼唱、创编动作、乐器伴奏、歌词创编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次教学围绕《在阳光下》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讲解 3/4 拍的节奏时,部分学生对强弱规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律动练习中表现不够协调;在歌词创编环节,有些学生思路不够开阔,创作的歌词较为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节奏的教学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在创意实践环节,可提供更多的示例和启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同时加强小组合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创作中,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