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桔梗谣》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桔梗谣》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桔梗谣》教案
教材分析 《桔梗谣》(又称《道拉基》)是朝鲜族极具代表性的民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桔梗作为朝鲜族传统食材,象征勤劳与丰收,歌曲以其为核心,生动描绘了朝鲜族姑娘上山挖桔梗的劳动场景,传递出对劳动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音乐特点来看,歌曲采用三拍子 “强弱弱” 节奏,旋律优美流畅、明快活泼,多处融入前倚音等装饰音与附点音符,赋予歌曲细腻的民族韵味;同时,长鼓、伽倻琴等朝鲜族特色乐器的伴奏,进一步强化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作为民族音乐教学素材,《桔梗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与演唱、律动能力,更能引导学生了解朝鲜族文化,体会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是落实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的优质载体。
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聆听《桔梗谣》,感受三拍子 “强弱弱” 的明快节奏与优美流畅的旋律,体会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提升对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感知能力。 辨别长鼓、伽倻琴等朝鲜族特色乐器的音色,感受其独特音响效果,理解乐器对歌曲民族风格的烘托作用,增强民族音乐音色辨别能力。 2. 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准确把握音准与节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晰传递劳动与丰收的喜悦情感。 学习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扛手、围手、顶手),能随歌曲节奏完成简单律动,展现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提高身体协调性与音乐表现力。 参与小组合唱与舞蹈表演,与成员默契配合,共同完成艺术呈现,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与舞台表现力。 3. 创意实践: 用身边物品(筷子、杯子)或简单打击乐器(铃鼓),为歌曲创编独特节奏型伴奏,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劳动场景想象,为歌曲创编新歌词,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提升歌词创作与语言表达能力。 参与小型音乐表演活动,运用所学技能呈现歌曲,积累表演经验,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4. 文化理解: 了解朝鲜族的地理位置、传统节日(春节、上元节、秋夕节)、特色美食(泡菜、打糕、冷面)等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 理解《桔梗谣》所反映的朝鲜族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体会对劳动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增进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欢快情绪与三拍子节奏特点,准确把握旋律,有感情地演唱,体会朝鲜族民歌的民族韵味。 学习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能用律动配合演唱,生动表现歌曲场景与民族风格。 了解朝鲜族文化特色,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建立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前倚音)与附点音符,避免节奏拖沓或音准偏差,使演唱更细腻、富有韵味。 实现朝鲜族舞蹈动作与歌曲节奏、情感的融合,做到动作协调、表情自然,精准传递民族风格。 引导学生在创意实践中,创作出贴合歌曲民族风格与主题的伴奏节奏型或新歌词,避免脱离歌曲核心内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朝鲜族文化习俗、《桔梗谣》的创作背景(与桔梗的文化关联)、音乐特点(三拍子、装饰音)及朝鲜族乐器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理性认知。 2. 欣赏法:播放《桔梗谣》音频、朝鲜族舞蹈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旋律、节奏及民族文化魅力,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3. 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强调发声、呼吸与情感表达)、示范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步伐、手势、姿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范例。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情感表达、舞蹈动作设计、创意实践方向,激发思维,促进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练习法:通过跟唱、模唱、分组唱巩固演唱技巧;反复练习舞蹈动作提升协调性;在创意实践中尝试创编,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资源:《桔梗谣》音频(原版、伴奏版)、朝鲜族舞蹈视频、朝鲜族文化图片(服饰、美食、节日)。 2. 教具:长鼓、伽倻琴图片或模型,简单打击乐器(铃鼓),自制道具(筷子、杯子)。 3. 学习资料:歌曲乐谱(标注装饰音与附点音符)、朝鲜族舞蹈动作示意图。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 1. 播放朝鲜族风情歌曲视频,提问 “视频中的歌曲属于哪个民族?你们对朝鲜族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分享朝鲜族美食、习俗等知识。2. 结合学生回答,补充朝鲜族文化亮点(如秋夕节庆丰收、打糕制作),引出本节课主题 —— 朝鲜族民歌《桔梗谣》。 学生活动: 1. 观看视频,识别民族名称,积极分享已知的朝鲜族文化知识(如 “朝鲜族爱吃泡菜”“会跳长鼓舞”)。2. 聆听教师补充,对朝鲜族文化与歌曲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 以民族风情视频激活学生已有认知,自然导入课题,为后续文化理解与音乐学习铺垫。 环节二(歌曲介绍,3 分钟) 教师活动: 1. 介绍《桔梗谣》的别称(《道拉基》),讲解桔梗的文化意义(朝鲜族喜爱的野菜,象征勤劳与丰收)。2. 说明歌曲核心内容 —— 描绘朝鲜族姑娘上山挖桔梗的劳动场景,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丰收的喜悦,提及歌曲的流传范围与民族影响力。 学生活动: 1. 认真聆听,了解歌曲背景与文化内涵,建立 “桔梗 — 劳动 — 丰收” 的关联认知。2. 记录歌曲的核心主题与民族属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歌曲基础信息,理解文化背景,为后续音乐感知与演唱奠定基础。 环节三(初听歌曲,5 分钟) 教师活动: 1. 播放《桔梗谣》音频,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歌曲整体情绪与节奏,鼓励随音乐轻晃身体体会三拍子韵律。2. 提问 “歌曲情绪是怎样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用 “欢快”“活泼” 等词描述情绪,感知 “强弱弱” 的三拍子节奏。3. 再次播放音频,引导学生用拍手方式打节奏,强化三拍子感知。 学生活动: 1. 闭眼聆听,随音乐律动,体会音乐韵律与情绪。2. 分享情绪感受,尝试描述三拍子节奏特点。3. 拍手打节奏,初步掌握三拍子 “强弱弱” 的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初听与节奏体验,让学生把握歌曲整体基调,建立与歌曲的情感联结。 环节四(分段欣赏,10 分钟) 教师活动: 1. 分段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对比各段旋律、节奏与情绪差异: 第一段:分析旋律抒情、节奏平稳,描绘姑娘寻桔梗的悠然场景,引导用轻柔声音模仿哼唱。 第二段:分析旋律上扬、节奏明快、力度增强,表现找到桔梗的兴奋,引导用稍强声音哼唱,体会情绪递进。2. 结合音频,指出歌曲中的装饰音(前倚音)与附点音符,简单讲解其对歌曲韵味的作用。 学生活动: 1. 分段聆听,对比并分享各段音乐特点差异。2. 模仿哼唱各段旋律,感受情绪变化,关注装饰音与附点音符的演唱细节。 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元素与情绪的关联,细化审美感知,为学唱突破难点做准备。 环节五(学唱歌曲,10 分钟) 教师活动: 1. 范唱第一段,引导学生轻哼;逐句教唱,重点指导音准(如 “3 5 6 5
板书设计
《桔梗谣》(朝鲜族民歌 / 又称《道拉基》) 核心元素 音乐特点:三拍子(强弱弱)、装饰音(前倚音)、附点音符、旋律优美流畅 民族乐器:长鼓(节奏鲜明)、伽倻琴(音色柔和) 舞蹈动作:扛手、围手、顶手(配简笔画) 文化链接 桔梗:朝鲜族野菜,象征勤劳、丰收 朝鲜族文化:秋夕节、泡菜、打糕、冷面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教学环节逻辑清晰,从 “感知 — 学唱 — 表现 — 创意” 逐步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多数学生能达成教学目标,准确演唱歌曲并掌握基础舞蹈动作。 文化与音乐结合紧密,通过朝鲜族文化介绍与乐器音色感知,学生对歌曲的民族风格理解更深刻,文化认同意识有所提升。 创意实践环节氛围活跃,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伴奏(如用筷子轻敲桌面模拟长鼓节奏)或歌词(如 “采蘑菇呀采蘑菇,山坡上面真热闹”),展现出较好的创新能力。 2. 不足与改进: 装饰音与附点音符的演唱仍有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下次教学可采用 “节奏卡片” 直观展示节奏型,通过 “慢练 + 跟拍” 强化练习,突破难点。 舞蹈学习时间较紧张,部分学生动作不够熟练,后续可提前制作动作示意图,课前发放供预习,课堂上增加分组练习与纠错时间。 文化拓展深度不足,仅提及表面文化元素,下次可加入朝鲜族丰收时演唱《桔梗谣》的民俗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化文化理解。 3. 总结:本课基本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但在难点突破与文化深度上需优化。未来教学中,应更注重 “直观化” 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加强文化与音乐的深度融合,让学生真正 “懂音乐、爱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