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名称(或主题)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第五单元-钟声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学设计选取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钟声”,涵盖 “演唱”“欣赏”“编创与展示”“知识与技能” 等学习任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第二学段(3-4 年级)提出 “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理解音乐对自然声响的艺术再现;参与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音乐表现能力;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 的学段目标。 依据新课标 “以主题为引领组织教学内容” 的建议,本单元以 “钟声的音乐意象与文化表达” 为核心主题,整合演唱曲目《音乐小屋》《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欣赏曲目《维也纳的音乐钟》及相关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轮唱、乐器伴奏)。通过 “感知钟声旋律 — 表现钟声韵律 — 创造钟声场景 — 理解钟声文化” 的递进式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体会钟声的多样形态与情感内涵,感受不同音乐作品中钟声的艺术表达,培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结合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与体验,辨别《钟声叮叮当》的清脆节奏、《美丽的黄昏》的悠扬钟声旋律、《维也纳的音乐钟》的欢快钟乐片段;理解轮唱的演唱形式(多声部先后模仿),感知不同音乐要素(音色、节奏、旋律)如何模仿和表现钟声,提升对音乐与自然声响关联的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音乐小屋》《钟声叮叮当》,把握 “叮咚”“叮叮当” 等模仿钟声的节奏型;学习用三角铁、碰铃等乐器模拟钟声伴奏,在《美丽的黄昏》中尝试轮唱,用肢体动作(如模仿钟摆晃动)表现钟声的韵律。 3. 创意实践:小组合作,为 “钟声” 主题创编简单的节奏型(如 “叮 叮 当叮 叮 当”),结合打击乐器设计 “时钟交响曲”;为《维也纳的音乐钟》片段创编 “钟摆舞”,用动作表现不同速度的钟声;尝试用轮唱形式演绎自编的 “钟声短句”。 4. 文化理解:了解《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作品,感受维也纳 “音乐之都” 的钟乐文化;体会钟声在不同场景(报时、庆祝、黄昏)中的情感意义,理解音乐对生活声响的艺术化处理,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尊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作品中钟声的音乐特点(节奏、旋律、音色),用歌声和乐器表现钟声的韵律;理解轮唱的基本概念并参与实践。 2.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钟声叮叮当》中八分音符的轻快节奏与强弱对比;在轮唱中保持声部的独立性与协调性;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钟声音乐的风格差异(如维也纳钟乐的欢快与黄昏钟声的宁静)。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以 “钟声的音乐变奏” 为核心线索,按 “感知 — 表现 — 创造 — 升华” 四阶逻辑展开教学,整合演唱、欣赏、编创与文化理解内容,形成连贯的学习链条,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阶段:感知钟声旋律 —— 多样形态初体验 核心任务:聆听不同风格的钟声音乐,初步感受节奏、旋律与钟声场景的关联,认识轮唱形式。 活动设计: 对比聆听《钟声叮叮当》(活泼钟声)、《美丽的黄昏》(宁静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欢快钟乐),用不同的钟摆动作(快速摆动、缓慢摇晃)表现音乐情绪; 听辨轮唱片段(如《美丽的黄昏》二声部),用 “先唱组举手、后唱组拍手” 区分声部,理解 “先后模仿” 的特点。 第二阶段:表现钟声韵律 —— 演唱与演奏实践 核心任务:学唱钟声主题歌曲,通过歌声、乐器与动作展现钟声的节奏与旋律,掌握轮唱基本技巧。 活动设计: 学唱《钟声叮叮当》,重点练习 “叮 叮 当” 的八分音符节奏,用碰铃(强拍)和三角铁(弱拍)伴奏,配合 “敲钟” 动作(双手轻碰); 学唱《美丽的黄昏》,分组尝试轮唱(一组先唱,一组延迟两拍进入),用 “手臂波浪” 表现旋律的悠扬; 模仿《维也纳的音乐钟》的主题旋律,用口风琴演奏简单片段,感受乐器音色对钟声的模仿。 第三阶段:创造钟声场景 —— 创意与合作表达 核心任务:结合钟声的多元意象,设计创意表演,深化对音乐与生活关联的理解。 活动设计: 小组分工:一组用打击乐器演奏 “时钟节奏”(如 “滴答”“叮当”),二组用轮唱形式演唱自编 “钟声歌词”,三组用道具(自制小钟)表现钟摆晃动; 创编 “一天的钟声” 情景剧:用《钟声叮叮当》表现早晨闹钟、《美丽的黄昏》表现傍晚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表现节日钟声,串联成连贯表演。 第四阶段:理解钟声文化 —— 整合与升华 核心任务:回顾单元内容,体会钟声音乐的文化内涵,感受音乐对生活的艺术再现。 活动设计: 举办 “钟声音乐会”,展示演唱、演奏及情景剧成果,对比不同场景中钟声的音乐特点; 讨论 “为什么音乐家喜欢用音乐表现钟声?”,感受钟声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时间、仪式、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性声响,培养艺术感知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