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期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2025年9月配套资料→格式精编版→可编辑可打印)一、指导思想以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指引,聚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三年级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好奇心强、好动且模仿力强。基于此,教学秉持兴趣导向,采用多元教学手段,如趣味故事导入、多媒体展示、音乐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素养落地方面,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如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欣赏和创作,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与创造能力。同时,教学还注重文化浸润,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二、学情分析经过两年音乐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基础,正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过渡 。在演唱上,多数能准确演唱中等长度歌曲,部分学生音准、节奏把握较好,甚至能自主创编律动,但少数学生在复杂节奏和高音区演唱存在困难。欣赏时,他们能辨别常见乐器音色,并用简单词汇描述感受,也开始关注作品情感内涵与风格差异。学生间能力分层明显,音乐表达和投入程度参差不齐。而且音乐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也不够自信,后续教学需要因材施教,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与自主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2025年秋季新版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共有六个单元:《我们多么幸福》《劳动的歌》《丰收歌舞》《我爱妈妈》《钟声》《四季童趣》,教材秉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新教材突破传统音乐学习模式的束缚,科学构建起完善的学科体系,将识谱与乐理知识细致划分为与“实践操作”及“音乐内部结构”紧密相关的两大部分,实现音乐感性经验的积累与理性认知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为音乐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二)教材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我们多么幸福》:以幸福生活为主题,通过演唱《摇啊摇》《我们多么幸福》,欣赏《捉迷藏》《在阳光下》,搭配发声练习、唱名及力度术语(mp、mf)学习,传递幸福情感,开启音乐感知之旅。第二单元《劳动的歌》:聚焦劳动音乐文化,演唱《舂米歌》《打麦号子》,欣赏《哈腰挂》《平水号子》,结合编创与展示、竖笛和口风琴演奏,融入四二拍、劳动号子、衬词等知识,展现劳动场景与音乐关联。第三单元《丰收歌舞》:围绕丰收主题,演唱《桔梗谣》《丰收歌》,欣赏《丰收锣鼓》《丰收的节日》,学习高低音点知识,借音乐呈现丰收喜悦,感受民族音乐魅力。第四单元《我爱妈妈》:以母爱为核心,演唱《妈妈格桑拉》,欣赏《妈妈》《母亲教我的歌》,通过口风琴演奏,传授乐句、男高音、女高音等知识,传递亲情温暖,深化情感与音乐融合理解。第五单元《钟声》:以钟声为线索,演唱《音乐小屋》《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开展编创与展示,学习发声练习、轮唱知识,感受钟声音乐的独特韵味与风格。第六单元《四季童趣》:结合四季与童趣,演唱《西风的话》《四季童趣》《捉迷藏》,欣赏《雪花飞舞》《秋日素描》,进行编创与展示、竖笛演奏,融入发声练习、渐强渐弱、乐段、四三拍、德彪西等知识,借音乐展现四季变化与童年趣味,提升音乐综合素养。“综合评价”:板块分两次,以演唱、欣赏、编创、演奏等多元形式检验学习成果;“欢乐谷”设《仰望星空》游戏、选唱歌曲及“我的音乐表现”评价,丰富音乐体验,助力学生回顾、总结学习收获,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四、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不同歌曲和欣赏曲目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如在《我们多么幸福》中感受幸福的氛围,在《钟声》中体会宁静肃穆的意境,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艺术表现: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教材中的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姿势,展现良好的歌唱状态;认识常见的音乐符号,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连音线、顿音记号等,并能在演唱和演奏中正确运用,提升音乐表现的准确性和感染力。文化理解:通过学习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内涵,如从劳动歌曲中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民族歌曲中领略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创编简单的歌词、节奏或旋律片段,在小组合作中进行音乐表演创意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歌曲演唱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让学生能够用优美、富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歌曲.2.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如音符、节拍、节奏型、音乐符号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3.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二)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能力,对于一些节奏复杂、音域较宽的歌曲,学生在演唱时可能会出现节奏不稳、音准偏差等问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训练。2.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演绎,这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3.开展音乐创作活动时,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六、教学措施1.趣味教学,激发学习热情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像节奏接龙、音乐猜谜、歌曲接龙等。在节奏教学时,开展“节奏传递”游戏,让学生依次模仿不同节奏型,以此锻炼节奏感与反应力,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乐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2.情境创设,助力理解感悟依据教学内容营造相应音乐情境。学习《我们多么幸福》时,模拟校园生活场景;学习《劳动的歌》时,打造劳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魅力。教授《钟声》时,播放古寺钟声音效,展示寺庙图片或视频,营造宁静、肃穆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意境。3.合作学习,培养综合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合唱、乐器合奏、音乐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提升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4.注重演唱技巧与基础知识教学在歌曲演唱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引导学生用优美、富有情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同时,开展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讲解音符、节拍、节奏型、音乐符号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音乐知识体系,为后续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5.加强音乐欣赏,拓宽音乐视野通过音乐欣赏活动,为学生呈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与意境,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七、教学进度安排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进度表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9.1-9.5 演唱《摇啊摇》;欣赏《捉迷藏》;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唱名) 22 9.8-9.12 演唱《我们多么幸福》;欣赏《在阳光下》;知识与技能(mp和mf) 23 9.15-9.19 演唱《舂米歌》;欣赏《哈腰挂》;知识与技能(四二拍) 24 9.22-9.26 演唱《打麦号子》;欣赏《平水号子》;知识与技能(劳动号子、衬词) 25 9.28-9.30 编创与展示;演奏(竖笛、口风琴初步学习) 2 国庆、中秋节放假6 10.9-10.11 演唱《桔梗谣》;欣赏《丰收锣鼓》;知识与技能(高低音点初识) 2 国庆、中秋节放假7 10.13-10.17 演唱《丰收歌》;欣赏《丰收的节日》;知识与技能(高低音点巩固) 28 10.20-10.24 综合评价(一):演唱、欣赏内容测评 29 10.27-10.31 演唱《妈妈格桑拉》;欣赏《妈妈》;知识与技能(乐句) 210 11.3-11.7 欣赏《母亲教我的歌》;演奏(口风琴练习) 知识与技能(男高音、女高音) 211 11.10-10.14 演唱《音乐小屋》;欣赏《维也纳的音乐钟》;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 212 11.17-11.21 演唱《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编创与展示 知识与技能(轮唱初识) 213 11.24-11.28 演唱《西风的话》;欣赏《雪花飞舞》;知识与技能(渐强和渐弱) 214 12.1-12.5 演唱《四季童趣》;欣赏《秋日素描》;知识与技能(乐段、四三拍) 215 12.8-12.12 演唱《捉迷藏》;编创与展示;演奏(竖笛练习) 知识与技能(德彪西音乐初识) 216 12.15-12.19 综合评价(二):演唱、编创、欣赏等测评 217 12.22-12.26 游戏《仰望星空》;选唱《快乐的节日》 218 12.29-1.2 选唱《好朋友来了》;评价《我的音乐表现》准备 2 2026.1.1元旦19 1.5-1.9 全册内容系统复习 220 1.12-1.16 班级音乐会筹备(演唱、演奏、编创节目排练) 221 1.19-1.23 期末综合评价(演唱、欣赏、知识与技能、编创实践等考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